“刘再复散文精编”3册:人物卷《师友纪事》、文化随笔卷《槛外评说》、序跋合集《八方序跋》。品读一代学人的成长履迹、心路历程与人格风范。
刘再复是当代著名的人文学者、文学评论家。本系列由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主持编纂,收录了刘再复的多篇随感、随笔类文章。作者缅怀师长,忆说师友,品读文学百家,纵论文化现象。有文学批评、文化分析、哲理探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谓精彩纷呈。
★32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刘再复,当代著名人文学者,文学评论家、思想家、文学家、红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他的论文曾在国内引起全国性的讨论,改变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基础模式
★主编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曾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师友纪事》:四十余篇文章,三十多位人物,大都是名宿大家,包括钱锺书、胡乔木、胡绳、周扬、傅雷、冰心、艾青、施光南、聂绀弩、李泽厚、余英时等
★《槛外评说》:以“超越视角取代世俗视角”来品读大家、赏读名作,立意在于寻找“心魂救援”
★《八方序跋》:本卷序跋的写作前后历时三十余年,使得本卷具有一种往事回溯与史事纪要的特殊功用,成为三十余年来文学发展的一个以点带面的缩影
★中国内地初次出版
刘再复,当代著名人文学者,文学评论家。194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刘林乡。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并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院校分别担任过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名誉教授与访问学者。
著有《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放逐诸神》、《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现代文学诸子论》、《高行健论》、《告别革命》(与李泽厚合著)、《传统与中国人》(与林岗合著)、《共鉴“五四”》、《红楼四书》、《李泽厚美学概论》、《刘再复散文诗合集》、《刘再复文论精选》、《人文十三步》、《人论二十五种》、《双典批判》、《漂流手记》(十卷)等四十多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译成英、日、韩、法、德等多种文字。
主编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1952年生,陕西黄陵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代表作有《文学观念的新变》、《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批评的风采》、《文学论争20年》等。主要编辑成果有《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主持策划)、《台湾散文名家名品丛编》(主持策划)、《张中行文集》(协助策划)、《顺生论》(协助策划)。2018年8月11日,凭《文坛新观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师友纪事》
本书是“刘再复散文精编”的第一卷:人物卷。本卷选收了作者缅怀师长、忆说师友的散文、随感四十余篇。这些散文、随感,为作者近三十年间陆续写作而成,多数篇什曾收入《漂流手记》、《远游岁月》、《西寻故乡》、《漫步高原》、《沧桑百感》和 《大观心得》等作品集,其中的一些文章此次结集时作了某些补充与补正;少数篇什为近年新作,未曾面世,这次以“师友纪事”为专题,统收集中。
《师友纪事》中有四十余篇文章,三十多位人物,在这种有情有义又有声有色的记述中,感受作者刘再复流溢在字里行间的一份特有情感,那就是对所有师长与师友的深深“感恩”。这些回忆与怀念文章,在重材料、讲史实的同时,明显的具有着一种内倾式的角度,即通过当事人的一些代表性的言谈与举止,去着意探悉当事人特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世界。这本集子读后给人增添了一份温暖,平添了一种价值。
这里的三十余位“师友”,大都是名宿大家,包括钱锺书、胡乔木、胡绳、周扬、马思聪、傅雷、冰心、艾青、施光南、吴世昌、孙楷第、聂绀弩、李泽厚、余英时等。通过当事人的一些代表性的言谈与举止,着意探悉当事人特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世界,属于典型的复杂“性格组合”,各具不同的思想光亮与性格异彩。即如钱锺书的智慧与警觉,胡乔木的爱才与敏锐,胡绳的坦直与宽容,周扬的伤感与执著,都是形神毕肖、跃然纸上。回忆中披露的多是个人角度的深层交往,如理论话题的探讨,重要事件的研判,相互往来的信件,不同意见的争辩等。运用的素材都是真材实料,这些细节性的材料,大都带有“独*”的性质。《师友纪事》因此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与文献意义。
此书为中国内地初次出版。
《槛外评说》
本书是“刘再复散文精编”的第四卷:文化随笔卷。本卷收入作者品读文学百家、纵论文化现象的随感、随笔类文章一百四十余篇。这些随笔作品,为作者九十年代以来陆续写作而成。一些文章选自《漂流手记》、《远游岁月》、《放逐诸神》、《西寻故乡》、《漫步高原》、《书园思绪》、《沧桑百感》等作品集,一些文章选自《明报月刊》、《中国时报》等报刊。一些文章为近年来的新作,未曾发表与结集。此次以“槛外评说”为题,合编为一集,以飨读者。
此书为中国内地初次出版。
作者以“超越视角取代世俗视角”来品读大家、赏读名作,立意在于寻找“心魂救援”:歌德的“至死都迸射出发现的激情与爱的激情”,福楼拜的“把独一无二的天才激情持续了四十多年,从不衰竭”,茨威格总是深怀着“比他先行的作家的爱慕和发自心灵深层的敬意”;萨特的由拒绝接受诺贝尔奖而体现出来的“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些人性的光辉与人格异彩的闪现都令作者联系现实、反思自我时,感慨丛生,也令读者为之深思。
《八方序跋》
本书是“刘再复散文精编”的第六卷:序跋合集。共收录序跋八十题。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为作者在国内期间为作家、学人著述所作的序,集中于1980年代;第二辑为作者去国之后为海内外作者、学者著述所作的序言;“第三辑”为作者为自己的作品所写作的自序与后记;“第四辑”为他人为作者著述所写作的序言。这些序跋,散见于序跋对象的各类著述之中,从未结集成书。此次以“八方序跋”为题,专收一集,以飨读者。
本卷序跋的写作,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正是这种历史性的*写作,使得本卷具有一种往事回溯与史事纪要的特殊功用,成为三十余年来文学发展的一个以点带面的缩影。
此书为中国内地初次出版。
《师友纪事(刘再复散文精编:卷一)》
作者:刘再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5950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开本:32开
页数:270
定价:24元
目录
本卷说明
第一辑
钱锺书先生纪事
周扬纪事
胡乔木纪事
胡绳纪事
施光南纪事
直声满学院——怀念吴世昌先生
还不清的满身债——怀念孙楷第先生
信念——怀念孙冶方先生
哀悼项南
第二辑
聂绀弩五章
初祭聂绀弩
最后一缕丝
思想锥心坦白难
聂绀弩山脉
背着曹雪芹与聂绀弩浪迹天涯
附录 光荣的荆棘之路——聂绀弩先生逝世时的悼词
马思聪五章
被斩断的队歌
漂泊的歌谱
重鬼轻入
爱的凯旋
亡灵的金唱片
傅雷三章
感谢莫扎特与傅雷
记住,记住傅雷的名字
洁白的纪念碑——读《傅雷家书》
冰心三题
二十世纪中国的爱神
世纪泥石流中的一片净土
感谢冰心
艾青二题
莎士比亚橡树——献给诗人艾青
诗人与冻死的小猪
李泽厚四题
“骷髅”的领悟
海德格尔激情
我的骄傲
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
第三辑
岁月的哀伤——缅怀彭柏山老师
璞玉——缅怀郑朝宗老师
八月的伤感——缅怀岳父陈英烈老师
死了的端午节——缅怀刘中法老师
怀念一位平凡的女子——致张萍
文学殉道者的光明——哀悼好友徐启华
面对受屈辱的亡灵——沈元先生祭
三联三代皆好友——致范用
永远的文化纪念碑——铭怀陈嘉庚
山高海深的故国情怀——何铭思和他的《家国情怀》
第四辑
被故国忽略的理性智慧——缅怀邹谠教授
人文科学的实绩、境界与光荣——余英时教授荣获“克鲁奇”奖感言
范曾画品居上之上
人文世界的精神漫游者——在哈佛大学李欧梵退休典礼仪式上的讲话
山那边的小鹿——缅怀安格尔
采蘑菇
为方块字鞠躬尽瘁
人生有情泪湿衫
共一冰冷的钥匙
编者后记
作者后记
《槛外评说(刘再复散文精编:卷四)》
作者:刘再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2149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开本:32开
页数:447
定价:39元
目录
第一辑
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文学故事.
不朽的楷模与挚友
活着多么好
两个给我力量的名字
命运之赐
生命的继续
萨特:人格的幸福
格拉斯:充分燃烧的活火
以赛亚?伯林对斯大林的批判
弥尔顿评“书禁”
书禁的进化
纳博科夫寓言
论罗素的三激情
论德谟克利特之井
集中营:密勒的警告
托尔斯泰:选择的艰难
没有酸气的萨义德
人生的盛宴
世纪末的童话
世纪末的慈悲声
阿诺德?施瓦辛格启示录
钱锺书先生的嘱托
丰子恺带给我的迷惘
第二辑
我的文学观
我的教育观——为安徽铜陵三中师生所作的讲述
我的六经
学术自述
自己,并不那么重要
逃避自由
执著于一种态度
爱全人类易,爱一个人难
第二视力
心想平静的书桌
丧魂失魄的岁月
书园漂绪二十年——《书园思绪》序言
第三旅程告示
念念不忘一个“格”字
第三辑
第四辑
第五辑
第六辑
作者后记
编者后记
《八方序跋(刘再复散文精编:卷六)》
作者:刘再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504
出版时间:2013年2月
开本:32开
页数:416
定价:35元
目录
第一辑
我们热爱何其芳同志
——何其芳纪念集《衷心感谢他》序
历史悲歌歌一曲
——李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序
吕俊华《自尊论》序
附录:自尊,人类心灵的伟大杠杆
——推荐《自尊论》
他把爱推向每一片绿叶
——《刘心武小说选》序
他献给世界以温暖的情思
——《刘湛秋散文诗选》序
八十年代散文诗一瞥
——((十年散文诗选》序
文学批评需要赤诚
——何西来《新时期文学思潮》序
系统方法把握美学的尝试
——杨春时《系统美学》序
……
第二辑
第三辑
第四辑
作者后记
编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