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90年代中国文学评论文丛“e批评丛书”4册,荟萃4位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张学昕、杨扬、王光东的文学批评精选集,对当时的文学现象、理论、具体作品等各有独到见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说话的精神》;
资深评论家张学昕《唯美的叙述》;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无限的增长》;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光东《朴素之约》。
他们以不拘一格的批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文学作品,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中亦可看到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

×

关键字
名家文集
团购价¥26.0 ¥101.0 折扣2.6
已售26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每一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文学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
表达诉说着他们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良知、正义、职责以及对于当前的文学现象、文学性质、文学发展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与鲜明立场
可以说,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上的突破与收获,在这些批评家们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评说和总结
友情提示:因年版久远,品相自然旧,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ztw*** 2022/7/25 13:46:19
    没有塑封,库存有自然旧的痕迹,涨涨知识。
  • ztw*** 2022/7/13 9:25:22
    质感很不错,封面
查看下一条 >>

丛书简介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览。
丛书中的每一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作为“e时代”青年评论家的代表,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当下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们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良知、正义、职责以及对于当前的文学现象、文学性质、文学发展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与鲜明立场,撇开浮沫,洞入真知,再现了文学的本真状态与精神走向。可以说,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上的突破与收获,在这些批评家们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评说和总结。

编辑推荐

郜元宝《说话的精神》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的文学批评文集。
郜元宝,1966年生于安徽铜陵,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悉尼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等。研究领域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评论、现代汉语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史、鲁迅研究、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著有《拯救大地》《在语言的地图上》《鲁迅六讲》《另一种权利》《现在的工作》《说话的精神》《在失败中自觉》《惘然集》《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鲁迅精读》等论文、随笔杂集。译著有《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张学昕《唯美的叙述》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张学昕的文学批评文集。
张学昕,1963年生于黑龙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辽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曾在《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评论文章170余篇。多次获得“当代作家评论奖”、“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奖项。2008年获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
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词:
“张学昕长期以来追踪文学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以敏锐的触角、入微的分析和灵动的文字,重现了文学批评的诗学意义。从文学史出发,沉潜文本,在美学意义上揭示作家的创作特色和文本价值。他能够专心个案,在具体研究中引申出当代文学的重要问题。关于小说文体、先锋文学与唯美品格等问题的研究富有启发性。《南方想象的诗学》是新时期作家论的重要收获,深化了先锋文学的研究。”

杨扬《无限的增长》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杨扬的文学批评文集。
杨扬,1963年生,浙江余杭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2005~2006年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曾在《文学评论》、《上海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六十多篇论文,参与《新世纪万有文库》(辽宁教育出版社)、《世纪的回眸丛书》(珠海出版社)、《20世纪学术大典·中国文学卷》(福建教育出版社)等大型丛书的编选工作。出版个人专著《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文学的年轮》等五种。曾担任上海中长篇小说奖初评委,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读书班成员,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终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评委和《上海文学》编委。

王光东《朴素之约》
本书是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光东的文学批评文集。
王光东,1961年生于山东临朐。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现代·浪漫·民间——20世界中国文学专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会),《民间理念与当代情感——中国现当代文学解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时期小说情感类型论》(百花文艺出版社)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次。

总序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吴义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历史转型,这次转型在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给中国的精神文化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困惑与创伤。而文学和文学批评则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与牺牲品,文学的边缘化、文学中心地位的失落、商业对文学的冲击、公众对文学的漠视等等,都使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陷人了前所未有的困窘之中,在此情况下,文学批评的风光不再、饱受诟病也就更是自然而然的了。不仅如此,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困境还来自于其自身的压力,那就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及文学批评与意识形态“合谋”而形成的“繁荣”,已经事实上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批评的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不打破这个“神话”、消除这道阴影,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的“真相”就会被遮蔽,就不可能得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仅就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来说,“缺席”、“失语”的指责可谓不绝于耳。但这种指责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接近真相的呢?许多人在怀念八十年代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家的背景上,面对一大批八十年代成名的文学批评家在九十年代纷纷离开文学批评现场的事实,发出“缺席”、“失语”之类的感慨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不应据此忽视另外一种事实:那就是在八十年代批评家离场的同时一大批九十年代批评家的登场,以及这代批评家在九十年代的批评业绩。真相也许是这样的:一代人走了,又一代人来了,但是对上一代人怀旧、挽留、痴情甚至有些怨艾的目光,模糊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对新一代人的成长与奋斗视而不见。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策划这套“e批评丛书”的背景。关于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们有自己的判断,我们不认同所谓“缺席”、“失语”之说,更不认为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对比于八十年代就是倒退了,相反,我们更愿意把九十年代看做文学批评回归其本体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还够不上“超越”、“突破”之类夸张的说法但是它前进的步伐却无疑是坚定而有力的。我们选择的十位批评家大多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览。这套书不是宣言,也不是证明,而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呈现”与“展示”,这代批评家将用他们*优秀的批评文章标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e批评丛书”*终能够面世,首先要感谢的是山东文艺出版社的路英勇社长,早在二〇〇〇年深圳大学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我、洪治纲和谢有顺就有了这套书的设想,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份,山东文艺出版社的路英勇社长和陈光新总编邀我、张清华、施战军和黄发有四位在出版社召开了一个选题座谈会,我谈了这个选题,得到了路社长的热情响应。他对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非常熟悉也非常关注,当即就给这个选题以很高的评价。后来几天,我又和路社长进行了几次热烈的长谈。我拟了这代批评家二十人的名单,最后由路社长和陈总编定下了
出版两辑的规划并圈定了两辑批评家的人选名单。就连“e批评”这个丛书品牌也是我和路社长在长谈中确定的。在我们的理解中,“e"时代既是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指称,又是一个指向未来的不确指的年代,它是告别,又是开端。而“e”批评则应是能体现“e”时代文学批评“标高”的批评,它应超越前人,启示未来。因此,对我们来说,“e”批评既是“确认“,又更是一种“期待”,我们期待*流的批评,期待优秀的具有特殊“高度”的批评家。
当然,我们知道,历史不是由自己书写的,“e批评丛书”同样也不是一个历史的“定本",它也许证明不了任何东西,但它是一个“平台”,它让这代批评家拥有了交由历史审判与选择的机会。他们就这样走来了,历史也许将会由此被改写。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说话的精神》
作者:郜元宝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3489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307
定价:28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为郜元宝《说话的精神》序
上编 作家作品论
张爱玲的被腰斩与鲁迅传统之失落
鲁迅、黑格尔与胡风
重申“寂寞”的主题——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诞辰之际
汉语的被忽略与汪曾祺的抗议
远远望去的印象——《朱光潜谈读书》编后记
李泽厚十年集》漫议
戏弄和谋杀:追忆乌托邦的一种语言策略——诡论王蒙
“说话的精神”及其他——“季节系列”散论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青狐》读后
《檀香刑》里的一地猫声
评成凤伟的《泥鳅》兼谈“乡土文学”转变的可能性
走在技术时代相反的方向上——张炜论
拯救大地——《九月寓言》的本源哲学
“意识形态”与“大地”的二元转化——略说《古船》和《九月寓言》
人有病,天知否?——王安忆的“存在之烦”
余华小说中的苦难意识
阎连科的“世界”
荒芜的悸动——谈谈卫悲的小说
陈丹燕与一种“上海文学”的诞生
二十二今人志
说几位作家,谈几个问题

下编 当代文学散论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离开诗-关于诗篇、诗人、传统和语言的一次讲演
小说还能走多远?
所谓散文
关于“文革”研究的一些话
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阅读与教学
智慧偏至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分裂
“扶东倒西”几时休——近年学思想变迁及其与文学衰落之关系
跋:批评应该为自己负责


《唯美的叙述》
作者:张学昕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4936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72
定价:22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论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寓言诗性特征
论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的形式感论纲
“边缘文化”:中国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读莫言小说《檀香刑》所想到的
多重叙事话语下的历史因缘——九十年代的“新家族历史小说”
当代小说文体的变化与发展
九十年代小说文体的新变
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
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民族身份
文学经典永恒的隐秘
诗性的消解和精神的遁逸——九十年代年轻作家小说创作的精神走向
二00三,坚守中的文学
亟待跨越的短篇小说
重铸绿色营盘的光荣与梦想——近年军旅小说创作的观察和思考
唯美的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论
“虚构的热情”——苏童小说的写作发生学
透过生活氤氲的精致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解读之·
发掘记忆深处的审美意蕴——苏童短篇小说解读之二
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长篇小说《米》
在现实的空间寻求精神的灵动——评苏童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
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
反抗绝望:无法直面的存在本相——读余华《黄昏里的男孩》和莫言《拇指铐》
余华生存小说创作的精神气度
论张承志的小说创作
在困难中表达怀疑和发现——读李洱的中篇小说《光和影》
生命与历史在叙述中流动——评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
质询人性与权力的乡村叙事——评孙春平长篇小说《蟹之谣》
穿越情感炼狱的精神游走——评全勇先长篇小说《独身者》
现实的“还原”和历史的“重构”——评于晓威的小说创作
个人记忆中的历史与生命印痕——评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
梳理文学在内心的细节——读《苏童王宏图对话录》
当代汉语诗歌的魅力在于思考生存的价值——与诗人严力的对话
跋:从九十年代出发——关于张学昕的文学批评

《朴素之约》
作者:王光东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3502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236
定价:22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民间”的现代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
大众化与民间:文学意义的一种分析
民间形式·民间立场·政治意识形态——抗战以后文学中的民间形态
十七年小说中的民间形态及美学意义——以赵树理、周立波、柳青为例
民间文化形态与八十年代小说
民间与启蒙——关于九十年代民间争鸣问题的思考
民间的现代之子——重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民间的当代意义——重读张炜的《九月寓言》
五四新文学中的现代生命意识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创造的激情表现——中国新文学中的表现主义
美的诱惑与变异——中国新文学中的唯美主义
郭沫若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文学创作主体的解放——郭沫若前期文艺美学思想论
小说转型期的美学特征与问题——论近几年的小说创作
现实精神·现代意识·叙述话语——现实主义重构论
现实主义的个人性
新写实小说的美学特征
新潮实验小说:魂归何处?——关于新潮实验小说的几点思考
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思路及其可行性——对于两个理论问题的再思考
跋:“民间”内外——从王光东近年的“民间”研究说起


《无限的增长》
作者:杨扬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5025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65
定价:29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二十世纪末的文学思潮
文学批评:仅在话语之间变化是不够的
中年写作:世纪初的文坛新景观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写作的改变
新媒体写作:“八十后”现象随想
小说还能为今天的思想提供公共资源吗?
——从二OO四年出版的几部长篇小说说起
文学中的文学
——近年来散文创作评说
评奖感言
——关于文学评奖的答问
说“变”
——新世纪小说创作随想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倾向
影响新世纪文学的几个因素
关于莫言的《木匠和狗》
《暗示》与小说文体实验
一部小说与四个批评关键词
——关于孙惠芬的《上塘书》
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世界
——评《地球上的王家庄》
山水间的寄托
——评柯平的散文
反常规的写作意图在写作中的遭遇
——从范小青的《爱情彩票》、《在街上行走》说起
有脾气的批评
——关于韩石山的文学批评
第二辑
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
——莫言访谈录
文学的形式探索:比缓慢更缓慢的工作
——孙甘露访谈录
对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思考
——雷达访谈录
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
——陈思和访谈录
或前或后:文学批评的位置
——吴亮访谈录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关于古代题材电视剧泛滥的思考
关于上海文学研究状况的思考
——二00三年冬在田家炳书院的演讲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
——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浦东新区艺术中心的演讲
钱钟书《围城》与中国现代小说
——二00四年十二月七日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影像中国札记
——兼论田壮壮导演的电影《蓝风筝》
第三辑
印象:二00二年的上海文学
文学上海:二00三年的记忆
写在文坛边上:二00四年的上海文学
阅读感言
——上海中长篇小说奖参评作品读后
有一种情怀,至今都难以摆脱
——关于赵丽宏的散文
读书消夏
——读孙颐《思维八卦》想到的
混杂的艺术
——评明星版话剧《金锁记》
小说识“小”
——《我爱小丸子》读后
欲望有时比思想更强大
——《德令哈囚犯》读后
乡土上海
——评彭瑞高的长篇小说《男人呼吸》
俞天白《天地蛋》读后
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世相
——姚克明先生散文集《海上洋泾浜》读后
城市的诗意想象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缪克构的组诗《城市时光》读后
别样的文学上海
——褚半农《听雨怀中堂》读后
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人性
——李伦新长篇小说《非常爱情》读后
都市与女性写作
自由主义传统与上海文学
——从沈从文与上海的关系谈起
鲁迅小说的读法
——评《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
谁决定着时代美女呢?
——读《百年中国女性形象》
“爱情单元”及其他
——由新编上海版初三语文教材想到的
第四辑
自己的生活
钱门求学记
——说说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
跋:关于杨扬的文学批评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