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共达50万字,147幅珍贵图片,大量中西方文献相结合,客观呈现西方人视野中的陕西,乃至全国辛亥革命的史实。
历史地理研究员史红帅编著,收集大量亲历100年前辛亥革命的西方人的书信、日记、著述、报道及摄影作品,以第三者的视角,对西安及全国的革命运动进行了复原和论述,视角客观,参考价值高,为研究辛亥革命提供了宝贵资料。
★ 16开平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 100年前西方人在辛亥革命前后留下了大量著述和相关文献,包括日记、书信、传记、报道、调查报告等,都为现今从不同视角审视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提供了宝贵资料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前西方人视野中的西安城、西安辛亥革命的爆发、革命中在陕外国人的经历、南关瑞挪会“童学”被袭事件、在陕外国侨民的撤离、西救援远征队营救外侨的行动、东西两线战役、辛亥革命中医务传教士的活动与贡献
★ 本书内容虽然以陕西辛亥革命为主,但诸多事件牵涉的地域范围极其广阔,且与当时国内外的众多知名人物有关,因而,陕西革命虽然只是全国辛亥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具备地域性、独特性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是全国辛亥革命的一个缩影
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就有众多外国传教士、教习、医生、商人等驻留在西安与陕西各地,他们中既有在革命过程中遭遇不幸的受伤者、遇难者,也有为革命事业救死扶伤、出生入死的医生,还有为促进停火、达成和平而“居中”传递信息的传教士。虽然近代在西安和陕西各地从事多种活动的外国人,其中不乏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受益者,但从另一方面而言,部分传教士、传教医师、教师(教习)、工程师等人,其活动在陕西的慈善、赈济、诊疗、文教、工程建设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西安乃至陕西城乡近代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力量之一。他们留下的大量著述和相关文献,包括日记、书信、传记、报道、调查报告等,都为现今从不同视角审视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当时拍摄的大量照片,直观、真切地反映了西安以至陕西辛亥革命的种种景象,较之于文字描述更具说服力。
本书即是基于前述外国人撰著的各类文献、图片和舆图,结合中文史志、档案、回忆录、口述史等资料,对辛亥革命前西方人视野中的西安城、陕西辛亥革命的进程、革命期间及其之后外国人在陕西等地的经历、遭遇与撤离、西安南关瑞挪会“童学”遇袭事件(即中文史志所称的“南关教案”,西文文献称之为“西安府杀戮”)、“陕西救援远征队”千里赴陕营救外侨行动、医务传教士在陕西东线、西线战役和西安城中的救死扶伤活动等进行了复原和论述。虽然本书的内容以陕西辛亥革命为主,但诸多事件牵涉的地域范围极其广阔,近者包括武汉、南京、上海、北京,远者涉及英国、美国、瑞典、日本等,且与当时国内外的众多知名人物有关,既有多国驻华公使,也有民国政府高官。因而,陕西革命虽然只是全国辛亥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具备地域性、独特性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是全国辛亥革命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为真实、客观地再现陕西辛亥革命中外国人的经历、遭遇、所见所闻所感以及辛亥革命的过程与面貌,本书在叙事时注重采用、节引大量原始文献,在理清人物和事件纷繁头绪的基础上夏将同一人物、同一事件有关各方的不同说法呈现给读者,以便大家能在辨读、对勘迥然相异的说法的过程中作出客观判断。同时,这一撰述方式也有助于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原始史料信息,尤其是西文文献,以期推进陕西乃至全国辛亥革命的研究深度与广度。
《西方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共计50万字,内含147幅图片。史红帅博士充分利用了以大量英文文献为主的西文史料,结合中文史志资料,着重复原、考订、评析了近代西方人在陕西辛亥革命中的活动、际遇与影响,揭示了域外人士视野中陕西辛亥革命的众多侧面和以往少为人知的诸多人物与事件,在从“第三方”视角重新回顾和审视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史红帅,(1975—),男,陕西成阳人,分别于1997年、2000年、2003年在西北大学历史系、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得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为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现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地理、中西交流史。出版有《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西北重镇西安》(合著,西安出版社,2007年)、《穿越神秘的陕西》(译著,三秦出版社,2009年)、《穿越陕甘:1908—1909年克拉克考察队华北行纪》(译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译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级和校级课题等项目。
《西方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作者:史红帅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0488
出版时间:2013/10/1
开本:16开
页数:426
定价:78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西方人视野中的西安城
第一节 西方人对西安城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第二节 西安城墙与人口规模
一、城墙规模
二、人口规模
1.西安城人口数量
2.本地灾民
3.各省移民
4.多民族聚居
第三节 西安城市分区与街巷景观
一、西安城分区
二、街巷与屋宇
1.街巷
2.屋宇
第四节 西安城经济地位与商贸状况
一、重要的商贸地位
1.西北商贸集散中心
2.亚洲商道节点
二、繁荣的商贸状况
1.南、北院门商业区
2.昌盛的银钱业
第二章 西安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一节 辛亥前陕西的革命党与哥老会
一、革命党与哥老会的联合
二、陕西哥老会的特点
1.哥老会的支系与宣传方式
2.哥老会的箴言与含义
第二节 “犊风骤雨”:西安辛亥革命一触即发
一、武昌起义后在陕外国人获悉的消息
1.各地革命消息传至西安
2.在西安的外国人并无不安
二、“风雨欲来”:革命爆发前起义者的活动
三、革命的前兆和准备活动
1.革命党的宣传活动
2.官府“亡羊补牢”的措施激发了革命
第三节 汉城区的战斗
一、革命的爆发
二、起义的进展
1.“陕西辛亥革命第一枪”:36人攻取军装局
2.向起义民众分发枪支
3.占领官署、藩库和重要地点
三、汉城区的混乱状况与抢掠风潮
1.起义后的混乱局面
2.高等学堂和教会医院的情形
第四节 满城攻防战
一、“雄风不再”:八旗驻防城中的满蒙官兵及其眷属
1.清初“五千马甲”入驻西安满城
2.八旗军兵的贫困化与战斗力的削弱
二、满城攻防战的进程
1.满城攻防战概况
2.围攻满城的激战
3.攻入满城后的巷战
4.八旗军兵的激烈抵抗
三、八旗驻防城内的战死者与自杀者
1.八旗驻防军兵及其眷属在战斗中大量被杀
2.革命党和哥老会“清剿”八旗军兵的决策与认识
3.满城八旗军兵及其眷的死亡人数
4.大量八旗军兵眷属自杀
5.满城攻防战中八旗军兵眷属的命运
四、“一线生机”:劫后满人的命运
1.汉族、回族对幸存满人的保护和救助
2.教会与传教士收留、救治满人
第五节 革命爆发后的无政府状态与社会秩序的逐渐恢复
一、革命后的无政府状态
1.革命后出现的无政府状态
2.清朝地方政权的垮台
3.清军东西两线的夹击
4.城乡地区的混乱局势
二、秦陇复汉军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社会秩序
1.新政府各机构的设立与调整
2.新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社会秩序
3.革命后哥老会码头的取缔
第三章 革命中在陕外国人的经历
第一节 西安城内外国人的活动和遭遇
一、秦陇复汉军政府“保护外人”的原则与措施
二、革命爆发时西安城区外国人的经历与遭遇
1.革命前平静的城居生活和出行的英国医生
2.德国籍邮政局长遇袭
3.英华医院遭到围攻
4.日本教习遇袭与瑞挪会传教士被抢
第二节 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在东关城的遭遇
一、传教士逃离东关的缘起
二、两组逃难传教士的遭遇
三、第三组传教士的遭遇
第三节 中国内地会女传教士在西安南郊引驾迥的经历
一、“孤独的坚守”:引驾遛的女传教士
二、“惊慌的逃难”:女传教士在当地人的帮助下逃离
三、“忐忑的隐藏”:女传教士命悬一线
四、“及时的救助”:女传教士前往西安
第四节 “有惊无险”:英国传教士与日本教习在三原的经历
一、英国浸礼会传教士的撤离
二、日本教习及其眷属的撤离
第五节 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在陕北的经历与遭遇
一、荣安居一家从陕北逃难返回西安的经历
1.从绥德向南前往延安府
2.在中部县等地的避难活动
3.荣安居一家返回西安
二、司慕德一家从延安撤回西安的经历
1.司慕德一家在延安受到保护
2.革命党在延安张贴“保护外人”的布告
3.哥老会占据延安城
4.延安发生的抢掠行动
5.司慕德在延安的特殊地位
6.陕西救援远征队护送司慕德一家返回西安
第四章 “浴火之夜”:南关瑞挪会“童学”被袭事件
第一节 “静水深澜”:辛亥前南关外瑞挪会“童学”的平静生活
一、辛亥前瑞挪会传教士在西安的活动与南关“童学”的创办
1.白锦荣夫妇在陕西的传教活动
2.瑞挪会“童学”的创办
3.瑞挪会“童学”的景观与规模
二、“祸起萧墙”:“童学”与民众之间的矛盾
三、革命当天白锦荣一家的活动
1.白牧师从西关福音堂返回南关外的“童学”
2.白牧师夫妇的逃难计划与应对措施
第二节 “覆巢之下”:瑞挪会“童学”遇袭的过程
一、袭击瑞挪会“童学”的参与者
1.袭击行动的参与者
2.临时起意的袭击
二、“童学”遭到围攻与焚烧的过程
1.“生死未卜”:“童学”遇袭之初万先生与白茹丹的逃离
2.“火海求生”:8名师生的逃生之路
三、“九死一生”:白锦荣和小女儿的逃生之路
1.“池塘里的一夜”:白锦荣和小女儿死里逃生
2.白锦荣父女逃往西关
四、“童学”师生遇难的情形
1.童学附近的遇难者
2.西安城南远郊的两名遇难者
第三节 瑞挪会传教士与陕西陆军小学堂
一、传教士在陆军小学堂中得到保护
二、陕西基督徒对白锦荣等人的慰问
三、传教士在陆军小学堂中的日子
四、为“童学”死难者举行葬礼
第四节 西方人对“童学”遇袭事件的反应
一、遇袭事件逐渐为西方世界所知
二、受害者亲属的反应
1.美国人对“童学”男教师万先生被杀的反应
2.其他遇害学生亲人的反应
第五节 “童学”被袭事件的解决
一、处决暴徒
二、缴付赔款
第六节 白锦荣父女撤离西安与“童学”遇袭事件的后续争论
一、陕西外交司人员对“童学”遇袭事件的调查报告
二、白锦荣等人在汉口和上海的活动
1.白锦荣向美国驻汉口总领事提交的报告
2.白锦荣父女在上海受到慰问和关注
三、温宗尧与白锦荣对“童学”遇袭事件的不同认识
四、中国亲历者的说法与官方的结论
1.“童学”袭击者的说法
2.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慰问信
五、白锦荣返回瑞典、美国后的活动与欧美人士的反应
1.白锦荣返回瑞典与西方人的态度
2.白锦荣前往美国之后的活动及其影响
第五章 在陕外国侨民的撤离
第一节 侨民前往西安等待撤离
一、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撤侨行动
二、外侨被集中至西安
三、相关交涉
四、撤离日期
第二节 撤离前的准备活动
一、经费借贷
二、查取信件
三、交接工作
第三节 前往沿海的行程
一、从西安启程
二、撤离行程
三、陕西派遣的护卫队
四、交替护送中暗藏杀机
五、抵达汉口
第六章 “千里驰援”:陕西救援远征队营救外侨的行动
第一节 陕西救援远征队的组建背景
一、革命后西方人在陕西的处境
二、祈仰德营救侨民计划的提出与落实
1.西安外侨的消息传到北京等地
2.祈仰德与朱尔典商议营救计划
3.陕西救援远征队的组建目标与原则
4.祈仰德从北京前往太原落实营救计划
5.“穿越火线”:祈仰德与苏柯仁在娘子关的会面
6.“废墟一片”:祈仰德抵达革命后的太原城
7.选择太原作为救援队的出发地
第二节 “以一抵十”:陕西救援远征队的组建及其成员
一、“苏柯仁轻骑兵队”:救援队员的招募、身份与分工
二、救援队的护照与经费
第三节 陕西救援远征队从太原奔赴西安的行程
一、“生死一线”:救援队从太原出发前往延安府
1.救援路线的选择
2.救援队从太原启程
二、救援队在太原以西的行程
1.从太原向西抵达汾州府
2.从汾州府向西行进
3.乘船渡过黄河
三、救援队在绥德的行程与活动
1.绥德州的局势
2.哥老会的攻击
3.绥德的英国人
4.救援队抵达绥德
5.救援队与传教士撤离绥德
6.撤离的艰险行程
7.骡轿的构造、使用方法与缺陷
四、从绥德前往延安
1.救援队抵达延安
2.“忙里偷闲”:救援路上度过圣诞节“平安夜”
五、“危机四伏”:延安以南的行程
第四节 陕西救援远征队在西安的撤离抉择
一、西安的局势与新政府的特点
二、“去留之间”:西安外侨的抉择
1.撤离还是留守?谁撤谁留?
2.留守的浸礼会五人小组
3.外侨从西安撤离
第五节 陕西救援远征队从西安撤离的行程
一、从西安前往潼关
1.陕西救援远征队护送外侨队伍离开西安
2.撤离队伍行进中遇到的问题
3.在潼关商讨撤离路线
二、撤离队伍经过豫陕交战区
1.进入豫西:沿着陕西革命军的进军路线行进
2.艰难的食宿:撤离队伍在庙沟和渑池的经历
3.在庙沟躲避溃退的军队
4.协调两军停战
5.穿越交火战区
6.在两军之间传递信息
第六节 陕西救援远征队护送侨民撤回北京
一、救援队护送侨民抵达洛阳
二、救援队与外侨返抵北京
第七节 “声名远播”:欧美媒体对陕西救援远征队的评价
第七章 东西两线战役
第一节 东线的战役
一、陕西革命军士兵
二、钱鼎在渭南遇害
三、潼关争夺战
四、清军抢掠潼关
五、革命军的挫败与停战
六、东线的野战医院与医务传教士
1.罗德存率医疗队前往潼关
2.在潼关诊治伤兵
3.医疗队从潼关撤退
4.缺医少药的诊治活动
5.罗德存返回西安
第二节 西线的战役
一、张云山在西线的领导
1.陕西省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2.革命后的张云山
二、西线的革命军
三、穆斯林为主的甘军
四、西线的战事
五、最危急的时刻
六、毅军进入关中
1.调转枪口的毅军
2.被驱逐的毅军
七、西线议和中的邵涤源
第八章 “妙手仁心”:辛亥革命中医务传教士的活动与贡献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医务传教士赴陕工作概况
一、英国浸礼会在陕医务传教工作的开展
1.英华医院的创立
2.医务传教士姜感思的赴陕行程
3.姜感思抵达西安开始医务工作
4.英国浸礼会在陕第一位传教士去世
5.荣安居、贾尔德大夫抵达西安
6.医院救治的区域范围、诊治病症与人数
7.英华医院的中国助手与其他人员
8.英华医院收治的各类病人
9.医务传教士在陕北地区的工作
10.医务传教士对陕西社会的认识
二、医务传教士的行医诊病与社会交往活动
1.医务传教士为教会学校男女学生诊病
2.医务传教士为陕甘外侨诊病
3.医务传教士与陕西高等学堂师生的交往
4.医务传教士与西安穆斯林的关系
5.英国浸礼会的阶段性传教成果
第二节 “医务三杰”:姜感思、罗德存、荣安居的早年经历与在陕活动
一、姜感思
1.姜感思的人生轨迹
2.姜感思在辛亥革命后重返西安
二、罗德存
1.罗德存的早年经历
2.罗德存受派前往陕西的行程
3.罗德存抵达西安后的学习生活与汉语考试成绩
4.罗德存的第一次门诊与辛亥革命前的医疗活动
5.罗德存前往延安府巡诊
6.罗德存在延安的医务传教工作
7.罗德存与延安人士的交往
8.罗德存离开延安
三、荣安居/36l
1.从业余医务工作者到训练有素的医务传教士
2.荣安居奔赴中国的航程
3.荣安居从上海前往西安的行程
4.荣安居夫妇的新婚之旅
5.荣安居夫妇重返西安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
6.荣安居夫妇前往东部参加汉语考试
7.荣安居从西安搬往三原
8.荣安居一家前往绥德的行程
9.荣安居在绥德和延安的医疗活动
第三节 西安城内浸礼会医院的救治活动
一、革命爆发时西安城内的浸礼会医护人员
二、罗德存从东关越墙入城
三、医务传教士救助伤员
四、英华医院各分院的陆续开设
五、中国医学生的加入和离开
第四节 医务传教士在东西两线战地医院的救治活动
一、东线战地医院
1.东线医疗活动
2.东线伤员的运输
二、西线战地医院
1.荣安居前往西线组建战地医院
2.革命军中的炸弹队及其伤员
3.西线伤员的运输
第五节 医务传教士与陕西红十字会、秦军恤伤院的创立
一、医务传教士与陕西红十字会
二、秦军恤伤院的创立及其功能
第六节 “长眠此土”:医务传教士在西安的相继病逝及其影响
一、罗德存在革命后的医疗活动、离世及其影响
1.医务传教士受到陕西官民的赞誉
2.罗德存赶赴庐山等地的行程
3.罗德存重返西安后的医疗工作
4.罗德存的离世
5.罗德存的葬礼
6.中外人士对罗德存的评价
二、姜感恩在革命后的医疗活动、离世及其影响
1.姜感思感染伤寒后离世
2.中外人士对姜感思的评价
3.贝金希尔小姐的辞世与贾尔德大夫感染伤寒
三、荣安居在革命后的医疗活动、离世及其影响
1.荣安居阑尾炎手术后返回英国休假
2.姜感思一罗德存纪念医院的落成与荣安居的医疗活动
3.中国医生的成长
4.陕西内战期间及其之后荣安居的医疗活动
5.荣安居前往庐山休假
6.荣安居在三原医院的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