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安书系”秦汉部分共5册,著名历史学家熊铁基等执笔,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物、学术成果,对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进行论述,深入浅出、脉络清晰。
本系列收录《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秦汉都城研究》《秦汉道家与道教》《汉代儿童生活》《秦汉兵学文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的图片来讲述历史,力图帮助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整体架构,探寻那些事物背后的原生形态。
★ 16开平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由熊铁基、王子今、臧知非、徐卫民、田旭东等撰写,他们皆为历史学系教授
★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注重探究事物背后的深层原因
《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
讲述了赋税和徭役是国家机器存在的经济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形态,有着不同的赋役制度,其形式和内容的变迁反映着国家对人民的统治方式心及国家性质的发展。《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先谈户籍和基层行政组织,了解赋役的建立和实现的前提,后谈具体的赋役问题。
作者简介
臧知非,1958年11月生,男,汉族,江苏宿迁人,1988年山东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出版《秦汉史》、《周秦社会结构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纲》、《吕不韦传》、《孝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生存与抗争的诠释: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研究》、《土地赋役与秦汉社会控制》等专著十多部,发表先秦秦汉史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简牍与秦汉赋役研究》、重点项目《战国秦汉农民身份演变的历史考察》以及国家教育部项目、省政府基金项目多项,《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入选国家社科优秀成果文库,现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
《秦汉都城研究》
本书是研究秦汉时期都城的,涵盖秦、西汉和东汉。由于秦的都城咸阳是继承先秦时期而来的,所以《秦汉都城研究》先对秦的早期都城历史加以简单叙述,使读者对秦都城发展的脉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然后就秦咸阳、西汉长安、东汉洛阳进行研究,以找出其发展中的变化与规律。
作者简介
徐卫民,1960年,陕西华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历史地理学、秦汉史、文化遗产学。著有:《早期秦文化研究》《秦汉史论——何清谷教授八十华诞庆祝文集》《古史新论——庆祝杨育坤教授90华诞文集》等。
《秦汉道家与道教》
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天地之襲精为阴阳。秦汉时期的道家和道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它既包含着整个秦汉时期道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也饮食着道家与秦汉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
全书共分6章:秦汉道家道教发展的历史轨迹、道家与秦时时期的思想整合、道家与秦汉时期的政治、道家的新发展——秦汉新道家、黄老化的秦汉《老子》注和秦汉道家向道教的演变。
作者简介
熊铁基,1933年4月生,湖南常德人,著名历史学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专家。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尤其致力于道家文化的研究。
刘玲娣,1970年出生,湖北宜昌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道家道教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主持省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五项,参与多项各级项目。在《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著作一部。主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道中国文化概论、家道教文化、世界文明史等。
《汉代儿童生活》
未成年人的生活境遇,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态度,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利能否得到保障,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得以温饱,他们中有多大的比例能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承负着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的压力,都是考察社会生活史时应当关注的重要的问题。研究未成年人的生活,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视角,更真实地了解当时社会关系的原生形态。由此将有助于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情状的全面理解,对于当时社会文化风格的具体说明。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国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著有:《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交通史稿》《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等。
《秦汉兵学文化》
中国古代兵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历史总结。
兵书是中国古代兵学的主要载体,兵书的成熟与否乃是决定能否形成兵学的关键。兵书的主要内容是兵法,中国人是最擅长兵法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中国兵书产生、成熟之早,内容、形式之完备,可谓举世无双。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兵学发展概述;先秦兵学概述;秦汉:中国古代兵学的系统化、经典化时代;秦汉时期战争概述;秦汉时期的兵学遗存等内容。
作者简介
田旭东,生于1954年1月,四川渠县人,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先秦学术文化史教学与研究。
《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
作者:臧知非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0549
出版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页数:194
定价:25
目录:
序说。
第一章秦汉户籍与乡里制度
第一节秦汉户籍统计制度
一、户籍制度
二、汉代户籍登记
三、秦汉户等的演变
第二节秦汉乡里组织
一、乡里制度略说。
二、秦汉乡里的设置。
三、秦汉乡里职能
第二章田税的演变
第一节国家授田的私有化
一、授田制度渊源略说
二、秦汉授田制的一般状况
三、授田的私有化
第二节田税的征收方式和内容
一、税率、构成与征收方法
二、田租的形态:实物和货币并举
三、“假民公田”、“赋民公田”与“假税”
第三章人口税
第一节户赋与口钱
第二节算赋
第四章关税和市税
第一节关与关税
一、关与关税的起源
二、汉代的关
三、汉代的关税
第五章盐铁税、资产税及其他
第一节盐铁私营与盐铁税收
第二节盐铁专卖
一、盐铁官营的历史基础
二、盐铁官营的组织与管理
三、盐铁官营与汉代社会
四、东汉盐铁政策
第三节资产税与其他
一、资产税
二、酒税
三、渔税与利息税
第六章“月为更卒”与更赋
第一节“月为更卒”的基本内容
一、“月为更卒”释义
二、更卒之役的内容
三、更役的减免
第二节“更有三品”与更赋
一、“更有三品”:卒更、过更、践更
二、从更赋看汉代农民和国家关系的演变
第七章兵役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地方常备兵
第二节卫士与戍卒
一、卫士之役
二、戍卒之役
第三节东汉兵役制度的变化
一、刘秀对兵役制度的改革及影响
二、其他集兵方式及其影响
第四节兵役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秦汉都城研究》
作者:徐卫民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0563
出版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页数:260
定价:29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都城
第一节秦早期都城
第二节秦都雍城
第三节两个临时性都城——泾阳和栎阳
第二章秦都咸阳
第一节秦都咸阳的选址
第二节秦都咸阳的规模和形制
第三节秦都成阳的设计思想
第四节秦都咸阳无外郭城
第五节秦都咸阳附近的离宫别馆
第六节成阳的对外交通
第三章西汉长安城
第一节西汉长安城的选址
第二节西汉长安城的营建
第三节西汉长安城的形状与布局
第四节西汉长安城对秦都咸阳的继承与发展
第五节西汉以后对汉长安城的维修和利用
第四章东汉洛阳城
第一节东汉建都洛阳的原因
第二节东汉洛阳城的结构与布局
第五章秦汉都城中的里
第一节里的规模和形制
第二节里的职能
第六章秦汉都城附近的苑囿
第一节秦的苑囿
第二节西汉上林苑
第三节东汉的苑囿
第四节秦汉苑囿的特点
第七章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墓
第一节秦公帝王陵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西汉帝陵
第三节东汉帝陵
第四节秦汉陵邑制度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秦汉道家与道教》
作者:刘玲娣、熊铁基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0600
出版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页数:221
定价:28
目录:
第一章 秦汉道家道教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先秦道家概述
二、老庄与黄老
三、黄老与黄老道
第二章 道家与秦汉时期的思想整合
一、道家与周秦之际的学术总结
二、道家与汉初思想的整合
三、黄老终结到儒术独尊
第三章 道家与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道家思想与政治
二、汉初黄老兴盛的原因
三、黄老政治与文景盛世
四、儒道之争与黄老终结
第四章 道家的新发展——秦汉新道家
一、《吕氏春秋》
二、《淮南子》
第五章 黄老化的秦汉《老子》注
一、秦汉时期《老子》的流传
二、黄老化的《老子》宇宙观
三、黄老化的《老子》养生观
四、黄老化的《老子》政治观
第六章 秦汉道家向道教的演变
一、道术合一与道教的产生
二、《老于想尔注》及其道教化
三、早期道派及其活动
《汉代儿童生活》
作者:王子今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0570
出版时间:2012/9/1
开本:16开
页数:238
定价:35
目录:
引言:汉代儿童的世界
第一章 “宜子孙”意识和“子孙蕃昌”愿望
第一节 “宜子孙”:普遍的社会愿望
第二节 关于“宜子孙”器“用以藏家”说
第三节 汉印文字之“宜子”、“宜子孙”与人名“子孙”现象
第四节 镜铭习用浯“宜子孙”的意义
第五节 民间“子孙蕃昌”祈祝
第六节 宗法责任:“宜百子”与“百斯男”
第七节 《日书》“生子”人生前景预言
第八节 “宜子孙”相关礼俗与神秘生物
第二章 “生子不举”现象和弃婴故事
第一节 服中生子不举
第二节 生三子者不举,五月生者不举
第三节 贫不举子
第四节 弃婴的命运
第五节 “产女则杀之”
第六节 对于“杀子”行为的法律处罚
第三章 “小男”和“小女”们
第一节 使男·使女--未使男·未使女
第二节 关于“七岁为断”
第三节 “小男”和“小女”的待遇差别
第四节 劳动儿童和儿童劳动
第五节 作为人质的儿童
第六节 “略卖”儿童现象
第四章 儿童游艺生活
第一节 掩雀·捕蝉·戏钱
第二节 蹴鞠运动
第三节 “鸠车之乐”和“竹马之欢”
第四节 战争游戏
第五节 吴太子和皇太子的博局
第六节 东海黄公“少时”的表演
第七节 儿童游戏:成年生活的演习
第八节 儿童和成人共同的游戏
第九节 诸戏弄小儿之具
第五章 童蒙教育
第一节 《四民月令》所见民间蒙学
第二节 余子入小学
第三节 “小学”的涵义
第四节 汉代儿童的入学年龄
第五节 《二年律令·史律》所见“学童”身份
第六节 蒙学书的遗存和“蒙学”的扩展性理解
第七节 两汉神童谱
第六章 儿童健康问题
第一节 初生婴儿的生死吉凶
第二节 《日书》“生子”健康状况预言
第三节 法律不禁杀害残疾婴儿
第四节 “小儿医”的进步
第七章 孤儿的命运
第一节 少孤贫·少孤苦
第二节 帝王诏令:对“孤儿九岁已下”的救济
第三节 救助孤儿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 民政事务中“慈幼”的内容
第五节 对孤儿的民间扶助
第六节 羽林孤儿
第八章 汉代神秘主义信仰体系中的“童男女”
第一节 汉代人的历史记录和历史理解:徐市为什么率领“童男女”出海?
第二节 歌儿们的表演
第三节 假子与傩
第四节 求雨仪式中的“小童”
第五节 “童男女”的神性
第九章 项橐传说及其文化学意义
第一节 “项橐”故事的早期记录
第二节 “项橐”故事在汉代的流传
第三节 名列神童榜的“项橐”
第四节 关于“秦项橐”
第十章 童谣及其文化影响
第一节 童谣:社会批评
第二节 童谣:政治预言
第三节 “妖言出于小童”
第四节 王充的童谣发生说
第十一章 深宫中的童年
第一节 “孝惠子”疑案
第二节 赵飞燕姊妹暗杀皇子案例
第三节 宫中的乳母
第四节 “保傅”的职责
第五节 另类档案之一:汉宣帝的平民生活经历
第六节 另类档案之二:刘盆子故事
第七节 少帝·殇帝·冲帝
第十二章 青涩情性
第一节 汉武帝的“金屋”
第二节 世俗嫁娶太早
第三节 关于“童养媳”问题
后记
《秦汉兵学文化》
作者:田旭东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0556
出版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页数:168
定价:22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兵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以“礼”为中心:兵学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节 “诡道”“兵不厌诈”:兵学谋略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综合完备:走向成熟的中国古代兵学
第二章 先秦兵学概述
第一节 齐兵家:孙武和孙膑
第二节 魏兵家:吴起和尉
第三节 关于《六韬》
第四节 出土的鲁国兵书:《曹沫之陈》
第三章 秦汉:中国古代兵学的系统化、经典化时代
第一节 秦火未殃及兵书考
第二节 汉代对兵书的整理与研究
第三节 兵学的经典化与系统化
第四节 兵书四种之一:兵阴阳家的学术风貌
第四章 秦汉时期战争概述
第一节 秦代战争
第二节 楚汉之争
第三节 西汉战争
第四节 东汉战争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兵学遗存
第一节 《淮南子·兵略训》的主要内容及价值
第二节 《黄石公三略》概况
第三节 西汉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