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生理知识普及读物!朱洗院士科普经典系列“蛋生人还是人生蛋”全6册,详解生殖、男女、心理、情感、智识等“讳莫如深”的生理知识。20世纪中期多次再版,备受好评。
这是一套不该被遗忘的伟大著作。全套共含6本:《蛋生人与人生蛋》《我们的祖先》《重女轻男》《雌雄之变》《智识的来源》《爱情的来源》。从1934年开始出版,到20世纪50年代再版6次之多。内容从单细胞到人的精神,几乎涵盖与人相关的一切生理心理现象。作者朱洗是我国细胞学、实验胚胎学开拓者之一,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我们应当向中学生痛痛快快地说明生育的原因、怀孕的经过,说明少女的乳房如何会膨胀,如何会有经水,又如何会绝经……这等等常识。这不但有助于人们对于生理知识的普及,而且反而能免去因为迷惘、好奇、幻想而发生出的种种不幸事件。”——朱洗
★中科院院士所写的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从小孩的提问到人类的最终问题,贯穿科学与人文
★被忽视的大科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入选叶永烈古今中外百名《科学家的故事》
★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有人估计自清朝末年以来,我国科学家用本国文字所写的科学书册*多的是朱先生,写通俗科普读物*多的也是朱先生。这并非过分之言。”
★32开平装,新星出版社出版
朱洗(1900—1962),浙江临海人。中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1931年,朱洗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主任、台湾大学动物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62年逝世于上海。主要著作有《生物的进化》《动物学》《生物学丛书》等。
这是一套不该被遗忘的伟大著作。原为《现代生物学丛书》第一辑,共6本:《蛋生人与人生蛋》《我们的祖先》《重女轻男》《雌雄之变》《智识的来源》《爱情的来源》,从1934年开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陆续出版,到20世纪50年代再版6次之多。
作者朱洗,也是一位不该被遗忘的现代著名生物学家,我国细胞学、实验胚胎学开拓者之一。他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与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等齐名,但他的这套丛书却是大科学家所写的小科普读物。他从“科学教导人类”的理念出发,以极大的热情,用生动而富于文采的文字,写出了这套贯穿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伟大著作。
整套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单细胞直到人的精神,几乎涵盖与人相关的一切生理心理现象。他从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这个古老话题出发,追溯和阐述了诸多问题:最初的生物从何而来,最初的人类从何而来,人怎样从胚胎成长为人,动物何时别雌雄,人类何时分男女,为什么女重男轻,智力如何从低等动物的向光性发展到高等智慧,爱情的本质基于什么样的生理心理基础,等等,体现了作者试图从生物学的角度将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完整剖析的宏图大愿。
台湾著名学者张之杰曾说,在科普方面,朱洗的这套丛书至今无人能出其右。这套书是根据原始文献和专书写的,这是*一等手眼,非学识极深极专,无以致此。
科普绝非小道。学术层次的高低,不决定于作品内容的深浅、读者的高下,而决定于其哲学性的多寡,能否以寻常言语说明事物的普遍原理,能否从科学出发而与人文、社会挂钩。大陆学者钟少华在《科普:中国现代化的先导》一文中说:“中国近代百年的科普作品桂冠,笔者认为应献给朱洗院士。”
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曾撰文指出:“有人估计自清朝末年以来,我国科学家用本国文字所写的科学书册*多的是朱先生,写通俗科普读物*多的也是朱先生。这并非过分之言。”
近些年来,一直被人们遗忘的朱洗开始重回人们的视野。著名作家叶永烈将朱洗列为古今中外最重要的百位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入选台湾推出的“百年千书、经典必读”书单。
科学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生物学也在不断更新,这套书难免有个别观点跟不上时代。此次重版,为了保留原汁原味,文字没有改动,但对个别明显错误的观点加了注解。
《蛋生人与人生蛋》
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人怎样从胚胎成长为人?
本书内容从中外古人对于怀孕的推测开始,然后循着近代科学前进的阶梯,描述出人胎渐变的过程:自然精直到分娩。
朱洗选择人类的生殖问题作为这一套丛书首册的内容,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我国古代受到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对这方面的知识讳莫如深。而在西欧各国,则因受到宗教神学的影响,也忽视对这类知识的教育。
朱洗认为,我们应当向中学生痛痛快快地说明,生育的原因,怀孕的经过,说明少女的乳房如何会膨胀,如何会有经水,又如何会绝经……这等等传宗接代的常识。这不但有助于人们对于生理知识的普及,而且反而能免去因为迷惘、好奇、幻想而发生出的种种不幸事件。
《我们的祖先》
最初的生物从何而来?最初的人类从何而来?
“我们明了了人类本身的来源之后,还应当去追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远祖——人类的来源。”
本书的内容顺序是,先从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入手,循序渐进,对十亿年前的生物进化史作了一个鸟瞰式的观察,继而阐明人类与兽类的亲缘关系,论证人类与猴类是同一个宗系的“兄弟”。此外,还以相当的篇幅叙述了人类进化的步骤,以及石器、铁器文明的进程。可以说《我们的祖先》是一本进化论的通俗读物,也是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参考。
《重女轻男》
这个别出心裁的书名,无疑是对社会上流行的一种世俗观念——“重男轻女”的一种“逆反”。朱洗说:要使人们充分了解科学的生殖知识,使从介绍简要的生物发生学知识入手,阐述历史上出现的“唯卵”“唯精”等各种学说,介绍中外古代对生殖问题上出现的,是女性的“卵”重要还是男性的“精”重要的争辩。从生物学角度分析雌雄个体在生产子体时的作用。
此外,还通过对人工单性生殖实验的发展和理论的详尽介绍,使读者明白:母性的卵球确是产生后代的基础,父性的精虫只能刺激卵球,唤起它的发育。把“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颠倒了过来。
《雌雄之变》
人类何时分男女?动物何时别雌雄?雌雄之变不是板定的。
朱洗认为这是一个对人类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学课题。以往人们对两性的区别和男女来源问题争论繁多,所以今天必须从动物界出发,叙述雌雄异形异性的事实,然后来探讨雌雄分性的根据,从外部形态直至内部细胞结构,再从化学领域来说明两性区分,和某类物质的分子构造有关。他还特地指出:“两性的区别是比较的,是变动的,决不是板定的”。同时,他对男女变性的事证也有专门的叙述。
《智识的来源》
《智识的来源》是一本立足于生物学而同时又涉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普读物。朱洗说,人类的形体既然由其他动物的形体进化成功,那么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必然和其他动物所具有的有系统的关联。他从下等动物简单的“心理”(如向光性、向地性、向电性等等)出发,沿着进化的阶梯,逐渐追溯到高等动物的反射性和本能。在论述了这些先天的心理和行为之后,又进而探讨后天教育的影响,由普通兽类和猴类的教育推演到人类本身的教育——胎体教育和孩童教育。
《爱情的来源》
朱洗在简介中说:“一般人都说,爱情是玄妙的,是不可思议的。其实,这种简介是不对的。本书转为搜检爱情的来源,为追究爱情进化的迹象,特分作三部分叙述,这就是母子之爱,异性之爱和朋友之爱。”朱洗在经过系统的阐述之后指出:“母子之爱是保证子裔的发育与安全;异性之爱是保证下代的生殖;朋友之爱是建设社会的心理基础。”这三种“爱”。“都有物理的原因可考,都有因果的原因可寻,和别种心理现象也有共同之处。”
这套丛书不是根据通俗读物或教科书写的,而是根据原始文献和专书写的,这是*一等手眼,非学识极深极专,无以致此。
——台湾著名学者张之杰
有人估计自清朝末年以来,我国科学家用本国文字所写的科学书册*多的是朱先生,写通俗科普读物*多的也是朱先生。这并非过分之言。
——童第周
中国近代百年的科普作品桂冠,应献给朱洗院士。
——历史学者钟少华
《蛋生人还是人生蛋:朱洗院士科普经典系列》全6册
作者:朱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6798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开本:32开
页数:6册
定价:177元
目录
《蛋生人与人生蛋》
总序
导言
第一章生产的神秘时代
一、中国古人对于生产的见解
二、印度埃及犹太阿拉伯人对于生产的见解
三、古希腊哲学家对于生产的见解
四、古罗马学者对于生产的见解
五、阿拉伯中世纪的学者对于生产的见解
六、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各方学者对于生产的见解
七、结论
第二章生产的实验时代
一、由鸡蛋说到兽蛋
二、兽蛋的争论
三、精液的检查
四、受精的真谛
五、结论
第三章蛋生人
一、人的精虫
二、人的卵球
三、受精
四、我们在母体中的经过
五、正常的分娩
六、几种外部器官的构成
七、提要和结论
第四章怪胎与双胎
一、人类怪胎和双胎的事实
二、怪胎和双胎的起因
三、结论
第五章人生蛋
一、人体生长的概要
二、男子生殖的准备
三、女子生殖的准备
四、结论
结论与展望
《我们的祖先》
导言
第一章人与最初的生物
一、中国人的生物来源的见解
二、欧洲古人的生物来源的见解
三、反对生物自然发生的实验
四、微生物能否自然发生
五、新近中国学界破除自然发生说的经过
六、别星球上的生物种子
七、提要
第二章人与动物
一、地球的历史
二、动物诞生的年代
三、现存的动物与人类之比较
四、细胞与组织的比较
五、生殖的比较
六、发育的比较
七、脊椎动物胎儿的比较
八、脊椎动物的四肢的比较
九、脊椎动物脑的比较
十、脊椎动物的第三眼睑的比较
十一、提要
第三章人与兽类
一、兽类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二、现存的兽类与人类的比较
三、提要
第四章人与猴类
一、灵长类的概要
二、有尾猴类与人类的比较
三、无尾猴类与人类的比较
四、提要
第五章原始的人类
一、灵长类的来源
二、人类的发祥地
三、解释人类诞生的两种学说
四、过去人类的遗迹
五、原人生存的环境
六、提要
第六章人类文明的晨曦
一、古石器时代的文明
二、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三、铜器与铁器时代的文明
四、古史的传说
五、提要
结论——人类进化的要因
附录现代的人类
一、人类分种的概要
二、欧洲人种
三、亚洲人种
四、非洲人种
五、美洲人种
六、大洋洲人种
七、提要
《重女轻男》
导言
第一章惟卵说
一、惟卵说的略历
二、胎儿包藏卵中的奇想
三、显微镜的使用与胎体套合说的关系
四、卵中最初胎体的位置
五、惟卵说者所供给的事实
六、提要
第二章惟精说
一、精虫的赞词
二、惟精说与惟卵说的论辩
三、惟卵说的让步
四、提要
第三章惟精惟卵的争辩
一、两派学说内部的意见
二、精虫中的小人
三、精虫发育的场所
四、惟卵说者向惟精说的反攻
五、精卵合作的端倪
六、胎儿预藏说的崩溃
七、胎儿后变说的抬头
八、提要
第四章精卵合作说
一、精卵合作说的略史
二、细胞理论对于精卵合作说的影响
三、精卵合作的真相
四、提要
第五章生殖通论
一、生殖的概观
二、生殖的种类
第六章天然的处女生殖
一、天然的处女生殖的发现史
二、蜜蜂的处女生殖
三、牛翅类的处女生殖
四、壁虱类的处女生殖
五、轮虫的处女生殖
六、水蚤的处女生殖
七、蚜虫的处女生殖
八、葡蚜的处女生殖
九、松蚜的处女生殖
十、竹节虫的处女生殖
十一、鳞翅类的处女生殖
十二、鳃足类的处女生殖
十三、局部的处女生殖
十四、处女生殖卵中的结构
十五、处女生殖子裔的性别问题
十六、提要
第七章人为的处女生殖
一、人为的处女生殖的发现史
二、海胆和海星的人为处女生殖
三、脊椎动物的人为处女生殖
四、人为处女生殖的子裔
五、人为的处女生殖的机械原理:细胞学的研究
六、提要
第八章单阴生殖与单阳生殖
一、单阴生殖
二、单阳生殖
三、提要
第九章卵与子体
一、卵与其他细胞的分别
二、子裔最初物质的来源
三、子裔最初物质的分布
四、提要
结论
《雌雄之变》
导言
第一章雌雄的概观
一、动物雌雄异形的鸟瞰
二、雌雄极度的变形
三、雌雄的多形性
四、提要
第二章副性的检讨
一、与输导生殖细胞有关的副性
二、与雌雄交合有关的副性
三、与生育有关的副性
四、与哺育和营养有关的副性
五、两性淘汰说及其批评
六、提要
第三章雌雄的改变
一、天然的变性
二、人为的变性
三、雌雄生殖腺的移栽
四、生殖腺的分量与副性的关系
五、生殖腺糊液的注射
六、副性器官的移栽
七、提要
第四章副性的根源
一、精巢的结构
二、中间细胞有关副性作用的证明
三、卵巢的结构
四、黄色体与雌性副性的关系
五、提要
第五章雌雄的统计
一、人类男女数目的比例
二、动物雌雄数目的比例
三、提要
第六章雌雄的决定
一、两性的萌芽
二、主张雌雄决定于受精以后的理论
三、主张雌雄决定于受精以前的理论
四、主张雌雄决定于受精时的理论
五、提要
第七章定性的染色体
一、一般染色体的轮回
二、性染色体的轮回
三、人工定性的尝试
四、提要
第八章性连的遗传
一、因基的概述
二、果蝇上的性连遗传
三、人类上性连的遗传
四、鸟类上性连的遗传
五、X的偶合不分
六、X和Y对于定性的评价
七、提要
第九章雌雄同体的动物
一、自体受精的概观
二、两性同时成熟
三、两性异时成熟
四、雌雄同体动物的分布
五、提要
第十章变性的人类
一、古人对于男女同体的见解
二、男女同体者的分类
三、男女同体者的实例
四、男女同体者的性欲
五、提要
第十一章无脊椎动物的两性分析
一、果蝇的两性分析
二、蚕的两性分析
三、毒蛾的两性分析
四、后螠的两性分析
五、蟹类的两性分析
六、雌雄型与中间性的分别
七、提要
第十二章两栖类的两性分析
一、蛙类的两性分析
二、蟾蜍的两性问题
三、提要
第十三章鸟类的两性分析
一、鸟类副性的分析
二、鸟类雌雄型的分析
三、鸟类定性物质的检讨
四、鸟类变性的问题
五、提要
第十四章兽类和人类的两性分析
一、兽类生殖腺进化的概要
二、中间性的牛类双胎和兽类定性物质的检讨
三、兽类雌雄同体的分析
四、人类雌雄同体的分析
五、提要
第十五章两性的难题和结论
一、两性的难题
二、结论
《智识的来源》
导言
第一章动物心理的认识
一、动物心理的理想时代
二、动物心理的观察时代
三、拉马克对于动物心理的见解
四、达尔文学派对于动物心理的见解
五、勒布学派对于动物心理的见解
六、机械论的动物心理学派
七、贞宁斯的理论
八、齐挨尔的研究法
九、提要
第二章最低度的心理表现——感觉与反应
一、下等动物的感觉与反应
二、高等动物细胞的感觉性
三、提要
第三章向背性(1)——向背性的概论
一、名词的释义
二、向背性的发现
三、发育时代向背性的作用
四、白血球与变形虫的向背性的比较
五、提要
第四章向背性(2)——化学向背性与嗅觉器之进化
一、植物的化学向背性
二、单细胞动物的化学向背性
三、多细胞动物的化学向背性
四、提要
第五章向背性(3)——光线向背性与视觉器的进化
一、单细胞动物对于光线的向背性
二、腔肠动物对于光线的向背性
三、棘皮动物对于光线的向背性
四、环节动物对于光线的向背性
五、软体动物对于光线的向背性
六、节肢动物对于光线的向背性
七、脊椎动物对于光线的向背性
八、色觉的检讨
九、提要
第六章向背性(4)——地心的向背性
一、单细胞生物的地心向背性
二、无脊椎动物的地心向背性
三、脊椎动物的地心向背性
四、固物的向背性
五、水流的向背性
六、提要
第七章向背性(5)——温度的向背性
一、温度的刺激性
二、向温背温的运动
三、提要
第八章向背性(6)——电的向背性
一、电的向背性的概观
二、单细胞生物的电流向背性
三、无脊椎动物的电流向背性
四、电流向背性的起因
五、提要
第九章向背性(7)——向背性的改变
一、光线与向背性的改变
二、温度与向背性的改变
三、化学物与向背性的改变
四、生理状态与向背性的改变
五、提要
第十章向背性(8)——向背性的解释
一、勒布对于向背性的解释
二、贞宁斯对于向背性的解释
三、提要
第十一章反射性
一、通论
二、反射的路径
三、条件的反射性
四、巴氏发现条件反射的功绩
五、提要
第十二章本能(1)——本能的定义与事实
一、本能的定义
二、本能的概述
三、提要
第十三章本能(2)——本能的作用及其变化
一、本能动作的起因
二、本能是否完善
三、本能的改变
四、本能的起源
五、提要
第十四章下等动物的智识
一、智识的概论
二、单细胞动物的记忆力
三、腔肠动物的记忆力
四、棘皮动物的记忆力
五、蠕形动物的记忆力
六、软体动物的记忆力
七、节肢动物的记忆力
八、提要
第十五章高等动物的智识
一、鱼类的记忆力
二、两栖类的记忆力
三、爬行类的记忆力
四、鸟类的记忆力和模仿性
五、兽类的记忆力和智能
六、猴类的记忆力和智能
七、提要
第十六章高等动物的智识与人类智识的比较
一、错误的比较
二、注意力的比较
三、学习效能的比较
四、模仿性的比较
五、综合性的比较
六、想象力的比较
七、提要
第十七章高等动物的教育
一、动物教育的概论
二、狗的教育
三、马的教育
四、象的教育
五、猴子的教育
六、猛兽的教育
七、残杀的教育和友爱的教育
八、提要
第十八章人类的教育
一、胎儿时代的教育
二、婴孩时代的教育
三、童年时代的教育
四、少年时代的教育
五、有益的智识
六、求智识的目的
七、提要
结论
《爱情的来源》
第一章动物异性之爱
一、概论
二、单细胞动物异性的结合
三、下等无脊椎动物异性之爱
四、甲壳类异性之爱
五、蜘蛛类异性之爱
六、昆虫类异性之爱
七、软体动物异性之爱
八、鱼类异性之爱
九、两栖类异性之爱
十、爬行类异性之爱
十一、鸟类异性之爱
十二、兽类异性之爱
十三、猴类异性之爱
十四、提要
第二章人类异性之爱
一、概论
二、男女的追求和媾合
三、男女结合的方式——婚姻制度
四、婚姻制的进化
五、结论与展望
第三章下等动物的母爱
一、概论
二、母爱的等级
三、腔肠动物的母爱
四、棘皮动物的母爱
五、软体动物的母爱
六、环节动物的母爱
七、海鞘类的母爱
八、昆虫类的母爱
九、蛛蝎类和蜈蚣类的母爱
十、下等动物母爱的分析
第四章高等动物的母爱
一、概论
二、鱼类的母爱
三、鱼类的父爱
四、两栖类的母爱
五、爬行类的母爱
六、鸟类的母爱
七、兽类的母爱
第五章人类的母爱
一、概论
二、人类中母爱的进化
三、人类中子爱的进化(孝道)
四、母爱的总论与结论
第六章下等动物的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