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百年名典”之《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文学史》,16开精装,史学家唐长孺和学者胡国瑞力作,深入剖析魏晋南北朝的诸多论题,梳理该时代的文学演进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为奠定唐长孺在中国中古史领域学术地位的史学名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宗教及文化等诸论问题详加论证,剖析深入,见解独到。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系专家胡国瑞先生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首部极具影响的断代文学史,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演变的史实勾勒清晰,解析深刻到位,融宏观描述和微观评说于一体,文笔清通,时有新见,深受业界好评。
★ 16开精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收录了唐长孺先生所撰的十三篇论文,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富于启迪性的结论及见解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梳理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脉络,评介文学现象与流派,介绍历代代表作家的典型作品,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本书是历史学家唐长孺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著作。全书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许多前人未及或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唐长孺在充分占有诸种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融会贯通,将考据学与理论探讨汇为一体,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的田制和赋役制度、生产关系、阶级结构、政治制度、兵制、民族问题、宗教及学术文化诸论题展开了深入剖析。《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的问世奠定了唐长孺先生在中国中古史领域的学术地位。
作者简介
唐长孺,历史学家。江苏吴江人。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分支编写组隋唐五代史主编。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书兵志笺正》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本书系专家胡国瑞先生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首部极具影响的断代文学史,也是武汉大学百年名典之一本。本书梳理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脉络,评介文学现象与流派,介绍历代代表作家的典型作品,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作品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演变的史实勾勒清晰,对作者作品的解析深刻到位,融宏观描述和微观评说于一体,文笔清通,时有新见,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胡国瑞,1908年12月出生,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在鄂西、川东各公立、私立中学任国文教员十年。1946年回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曾任教研室三至九世纪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三至九世纪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第二届)副会长、顾问,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学学会第一届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湖北省作家协会顾问,湖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武汉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委员,韵文学会理事等职。生平教学及科研着重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诗宋词,著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诗词赋散论》、《湘珍室诗词集》及已发表尚未入集论文多篇。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作者:唐长孺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15446
出版时间:2013/10/1
开本:16开
页数:380
定价:75
目录:
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
一 宗部的意义
二 宗部与山越的关系
三 孙吴的建国
四 孙吴的领兵制度
五 结论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西晋田制试释
一 曹魏屯田制度的意义及其破坏
二 占田与课田的解释
三 户调式中的田租问题
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一 户调制的起源
二 户调与户赀的关系
三 南朝的布与调
四 南朝的折变
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一 九品中正制创立的原因与曹魏政治
二 中正的职权组织及品第
三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的配合
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
一 魏晋北境各族的内迁及其所受待遇
二 晋末各族变乱的经过
三 人口的掠夺和占有
四 固有封建势力之保存及其发展
五 后论
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一 拓跋国家的建立
二 草地上的牧人和授田制度下的农民
三 隶户杂户的阶级关系
四 结论
魏周府兵制度辨疑
一 府兵名称的起源
二 府兵组织系统之建立
三 郎将主府说质疑
四 乡兵与乡团
五 隋代宿卫制度溯源
六 后论
清谈与清议
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一 名教之治的动摇
二 名理学
三 玄学的形成
四 由贵无到崇有
五 东晋以后的余波
六 佛教与名教的关系
七 后论
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一 抱朴子讥惑篇中所论四事
二 魏晋期间江南的学风
三 东晋以后南方土著与侨人学风的差异
魏晋杂胡考
一 屠各
二 卢水胡
三 羯胡
四 乌丸
五 乞伏
六 稽胡
七 后论
跋语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作者:胡国瑞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04662
出版时间:2013/7/1
开本:16开
页数:246
定价:39
目录:
第一章 表率诗风的建安诗坛
第一节 建安诗歌的社会基础及其盛况
一 建安诗歌的社会基础
二 建安诗歌的盛况
第二节 曹操与曹丕
一 曹操
二 曹丕
第三节 曹植
第四节 王粲、刘桢及其他诗人
一 王粲
二 刘桢及其他诗人
第五节 《悲愤诗》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 《悲愤诗》
二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第二章 魏末及晋代诗风的变化
第一节 魏末的诗坛
一 魏末的政治局势、学术思想与诗风
二 阮籍
三 嵇康
四 魏末其他诗人
第二节 晋代诗风的变化
一 晋代诗歌的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
二 陆机与潘岳
三 左思
四 张协及同时代其他诗人
五 刘琨与郭璞
第三章 陶渊明诗歌的卓越成就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一 陶渊明的时代及生平
二 陶渊明的思想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的卓越成就
一 现实生活态度的表白
二 别开生面的农事歌咏
三 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写
四 遗世独立的艺术风貌
第四章 南朝初期诗坛的新貌
第一节 耳目一新的刘宋诗坛
第二节 谢灵运
第三节 鲍照
第五章 南朝中后期诗坛的昏晓
第一节 南朝中后期诗风的趋势
一 创作内容的泾渭
二 形式追求的功过
第二节 各种诗体的胎息孕育
一 七古的前进步武
二 律绝的胎孕诞育
第三节 齐梁之际的诗人
一 谢□
二 沈约
三 江淹
第四节 梁陈之际的诗人
一 何逊
二 吴均
三 粱陈其他诗人
第六章 北朝文坛的异象
第一节 北朝文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一 《水经注》
二 《洛阳伽蓝记》
第三节 庾信及北朝其他诗人
一 度信
二 北朝其他诗人
第七章 民歌艺坛的绚烂芳菲
第一节 鲜丽活泼的南朝乐府民歌
第二节 雄健朴质的北朝乐府民歌
第三节 传奇式的英雄女性赞歌《木兰诗》
第八章 赋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建安时代赋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晋代赋风的炽盛
第三节 南朝赋风的演变
一 宋齐赋坛的异彩
二 梁代赋风的靡丽
第四节 庾信词赋的老成
第九章 骈体文的发展
第一节 骈文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建安及魏束时期的骈文
第三节 晋代的骈文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骈文
第十章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
第一节 《典论论文》、《文赋》及《文章流别论》
一 《典论论文》
二 《文赋》
三 《文章流剐论》
第二节 《文心雕龙》
第三节 《诗品》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
第一节 小说的溯源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