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译注本“国学经典丛书”精装10册,著名国学专家郭齐勇主编,汇集16部国学经典,从原典精义出发,进行详细注释和白话解读,展现中华文化丰富的智慧与内涵。
本团购包括《楚辞》《传习录》《纳兰词》《人间词话》《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鬼谷子》《三十六计》《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孟子》《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战国策》16部国学经典,内容包括正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传世国学所包含的智慧。
★32开精装,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华古籍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套国学经典丛书,从几千种古代典籍中为读者精心筛选了有代表性的典籍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担纲丛书主编
★国学专家王华宝、王兆鹏、朱良志、郁贤皓等倾力注译,打破阅读障碍,普及性和专业性兼备
★教育专家顾明远、李镇西、余映潮、魏书生等联袂推荐
★从民族文化教育出发,从熟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小处入手,为青少年打造一座宏壮的传统文化殿堂
★更近距离地感受古圣先哲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更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厚底蕴
《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西峡或湖北秭归),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译者徐志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已出版《楚辞综论》《先秦诗》《中外文学比较》等学术著作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三十多篇。
《传习录》
本书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王阳明一生不重著述,尤其不赞成记录师徒对话,因为他担心后人不了解对话发生的场景,不知道很多话是对症下药,针砭时弊而发,而往往拘执于圣贤的只言片语,只在文辞句意上去辨析,而不能从内心确立良知这一道德本体。正是抱着十分审慎的态度,《传习录)上卷(即初刻《传习录》)的刻录印行,经过了王阳明本人的审阅。于是,《传习录》上卷便与同年七月刻录的《古本大学》一起成为王阳明生前公开印行的重要著作。
本书的翻译和注释采用的是文渊阁四库全书《王文成公全书》中的《传习录》,该版本实翻刻自隆庆本,但也有一些错误,因此笔者参考了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陈荣捷先生的《王阳明传习录详评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王阳明全集》等书,对一些明显的错误进行了订正。为了让读者阅读到更为完整的《传习录》,我们将陈荣捷先生搜集的《传习录拾遗》附在后面。此外,《朱子晚年定论》自从谢廷杰刻录《全书》以来,已正式附在《传习录》后,因此本书也收录在后面。
作者简介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译者萧无陂,哲学博士,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著有《有无之道》等。
《纳兰词》
本书收录纳兰词全部共三百四十八首,每一首词均附有力争简洁明快的注释和赏析。当然,一切我所做的注释、赏析都不过是蹄而非兔,是筌而非鱼,是手指而非明月,是*应该被忘记亦终将被忘记的东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纳兰容若有一段经典议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写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话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事实上纳兰容若痴狂一般地将自己浸染在汉人风气里,比当时绝大多数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汉人更甚。父亲的权势与财力使他可以在当世学者的门下读书,可以认真研读那个书籍匮乏时代里的大量珍本、秘本,可以编辑、刊刻大部头的儒家经典,可以为自己与好友编选词集……所有汉人知识分子梦寐以求却做不来的事情,他一件件做得游刃有余。骑射于他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功课,汉文化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才是真正使他一往情深的事物。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译者苏缨,著名纳兰词评家,相关著作颇丰。著有《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纳兰词全译》等作品。
《人间词话》
本书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作者简介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海宁人。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译者秦李。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书中所载姓氏并不是按姓氏人口多少来排列的,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朗朗上口,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为读者提供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
作者简介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千字文》作者相传为南朝周兴嗣所作,周兴嗣世居姑熟,博学善属文。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於世。
《弟子规》作者是清代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城关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八十三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鬼谷子·三十六计》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
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
书中举例各家,有有儒子贡,有纵横苏秦张仪。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作者简介
《鬼谷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人称鬼谷子。
《三十六计》作者不详,成书年代迄无定论。
《笠翁对韵·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是我国中华民族经典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各个方面。读起来声韵协调,琅琅上口,青少年读者从中既能得到拟字、组词、用韵的训练,又能受到传统美好诗词文化的熏陶。
《声律启蒙》是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用来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被教育部列为中国传统文学核心书目。它按照韵脚编写,音韵铿锵,对仗工整,声调和谐,读起来如唱歌般琅琅上口。熟读之后,即能领会平仄对仗,同时也能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
作者简介
《笠翁对韵》作者李渔,号笠翁,是清代有名的文学家、戏曲家。
《声律启蒙》作者车万育,字鹤田,清初学者、官员。译者邓启铜,曾任中山大学出版社编辑,深受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影响。在恩师刘大钧的热情鼓舞下,于2003年8月10日开始辅导青少年诵读《论语》,深感读经对于培养儿童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对《论语》《大学》《中庸》《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数十种中华传统经典启蒙读物的注释和注音。
《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之一,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本书配有详细注释和译文,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文本,以增强对孟子和儒家思想的理解。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译者徐洪兴,上海市人,1954年出生。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在中国哲学史、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在中华书局(香港)、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等出版专著15部,代表作有《思想的转型――理学发生过程研究》、《中华文化通志:经学志》、《中国理学》等。曾承担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项目1项,目前承担上海市社科项目1项。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多项。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篇幅较长,分为序致、教子、兄弟、治家、风操、养生、涉务等二十余篇。主要讲述立身、齐家、交友、处世等方面的问题。不但记述了古人为人 处世的智慧,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货活的生动材料。
相比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较为简约,仅五百余字,以“修身”“齐家”为宗旨,积儒家处世方法之大成。
该书是《颜氏家训》和《朱子家训》两部书的合集,二者皆为中国历史上家训读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作,其作者分别为南北朝的颜之推和清代的朱柏庐。
作者简介
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朱柏庐,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
《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书名不详,书中文章作者也不知是谁,成书推断也并非一时。刘向编撰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国的“策”论。内容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传统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书中不少篇章内容荒诞,缺乏历史依据,说是历史,其实更多是文学故事,有趣的是这部分作品反而语言以及逻辑相当精彩,有较强的文学性。而另一部分则文采稍逊,却依托历史事实,对研究战国历史有着较大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为主要特色,作品收录于《刘子政集》。译者王华宝,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东南大学古文献学研究所所长。策划、组稿并编辑语言学、古文献学、古典文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的学术图书数十种,30多次获得省部级和*佳图书奖。
《(精)楚辞》
作者:屈原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293
出版时间:2015-07
开本:32开
页数:160
定价:24.00
目录
离骚屈原·001
天问屈原·024
九歌屈原·042
东皇太一·042
云中君·044
湘君·045
湘夫人·047
大司命·049
少司命·051
东君·052
河伯·054
山鬼·055
国殇·057
礼魂·058
九章屈原·060
惜诵·060
涉江·064
哀郢·067
抽思·070
怀沙·074
思美人·077
惜往日·080
橘颂·085
悲回风·087
招魂屈原·093
大招屈原·107
卜居屈原·116
渔父屈原·119
九辩宋玉·122
惜誓贾谊·136
哀时命庄忌·142
招隐士淮南小山·149
鵩赋贾谊·152
吊屈原赋 贾谊·156
《(精)传习录》
作者:王阳明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491
出版时间:2015-07
开本:32开
页数:295
定价:30.00
目录
初刻《传习录》徐爱序
续刻《传习录》南大吉序
卷上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附录一
传习录拾遗
附录二
朱子晚年定论
《(精)纳兰词》
作者:纳兰容若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569
出版时间:2015-07
开本:32开
页数:317
定价:30.00
目录
卷一
梦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003
又(江南好,城阙尚嵯峨)·004
又(江南好,怀古意谁传)·005
又(江南好,虎阜晚秋天)·006
又(江南好,真个到梁溪)·007
又(江南好,水是二泉清)·007
又(江南好,佳丽数维扬)·008
又(江南好,铁瓮古南徐)·009
又(江南好,一片妙高云)·010
又(江南好,何处异京华)·011
又(昏鸦尽,小立恨因谁)·011
又(新来好,唱得虎头词)·012
江城子咏史(湿云全压数峰低)·013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014
又(黄叶青苔归路)·015
又(纤月黄昏庭院)·015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016
又(谁翻乐府凄凉曲)·017
又(严宵拥絮频惊起)·017
又(那能寂寞芳菲节)·018
又(冷香萦遍红桥梦)·019
又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019
又咏春雨(嫩烟分染鹅儿柳)·020
又塞上咏雪花(非关癖爱轻模样)·021
又(桃花羞作无情死)·022
又(海天谁放冰轮满)·025
又(明月多情应笑我)·025
又(拨灯书尽红笺也)·026
又(凉生露气湘弦润)·028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028
又(白衣裳凭朱阑立)·029
又(谢家庭院残更立)·030
又(而今才道当时错)·031
台城路洗妆台怀古(六宫佳丽谁曾见)·031
又上元(阑珊火树鱼龙舞)·035
又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036
玉连环影(何处)·037
洛阳春雪(密洒征鞍无数)·038
谒金门(风丝袅)·038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039
海棠月瓶梅(重檐淡月浑如水)·039
金菊对芙蓉上元(金鸭消香)·040
点绛唇(一种蛾眉)·041
又咏风兰(别样幽芬)·042
又寄南海梁药亭(一帽征尘)·043
又黄花城早望(五夜光寒)·045
又(小院新凉)·045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046
又(雨歇梧桐泪乍收)·046
又(欲问江梅瘦几分)·047
又(泪浥红笺第几行)·048
又(残雪凝辉冷画屏)·049
又(睡起惺忪强自支)·050
又(十里湖光载酒游)·050
又(脂粉塘空遍绿苔)·051
又(五月江南麦已稀)·051
又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谁道飘零不可怜)·052
又咏五更,和湘真韵(微晕娇花湿欲流)·053
又(伏雨朝寒愁不胜)·054
又(五字诗中目乍成)·054
又(欲寄愁心朔雁边)·055
又(记绾长条欲别难)·056
又(谁念西风独自凉)·056
又(十八年来堕世间)·058
又(莲漏三声烛半条)·059
又(身向云山那畔行)·060
又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061
又古北口(杨柳千条送马蹄)·061
又(凤髻抛残秋草生)·062
又(败叶填溪水已冰)·063
又庚申除夜(收取闲心冷处浓)·064
又(万里阴山万里沙)·065
又(肠断斑骓去未还)·066
又(容易浓香近画屏)·067
又(抛却无端恨转长)·068
又小兀喇(桦屋鱼衣柳作城)·070
又姜女祠(海色残阳影断霓)·071
又(旋拂轻容写洛神)·072
又(十二红帘窣地深)·073
又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无恙年年汴水流)·073
风流子秋郊即事(平原草枯矣)·075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076
蝶恋花(辛苦怜天上月)·078
又(眼底风光留不住)·079
又散花楼送客(城上清笳城下杵)·080
又(准拟春来消寂寞)·081
又(又到绿杨曾折处)·082
又(萧瑟兰成看老去)·083
又(露下庭柯蝉响歇)·084
又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085
又(尽日惊风吹木叶)·085
河传(春残)·086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087
又(风紧雁行高)·087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088
卷二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091
又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谁复留君住)·092
又简梁汾(洒尽无端泪)·094
又寄梁汾(木落吴江矣)·095
又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酒涴青衫卷)·097
又(生怕芳樽满)·100
又慰西溟(何事添凄咽)·101
又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102
又(疏影临书卷)·104
踏莎美人清明(拾翠归迟)·105
红窗月(燕归花谢)·105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106
又(暖护樱桃蕊)·106
又古戍(古戍饥乌集)·107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108
又(野火拂云微绿)·108
赤枣子(惊晓漏)·109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109
又咏红姑娘(骚屑西风弄晚寒)·110
又中元夜有感(手写香台金字经)·111
又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113
又(独倚春寒掩夕扉)·113
又(重见星娥碧海槎)·114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115
又(知己一人谁是)·115
梅梢雪元夜月蚀(星毬映彻)·116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117
长相思(山一程)·119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119
寻芳草萧寺记梦(客夜怎生过)·120
遐方怨(欹角枕)·121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垆边唤酒双鬟亚)·122
又(药阑携手销魂侣)·122
又(游丝断续东风弱)·123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123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124
又(何路向家园)·124
又(马首望青山)·125
太常引自题小照(西风乍起峭寒生)·125
又(晚来风起撼花铃)·126
转应曲(明月)·127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127
又(昨夜浓香分外宜)·128
又(风絮飘残已化萍)·129
又(欲话心情梦已阑)·129
又(小立红桥柳半垂)·130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131
又(朔风吹散三更雪)·131
又(问君何事轻离别)·132
又为陈其年题照(乌丝曲倩红儿谱)·132
又宿滦河(玉绳斜转疑清晓)·133
又(荒鸡再咽天难晓)·134
又(新寒中酒敲窗雨)·134
又(白日惊飙冬已半)·135
又(萧萧几叶风兼雨)·135
又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136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136
又(惜春春去惊新燠)·137
又(榛荆满眼山城路)·137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138
又(晓寒瘦着西南月)·138
又(为春憔悴留春住)·139
又(隔花才歇廉纤雨)·140
又(黄云紫塞三千里)·140
又(飘蓬只逐惊飙转)·141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142
又寄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142
又回文(客中愁损催寒夕)·143
又回文(砑笺银粉残煤画)·143
又(乌丝画作回纹纸)·144
又(阑风伏雨催寒食)·145
醉桃源(斜风细雨正霏霏)·145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146
卷三
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149
清平乐(凄凄切切)·150
又上元月蚀(瑶华映阙)·150
又(烟轻雨小)·152
又(孤花片叶)·152
又(麝烟深漾)·153
又(将愁不去)·153
又(青陵蝶梦)·154
又(风鬟雨鬓)·155
又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155
又忆梁汾(才听夜雨)·156
又(塞鸿去矣)·157
一丛花咏并蒂莲(阑珊玉佩罢霓裳)·157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愁绝行人天易暮)·158
淡黄柳咏柳(三眠未歇)·159
满宫花(盼天涯)·161
洞仙歌咏黄葵(铅华不御)·161
唐多令雨夜(丝雨织红茵)·162
秋水听雨(谁道破愁须仗酒)·163
虞美人(峰高独石当头起)·164
又(黄昏又听城头角)·164
又为梁汾赋(凭君料理花间课)·165
又(绿阴帘外梧桐影)·167
又(风灭炉烟残灺冷)·167
又(春情只到梨花薄)·168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169
又(彩云易向秋空散)·169
又(银床淅沥青梧老)·170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长安一夜雨)·171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天外孤帆云外树)·172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着水)·173
又(长记碧纱窗外语)·173
又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六曲阑干三夜雨)·174
又谢饷樱桃(绿叶成阴春尽也)·175
又卢龙大树(雨打风吹都似此)·178
又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179
又(夜来带得些儿雪)·180
又寄严荪友(别后闲情何所寄)·181
又永平道中(独客单衾谁念我)·182
又(点滴芭蕉心欲碎)·182
鬓云松令(枕函香)·183
又咏浴(鬓云松)·184
于中好(独背斜阳上小楼)·185
又(雁帖寒云次第飞)·186
又(别绪如丝睡不成)·187
又(谁道阴山行路难)·187
又(小构园林寂不哗)·188
又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189
又(冷露无声夜欲阑)·190
又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握手西风泪不干)·191
南乡子捣衣(鸳瓦已新霜)·193
又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194
又(飞絮晚悠飏)·195
又柳沟晓发(灯影伴鸣梭)·195
又(何处淬吴钩)·196
又(烟暖雨初收)·197
鹊桥仙(月华如水)·198
踏莎行(春水鸭头)·199
又寄见阳(倚柳题笺)·200
翦湘云送友(险韵慵拈)·200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201
御带花重九夜(晚秋却胜春天好)·202
疏影芭蕉(湘帘卷处)·203
添字采桑子(闲愁似与斜阳约)·204
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挑灯坐)·205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盼银河迢递)·205
卷四
百字令废园有感(片红飞减)·209
又宿汉儿村(无情野火)·210
又(绿杨飞絮)·211
又(人生能几)·212
沁园春代悼亡(梦冷蘅芜)·213
又(试望阴山)·215
又(瞬息浮生)·216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217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问人生)·218
又午日雨眺(涨痕添)·219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221
锦堂春秋海棠(帘际一痕轻绿)·221
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222
又(春深浅)·223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224
又(相逢不语)·224
又(从教铁石)·225
又(断魂无据)·226
又新月(晚妆欲罢)·226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227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228
大酺寄梁汾(只一炉烟)·228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似有猿啼)·229
又(堠雪翻鸦)·230
忆王孙(暗怜双郁金香)·231
又(西风一夜翦芭蕉)·232
又(刺桐花底是儿家)·232
卜算子塞梦(塞草晚才青)·233
又五日(村静午鸡啼)·233
又咏柳(娇软不胜垂)·234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藕风轻)·235
青玉案人日(东风七日蚕芽软)·236
又宿乌龙江(东风卷地飘榆荚)·237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原头野火烧残碣)·238
雨霖铃种柳(横塘如练)·238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问我何心)·240
又(代北燕南)·242
又(为问封姨)·243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244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静)·244
又题《岳阳楼图》(落日与湖水)·246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247
又(梦里蘼芜青一翦)·248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249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250
又(野宿近荒城)·251
又望海(蜃阙半模糊)·251
又(夜雨做成秋)·252
又(红影湿幽窗)·253
又(眉谱待全删)·253
又(闷自剔残灯)·254
又(双燕又飞还)·255
又(清镜上朝云)·256
南楼令(金液镇心惊)·256
又塞外重九(古木向人秋)·258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258
又(惆怅彩云飞)·259
又(东风不解愁)·260
又(鞭影落春隄)·260
又(散帙坐凝尘)·261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262
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263
酒泉子(谢却荼蘼)·264
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锦瑟何年)·265
又除夕得梁汾闽中信,因赋(荔粉初装)·267
翦梧桐自度曲(新睡觉)·269
卷五
浣溪沙寄严荪友(藕荡桥边理钓筩)·273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275
明月棹孤舟海淀(一片亭亭空凝伫)·275
东风枝桃花(薄劣东风)·276
望海潮宝珠洞(汉陵风雨)·277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
(马齿加长矣)·279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车尘马迹纷如织)·280
于中好咏史(马上吟成鸭绿江)·281
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籍甚平阳)·283
南乡子秋莫村居(红叶满寒溪)·286
雨中花纪梦(楼上疏烟楼下路)·286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287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287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288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人生南北真如梦)·289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290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291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291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292
忆秦娥(长飘泊)·293
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293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294
鹊桥仙(倦收缃帙)·295
又(梦来双倚)·296
临江仙孤雁(霜冷离鸿惊失伴)·297
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298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300
望江南咏弦月(初八月)·301
鹧鸪天离恨(背立盈盈故作羞)·302
临江仙无题(昨夜个人曾有约)·302
忆江南(江南忆)·303
又(春去也)·304
赤枣子(风淅淅)·304
玉连环影(才睡)·305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305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306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306
又(肯把离情容易看)·307
又(已惯天涯莫浪愁)·307
采桑子居庸关(巂周声里严关峙)·308
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参横月落)·310
又(角声哀咽)·311
又(画屏无睡)·311
秋千索(锦帏初卷蝉云绕)·312
浪淘沙秋思(霜讯下银塘)·312
虞美人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313
浣溪沙郊游联句(出郭寻春春已阑)·314
罗敷媚赠蒋京少(如君清庙明堂器)·315
《(精)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385
出版时间:2015-07
开本:32开
页数:165
定价:24.00
目录
《人间词话》版本概述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人间词话手稿全本
附录一
附录二
文学小言
附录三
屈子文学之精神
附录四
《人间词话》手稿和本编、通行本、其他条目次序对照表
《(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作者:王应麟 等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392
出版时间:2015-07
开本:32开
页数:180
定价:25.00
目录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精)鬼谷子·三十六计》
作者:鬼谷子 等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4328
出版时间:2019-06
开本:32开
页数:194
定价:33.00
目录
序言一 001
序言二 006
鬼谷子
捭阖 003
反应 013
内揵 021
抵巇 028
飞箝 033
忤合 038
揣 044
摩 049
权 055
谋 063
决 071
符言 074
转丸(亡佚) 080
胠乱(亡佚) 080
本经阴符七篇 081
盛神法五龙 081
养志法灵龟 084
实意法螣蛇 087
分威法伏熊 090
散势法鸷鸟 092
转圆法猛兽 093
损兑法灵蓍 095
持枢 098
中经 099
三十六计
总说 111
套胜战计 114
计瞒天过海 114
第二计围魏救赵 116
第三计借刀杀人 118
第四计以逸待劳 120
第五计趁火打劫 122
第六计声东击西 124
第二套敌战计 127
第七计无中生有 127
第八计暗度陈仓 129
第九计隔岸观火 132
第十计笑里藏刀 134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137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139
第三套攻战计 141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141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142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144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146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149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150
第四套混战计 153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153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157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159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161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163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165
第五套并战计 167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167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168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170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174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175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176
第六套败战计 179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179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181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184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187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189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191
跋 193
《(精)笠翁对韵·声律启蒙》
作者:李渔 等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12156
出版时间:2020-02
开本:32开
页数:205
定价:32.00
目录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卷上)·003
一东·003
二冬·006
三江·009
四支·011
五微·015
六鱼·018
七虞·021
八齐·026
九佳·029
十灰·033
十一真·036
十二文·039
十三元·042
十四寒·044
十五删·046
笠翁对韵(卷下)·049
一先·049
二萧·053
三肴·056
四豪·059
五歌·062
六麻·067
七阳·071
八庚·075
九青·078
十蒸·080
十一尤·083
十二侵·086
十三覃·088
十四盐·091
十五咸·094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卷上)·101
一东·101
二冬·104
三江·107
四支·110
五微·113
六鱼·116
七虞·120
八齐·123
九佳·126
十灰·129
十一真·132
十二文·135
十三元·138
十四寒·141
十五删·145
声律启蒙(卷下)·149
一先·149
二萧·152
三肴·155
四豪·158
五歌·161
六麻·164
七阳·166
八庚·169
九青·172
十蒸·175
十一尤·178
十二侵·180
十三覃·183
十四盐·186
十五咸·189
《(精)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0354
出版时间:2015-07
开本:32开
页数:233
定价:29.00
目录
梁惠王上·1
梁惠王下·16
公孙丑上·36
公孙丑下·52
滕文公上·68
滕文公下·83
离娄上·99
离娄下·116
万章上·133
万章下·149
告子上·163
告子下·179
尽心上·196
尽心下·216
《(精)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作者:颜之推 等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4304
出版时间:2019-06
开本:32开
页数:223
定价:34.00
目录
前言·001
颜氏家训·001
序致第一· 003
教子第二· 006
兄弟第三· 012
后娶第四· 016
治家第五· 021
风操第六· 029
慕贤第七· 050
勉学第八· 056
文章第九· 083
名实第十· 099
涉务第十一· 105
省事第十二· 109
止足第十三· 116
诫兵第十四· 119
养生第十五· 122
归心第十六· 126
书证第十七· 138
音辞第十八· 169
杂艺第十九· 177
终制第二十· 186
附录· 190
朱子家训·227
朱子家训· 229
《(精)战国策》
作者:刘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4243
出版时间:2019-06
开本:32开
页数:376
定价:39.00
目录
卷一东周·001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001
东周欲为稻·003
温人之周·004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005
昌他亡西周·006
卷二西周·007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007
苏厉谓周君·008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009
秦欲攻周·010
卷三秦一·012
卫鞅亡魏入秦·012
苏秦始将连横·013
秦惠王谓寒泉子·019
张仪说秦王·020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027
陈轸去楚之秦·030
卷四秦二·033
齐助楚攻秦·033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036
医扁鹊见秦武王·038
秦武王谓甘茂·038
甘茂亡秦且之齐·041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043
卷五秦三·044
秦客卿造谓穰侯·044
范子因王稽入秦·046
范睢至秦·048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055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056
秦攻邯郸·057
蔡泽见逐于赵·059
卷六秦四·067
秦昭王谓左右·067
秦王欲见顿弱·068
顷襄王二十年·070
或为六国说秦王·075
卷七秦五·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