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历史学院出品“通古察今系列丛书”6册:《五四前后的中国知识界》《自由派知识分子三论》《改革家商鞅》《司马迁与<史记>》《求真与致用之间》《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
本系列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师们的著作集,汇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史学研究成果。所收著作着眼于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篇幅虽小,然问题意识明显,学术视野尤为开阔,颇具可读性与参研价值。
★32开精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皆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资深教师
★论题丰富,学术视野开阔,弥补学界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
★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
★印质精良,字体适中,排版疏朗,阅读舒适
《五四前后的中国知识界》
本书探讨了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分析了近代知识阶级这个“新起的阶级”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运动中发挥的独到和重要作用,透视五四以后近代知识阶级对责任与使命的自我体认,深入解读了20世纪20-30年代近代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动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勃然兴起的重要时期,近代知识阶级的形成以及该阶级取代传统士大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由派知识分子三论》
本书依据丰富的史料, 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1927-1932) 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九一八事变后自由派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剿匪”政策的内部分化, 以及胡适于1932年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际提出重建“社会重心”命题及其随后对命题的偏离这三个维度, 集中探讨了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在1927-1936年间, 中国时局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重要时期的政治心理及政治行为, 为读者全面、深入、理性地了解这一时期近代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知识阶级的政治心态与政治取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改革家商鞅》
我国诸子中,商鞅是一位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立下卓著功勋者。商鞅变法于中国古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亦远非春秋时代的管仲、叔向、子产等贤士大夫所能同日而语。本书将《商君书》纳入商鞅研究的史料范围,以商鞅生平为线索,着重分析了商鞅变法实践当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驱民垦草的十大举措,以农战为主的富民强兵基本国策,在对国土构成深入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授田制,以及以军功爵为主、纳粟拜爵等为辅的爵制。
《史家之绝唱:司马迁与<史记>》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讲述了“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中国第*部通史《史记》”“汉代百年间的英雄群像”。对《史记》既有鸟瞰,又撷取其精华;既忠于原典,又合理申发。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引读者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求真与致用之间:以严复、顾颉刚、傅斯年、钱穆等的论述为例》
对于治史者而言,历史研究的目的何在?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也是古今中外皆有所困惑甚至纠结的命题。作为历史学家,认可史学本质应为求真,恐怕是多数人的共识。然于史学求真与致用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则歧见纷呈。一般来说,既然求真为根本,那么致用功能应是附着于上,而非刻意为之,否则就背离了史学本性。但在现实当中,史家有祖国,是现代民族国家之一分子,有此身份,欲求求真与致用之两全,却可能一再遭逢两难。
本书所收的几篇小文即是基于上述思考,以严复、顾颉刚、傅斯年、钱穆等人的学术贡献为核心,就史学的求真与致用问题展开研讨,希冀由此引发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古代现存*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瀚的一部典籍,对中国学术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近些年来,被誉为“康熙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阙如,书的编纂过程、纂修人员、铜活字刻印及其流传收藏等诸多具体问题,尚存不少未解之谜。对于康熙朝是否开设古今图书集成馆及编刊细节,学界亦涉猎不多,语焉不详。实际上,跨越康雍两朝、历时近十年的古今图书集成馆对《古今图书集成》的纂修乃至最后的成稿、铜活字刊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在全面爬梳一手档案、文集、方志、家谱等文献的基础上,着力于探讨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的运作机制及相关细节,包括开馆时间、开馆地点、组织管理、纂修人员、铜活字刊印、递藏流通等一直困惑学界的问题,并一一予以考实,从而勾勒出古今图书集成馆的整体面貌,弥补学界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推进《古今图书集成》及清代书籍史的研究。
郑师渠,1946年生,福建福州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至今。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出版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思潮与学派》《五四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中国文化通史》(十卷本,总主编)《中国近代史》(主编)等学术著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有《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等一批学术论文。先后主持多项全国社科重大项目。
王培华,山东文登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国古代史中心成员,专门史(中国社会史与环境史方向)、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先后承担省部级和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3 项目,参与多个国家和部委级项目。专著 2 部,合著 1 部, 教材 1 部。主要学术论文 60 余篇,读史笔记十几篇 。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
李帆,1961年生,辽宁抚顺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兼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学位分会副主席、《史学史研究》副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评审委员会成员,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文津讲坛”特聘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人文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发表中、英、日文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项旋,福建龙岩人,历史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博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书籍文化史。出版《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等著作,在《近代史研究》《文史》及韩国《中国史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一项,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各一项。
《五四前后的中国知识界》
作者:郑师渠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22581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开本:32开
页数:232
定价:58元
目录
前言
一、“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
变动
(一)中国进步思想界的共同客人
(二)名哲讲学与“东方文化派”的崛起
(三)名哲讲学与国人的“以俄为师”
(四)名哲讲学与中共建立“思想革命上的联合战线”
思想的提出
(五)结语
二、从“五卅”到“三一八”:中国的知识界
——以北京、上海为中心
(一)引子
(二)从陈独秀的愤激到孙伏园。苦痛中的快乐”:新
闻界的奋起
(三)知识界的独特作用与影响
(四)三一八运动继起与“时移势异”
(五)余论
三、“五四”后知识阶级的自我体认(1920一1926)
——以五卅运动和三一八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一)“五四”前后:知识阶级的自觉
(二)超越思想解放的范畴:投入国民革命的大潮
(三)浪漫的情怀:以社会精神领袖自居
(四)余论
参考文献
《自由派知识分子三论》
作者:郑师渠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23199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开本:32开
页数:154
定价:52元
目录
前言
一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1927-1932)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
(一)引言
(二)以“一切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的指导者”自居
(三)“恐共”心理与“投鼠忌器”
(四)九一八事变后的心态调整
二 自由派知识分子与国民党的“剿匪”
(一)自由派知识分子的质疑:“所谓剿匪问题”
(二)重归“剿匪”旗下:红军长征与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分化
(三)国民党“剿匪”政策的废止与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心态
三 胡适的重建“社会重心"说及其异化
(一)清末以降创建中国。社会重心”思想的演进
(二)胡适“惨痛的回忆与反省”:欲谋救国,首在重建“社会重心”
(三)胡适重建“社会重心”说之异化
参考文献
《改革家商鞅》
作者:仝卫敏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21034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开本:32开
页数:202
定价:58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风云诡谲的战国初年
第一节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第二节 蜂出并作的诸子
第二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一节 初试锋芒
第二节 “治世不-道,便国不必法古”——御前辩论
第三章 商鞅变法
第一节 商鞅变法史事考
第二节 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垦草令》解析
第三节 治国作壹。以农战为教
第四节 土地制度考析
第五节 “武爵武任”“粟爵粟任”——爵制改革
第四章 商鞅之死
第一节 “孝公欲傅商君”说释疑
第二节 英雄末路
第三节 与商鞅并起的诸子
第五章 商鞅思想传承考析
第一节 门人、弟子等私徒属
第二节 秦国之众官吏——兼论“以吏为师”之制
结语 商鞅再评价
附录 商鞅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史家之绝唱:司马迁与<史记>》
作者:王培华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23281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开本:32开
页数:289
定价:58元
目录
前言
上篇 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
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祭祀天地大典
二、太史令司马谈不能参加典礼,无限遗憾,临终要求司马迁撰写汉朝历史
三、司马迁为太史令。查阅汉朝档案文书,调查访问
四、司马迁肩负神圣使命而著《史记》
五、太初元年(前104年)制订《太初历》正月为岁首
六、中国第一部通史
七、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获死刑、减一等,受宫刑,发愤著史
八、征和三年(前90年)司马迁之死
中篇 司马迁开创纪传体通史,成一家之言
一、司马迁开创纪传体通史
二、究天人之际
三、通古今之变
四、成—家之言
下篇 伟大时代的英雄群像
一、陈胜、吴广:汉家革命的发端者
二、西楚霸王项羽:为汉家驱除万难
三、淮阴侯韩信:冲锋陷阵,为汉朝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将军
四、张良:运筹帷幄的汉家第一军师
五、萧何:留守后方、供应前线的相国
六、陈平:汉朝第二谋臣和贤相
七、周勃、周亚夫:安刘、平乱,父子两代大功臣
八、贾谊:汉代青年政论家
九、晁错:舍身为国的忠臣
十、董仲舒:汉代儒家大师
十一、飞将军李广
十二、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21l
十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十四、张骞:通西域、促进中西交流
十五、张汤:从廷尉到御史大夫
结语
参考文献
《求真与致用之间:以严复、顾颉刚、傅斯年、钱穆等的论述为例》
作者:李帆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21096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开本:32开
页数:127
定价:48元
目录
前言
严复论中西学术
——以其前期著译为核心
求真与致用的两全和两难
——以顾颉刚、傅斯年等民国史家的选择为例
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
参考文献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
作者:项旋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20204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开本:32开
页数:312
定价:58元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第一章 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馆背景与前期准备
一、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馆背景
(一)前代官方开馆修书及类书编纂
(二)清初的文化政策与编书之风
二、前期工作:《汇编》的编纂与进呈
(一)《汇编》缘起及编纂
(二)《汇编》修订与进呈
第二章 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设与复开
一、康熙朝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开设
(一)集成馆开馆时间考订
(二)集成馆开馆地点再考
(三)康熙朝集成馆纂修进度及成效
二、雍正朝古今图书集成馆的复开
(一)雍正帝对集成馆的清洗与复开
(二)雍正朝集成馆成效及评价
第三章 古今图书集成馆的组织管理与纂修人员
一、集成馆的日常运作与协调
(一)集成馆与武英殿修书处的协调关系
(二)书籍资料及经费来源
二、纂修人员的选拔与分工
(一)集成馆纂修人员的选拔
(二)集成馆纂修人员的分工
三、纂修人员的议叙
四、纂修人员的构成特点
第四章 铜字馆与《古今图书集成》的刊刻
一、集成馆与铜字馆
二、《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的制作与刊印
三、《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的保存及最终去向
第五章 多重视野下的集成馆与《古今图书集成》
一、皇位继承与集成馆兴废
二、从《古今图书集成》到《四库全书》
(一)乾隆帝对《集成》的高度赞赏和利用
(二)《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
三、流风余韵:时代变迁中的《古今图书集成》
(一)雍、乾间铜版《集成》的赏赐、陈设与回缴
(二)近三百年铜版《集成》流传海外史
(三)铜版《集成》现存情况及收藏地考
总结与思考
一、总结
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