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社会生活史研究专家陈宝良《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考察明代社会史的重大转向,以及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综合阐述明代社会与文化史变迁的时代特征。
作者陈宝良是明清社会生活史研究专家,著名历史学家顾诚先生的开山弟子,百科全书式学者。
本书是明代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传世之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明代社会的历史转型;下编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明代文化的变迁。
★16开平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陈宝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的社与会》《中国流氓史》《明代社会生活史》等多部专著,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明清史论文百余篇
★考察明代社会史流动的加速以及朝政的宽大与舆论空间的扩大
★阐述明代社会与文化史变迁所反映出来的新动向,以及变迁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是作者陈宝良二十余年来研究明代社会与文化史的总结,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明代社会的历史转型;下编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明代文化的变迁:
一是纵观明代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其本身存在着一个官方控制从严密到松懈的动态变迁过程。
二是考察明代社会史的重大转向,主要是社会流动的加速以及朝政的宽大与舆论空间的扩大。
三是考察明代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
四是综合阐述明代社会与文化史变迁的时代特征,变迁所反映出来的新动向,以及变迁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正如前述。英雄可以表现为两种:一是消极的,二是积极的。
消极的英雄仅仅可做一些维持既成现状的事,让人民过上平安的日子,并使他们免受天灾人祸的伤害,甚至到不得已时献出自己的生命。积极的英雄则能为人类发明或发现新事物和新法度,以使人民在停滞的生活中得到进步,在痛苦的生活中减少苦痛。
换句话说,积极的英雄可以改造世界和增进人间的幸福。若与前述梁启超之说加以对照,那么消极的英雄可视作时势所造的英雄,而积极的英雄则为能造时势的英雄。
在传统中国,人们崇拜的英雄,多半局限于消极的英雄,甚至是消极英雄中很窄的一种,也即那种为保护人民而不惜生命的战士。于是传统中国的英雄崇拜也就被局限于下面两点:
一是英雄等同于圣人。如后稷能植百谷,后土能平九州,后世人将他们崇拜为圣人。而这里所谓的圣人,其实也是英雄的别名。
二是英雄人格的局限性,也即英雄的独立人格性往往受制于文化上的集团性,使英雄崇拜仅仅限于消极的甚至不过是为保护人民而不惜生命者。
这就是说,如果说英雄、豪杰本应更多地体现个人人格的独立性,但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圣人被视为人格的至善,追求的也不过是普遍的伦理价值。于是,英雄、豪杰的锋芒遂为圣人光辉所掩,个人独立的人格价值也就被湮没于普遍的伦理价值中而不甚彰显。
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中国的社与会》《中国流氓史》《明代社会生活史》《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等多部专著,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明清史论文百余篇。
《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作者:陈宝良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78218
出版时间:2014-03
开本:16开
页数:473
定价:76.00
目录
导论
一、社会、文化的动态变迁
二、社会的历史转向
三、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
上编 社会的转型
一、拜盟结社:民间组织及其勃盛
二、雕虫篆刻:文人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三、四民之首: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
四、佐官检吏:幕府人事制度
五、儒侠盗互动:知识人群体与侠盗之关系
六、光棍喇虎:无赖层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
七、女山人、女帮闲:妇女的社交网络及其媒介
下编 文化的变迁
一、求真务实:士大夫精神史的内在转向
二、致富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三、自我与社会:以自传文为例
四、英雄崇拜:英雄豪杰观及其新动向
五、三教合一: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
六、秀才学问与举业文章:学术史一隅
七、观念、生活与风俗:基于社会文化史的考察
余论 明清易代与社会文化的波折
一、社会秩序变动及其重建
二、礼教的重建与文化史的转向
参考文献
一、原始资料
二、近人论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