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文艺风云书系”7册,荟萃首师大教授王家平《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炎黄春秋》杂志副总编辑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文学与历史叙述》,前“样板”绘画流派纪实《户县农民画沉浮录》等7部著作,均为当代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涵盖文学、历史、诗歌、美术诸分野,丰富的史料与思想研究交织融汇,深具阅读研究价值。定价287元,现团购价79.9元包邮!

×

团购价¥79.9 ¥287.0 折扣2.8
已售333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均为学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著作内容翔实,深具学术性与资料性
既有宏观理论的探讨,亦有中观和微观问题的研究,范围广阔
7册分别为:
王家平《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
刘复生《历史的浮桥:世纪之交“主旋律”小说研究》
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
刘福春《中国当代新读编年史1966-1976》
洪子诚《文学与历史叙述》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
段景礼《户县农民画沉浮录》

书友说
  • ztw*** 2021/6/26 21:50:24
    关于文革内容的一套私人史丛书,对文革题材感兴趣得肯定是赶紧收了,孔网价格不便宜
  • 671*** 2021/1/24 4:49:30
    通读一遍之后,印象最深的反倒是序言。完整地论述了贺老师自身的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原则。“人文学的想象力”意味着“一方面是从“文学研究”当中走出去,获取某种跨学科的能介入当代社会讨论的公共视野;另一方面是把文学问题放置于一种新的批判视野当中,重新加以理论化,并与公共议题形成某种互动关联。”这一点表示不能更加赞同。本书所有篇章都是对这一方法论的自觉实践。谈新世纪女性主义、反右、现实主义冲击波、赵树理文学中
  • 813*** 2020/12/20 9:12:43
    这套书还不错,遗憾的是总得在打折的时候才能买
  • chi*** 2020/10/19 14:10:49
    外观包装很一般,内容很有料,看看是有收获的。
  • ztw*** 2020/9/23 15:49:05
    选题很好,价格优惠,内容经典,值得收藏。
  • ztw*** 2020/8/23 0:07:04
    懂的都懂,这套书在世面上已经不多见了,抓紧入手吧
  • 201*** 2020/8/22 16:18:23
    非常满意!!!
  • ztw*** 2020/8/6 1:02:28
    非常值得购买!
  • 月窟闲*** 2020/7/27 22:40:52
    河大出版社出版的文艺风云书系系列书籍,品相有点儿旧,封面颜色很有冲击力,32开平装书籍,偏学术和理论,对没有阅读基础的人来说比较难读,可以做资料书翻阅,
  • *** 2020/7/26 13:56:50
    内容非常好,有两本是大缺货,就凭那两本就值了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文艺风云书系”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现当代文艺研究丛书。丛书以五四以来的文艺风云人物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艺运动、思潮、流派、社团、期刊、事件等为研究对象;形式有研究专著、传记、回忆录、访谈录、论文集等;作者或为有关事件的当事人、见证者,或为在有关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

王家平《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
作者王家平是当代著名学者,本书是他在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辅导下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分为【红卫兵诗歌】【国家出版物诗歌】【流放者诗歌】及【余论 文革时期诗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几部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诗歌审美价值体系在40年代末开始酝酿,中经50年代后期“诗歌发展道路”大讨论的驱动,到文革初期基本发育成形,而在文革中后期走向恶性膨胀、畸形发展之途。

【作者简介】
王家平,1965年生于浙江庆元,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曾当选北京市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2006年任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化教授。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岀版《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硏究》等学术专著。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刘复生《历史的浮桥:世纪之交“主旋律”小说研究》
本书以“主旋律”小说为考察对象,论述了“主旋律”作品所表达的意识形态及其特定的创作模式和表意策略。通过“主旋律”文化,国家试图在文化、思想领域建立“文化主导权”。借助体制优势,“主旋律”文化变换战略与战术,使用更具强性和富于活力的方式,表达服务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刘复生,1970年生,山东菏泽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海南大学文艺学专业文艺批评方向硕士生导师,《天涯》杂志兼职副主编,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文联理论与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青年诗人协会副主席。“70后”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当代文学领域备受瞩目。

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
本书记录了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的许多内容,史料非常丰富,备受称道。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新时期“两个口号”论争评价大争论;中篇:周扬第四次文代会报告起草过程述实;下篇:《苦恋》风波的前前后后。

【作者简介】
徐庆全,《炎黄春秋》杂志副总编辑、副社长。研究方向为中共历史、中国现当代史,尤其专注于当代文学和当代思想历史的研究,发表文章数百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文摘类报刊及相关研究年鉴转摘。 著有《文坛拨乱反正实录》、《周扬与冯雪峰》、《风雨送春归》、《革命吞噬他的儿女——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他们无时代》等多部作品。

刘福春《中国当代新读编年史1966-1976》
本书主要记述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有关新诗创作、评论、出版、活动等史事。以记述作品的发表和出版为主,按有关史事发生的时间编次。资料取舍的原则是既要忠实于历史又要有新的发现,尽可能地展现当时的历史状况,还原其原本的丰富与复杂。力求客观记述,不做主观评价。尽量采用*一手文献资料以保证记述的可靠性。所用资料多为作者查阅原始报刊、书籍所得,也有小部分参考利用了一些已出版的有关成果。

【作者简介】
刘福春,1956年生于吉林省前郭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新诗史研究和新诗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洪子诚《文学与历史叙述》
本书收录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多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当代文学史(诗歌史)问题的文章,也有少量的评述作家、作品的文章,也都与文学史叙述问题有关。本书按文章的内容,大略分为五辑。各辑文章按发表时间排列。登载的报刊、日期,均注明于篇末。

【作者简介】
洪子诚,1939年生于广东揭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70年代后期与80年代中期参与写作的《当代文学概观》及其修订版、1999年独立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其他代表性著作有《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刘登翰合著)、《1956:百花时代》、《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等。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
本书探讨的是“文革”后迄今3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当代中国(大陆)一些前沿性的思想、文化和文学问题。所论述主题,一是对当代人文思想的变迁提供一种思想史的描述轮廓,另一则是用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其中重要文化现象的不同侧面,同时还试图将这些思想/文化命题延伸至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的考察当中,由此,粗略地勾勒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形状和具有症候性的问题系。
作者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因过于强调“纯文学”而造成文学批评陷入封闭状态的现象,积极探索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方式,即一方面从文学研究中走出去,获取某种跨学科的能介入当代社会讨论的公共视野,另一方面是把文学问题放到一种新的批判视野当中,重新加以理论化,并与社会公共议题形成互动关联。按照这一思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了新的诠释。

【作者简介】
贺桂梅,1970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20世纪文学史、思想史研究与当代文化批评。主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和当代文化。出版著述《批评的增长与危机——90年代文学批评研究》《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历史与现实之间》《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等,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多篇。

段景礼《户县农民画沉浮录》
户县农民画是在工农兵文艺运动中形成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地域性绘画流派。它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于60-70年代,“文革”中因官方推崇而名声大噪,与泥塑《收租院》、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一起,成为当时美术创作的准“样板”。“文革”结束以后,曾一度陷入困境,但终没有像小靳庄诗歌和曾经与它并驾齐驱的“工人画”、“战士画”一样真正从生活中“淡出”。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新潮美术”的大潮而复苏,世纪末在全国农民画展览中以崭新面貌与世人见面,再度引起国内外观众与美术史家的关注。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户县农民画,近30年来学术界褒贬不一。
本书是一部当代美术研究专著。作者通过引用大量*一手材料,系统描述了“文革”时期户县农民画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对一些重要事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品做出了与众不同的评价。
书中系统描述了“文革”期间户县农民画快速畸形发展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客观介绍了一些代表人物与作品的成就及其局限性,并通过户县农民画这一重要艺术现象,对当代艺术领域一系列理论问题做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
作者:王家平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12372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31
定价:30元

目录

引论 文革主流诗歌美学的建构与畸变
红卫兵诗歌
 第一章 红卫兵“小报”及其诗歌基本面貌
 第二章 造反与崇拜:红卫兵群体人格的内在撕裂
 第三章 红卫兵诗歌的神话原型
 第四章 清教唯美与救世圣战
 第五章 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
 第六章 套语式写作与象征化追求
国家出版物诗歌
 第七章 国家出版物诗歌的基本面貌
 第八章 国家出版物诗歌的语式、自然形态与结构
流放者诗歌
 第九章 流放者诗歌的基本面貌
 第十章 流放者的生存境遇和自我拯救
 第十一章 流放者诗歌的真美追求和反“模式化”写作
余论 文革时期诗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基本资料来源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历史的浮桥:世纪之交“主旋律”小说研究》
作者:刘复生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14130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09
定价:25元

目录

绪论作为文化战略的“主旋律”
第一节“主旋律”诞生的历史语境与历史使命
第二节“主旋律”概念的提出及政治、思想背景
第三节“新意识形态”与“一体化”历史遗产
第一章“主旋律”小说的创作与接受
第一节“主旋律”的弹性战略与运作机制
第二节小说在“主旋律”中的独特意义与重要地位
第三节“主旋律”文本的高度生产性:“主旋律”小说在创作、接受中的复杂情形
第四节尴尬的文坛地位与暧昧的文学史段落
第二章历史的转折与“新乡土小说”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主旋律”乡土小说:叙述历史转折中的乡土世界
第二节“主旋律”乡土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内在冲突
第四节集体主义时代的遗产与时代问题
第五节危险的调情:来自商业性的损伤
第三章“新改革小说”:改革的后果及其意识形态表述
第一节从“改革小说”到“新改革小说”
第二节“新改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系列
第三节历史性的创伤与洪水的隐喻
第四节“新改革小说”中的空间
第五节意识形态表达的保守性与商业性
第四章“反腐败”小说:触摸意识形态极限
第一节触摸极限的写作
第二节“反腐败”小说的疏导、宣泄功能
第三节“腐败”的道德化与人性化解释
第四节“反腐败”小说的叙事成规与意识形态表意的惯例
第五节“反腐”小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第五章军事文学:“国家”的自我意识及历史记忆
第一节“军事文学”与“革命历史小说”
第二节崛起的自信与“突出重围”的焦虑
第三节“昔日重来”:认同父法的政治意义
第四节身体的文化政治学
第五节爱情与政治:从“女人性”到“母性”
开放性结语“主旋律”的泛化
参考书目
后记


《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
作者:徐庆全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14185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436    
定价:48元

目录
自序
上篇:新时期“两个口号”论争评价大争论
一“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几个阶段
二 周扬就“两个口号”争论给中央上书
三 带着枷锁的舞蹈
四 周扬倡导正确评价30年代文艺的历史
五 为“国防文学”正名
六 冯雪峰交代材料:一石激起千层浪
七 “西鲁”李何林为冯雪峰辩护
八 夏衍说“不能忘却的往事”,鲁研界再起波澜
九 楼适夷、吴奚如为冯雪峰、胡风争曲直
十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十一 周扬与冯雪峰:“两只锦鸡”故事
中篇:周扬第四次文代会报告起草过程述实
一 胡耀邦改变大会筹备设想,决定周扬作主题报告
二 文艺界领导认识上的分歧,使文代会报告主题迟迟难以确定
三 林默涵主持起草的“报告草稿”
四 周扬的思考提纲
五 起草小组内的修改意见
六 各界人士提出的修改意见
七 辽宁和上海文联及黄钢的意见书
八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报告的修改意见
九 根据与会代表的意见,报告再次修改
十 对政治与文艺的关系表述方式的争论
十一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口号的提出与争论
下篇:《苦恋》风波的前前后后
一 最初的争论|
二 《解放军报》与《时代的报告》遥相呼应
三 震惊国内外的轩然大波
四 “文艺骨干座谈会”上两军对垒
五 《人民日报》、《文艺报》和《新观察》发出不同的声音
六 胡耀邦、邓小平的谈话
七 从“思想战线座谈会”到“首都部分文艺家学习小平同志、耀邦同志关于思想战线问题重要指示的座谈会”
八 《文艺报》批《苦恋》文章的写作过程
九 与这场风波相关的几个材


《中国当代新读编年史1966-1976》
作者:刘福春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14352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513
定价:58元

目录
例言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人名索引
后记


《文学与历史叙述》
作者:洪子诚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14017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359
定价:45元

目录

关于50至70年代的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的概念
20世纪中国文学纪事(下)
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左翼文学与“现代派”
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
回答六个问题
当代文学史中的“非主流”文学
目前当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问题的批评”
批评的“立场”断想
《1956:百花时代》前言
《1956:百花时代》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现代文学”
文学作品的年代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序
期许与限度
中国当代文学
双百方针
与李杨就当代文学史写作及相关问题的通信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我们为何犹豫不决
读《鼠疫》的记忆
历史承担的意义
文本“缝隙”与“历史深处”
浩然和浩然的作品
30年代初的孔乙己造像
读有关《暗示》的批评
“重写诗歌史”?
《赶车传》的潜文学价值
《90年代中国诗歌》序
如何对诗说话
林庚先生和新诗
《在北大课堂读诗》序
《朦胧诗新编》序
一首诗要从什么地方读起
《新诗三百首》中的诗歌史问题
当代诗歌史的书写问题
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感兴趣
与北大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座谈
附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讨会纪


《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
作者:贺桂梅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14338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65
定价:42元

目录
前言
上编:20世纪80-90年代的思想状况
第一章80-90年代人文思想分化的要素及过程
一、人文思想界分化的历史脉络
二、“现代化”与80年代的“文化革命”
三、80年代的终结与人文研究的“规范化”
四、结语:批判性思考的可能性和立足点
第二章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
一、“成也‘五四’,败也‘五四’”
二、“重写历史”和历史的重写
三、历史坐标的挪用与重构
四、结语
第三章“重写文学史”思潮与新文学史范式的变迁
一、“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
二、“重写文学史”
三、两种文学史范式的冲突与现代性问题
第四章人道主义思潮及其话语变奏
一、80年代人道主义思潮及其三种形态
二、“人性”修辞和“家”/“国”想象
三、“主体”与“国民”
四、“审美生成”的“个人”与中产阶级主体想象
五、结语
第五章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
一、“女性文学”与新启蒙主义话语
二、男(父)权批判和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
三、被遗忘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女性话语
四、结语
第六章“长江《读书》奖”、文化媒体与90年代的思想冲突
一、论争的经过
二、网络媒体与“火焰战争”
三、“程序公正”、媒体与“事实”
四、公共效应:“学术腐败”
五、《读书》转向:媒体与意识形态
六、结语:思想纷争与媒体之争
第七章文化研究与90年代知识群体的批判空间
一、大众文化在90年代知识界的“入场式”
二、并非自明的知识谱系和文化观念
三、“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批判路径
四、批判的效应
中编:世纪之交的文学与文化
第八章文学与城市——80-90年代小说中的北京记忆
一、传统/现代的两难:“京味小说”中的文化
二、回望视野中的北京书写:“个人怀旧”与家园表象
第九章文学与城市——世纪之交的城市书写与女性表象
……
第十章文化媒介——“女性文学”与女作家出版物
第十一章文化媒介——1998年的“反右”书籍热与知识群体的历史救赎
第十二章历史的幽灵——“现实主义冲击波”与社会主义经典话语的挪用
第十三章历史的幽灵——《激情燃烧的岁月》与红色怀旧
下编:当代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第十四章知识生产与学科体制——“现代文学”的确立与50-60年代的教育体制
第十五章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丁玲与延安作家的身份冲突
第十六章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
第十七章重新思考文学的“现代性”——以赵树理文学为对象

《户县农民画沉浮录》
作者:段景礼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913393
出版时间:2005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351
定价:39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前农民画的概况
 第一节 “大跃进”中诞生
 第二节 “生活化”的滋养
 第三节 在“为政治服务”中成长
 第四节 辅导的方向
 第五节 形式特征与题材内容
 第六节 代表作者的成就
第二章  从“红画兵”到“学习班”
 第一节 “红画兵”
 第二节 “红画兵”批“黑画”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
 第四节 “牛东公社队级教育”展览
 第五节 “双结合”学习班
 第六节 提高学习班
 第七节 其他学习班
 第八节 学习班的得与失
第三章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一节 北京展出
 第二节 全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
 第三节 第一批农民画出国展出
 第四节 农民画作出国访问
 第五节 农民业余美术作者代表会议
第四章  八面来风
 第一节 美术院校到户县开门办学
 第二节 知识青年加盟农民画
 第三节 国际友人的参观访问
第五章  闪炼的群星
 第一节 刘志德与《老书记》
 第二节 李凤兰与《春锄》
 第三节 张林与《业大更勤俭》
 第四节 其他“样板画”
 第五节 柳绪绪与六老庵美术组
第六章  有限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朴素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两难的艺术实践
 第三节 民间美术的导向
 第四节 重视理论的马宏智
 第五节 蒋齐生与户县农民画
 第六节 《户县农民画的历史和经验调查报告》
 第七节 教条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美术批评
第七章  对户县农民画的再认识
 第一节 艺术语言和本体认识
 第二节 文化哲学及社会学意义
第八章  从困境中崛起
 第一节 陷入困境
 第二节 反思与挣脱
 第三节 艺术的徘徊
 第四节 借鉴与崛起
附录
 “文化大革命”期间户县农民画大事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其他地方农民画纪事
征引文献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读史明智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