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全6卷,是大型综合性美术月刊《美术观察》自1995年创刊至2012年刊行200期的文章结集。选编刊发在美术史论、批评、创作研究、学人档案、时代人物、外国美术研究栏目中的论文或访谈,这些文章记录的皆是葛剑雄、王朝闻、郎绍君、薛永年、范迪安等名家对大美术的探索历程。本丛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全面展现了杂志与当代美术进程的基本面貌,关注国内外当代美术现象,反映美术创作成果,探讨美术发展方向,集时代性、学术性、文献性为一体。定价478元,现团购价78元包邮!
★ 16开平装,前主编邓福星、龙瑞、吕品田担任顾问;李一、赵权利担任总主编;孟繁玮、祝帅、陆军、董立军、阴澎雨、王红媛分别担任分卷主编
★ 共分六卷:《美术史论卷》、《批评卷》、《创作研究卷》、《学人档案卷》(上、下)、《时代人物卷》、《外国美术研究卷》,总计360万字
★ 从历年各期刊发的文章中精选出一批具有学术价值,见证中国美术当代发展,反映当代美术进程的文章奉献给读者
★ 该文丛集时代性、学术性、文献性为一体,全面展现了《美术观察》与当代美术进程的基本面貌
《美术观察》创刊于1995年,至2012年4月已出刊200期。《美术观察》设“观察家”、“美术家”、“美术学”、“国际视野”(初名“域外观”)四大板块,为纪念《美术观察》出刊200期,杂志社与中国长安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美术观察学术文丛》,从历年各期刊发的文章中精选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分类汇辑成书,以此反映《美术观察》与当代美术进程之大脉,献给关心支持《美术观察》的朋友。
集时代性、学术性、文献性为一体的《美术观察学术文丛》由前主编邓福星、龙瑞、吕品田担任顾问,李一、赵权利担任总主编,共分六卷:《美术史论卷》、《批评卷》、《创作研究卷》、《学人档案卷》、《时代人物卷》、《外国美术研究卷》,现任栏目主持孟繁玮、祝帅、陆军、董立军、阴澎雨、王红媛分别担任分卷主编,总计约360万字。
董立军,1964年生于山东日照,自幼从外祖习书画。1999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陈绶祥先生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2000年撰写了中组部干部教材《中国艺术·书法篇》,2004年担任国家艺术科学九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华艺术通史·原始卷》副主编。同年出版了《中国书法全集·马一浮》。
孟繁玮,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文化部青联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及中国绘画史研究。出版:《中国绘画大师精品系列·龚贤》《浑厚苍秀寄幽情:龚贤(溪山无尽图)赏析》,主编:《美术观察学术文丛一美术史论卷》。
祝帅,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文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3—2008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出版专著《中国广告学术史论》、《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设计观点》,译著《智慧文学》、《流派·艺术卷》等7部。曾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多种奖项。
阴澎雨,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阴澎雨更将写生的触须伸向日常的生活,由此进一步扩大了写生的范畴,并在平静如水的画面氛围中,娓娓传达出某种安宁舒缓的诗意情慷。
王红媛,1974年生于河北沧州,199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同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学系,师从袁宝林,刘小路先生攻读西方美术史专业,1999年毕业,获美术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美术研究所。曾参与撰写出版了《中国绘画史》、《名画观止》、《中国历代绘画精品赏析》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及译文数篇。
陆军,1967年生于广西南宁市。199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雕塑专业。200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学系,获美术学硕士学位。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先后发表《隐逸画家荆浩》、《二十世纪中国雕塑回顾》、《神秘的西藏美术》、《宋代梅瓶研究》等论文。
《创作研究卷-《美术观察》学术文丛》
作者:陆军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5120
出版时间:2012/5/1
开本:16开
页数:448
定价:66.0
内容简介:
创刊以来所发表之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杂志与当代美术进程的基本面貌,关注国内外当代美术现象,反映美术创作成果,探讨美术发展方向,集时代性、学术性、文献性为一体。《<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创作研究卷》由《美术观察》前主编邓福星、龙瑞、吕品田担任顾问,由李一、赵权利担任总主编,孟繁玮、祝帅、陆军、董立军、阴澍雨、王红媛分别担任分卷主编,清华大学教授、著名装帧设计家赵健担纲总设计。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专访
体积感:油画审美体系的核心——靳尚谊谈具象写实绘画的价值与生命力
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关于当前雕塑问题的对话
喻意象征与结构张力表现——答赫伊先生问
薛永年谈以书入画
提高修养反映生活加大创新力度——张仃谈新文入画
十五年前画《碑林》·田黎明访谈
中国油画中的写实主义——靳尚谊、何多苓、艾轩、徐芒耀访谈录
国画“笔法”三人谈
陈绶祥谈国画笔法
国画“墨法”三人谈
色彩的境界:人文观照与画绘表现——陈绶祥谈国画色法
墨法之道——龙瑞谈国画墨法
国画章法六人谈
山水画皴法漫谈
油画笔触三人谈
临摹·临摹——龙瑞、郎绍君谈临摹
写生·写生——梅墨生、张江舟关于写生问题的对话
创作·创作——田黎明、唐勇力关于创作问题的对话
素描素描——与王华祥对话
书法与画法——声辅圣访谈
如何画好中国人自己的水彩画-一黄铁山、徐坚访谈
水彩创作手法与思路散谈
雕塑创作大家谈
风景画家谈风景
油画人物创作谈
埏埴与新思——陶艺创作谈
人际和谐:一个关系社会进步的艺术设计课题——设计问题对话录之一
人的迷失:新媒体艺术何去何从?
陶瓷:作为材料的人文视野和属性
子虚乌有的“第三空间”——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家状况
虚拟与现实:绘画模拟电子媒体
“素描实验”,作为一种解放
中国画的现代题材及其与国画语言的关系
京师涂鸦
从学院新视野下的技术训练说起
墨膏与笔墨——材料与中国书画语言探索
认识大漆与漆用
“北京雕漆”之痛:并非只因“注漆”
加工纸与笔墨——材料与中国书画语言探索
为了阅读,还为了什么?——关于当代中国书籍设计的谈话
物华天工——青田石雕技艺传承之兴替
让针指间流溢华彩——中国女红的现代传承
造纸技艺与文化传承
工尽其巧在于良——关于浙、闽、粤三地木雕技艺的访谈
延续的生机——传统民间玩具的当代走向
贴近民众生活融入产业实践——中国当代设计问题谈
是借鉴还是模仿?——水彩画创作问题谈
诗文基础与国画——国画问题三人谈
心性修养与国画
砚边谈话录:识法、明理、了道
从何谈起
与古接气朴素驭法
大家团结在一起过——刘克训访谈录
在中国文化基础上进入中国画——李鸿照访谈
中国人做得更好一王亚雄访谈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关于中国画的学习方式·张伟平访
一草堂论画——陈子林画语录
以文养人——赵亭人访谈
笔法臆参·画法
二 专论
苗老汉谈艺
当代水墨的传统情结
雕塑人生——肖像雕塑创作偶记
砚边断想
戴着脚镣跳舞
中国画人物画琐谈
试写“交响曲”
从艺自述
致张凭
大隐画集前言
从《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到敦煌组画《石窟献艺》
《血肉长城》创作经过
关于《中华千秋颂》壁画及其大厅的总体艺术设计
张开人类智慧的双眼——《物之道》和《生之欲》创作思考
给画友的一封信
创作手记
历史的乡愁——当代浙江中国画的人文境域
面临全球化浪潮的中国美术
军事题材油画创作的历史启示
《美术史论卷-《美术观察》学术文丛》
作者:孟繁玮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5137
出版时间:2012/5/1
开本:16开
页数:567
定价:84.0
内容简介:
《美术观察:美术史论卷》在美术刊物越来越多,艺术媒体种类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美术观察》之所以能立于艺坛学林,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品牌,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它有着一以贯之的办刊思想和学术品格,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贴近现实,牢记观察美术的使命和职责,始终坚持“用观察家的眼光审视美术,用美术家的眼光观察世界”的办刊宗旨,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敏观锐察各种美术现象,从文化发展战略高度,紧紧抓住事关美术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评判。顾名思义,《美术观察》就是要及时敏锐地观察美术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和设法解决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当代美术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为了美术的健康发展,急需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角度对新出现的现实问题作出分析、阐释和判断。《美术观察》不辜负时代重托和人民的期望,积极而负责任地承担起观察美术的重任。从创刊号开始,就紧密联系当代美术的实际状况策划选题,既突出审时度势的现实针对性,又从学术层面进行分析判断。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美术史研究
鼎与簋——商周青铜器艺术的造型
神遇与迹化——就《石涛画学本义》-书给著者的信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
漫谈收集近代民间美术资料
认识周湘
李叔同和乐石社一日本发现李叔同新资料
90年代的美术史研究(上)
90年代的美术史研究(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概评(上)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概评(下)
林风眠与新中国十七年美术
要真正认识周湘
抗战时期关于绘画“民族化”问题的论争
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之考辨
不全寓全——《八大山人全集》序
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
清代宫廷绘画制度探微
论清雍正朝瓷器(上)
论清雍正朝瓷器(下)
对当代中国油画的观感和思考
中国大陆艺术设计理论20年的反思
取势得意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
热贡艺术的源流与现状
20世纪上半叶来华外籍美术教授(习)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林风眠与国立艺术院的创建
石涛晚年出佛入道问题研究
董其昌正议
龚贤的积墨法
《宣和画谱》名出金元说——兼论《宣和画谱》与徽宗绘画思想无关
关于“工艺美术”与“设计”的理论沿革
倡新说覆旧说当慎之又慎——就《宣和画谱》一文与韦宾先生商榷
20世纪中国画中的农民形象
“龙鳞装”与“旋风装”考
民初画坛传统派的应变与延展——以陈师曾的文入画价值与进步论为中心
对中央美术学院1 959至1 964年油画工作室教学的浅见
二 美术理论研究
指鹿为马——艺术批评漫议
走向开放和自由——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变迁
理与情再探
性歧视与女性主义艺术
王朝闻美学思想述评
“人为事物”的科学:设计“设计学”
京派和浙派——南北美术教育中人物画体系和特色
笔墨问题答客问(上)——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
笔墨问题答客问(下)——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
“中国画”概念的拆解与重建
20世纪的中国版画研究
论长安画派
文人习画本无师——中国古代文人画教育思想述要
寻找家园的伟大——20世纪中国山水画精神变革探索
青州出土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研究
北宋文人画思想情境略论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
国画指要一辨名第一
学术规范与民俗艺术
黄宾虹艺术进程的分期及理由
五行与五色
消费文化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美术
历史认知与历史真实的严重错位——20世纪进化论史观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干扰与失误
新媒体视觉文化与书画艺术——从一个新角度对中国书画当代性问题的思考
重新写作艺术史——在中国建设世界艺术博物馆的基本思路
关于豫北滑县神像画的思考
论黄宾虹以金石学为基点的画学认识与“五笔七墨”的书学原理
国画的描绘对象
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古陶瓷饰纹发展史导论(上)
中国古陶瓷饰纹发展史导论(下)
以当代的视角重塑历史
“生活美学”:建树中国美术观的切近之途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关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试论中国书籍的传统范式
当代人文视角中的历史画卷
《批评卷-《美术观察》学术文丛》
作者:祝帅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5168
出版时间:2012/5/1
开本:16开
页数:487
定价:70.0
内容简介:
批评是美术学研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美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创刊伊始,在名誉主编王朝闻先生的身体力行之下,《美术观察》就高度重视美术批评,提倡理论与创作实践、批评与理论建设的紧密联系;2003年开始,《美术观察》更是在国内美术期刊中率先开设[设计批评]栏目,积极介入推动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进程。出刊200期以来,在作者、编者、读者的共同努力与期待下,《美术观察》编发了数百篇优秀的批评类文章,所阐述的许多观点对中国当代美术和设计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这些批评文字中代表性成果的汇编。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批评
韩美林的巨型雕塑属哪个档次
这样的批评属于哪个档次——与钱海源先生商榷
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的根本失误
当代美术批评标准的建立
从音乐外行陈逸飞画音乐谈起
为人为艺之道异
我们为什么需要批评?
书法究竟是什么
走向单向度的书法
书法家靠什么兴奋?
篆刻艺术的当代品格
从音乐内行的《从音乐外行陈逸飞画音乐谈起》谈起
语境-问题·方法·立足点
对艺术评论的期望
闲话批评
中国现代艺术应以西方“现代”为标准么?——谈社会进化论的消极影响兼及回应孔新苗先生
中国理论界的尴尬
自重:艺术教育
批评就是宣传
有害的艺术需要批评——读陈传席教授《批评就是宣传》并与之商榷
批评何以独立
批评自白
雅事俗根
何以是狗东西,而且要打死?——沦为落水狗的批评
偏差的定位——质疑“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历史重构展
过分的距离只会带来审美疏远——“2005成都双年展”印象
素描,国画教育的陷阱?
“恶炒”之风正在侵蚀中国油画
上“文化产业”专业不等于“跑马圈地
笔墨与时代一国画创新的陷阱
质疑“油画民族化
“外来本土化”与“油画民族化——对《质疑“油画民族化”》的回应
艺术学科的“学科自觉”何在?
城市雕塑让人欢喜让人忧
酸腐的批评
“艺术简历”中的浮夸泡沫——可鄙的艺坛“商标化”应该唾弃
“中国文艺复兴”之辩何时休?-中国艺坛“文艺复兴”情结的背后
中国艺术,中国标准
我们的当代艺术与西方的当代艺术有什么差距
困惑与出路一关于书法展览的忧思
当前雕塑领域的几个突出问题
美术理论界的抄译之风
798杂感
对“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批评
学术批评,能否以“臆测”为基础?——就<美术理论界的抄译之风》与黄河清先生商榷
挂羊头卖狗肉的吆喝
“旁观者”眼中的中国艺术界
公共艺术:学科还是泡沫
美术考古学学科建设的认识前提和实践性
批评家的责任
独立的批评是公共艺术成立的关键
二 设计批评
质疑中国设计大展
民族设计五人谈(上)
民族设计五人谈(下)
质疑“人本设计”——致郑也夫
寻找核心词:人本还是生态——答翟墨、陆少游
“越是论”再正讹——致袁良骏
设计“概念”不可缺一谈艺术设计语义系统的意义
包豪斯在中国真的过时了吗?——致翟墨先生
美化城市还是破坏城市?
景观设计与美丽陷阱
关于“反倾销”与“低价设计”的思考
谁来设计普通民居
一所“学院”的消失?
设计“公社”
勿迷如此“中国元素”
中式建筑的意识形态及其批评
产品设计的“宜家化”趋势与功能主义的危机
中国动画如何崛起?——从《变形金刚》的票房奇迹说起
质疑《设计“公社”》——与杭间先生商榷
缺乏思考的设计
“文化自卑”与“技术崇拜”制约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
让“设计”成为一种日常语言
新农村建设与中国设计的蓝海——与北京大学陈刚教授对话
造物、造化与文化根源——对于中国设计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世界设计大会”带给我们什么?——王敏访谈
设计,怎样为农村人群服务?
设计理论,怎样照进现实——对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
设计产业政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对话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许平教授
中国设计生存环境的分析与应对
“家电下乡”:怎样“入乡随俗”?
露“脸”了,却不会“表情”——对中国城市形象广告设计与传播现状的思考
人人都爱做设计?
构建中国书籍设计的“当代价值体系”
有关“设计批评”的批评——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
本刊前主编吕品田研究员
设计批评如何教育?——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夫也教授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风格或流派吗?
“新媒体”:技术还是理念?
设计学研究岂能“袖手旁观”?
新世纪十年中国设计批评关键词
——基于《美术观察》【设计批评】栏目的文本分析
当代中国平面设计的后殖民性
阿达:在“中国动画学派”之外
“工艺美术”与“设计”宜拉开距离
三 现象
古典·情结·中国画——关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古典情结”的对话
关键在借古以开今——也谈“古典情结”
关于“都市体验”及其折射形态的对话
画派是可以打造的吗?
从“艺术群落”到“艺术社区”
我们为什么喜欢齐白石?
“现代书法”还是“书法”吗?
没有“问题”的雕塑界——关于雕塑界现象的对话
“黄宾虹热”的喜与忧
50年后的美术史能留下谁
儿童美术教育为何“管小不管大”
规模的误区——有关手工艺个体经济生产规模的讨论
探讨中的当代艺术教学
道德操守与老字号的发展
现代书法创作阵营的“传统”转向
“中国美术史”教材中的错讹
艺术家非得聚居不可吗?
设计史论类著作的讹误与失范
没有“实习”的设计教育
偏离本体的美术史论研究
城市建筑的低俗风
中国动画:缘何一味“低幼化”?
千人一面的当代书法创作
“80后”的群体意识与自我指认
没有“创意”的创意产业园
美术翻译,缘何错误百出?
褪色的素描教学
广告,你离艺术有多远?
走进学院的实验艺术
当代书法创作的专业化倾向
我们需要多少美术教材?
当艺术成为城市品牌
《时代人物卷-《美术观察》学术文丛》
作者:阴澍雨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5113
出版时间:2012/5/1
开本:16开
页数:427
定价:62.0
内容简介:
《美术观察》杂志于2002年起,在[美术家]栏目中设立[时代人物]分栏目,旨在从史学角度梳理和介绍现当代对中国美术产生深远影响的美术家,并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站在大美术的视角,在着重介绍个人艺术成就的同时,强调他们对于美术事业发展以及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人物选介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等各个美术门类,文体大多采用访谈形式。对于当时尚健在的美术家,主要通过对艺术家本人的采访,来呈现其艺术之路。对于已经故去的近现代美术家,则通过对从事相关研究的理论家或者美术家的学生、亲属进行访谈,讨论其艺术贡献。也有少部分采用专论形式,是以美术家为个案的专题研究文章。
目录:
总序
前言
学术人生艺术人生——王朝闻先生访谈
归去来兮——吴冠中访谈
雕塑真诚——钱绍武访谈
为人生而艺术——冯法祀访谈
处境与选择——詹建俊访谈
青铜白石铸真情——程允贤访谈
坚持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何孔德访谈
山川多丘壑云过见高峰——梁树年访谈
在写实与构成之间——方增先访谈
创造敦厚博大的中国山水新境界——龙瑞访谈
海派无派——程十发访谈
在普及中提高——罗工柳访谈
为艺术为社会——刘大为访谈
李可染的艺术与人生——李可染夫人邹佩珠访谈
探索永无止——王琦访谈
青山在,人未老——靳尚谊访谈
不停、不转的延伸线——贺友直访谈
艺海逸鹤——潘鹤访谈
“先文而后墨”——沈鹏访谈
将现实主义进行到底——力群访谈
时代的缩影——李琦访谈
从“风花雪月”到“沧海桑田”——彦涵访谈
在夕阳中绽放——阳太阳访谈
革命者和艺术家——侯一民访谈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朱乃正访谈
岁月履痕——肖峰访谈
高原精神的融入者——李焕民访谈
“我就是天真,所以活了下来”——丁聪访谈
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吴凡访谈
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访常书鸿之女常沙娜
田园-人世-光华——采访田世光之子田镛
乌江林下散之风——邱振中谈林散之
阅世愈深艺事愈简——张仃访谈
转战陕北欲晓东方——王非谈石鲁
“必攻不守”的炎黄之胄——采访黄胄夫人郑闻慧女士
峡坼云霾龙虎斗江清日抱鼋鼍游——舒士俊谈陆俨少及其艺术
天才、勤奋与正直的完美组合——赵力忠谈叶浅予
从束鹿赵望云到长安画派——赵振川谈赵望云
劲质孤芳杰出群流——何香凝艺术简评
对他的尊敬日久弥新——写在刘海粟诞辰110周年之际
中正不倚耕耘不辍一王铁牛谈王盛烈
以戏入画以画品戏——关良戏曲人物画成因
晏少翔先生访谈录
抟埴方圆雪泥留痕——记一代紫砂陶瓷艺术大家顾景舟
廖冰兄——一部浓缩的中国漫画史
工业设计是一个横向专业——柳冠中访谈
郑可:跨越艺术与设计的大家
琢玉宗师潘秉衡——张志平访谈录
中国文化的旗手和巨匠——陈绶祥谈齐白石
绚烂归平淡豪放本精微——郑重谈谢稚柳
熔铸“中国气派”——吴长江访谈
力能扛鼎气壮山河——漫谈花鸟画大家李苦禅
漆园有竹——近读乔十光 丛玲玲
质沿古意文变今情——就郭味蕖先生的艺术之路访郭怡 王进
20世纪花鸟画大家:王雪涛——衲子、王任对谈录 孟繁玮
窗前的葵花——记著名油画家卫天霖 英帆
到前线去——胡一川艺术谈 齐喆
研精思锐博取融通——李一谈王蘧常的书法艺术 王进
丹青寂寞人——王肇民艺术谈 文吉
穷源竟流碑骨帖魂——任平谈沙孟海书学与书艺 蓝岚
融贯中西竹韵琴心——雕塑大师曾竹韶访谈 李仲如
书源六艺中博识神采生——李一谈启功的书法艺术 王进
黄苗子谈张光宇 唐薇
画者,文之极也——从《傅抱石评传》中引出话题 吴永强
壮志未酬留憾事北骨南风惟少梅——何延喆谈陈少梅的艺术成就 叶春辉
艺林独一枝——王亚雄谈黄苗子的艺术人生 谷泉
木石还真——赖少其艺术谈 文吉
此番境界——张桐璃谈黄宾虹的书法艺术 谷泉
天神和豪侠——华天雪谈徐悲鸿 盛静
清明时节雨纷纷——田黎明谈卢沉、周思聪 谷泉
春蚕到死丝方尽——马鸿增谈钱松面的艺术人生 万叶
写实精神与笔墨意象——冯远访谈录 张晓凌
端州有雄才——黎雄才艺术谈 齐喆
笔含春雨写江南——马鸿增谈宋文治的艺术人生 万叶
纵笔挥洒写丹青——马鸿增谈亚明的艺术人生 万叶
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开拓者——盛杨谈王临乙的雕塑艺术 郅敏
一个人的战斗——林风眠的艺术价值 赵欣歌、谷泉
一段段好风景——孙家钵谈滑田友的雕塑艺术 郅敏
转益多师臻化境借古开今知大干——林木谈张大干的艺术观与中国绘画传统 吴永强
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子女与学生眼中的庞薰栗 祝帅
走艺术的直路——谭权书谈李桦的艺术人生 齐喆
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张立辰谈潘天寿的艺术贡献 阴澍雨
《外国美术研究卷-《美术观察》学术文丛》
作者:王红媛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5144
出版时间:2012/5/1
开本:16开
页数:468
定价:68.0
内容简介:
国家级专业学术性刊物《美术观察》200期品牌栏目内容首次结集权威发布。
始终以“大美术”的宽阔视野展开创造性的工作,包括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等在内的传统美术形态以及其他体现人们审美理想和创造精神的造型艺术作为观察的对象。始终把美术领域的学术思考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关注当代情境中发展艺术事业的新需要和新问题。
全面展现当代美术进程的基本面貌,关注国内外当代美术现象,反映美术创作成果,探讨美术发展方向,集时代性、学术性、文献性为一体。
王红媛主编的《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外国美术研究卷》汇编的文章全部选自“外国美术研究”栏目。
目录:
总序
前言
大车以载——外展漫议二则
德国当代艺术家沃尔夫·卡伦访谈录
论杜尚(一)
论杜尚(二)
论杜尚(三)
我们为什么要向中国捐赠艺术品——捐赠者的话
从给马约尔当模特儿到创建马约尔博物馆——访季娜·维埃尼
七人派:探索民族的艺术
反道合常别开生面——熊秉明的艺术
当代艺术的展览和展览策划
早期现代主义的孤独——詹姆斯·惠斯勒和19世纪欧洲文化问题
传统和现代——中日绘画三人谈
沃霍尔的真实故乡在哪里
埃尔·格雷科(上)
埃尔·格雷科(下)
塞尚何以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文化的无家可归者——陈箴的装置艺术
俄罗斯美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现代艺术馆“20世纪俄罗斯美术展览”观后
大地艺术
“俄罗斯绘画艺术300年”画展评介
美哉!来自叶卡捷琳堡的俄罗斯油画
20世纪拉美美术发展的特点
论德国绘画中的神秘主义与表现主义
一石激起千重浪——面临信任危机的前卫艺术
走出编译状态——当代中国的外国美术研究
论美术的现状——测不准关系
论美术的现状——克莱尔译评
中德美术交流寻踪——“德国之声”记者张晓颖访谈随记
当代艺术及其解决之道——访国际美术馆协会名誉会长、日本森美术馆馆长大卫·艾略特
为什么要批判后现代主义
从望远镜里看世界——克里木特的风景画
寻古论艺天竺行——兼谈古代印度的情爱雕刻
拥抱中国的艺术和文化——纪念费慰梅
曼培斯画笔下的中国
数码虚拟城市空间女性身体——浅论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作者的介入
哈贝马斯的雾中看花:前卫艺术、后前卫艺术与更前卫艺术
现代艺术中艺术家的责任
高更割掉了凡·高的耳朵吗?
开创亚洲美术新纪元——记“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东盟10+3主题会议”
蜕变的视野——莱比锡画派与新莱比锡画派
瑞士绘画:从中世纪晚期到1900年前后
欧洲古典艺术的盛宴——看“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
艺术的社会基础
抽象艺术的本性
现代主义与前卫的概念
跨文化——世界艺术史研究的新坐标——第32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综述
视觉文化研究与当代图像学
关于“日本主义”的思考
为教育的艺术空间——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
描绘后现代图景(上)
描绘后现代图景(下)
图像学与比较美术史
双重误读——图像/文本的填写与扩写
包豪斯运动九十年——以包豪斯在中国的研究与接受为中心
丹托的后历史艺术批评——多元主义的综合批评原则
欧美雕塑公园的三种类型与功能
天体的赋格——维米尔绘画图像中的音乐主题
世博会,设计潮流的风向标
观赏与策略——巴洛克时期荷兰绘画中暗盒的使用
埃德加·德加的雕塑艺术
《学人档案卷-《美术观察》学术文丛-(上.下册)》
作者:董立军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5083
出版时间:2012/5/1
开本:16开
页数:全2册
定价:128.0
内容简介:
《美术观察:学人档案卷(套装上下册)》汇编的文章全部选自[学人档案]栏目。自本栏目开设以来,黄远林先生、徐琛、杨斌、孟繁玮、董立军先后任栏目主持,为本栏目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本栏目每一次人选的确定,都是在主编主持下经过编辑部全体人员认真讨论通过。在此,感谢诸位美术学人的大力支持,感谢每一位支持此栏目的同仁、读者。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卷
美学大家王朝闻
民间美术学家王树村
王伯敏学术思想简述
高屋建瓴躬耕不辍——我国艺术学学科奠基人张道一教授
韧性的开拓——美术史家金维诺
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记著名古书画鉴定家刘九庵
我所认识的陈少丰先生
从美术到美学与哲学-刘纲纪教授的学术贡献
知也无涯——记美术史家李浴
篆刻家、雕塑史论家温廷宽
时代和思想
李学勤学术研究评述
思与思之间——论叶秀山先生
版画家、美术理论家王琦
国学大家于安澜
现代工艺美术学的开拓者田自秉
玉是华夏文明的第一块奠基石——杨伯达古玉器研究的学术观点
杨仁恺先生的治学之道
天地笼于形内万物凝于笔端——记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邵洛羊
工艺美术史论家王家树
葛路的治学之路
美术史论家阮璞的治学历程
学海游踪
会通古今穷幽探微——美术史论家林树中教授的学术成就
推动与捍卫社会主义美术的发展——蔡若虹同志的学术成就
驰名中外的古陶瓷学者——记叶酤民教授
著名敦煌学家段文杰敦煌艺术论
漆艺泰斗沈福文说略
古梅瘦枝更著花——罗哲文古建筑保护研究与学术观点
欧阳中石与书法艺术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开诚印象
书画常教老眼花鉴藏年少独名家——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
学人画家王学仲
谨严的学风磊落的人格——记华夏先生二三事
倾心连艺矢志不渝——我所了解的姜维仆先生
美学家美术评论家杨成寅
放眼辨丹青呕心著文章——徐邦达先生其人其艺
世纪耆宿邓白先生
学海无涯书为伴——外国美术史家李春
我的经历与我的观点
程至的对美学和美术理论的贡献
艰辛求索拓荒前进——工艺美术学者吴山教授的治学之道
治学育人开拓进取——女工艺美术家、教育家吴淑生
启功先生的治学之道
夕阳无限好妙在近黄昏——记著名美学家、书法家杨辛教授
织绣服饰艺术学家黄能馥教授
王玉池先生的书论研究
陈兆复与中国岩画
徜徉今古
沈同衡:重视理论研究的漫画家
关注现代关注世界——记美术史论家朱伯雄教授
秉承师德辛勤耕耘——记美术史家薄松年教授
从漫画到幽默
智慧与情感的耕耘——西方美术史教授吴达志素描
哪里需要哪里去
图文并茂双获丰收——记漫画家、美术史论家毕史官
心事浩茫去意徊徨——深切怀念恩师刘晓路先生
追问千古文化的奥秘——俞伟超的"考古与美术世界"
她在默默耕耘中——访外国美术史论家晨朋
立德何隐含道必授——记中国美术史家尚爱松先生
我的学术生涯
体味人生礼赞生活——记俄罗斯美术史家奚静之
美学家与美术史论家汤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美术史论家周积寅
黄涌泉书画鉴定生涯
汪亚尘的艺术道路
治学如登山
在中国传统与欧风美雨之间——美术史论生涯点滴体味
外国美术史论家钱景长素描
美术考古的开拓者汤池教授
从传薪人与播种者——记美术史论家奚传绩
黄远林治学之道三人谈
历史•艺术与人——水天中和他的学术历程
关于美术史研究的自述
从形态学角度关注现状的美术批评家刘骁纯
美学的第二次诞生——我读翟墨
出世不鄙功名入俗勿忘清高
刘兴珍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吾道一以贯之——陈绶祥的学术人生
欲治美术史功夫在其外——我与中国美术史
盈科而后进——顾森的治学道路和治学态度
无悔于"为他人作嫁衣裳"——记资深编辑、美术史论家、批评家刘龙庭
爬格子生涯
尽微致广通变——薛永年的治学
文物学大树——王世襄
蓦然回首心路苍茫——程大利的学术与编辑生涯
说说我的编辑和写作工作
徐风的艺术"廊桥"
从史论到鉴定
追忆文物鉴定专家朱家
下卷
情理并茂史论兼修——皮道坚的学术历程
知行相长的独行者——卢辅圣的治学事业
美术史的形状——范景中的学术思想
远游无处不消魂
王宏建的美学之路、理论之思与教学之道
察古观今的美术旅程
对话:回到本源之路
高明与沉潜并备独断与考索兼能——陈传席的治学之道
我的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
中国现代设计的传播人和实践者——尹定邦设计教育与研究历程
我的建筑艺术观
我的中国画学探究之路
我的学术旅途
求学与悟道
学海无涯
走"实事求是"的设计道路——柳冠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历程
班门弄斧说理论
使命感,中国学人的宿命
在批评中确证自我
我与美术史论的情缘
学艺学史40年自述
东南西北中上下求索
让理论之树绿意常在——孙美兰的理论研究之路
为学自述——我的美术史论研究
从艺苦旅•史论篇
上下求索终不悔
治学思路自述
含笔腐毫闻道辄喜
我的艺术理论生涯
从艺五十年随感
术有专攻学以致用
在"两知"中徒步前行
我与美术学研究
业精于勤
我与美术考古和金文书法艺术的情缘
弘绝艺扬潮风——访"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坚平先生
寂寞求索——我的三十年陶瓷史论研究历程
情系古玉传承文明
芳林折桂扶花伴影——茹桂先生艺术探索与治学之路
博学笃志,业精于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庆柱先生的治学之路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美术史研究——记著名美术史学家朱铭教授
与美术擦肩而行
谢稚柳的书画研究
蔡星仪与中国绘画史研究
我的学术生涯
受众造就了我
齐凤阁与版画史论研究
"书斋""乡土"建筑中华——记著名建筑史学家陈志华
土火相生中创作说陶论艺中升华——记陶瓷工艺及理论家杨永善
魏力群与皮影艺术研究
经编纬织的五十年——设计艺术教育学术性研究的回顾
转向"文脉当代"
博古通今笔酣墨饱——王崇人先生的艺术人生
积学贮识法通理明——记美术史论家王振德
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的治学之道
满怀秋月岁五十半架图书路八千——阎丽川的美术史研究
啸声与中西美术交流
追记王逊先生
其路迢迢其行不已——记美术史论家刘汝醴
郭因的绘画美学和"绿色美学"
生活中的文化之树——靳之林的中国本原文化探索之路
一位沧桑学人的治学精神与学术思想——记民俗学家、民艺学专家李晖
"外语教师"——记著名美术翻译家彭鸿远
童书业的中国美术史研究
杨先让与中国民间美术
博学多才法眼精鉴——记美术教育家李智超
孤独的文化旅人——台湾学者、画家何怀硕
美术家陈志农的艺术与学术
西方艺术翻译路上的担夫——记美术翻译家刘惠民
何正璜——20世纪中国联通文博与艺术界的杰出女性
王子云——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事业的拓荒者
艺术与人文的交汇——记梓翁陈从周先生
顾朴光—为中国面具文化树碑立传
冯先铭的学术经历
邱振中:书法理论与当代学术
美术与考古的融通——刘敦愿的学术之路
一代宗师李有行
图案的艺术化生活本质——雷圭元的图案学探索之路
镂刻生花片纸留香一记民间美术理论家仉凤皋先生
探讨湖湘文化钻研古典美术——周世荣美术、考古纪要
严摩罕的有涯之生
作为书法史学者的沙孟海
作为书画美学家的邓以蛰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滕固学术研究概述
我的自述
书籍装帧艺术家邱陵的设计、史论、教育之道
当代书画鉴定学的奠基人——张珩
董欣宾中国画学科体系之构建
治学卅年回顾
云卷松涛到九霄——郑奇及其中国美术史研究
李纪贤先生的中国陶瓷史学
作为一粒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