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全四卷,由厉声、李治亭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专家编写,以纪事本末体的形式,阐述历朝与边疆地区的相互关系,考察两千年来中国边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理论分析历朝边疆施政的举措,归纳历朝边疆政局发展变化的规律及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论述精湛、见解独到,有助于人们对历代中国边事与边政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知。现精装、平装任选,定价232元,现团购价75-85元包邮!
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套装共4册)(精)¥85.0
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套装共4册)¥75.0
★ 16开平装/精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 聚集厉声、李治亭、李大龙、毕奥南等国内资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专家共同编写
★ 作者们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条不紊地阐述了中国历代边事边政发展的演变与历史
★ 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由厉声主持编写的《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一书是一部有关历代边事与边政的力作。作为一部史鉴性的中国历代边疆通史成果,全书依照秦朝统一以来中国边疆政治与施政的变化,将历代中国边事边政划分为秦汉至宋末、元朝至1840年、中国近代开端至1949年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在此基础上,以历代边疆重大历史事件为目,独立成篇,采取专题纪事本末的形式、各篇又大致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结合自西向东、自北朝南的边疆叙事方式,对近两千年来中国历代边疆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做了详细考察,同时还对历朝边疆施政作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边疆历史发展变化与历朝边疆治理的规律。
“历代边事与边政”这一研究主题内容繁杂,头绪众多,本书基本抓住了历代边事边政的主线,将历代边事与边政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为“发生在历史上中国边疆地区的重大事件和与此相应的边疆政策与施政”。同时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边事与边政大多围绕着国家政治发展的主线和主要矛盾,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正是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者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条不紊地阐述了中国历代边事边政发展的演变与历史。
勇于探索,力求创新,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在书稿中,作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历史上的“华夏境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历代边疆藩属治理的法理地位、中央王朝在边疆地区实施羁縻政策对不同时期边疆发展的影响、割据与分裂概念的界定、中国历史上局部统一与大一统的关系、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比较与评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我拜读这部书稿之后,深感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深入探讨,融会贯通,多有新意。
对以厉声为首的几位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精湛的论述、独到的见解和写出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所具有的扎实的理论功底,我深感钦佩。厉声是活跃在当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前沿的学术领军人物,本书凝聚了他和多位学者近十年的心血。这部学术水平较高的著作,基本代表了目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前沿水准。这部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人们对历代中国边事与边政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亦将为当今乃至将来中国边疆地区的治理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有益的帮助,这是可以预期的。
厉声,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代)、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咨询小组特聘专家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疆域历史、中俄关系历史、新疆历史等。著有《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中俄伊犁交涉》等多部著作。
李大龙,1964年5月生,祖籍河北省河间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云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获得“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物”称号。
侧重中国疆域理论、汉唐边疆史,尤其是高句丽历史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1996年初版、1998年再版)、《唐朝和边疆民族使者往来研究》(2001年初版、2013年再版)、《都护制度研究》(2003年初版、2013年再版)等10余部,在《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习与探索》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著述:《(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2014年)。
李治亭,山东莒南人,1942年生。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现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自2003年起在京参加国家清史纂修工作。长期从事清史研究,著有《努尔哈赤》《清康乾盛世》等,主编,《清史》《东北通史》等著作二十六部;发表《康熙处理三藩问题辨》《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大一统》等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毕奥南,男, 1956年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师从贾敬颜教授学习北方民族史。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任东北及北部边疆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边疆历史、地理、民族,重点在北部蒙古地区,由古代及近现代。
翟国强(1957—),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边疆民族史。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著作:参与编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等四部著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平装封面立体图
平装厚度图
平装平铺图
精装立体图
精装厚度图
精装平铺图
页面图展示
《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套装共4册)》精装/平装
作者:厉声 等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65250
出版时间:2015/8/1
开本:16开
页数:2042
定价:232.0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全四卷)》是在传统边疆研究的框架下,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纪事本末体的形式,纵向叙述和研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历代中原(或“中央”;下同)王朝与边疆地区的相互关系,以历代中国重大边事边政为主线,承上启下、环环紧扣,由远及近、贯通古今,夹叙夹议,自成体系;探讨中原王朝的边疆大事和边疆施政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边疆发展的影响,归纳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局发展变化的规律及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系统地对中国历朝历代的边事、边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学术意义上来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目录:
《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 卷一》
绪 论
一、中国与中国边疆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
二、“中国”与“中原王朝”概念解析
三、中国与中国边疆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四、历史上中国的“区域文明板块”与中国历史版图的
统合
五、历史上中国南北“逐鹿中原”的互动
六、研究的思路、方法与特点
七、本研究的学术价值、意义及局限性
卷 一
第一章 汉与匈奴争雄
一、河套对峙(前215年前后)
二、平城之役(前200年前后)
三、武帝陈悔(前139一前89年)
四、置西域都护(前96一前60年)
五、事汉而安(前l一1世纪)
六、王莽乱边(9一一45年)
七、西域“三绝三通”(1—2世纪)
第二章 秦汉拓展疆土
一、秦岭南置郡(前214年前后)
二、南越自立与汉定岭南(前183一前110年)
三、秦汉经营西南夷(前196一一44年)
四、朝鲜设四郡(前109年一汉末)
五、赵充国湟水屯田(前60年前后)
第三章 中原割据分治周边
一、曹魏征乌桓(206年前后)
二、诸葛亮征南中(225年前后)
三、王雄刺杀轲比能(235年前后)
四、永嘉之乱(304年前后)
五、吕光伐西域(382年前后)
六、董琬使西域(437年前后)
第四章 盛世羁縻治边
一、东突厥归隋(584年前后)
二、北方可汗册封中原(7世纪初)
三、“六道”北伐(7世纪上半叶)
四、置安西北庭大都护府(6世纪末一8世纪初)
五、东突厥汗国复国(680—745年)
六、怛逻斯之战(8世纪中期)
七、回纥(鹘)西迁(742年-9世纪中期)
八、征伐高句丽(598—667年)
九、册封渤海郡国(8世纪上半叶一9世纪上半叶)
十、晋代宁州动乱(263—589年)
十一、大姓豪酋割据岭南(6世纪末一8世纪上半叶)
十二、唐、南诏点苍山会盟(8世纪下半叶)
十三、异牟寻之后唐朝与南诏的关系(8世纪末-9世纪初)
《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 卷二》
卷 二
第五章 唐与吐蕃对峙
一、唐蕃联姻(630一710年)
二、青海、河陇边衅(635一.733年)
三、唐蕃争夺西域(7世纪中期一8世纪中期)
四、吐蕃犯长安(755—766年)
五、唐蕃会盟(8世纪中期一823年)
第六章 中原鼎立时期的边疆经略
一、宋朝经略河湟(960—1126年)
二、玉斧界定大理国(960—1279年)
三、宋朝经营广西及侬智高起事(960—1279年)
四、西夏改从汉仪(1038—1227年)
五、澶渊之盟(960一1125年)
六、靖康之变(1115一1234年)
七、耶律大石西迁(1124—1218年)
第七章 变革中的边政
一、成吉思汗西征(1204一]260年)
二、蒙古统一中原(1251—1300年)
三、乃颜之乱(]215—1302年)
四、宗王出镇(1266一1368年)
五、岭北设行省(13世纪末一14世纪初)
六、海都、都哇之乱(1285一1370年)
七、凉州会谈(1236一1251年)
八、八思巴西藏建制(1264一1280年)
九、桑哥平息藏乱(1281—1300年)
十、降曲坚赞受封(1300—1410年)
十一、元朝建云南行省(1274年前后)
十二、元、明经营贵州及贵州设省(1275—1413年)
《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 卷三》
卷 三
第八章 边疆设卫驻防
一、南北对峙与永乐北征(1368一1424年)
二、置九边长城(1368—1644年)
三、土木之变(1449—1571年)
四、隆庆议和(1571年前后)
五、封授“八大法王”(1368—1644年)
六、茶马贡市(1368—1644年)
七、明朝统治西南边疆及“三征麓川”(1368—1644年)
八、明清在西南边疆的移民与开发(14世纪末一19世纪上半叶)
九、萨尔浒之战(1450—1630年)
十、郑成功收复台湾(1601—1644年)
第九章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边疆治理
一、满蒙联姻(1656—1840年)
二、噶尔丹称汗(16世纪初一1688年)
三、多伦偌尔会盟(1688—1691年)
卷 三
第八章 边疆设卫驻防
一、南北对峙与永乐北征(1368一1424年)
二、置九边长城(1368—1644年)
三、土木之变(1449—1571年)
四、隆庆议和(1571年前后)
五、封授“八大法王”(1368—1644年)
六、茶马贡市(1368—1644年)
七、明朝统治西南边疆及“三征麓川”(1368—1644年)
八、明清在西南边疆的移民与开发(14世纪末一19世纪上半叶)
九、萨尔浒之战(1450—1630年)
十、郑成功收复台湾(1601—1644年)
第九章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边疆治理
一、满蒙联姻(1656—1840年)
二、噶尔丹称汗(16世纪初一1688年)
三、多伦偌尔会盟(1688—1691年)
四、《蒙古律例》与《理藩院则例》(16世纪一1840年)
五、雅克萨之战(1643—1690年)
六、《布连斯奇界约》(]690一]730年)
七、清代前期的内蒙古封禁(1655年一雍正朝)
八、东北边疆封禁(1660一1834年)
九、设东北三将军(1647一1840年)
十、和硕特蒙古治藏(1635一l’725年)
十一、敕建噶厦政府(1725—1760年)
十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788—1795年)
十三、置伊犁将军(1700—1840年)
十四、和卓之乱(18世纪中期一19世纪中期)
十五、《回疆则例》(1815—1842年)
十六、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1616—1840年)
十七、平定三藩之乱(1673—1681年)
十八、海禁与迁界移民(1368—1840年)
十九、清统一台湾(]644一]685年)
第十章 应对边疆危机
一、葡人窃占澳门(1513—1895年)
二、英人割占香港(1840一1898年)
三、东北丧地(1855—1901年)
四、西疆划界(1830一1868年)
五、中法战争(1800—1895年)
六、“海防”与“塞防”之争(1864—1878年)
七、阿古柏入侵
八、伊犁危机(1871一1884年)
九、朝鲜危机(1875一1900年)
十、江孜血战(1880—1900年)
十一、片马、班洪事件(1900—1934年)
十二、日俄战争(1900一1911年)
《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 卷四》
卷 四
第十一章 边政修复与列强分裂中国边疆
一、新疆建省(1878一1895年)
二、台湾建省(1737一1885年)
三、东北设省(1875—1911年)
四、清末内蒙古西部放垦(1880—1911年)
五、西藏政务改革(1903一1911年)
六、云南开埠与修建滇越铁路(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
七、沙俄策动外蒙独立(1900一1924年)
八、英策动“西藏独立”(1900—1919年)
九、俄强占唐努乌梁海(1880—1944年)
第十二章 军阀治理下的中国边疆
一、云南的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1911—1916年)
二、奉系东北易帜(1905—1928年)
三、中东路事件(1925—1930年)
四、新疆闭关独尊(1911—1928年)
五、苏联出兵新疆(1928—1936年)
六、刘曼卿使藏(1919一1930年)
七、康藏及青藏内战(1929—1932年)
八、东北沦陷(1928—1940年)
九、新疆实行民主政策(1934—1944年)
十、“东突厥斯坦”分裂政权(1931—1946年)
十一、云南的抗战(1940—1945年)
十二、苏联出兵东北(1931一1946年)
十三、外蒙古独立(1939—1946年)
十四、香港受降(1943—1945年)
十五、台湾光复
十六、二战后中国对南海诸岛的收复
第十三章 中国边疆的新生
一、三区革命(194l一1949年)
二、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1945一1949年)
三、辽沈战役(1947—1948年)
四、云南省政府施政与卢汉起义(1949年)
五、新疆和平解放(1948—1949年)
六、海南岛战役(1949—1950年)
七、西藏和平解放(1949一]951年)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