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布面盒装全4册,线装简体竖排,装帧印刷精良,由资深编辑郑红蜂加以注释和译文。《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小部分由他的门徒记录整理而成,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学等方面内容,译文通俗,人物绣像插图传神,国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籍。原价298元,现团购价36元包邮!
★ 16开布面盒装,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 资深编辑郑红蜂加以注释和译文
★ 《荀予》一书,今存三十二篇,大部分为荀予自著,小部分由他的门徒记录整理而成。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学等方面
★ 配有绣像插图,古朴线装,装帧印刷精良,自读送礼皆宜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徒的一部论文集。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被人尊称为荀卿、孙卿。荀子生活在公元前313——前238年之间。据《史记》等书记载,他曾游历过齐、秦、楚诸国,后又到楚国,被楚相春申君任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逐居兰陵,从事著作和教育工作,直到老死。弟子中最著名的有韩非和李斯。
《荀予》一书,今存三十二篇,大部分为荀予自著,小部分由他的门徒记录整理而成。书中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学等方面内容。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他的学说反映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要求,是先秦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于自称儒家,以孔子继承者自居,实际上他对儒、法、道、名、墨等各家思想都有所批判和继承,逐渐自成一派,发展成为新儒学。
荀子的自然现是唯物主义的。他认识到了『天』的物质性和可知性。在论述天人关系时,他指出人世间吉凶治乱与天无关,要『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这种人定胜天的科学进步观点,闪耀着无神论和唯物,王义思想的光辉。
荀子在认识论方面,扬弃了孔子『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而知之』的思想,强调后天学习和个人主观努力对个性的改造作用。在人性问题上,苟予提出『性恶』论。这种性恶论虽然和孟子的性善论同样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但他否认天生的圣哲,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这种唯物的因素今天看来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为先秦儒家大师,荀子不但集儒家之大成,而且集百家之大成。他融会贯通百家学说,其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在那个时代,荀子不愧为大儒。《荀子》一书充分体现了通才之博大精深的特点,倘按其文章主要內容分类,几乎是应有尽有。如哲学专论有《天论》《荣辱》《解蔽》《正名》《性恶》等;政治学专论有《非相》《仲尼》《儒效》《王制》《王霸》《君道》《臣道》《强国》《正论》《礼论》《君子》等:军事学专论有《议兵》;经济学专论有《富国》;教育学专论有《劝学》;学术史专论有《非十二于》:伦理学专论有《修身》《不苟》:人才学专论有《致土》:音乐学专论有《乐论》。更为难得的是,《荀子》中还出现了较为难得的纯文学作品《成相》与《赋篇》。以上仅就《荀于》前二十六篇大体分类如此,其实各类之间亦有交叉参互。由此可见,荀子之文的确是渊综广博。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注译者
郑红蜂,男,河北遵化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出版中级职称。历任新闻出版总署信息司编辑、民主与法制出版社编辑、翰墨怡香出版公司总编辑。主编作品《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华启蒙》、《菜根谭》、《呻吟语》等。
荀子(套装全4卷)
作 者: 荀子,郑红峰 注译
出 版 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802506473
出版时间: 2011-1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全4册
定 价: 298 元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代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而书籍,正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本套同学线装藏书收录厂《周易》《论语》《史记》等四十部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希望读者在感悟人生智慧的同时,与诸子百家交流思想,与历朝历代文学大师对活,畅游国学艺术殿堂。
目录
卷一
劝学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不苟篇第三
荣辱篇第四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儒效篇第八
卷二
王制篇第九
富国篇第十
王霸篇第十一
君道篇第十二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议兵篇第十五
卷三
强国篇第十六
天论篇第十七
正论篇第十八
礼论篇第十九
乐论篇第二十
解蔽篇第二十一
正名篇第二十二
卷四
性恶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成相篇第二十五
赋篇第二十六
大略篇第二十七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哀公篇第三十一
尧问篇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