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人民出版社《中国哲学史》3册,由著名哲学家任继愈主编,是大学文科教材之一。本书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代表之作,不仅开启了解放后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先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成为我国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个里程碑。原价133元,现团购价39.9元包邮!

×

团购价¥39.9 ¥133.0 折扣3.0
已售40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任继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任继愈一生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史学奠基人之一
按时间顺序编写,自商至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史,知识可靠,文字简明
本书是一切希望增长哲学智慧、提高理性思维能力的当代青年的基础性读物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201*** 2019/12/1 18:52:06
    中国哲学史3册,很有价值的收藏。
查看下一条 >>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它展示出中国哲学与神学在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历程,展示出人类抽象思维从低级向高级,人类认识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学习祖国优秀的哲学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中国民族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封建文化的优秀成果,别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哲学予以发扬光大,创造未来的精神文明,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简介

  任继愈,山东平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是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

图片展示

 

 

 

 

 

 

 

 

 

 

 

 

 

 

 

分册介绍

《中国哲学史(1)(哲学类)》
作    者: 任继愈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010088952
出版时间: 2010-6-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80
版    次: 第2版
定    价: 38 元
目录
修订版说明
再版说明
绪论
第一篇 中国奴隶社会(商一春秋)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奴隶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夏西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斗争
第二节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知识和思想斗争

第二章 商周时期进步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商周之际宗教神学体系下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萌芽——《易经》和《洪范》的思想
第二节 西周时期怀疑上帝鬼神的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代社会思想的进步以及新旧思想倾向的斗争
第一节 活跃的反神秘主义思潮
第二节 对事物动因和世界起源认识的深化
第三节 素朴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进步的重“民”思想
第五节 《管子》礼与法、富民和德教并重的治国方针
第六节 《管子》法天道、顺佃时、遵五行的生活准则

第四章 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老子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思想
第三节 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
第四节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五节 轻视实践的认识论
第六节 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

第五章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和立场
第二节 礼和正名思想
第三节 “克己复礼”的仁的学说
第四节 对天命的信仰
第五节 教育方法和思想方法
第六节 孔子的历史地位
第二篇 中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战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斗争和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节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节 封建社会确立时期(战国)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第四节 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第二章 在宗教外衣下墨子进步的社会观和认识论
第一节 墨子和他的学派
第二节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墨子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
第四节 经验论的认识论
第五节 “天志”、“明鬼”的宗教思想

第三章 宋钘尹文的精气论
第一节 作为万物本源的精气学说
第二节 虚一而静的认识论
第三节 法治兼礼治的社会思想

第四章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孙子兵法》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原始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孙膑兵法》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孟子所代表的阶级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三节 义和利,劳心和劳力
第四节 性善说
第五节 尽心、知性、知天的哲学体系
第六节 孟子和许行、杨朱等人的辩论

第六章 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
第一节 从天道自然无为到宿命论
第二节 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
第三节 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第七章 惠施、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
第一节 名辩思想的社会根源
第二节 惠施的“合同异”的学说
第三节 公孙龙形而上学的逻辑体系
第四节 关于其他辩者二十一事

第八章 后期墨家素朴反映论的认识论和它的逻辑学说
第一节 后期墨家和墨经
第二节 素朴反映论的认识论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
第四节 功利主义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

第九章 《易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易传》对《易经》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序卦传》、《杂卦传》、《彖传》、《象传》和《文言》的辩证法思想。《说卦传》和《序卦传》中的万物起源论
第三节 《系辞传》的辩证法思想和宗教观念

第十章 荀子哲学——对先秦诸子的批判和总结
第一节 制天命的自然观
第二节 虚一而静认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正名论的逻辑思想
第四节 性恶论
第五节 社会历史观
……
第十一章 韩非进化的历史观和法治思想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中国哲学史(2)(哲学类)》
作    者: 任继愈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010088945
出版时间: 2010-6-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24
版    次: 第2版 
定    价: 43 元
目录
第三篇 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奏一汉)的哲学思想(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
第一章 秦汉时代的社会经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与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第一节 社会经济状况与阶级斗争
第二节 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第二章 秦和汉初地主阶级建立封建专制统一王朝的哲学思想和反映小农利益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第一节 秦王朝统一前夕地主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王朝的思想
第二节 《大学》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中庸》的神秘主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孝经》——封建伦理化的神秘主义世界观
第五节 《礼运》中反映小农利益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气一元论哲学思想
第一节 《内经》的气一元论思想
第二节 《内经》的辩证法思想和它在哲学上的意义

第四章 汉初的黄老思想和陆贾、贾谊的哲学
第一节 汉初流行的黄老哲学
第二节 陆贾的天道自然思想及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第三节 贾谊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淮南鸿烈》中系统化的气一元论哲学
第一节 系统化的气一元论自然观
第二节 形神俱气的形神关系论
第三节 物至而神应的认识论
第四节 因时而变的社会历史观
第五节 积极意义的“无为”政治理想

第六章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第一节 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尊君、一统的政治理论
第二节 天人感应目的论的世界观
第三节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
第四节 以名正实的认识论
第五节 建立四大绳索的道德观
第六节 “三统”、“三正”的循环论的唯心史观

第七章 司马迁的哲学思想及其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他所代表的阶级
第二节 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三节 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第八章 谶纬和《白虎通》的宗教神学——对董仲舒宗教神学的发展
第一节 谶纬迷信的流行
第二节 《白虎通》的神学世界观

第九章 扬雄、桓谭反对谶纬、神仙迷信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扬雄否认神学目的论及其反对谶纬、神仙迷信的斗争
第二节 扬雄《太玄》的形而上学体系
第三节 桓谭对谶纬迷信思想的批判
第四节 桓谭的形神论

第十章 王充以“疾虚妄”为特点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王充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反对目的论的自然观
第三节 无神论思想
第四节 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第五节 对崇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批判
第六节 命定论和人性论
第七节 王充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十一章 仲长统的“人事为本”思想
第一节 汉末封建王朝的危机和阶级斗争的激化
第二节 “人事为本”的思想
第三节 注重人事的历史治乱观
第四篇 中国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门阀地主阶级统治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哲学思想
(公元220年一公元589年)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节 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 魏晋玄学中两条哲学思维路线的斗争和南北朝时期关于形神关系的争论

第二章 王弼“贵无”的本体论
第一节 贵无论的产生
第二节 以无为本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言不尽意”的认识论和思想方法
第四节 “名教”出于“自然

第三章 嵇康的进步哲学思想和阮籍对名教与自然的折衷主义
第一节 嵇康的生平、社会活动和哲学思想
第二节 嵇康思想中名教与自然的矛盾
第三节 阮籍对名教与自然的折衷主义

第四章 杨泉、裴颅、欧阳建的哲学思想和鲍敬言的《无君论》
第一节 杨泉《物理论》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裴颁的《崇有论》反对以无为本的思想
第三节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第四节 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第五章 郭象“玄冥”“独化”的神秘主义世界观
第一节 郭象对《庄子》哲学的发展
第二节 “玄冥”“独化”学说
第三节 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第四节 从诡辩论到神秘主义的思想方法
第五节 “名教”即“自然

第六章 《列子》书中的享乐主义和宿命论思想
第一节 《列子》书的时代及其复杂内容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道教思想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哲学
第九章 范缜神灭论思想的先驱
第十章 范缜的神灭论思想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中国哲学史(3)(哲学类)》
作    者: 任继愈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010088938
出版时间: 2010-6-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97
版    次: 第2版
定    价: 52 元
目录
第五篇 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
时期(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状况、阶级矛盾与思想斗争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

第二章 傅奕反佛教斗争及吕才、卢藏用、李华反对方术迷信的进步思想
第一节 傅奕的反佛教斗争
第二节 吕才对当时社会流行的迷信思想的批判
第三节 卢藏用《析滞论》对占卜术的批判
第四节 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

第三章 刘知几的进步的历史观
第一节 对传统思想的怀疑与批判
第二节 对历史典籍中五行灾异神鬼迷信记载的驳斥

第四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上)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的形成和它的兴衰过程
第二节 天台宗的宗教哲学
第三节 法相宗的宗教哲学

第五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下)
第一节 华严宗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节 禅宗的宗教哲学

第六章 唐朝道教宗教哲学
第一节 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司马承祯主静去欲的道教学说

第七章 李筌的哲学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气一元论自然观和反迷信思想
第二节 重视主观作用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主动发现敌人意图和利用权术的军事思想

第八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和进步的历史观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关系论的产生
第二节 柳宗元的《天说》和无神论思想
第三节 柳宗元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
第四节 刘禹锡《天论》中的自然观
第五节 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说

第九章 韩愈和李翱的人性论及其反佛教的斗争
第一节 韩愈的道统学说和他的反佛教的斗争
第二节 韩愈的性三品说
第三节 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学说

第十章 《化书》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一切皆化的自然观
第一节 谭峭《化书》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谭峭一切皆化的自然观

第六篇 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宋元明)的哲学思想(公元960年——公元1646年)
第一章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思想斗争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节 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复杂化、深刻化的条件下,宋明理学中不同思维路线的斗争

第二章 李觏的“量时制宜”和王安石的“新故相除”思想
第一节 李觏的“量时制宜”思想
第二节 李觏功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三节 王安石的自然观和认识论
第四节 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章 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宇宙演化论
第二节 周敦颐的“诚”和“主静”学说
第三节 邵雍象数学的宇宙发生论及退化论的历史观
第四节 司马光的天命思想和道德决定论

第四章 张载的元气本体论思想
第一节 “太虚”为万物之本的自然观
第二节 对佛教宗教世界观的批判
第三节 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认识论的“天德良知”说
第五节 气质人性论和“乾父坤母”伦理观

第五章 程颢、程颐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
第一节 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理
第二节 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
第三节 以体认天理为目的的格物致知论
第四节 宣扬僧侣主义的人性论

第六章 朱熹集理学大成的哲学体系
第一节 理和太极
第二节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知先行后的知行学说
第三节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第四节 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伦理学说
第五节 崇天理的天理史观
第六节 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 陆九渊的“心即是理”哲学
第一节 心即是理的宇宙观
第二节 自存本心的方法论
第三节 朱陆的异同及相互争论的实际意义

第八章 陈亮、叶适的事功哲学
第一节 陈亮道在于物的世界观
第二节 陈亮的进步历史观及其反对朱熹复古主义的斗争
第三节 叶适道不离物的自然观和认识论
第四节 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对各派哲学思想的批判

第九章 黄震的哲学思想和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一节 黄震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性的社会思想

第十章 王守仁“致良知”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王守仁的生平及其政治活动
第二节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宇宙观
第三节 “致良知”的格物说
第四节 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说

第十一章 罗钦顺的理不离气思想
第一节 “理一分殊”的本体论
第二节 对王守仁等夸大人心作用的批判
第三节 先天道德观和人性论

第十二章 王廷相的理在气中思想
第一节 王廷相的生平及其社会活动
第二节 “理在气中”的元气本体论
第三节 以行为主的认识论
第四节 以形气为基础的人性论
第五节 历史观方面的进步思想

第十三章 王艮和泰州学派的“复初”、治心哲学
第一节 王艮的治心、保身论
第二节 王艮“不假安排”的思想方法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发展

第十四章 李贽的进步的社会观和“童心”说
第一节 李贽反权威思想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第二节 封建的功利主义和抽象的“童心”说
第三节 对程朱派道在事外说的批判
第四节 反权威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