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3册,梳理殷商甲骨文、农耕文明、史前聚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多角度论述黄河文明的成因及考古学成果,考证详细,内容全面,向广大读者描绘了黄河流域的传奇画卷。原价171元,现团购价42元包邮!

×

团购价¥42.0 ¥171.0 折扣2.5
已售100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均为考古研究教授
本丛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观点独特,考证详细,内容全面
适合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200*** 2017/11/6 9:31:22
    一般般,读起来没有什么趣味
  • yus*** 2016/1/18 9:41:39
    其中的甲骨文一本,很值得看,厚厚一大本。团购很便宜。
  • cao*** 2016/1/16 15:19:21
    整体不错。。。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黄河文明是辉煌绵远的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黄河文明对阐述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有着重大意义。“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首次全面研究了黄河文明产生、发展、鼎盛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内涵和发展演变的规律,围绕黄河文明形成的三大标志——青铜、文字,城邑,伴随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古史传说中的英雄时代,对黄河文明有重大影响的主导思想意识及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等主题进行了论述,对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做出了科学的、定性的评价。

作者简介

《殷商甲骨文研究》
  王蕴智
,1955年生,河南许昌市人。1991年获吉林大学古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起任郑州大学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历史文献学等专业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另任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汉字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代宗教研究”、“甲骨文词义系统研究”、“河南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及”中原文化大典·古文字卷”、“中国文字博物馆知识内容文本”等课题12项,出版《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字学论集》等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与城址研究》
  张新斌
,男,1960年生,河南沁阳人。1981年毕业子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新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信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先秦史与考古、黄河文化、姓氏文化、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和报告130多篇,获省级社科奖及其他奖项10多次。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李玉洁
,女,1948年生,河南省开封人。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的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出版学术专著《先秦丧葬制度研究》、《先秦诸子思想研究》、《先秦史稿》、《楚国史》、《齐国史》、《中国早期国家性质》、《耻》、《中国十六皇后传》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本单详情

 

 

 

 

 

 

 

 

 

 

 

《殷商甲骨文研究》
作    者:  王蕴智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030238924
出版时间:  2010-3-1
开    本:  16开 
页    数: 610
定    价:  78 元
内容简介
  殷墟甲骨文是20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是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本书将甲骨文的发掘和著录成果、基本材料梳理、甲骨学研究融为一体,并结合各类典型片和古文字构形方式加以阐发,是中原地区第一部全面揭示甲骨学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著作。本书弥补了以往基础整理工作上的一些不足,并为今后甲骨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书适合中文、历史、考古、文博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阅读。
目录
总序一 (李学勤)
总序二 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李玉洁)
前言 (王蕴智)
第一章 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流传与研究
 第一节 郑州商城遗址牛骨刻辞的发现
 第二节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
 第三节 甲骨文资料整理及大型著录书、字书编纂
 第四节 新世纪甲骨学基础研究工作构想
第二章 鼎盛于商代的甲骨占卜系统
 第一节 殷墟甲骨的整治和占卜
 第二节 殷墟甲骨的刻辞文例
 第三节 殷人的一事多卜及其辞式
 第四节 甲骨文所见商代筮占
第三章 殷墟王卜辞·自组类
 第一节 殷墟甲骨卜辞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 自组卜辞综述
 第三节 自组卜辞选释
第四章 殷墟王卜辞·宾组类
 第一节 宾组一类
 第二节 宾组二类
 第三节 宾组三类
第五章 殷墟王卜辞·历组类
 第一节 历组卜辞综述
 第二节 历组卜辞选释
第六章 殷墟王卜辞·出组、何组类
 第一节 出组类
 第二节 何组类
第七章 殷墟王卜辞·无名组类
 第一节 无名组卜辞综述
 第二节 无名组卜辞选释
第八章 殷墟王卜辞·黄组类
 第一节 黄组卜辞综述
 第二节 黄组卜辞选释
第九章 殷墟非王卜辞
 第一节 子组类
 第二节 午组类
 第三节 非王无名组类
 第四节 花园庄东地非王卜辞
第十章 殷墟甲骨非占卜性文辞
 第一节 甲骨署辞
 第二节 干支表刻辞与习刻
 第三节 晚商时期的记事刻辞
 第四节 殷墟甲骨上的毛笔书迹
第十一章 商代文字构形研究
 第一节 商代文字基本字形结体分析
 第二节 商代文字的造字方式
 第三节 商代可释字形的初步整理
附录一 商王世系图表
附录二 殷墟甲骨著录及简称对照表
附录三 商代可释字形表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与城址研究》
作    者:  张新斌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030261304
出版时间:  2010-3-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87
定    价:  48 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适合历史、考古、文博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黄河流域作为史前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是研究上古时期社会复杂化的首选,而聚落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具有表象意义,其发展过程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结构变迁的脉络。本书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聚落的类型和演化规律及模式,从微观的角度解剖聚落组成因素,揭示聚落社会的组织结构、婚姻家庭、宗教形态、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兼论古环境对古聚落形态发展的影响,考证古聚落所对应的族系背景,力图还原黄河流域史前聚落演化的全貌。同时,引入*新的环境考古学成果和民族学资料,着重解决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共时性问题。
目录
总序一 (李学勤)
总序二 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李玉洁)
引言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一、地质地貌
  二、气候水文
 第二节 聚落考古与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
  一、聚落考古的一般认知与界定
  二、黄河流域史前考古的发现历程
 第三节 聚落考古的理论与专题研究
  一、史前考古文化与专题代表性研究
  二、聚落考古的理论研究
  三、黄河流域史前聚落考古的研究
第一章 黄河上游地区的史前聚落
 第一节 黄河上游地区的地理环境
  一、地理地貌
  二、史前生态环境
 第二节 黄河上游地区的聚落起源
  一、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起源
 第三节 黄河上游地区的史前早期聚落
  一、考古发现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內部分析
 第四节 黄河上游地区的史前中期聚落
  一、考古发现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內部分析
 第五节 黄河上游地区的史前晚期聚落
  一、考古发现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內部分析
 第六节 黄河上游地区的史前聚落模式
  一、房屋基址的分类
  二、聚落形态的演变
第二章 黄河中游地区的史前聚落
 第一节 黄河中游地区的地理环境
  一、地理地貌
  二、史前自然地貌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黄河中游地区的聚落起源
  一、旧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发现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起源
 第三节 黄河中游地区的史前早期聚落
  一、考古发现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的布局与防御设施
  三、聚落的房址布局与结构形态
  四、聚落的墓葬形态
 第四节 黄河中游地区的史前中期聚落
  一、考古发现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的布局与防御设施
  三、聚落的房址布局与结构形态
  四、聚落的墓葬形态
 第五节 黄河中游地区的史前晚期聚落与城址
  一、考古发现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的布局与特点
  三、聚落的房址布局与结构形态
  四、聚落的墓葬形态
 第六节 黄河中游地区的史前聚落模式
  一、早期聚落模式
  二、中期聚落模式
  三、晚期聚落模式
第三章 黄河下游地区的史前聚落
 第一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
  一、地理地貌
  二、史前生态环境
 第二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聚落起源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起源
 第三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史前早期聚落
  一、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内部分析
 第四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史前中期聚落
  一、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內部分析
 第五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史前晚期聚落与城址
  一、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及分期
  二、聚落內部分析
 第六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史前聚落模式
  一、早期的聚落
  二、中期的聚落
  三、晚期的聚落
第四章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形成与演变轨迹
 第一节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规模和数量
  一、早期聚落规模与数量
  二、中期聚落规模与数量
  三、晚期聚落规模与数量
  四、聚落数量与规模的变迁
 第二节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地理变迁
  一、早期聚落的地理类型
  二、中期聚落的地理类型
  三、晚期聚落的地理类型
  四、聚落的地理迁移
 第三节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结构体系演变
  一、早期由聚落到聚落群的演变
  二、中期聚落群的大量出现
  三、晚期聚落群的演变
  四、聚落、聚落群、城址轨迹的演变
第五章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黄河流域晚更新世生态环境
 第二节 黄河流域全新世生态环境
  一、黄河上游地区全新世的生态环境
  二、黄河中游地区全新世的生态环境
  三、黄河下游地区全新世的生态环境
第六章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社会形态
 第一节 黄河流域史前早期聚落的社会形态
  一、社会结构
  二、婚姻家庭
  三、社会性质
  四、宗教形态
 第二节 黄河流域史前中期聚落的社会形态
  一、社会结构
  二、婚姻家庭
  三、社会性质
  四、宗教形态
 第三节 黄河流域史前晚期聚落的社会形态
  一、社会结构
  二、婚姻家庭
  三、社会性质
  四、宗教形态
第七章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黄河流域史前早期聚落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生产
  二、渔猎与畜牧业生产
  三、手工业生产
  四、早期聚落的经济特点
 第二节 黄河流域史前中期聚落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生产
  二、渔猎与畜牧业生产
  三、手工业生产
  四、中期聚落的经济特点
 第三节 黄河流域史前晚期聚落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生产
  二、渔猎与畜牧业生产
  三、手工业生产
  四、晚期聚落的经济特点
结语
后记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作    者:  李玉洁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030229892
出版时间:  2010-3-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64 页
定    价:  45 元
内容简介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产生、农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农田水利的开发利用、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救灾政策和思想、农业产量的增长、农书的出现、农神的崇拜和祭祀、农商关系和思想及其对封建社会的作用等,观点新颖,系统性强,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学术意义。
  黄河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农耕文明,研究黄河农耕文明的形成、特征以及变迁发展历史,能够深入了解环境变迁与历史发展、文明进程、文化兴衰的关系,了解农耕文明系统中农民的精神世界等。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适合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总序一 (李学勤)
总序二 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李玉洁)
绪论
一、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起源
二、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辉煌
三、黄河流域的农书与农业技术理论
四、黄河流域的农业管理与赋税政策
五、黄河流域的农神崇拜
六、农商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一章 黄河流域早期的农业
第一节 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起源
一、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和气候
二、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
三、旧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
四、农业与渔猎经济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新石器时期的农业
一、磁山、裴李岗文化的农业
二、仰韶文化的农业
三、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农业
四、陶寺遗址的农业
五、马家窑、齐家文化的农业
第三节 中国早期历法的出现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农业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农作物
一、夏代的农作物
二、商代的农作物
三、商代的丝织业和麻织业
第二节 夏商时期的农具
一、夏代的农具
二、商代的农具
第三节 夏商时期的天文历法
一、夏代历法与《夏小正》
二、商代的历法
第四节 夏商时期的贡赋
一、夏商王朝对农业的重视
二、夏商时期的农业贡赋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农业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农业概述
一、西周王朝对农业的重视
二、西周的农作物和蚕桑生产
三、西周农田的技术管理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农具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天文历法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乡村行政制度
一、周代乡村邑落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形成
二、乡村行政管理机构
三、西周时期的农官
四、周代采邑的分封
第五节 西周的田制与贡赋制度
一、西周王室对土地和山林川泽的控制
二、西周王朝的田制
三、西周王朝的贡赋制度
四、西周土地的转让和交换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农业
第一节 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农具
一、春秋时期的非金属农具
二、春秋时期青铜农具的应用与铁制农具的出现
三、春秋时期的金属农具
第二节 春秋时期农业的发展
一、春秋时期农业技术的发展
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三、蚕桑业的发展
第三节 春秋时期各国的天文和历法研究
第四节 春秋诸侯国赋税制度的改制
一、春秋时期的土地与赋税的改制
二、春秋乡村兵制的改制
第五节 春秋时期乡村行政制度的改制
一、春秋时期的采邑制度
二、春秋县制的出现
三、县邑制的建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革新

第五章 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的迅速发展
第一节 战国初年诸侯国对农业的重视
一、魏国李悝“重地力之教”
二、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与上农思想
第二节 战国时期黄河流域铁制农具的普及推广
一、战国时期黄河流域铁制农具的普及
二、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改进与日趋定型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农具普及的社会基础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冶铸工艺的提高
三、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
四、列国变法为金属农具大规模推广创造了条件
第四节 金属农具对战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一、农田管理技术的进步
二、土地耕地面积的扩大
三、粮食产量的增长
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五、封建小农经济的出现及其进步意义
六、土地私有化进程的加快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一、春秋时期水利工程——堤防的修建
二、魏国对漳河的治理
三、战国时期对黄河的治理
四、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郑国渠的修建
五、战国时期河洛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第六节 战国时期各国的天文和历法研究
第七节 战国时期郡、县二级行政制度的形成
一、郡、县二级行政制度的产生
二、战国时期的封邑

第六章 古代农业的救灾政策和思想
第一节 古代的灾异
一、夏商时期的主要灾害情况
二、西周的灾异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灾害情况
第二节 周代的荒政
一、《周礼》中的荒政制度
二、古代的荒政制度
第三节 先秦诸子的赈济救灾理论
一、先秦诸子的备治理论
二、先秦诸子的救治理论

第七章 古代的农神
第一节 农神崇拜的缘起
一、神农氏
二、农神后稷
三、蜡祭中的农神
第二节 农神的祭祀
一、农神祭祀礼仪
二、农神祭祀礼仪制度的演变
三、农神崇拜的目的
第三节 古代的蚕神及其祭祀
一、中国蚕神的星宿天驷及其祭祀
二、民间蚕神菀窳妇人、寓氏公主、蚕丛、马头娘
三、中国古代正统的蚕神嫘祖及其祭祀

第八章 中国早期的农书
第一节 《尚书。禹贡》与《礼记.月令》的农学理论
一、《尚书.禹贡》的农学知识
二、《札记.月令》中的农学知识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农学理论
一、整地

第九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商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