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与中国》,精选约翰·拉贝日记中的手稿及其亲友提供的相关文献,全方位展示了拉贝在中国30年间的点点滴滴,读者可借此从多个维度认识南京大屠杀这一段惨痛历史。
约翰·拉贝,中国人铭记的名字,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护佑约25万国人,并在《拉贝日记》记录下日军的残暴行径。
本书由拉贝嫡孙托马斯·拉贝编著,展示了拉贝在中国各地游历的照片、收藏的古玩和画册,大量他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期间的文献,以及个人深刻体会。这些内容不仅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真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16开平装,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作品
★由其嫡孙、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托马斯·拉贝编著而成,作者无可替代的特殊身份更加重了这部著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约翰·拉贝是南京大屠杀的记录者和难民保护者,其日记被公认是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等友人创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约翰·拉贝因此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拉贝与中国》利用约翰·拉贝的日记手稿及其亲友提供、授权使用的相关文献,完整反映了约翰· 拉贝在中国30年的经历,以及拉贝家族与中国绵延至今的友谊
《拉贝与中国》
作者:(德)托马斯·拉贝 编著,本书翻译组 译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9915506
出版时间:2024/1/1
开本:16开
页数:598
定价:98
目录:
序一 1
序二 3
序三 5
序四 8
译者序 11
前言 13
第一章 拉贝其人 1
第一节 约翰·拉贝小传 3
第二节 父母 童年 学徒岁月 11
第三节 约翰·拉贝在非洲 27
第四节 约翰·拉贝的家庭 33
第二章 平津往事 47
第一节 约翰·拉贝在北京 49
第二节 遣返德国 61
第三节 约翰 ·拉贝在天津(1925—1931) 66
第三章 南京·南京 75
第一节 约翰·拉贝在南京(1931—1938) 77
第二节 南京大屠杀 106
第三节 国际舰船 212
第四章 见证历史 221
第一节 迈纳·瑟尔·贝茨 226
第二节 乔治·费奇 231
第三节 恩内斯特·福斯特 234
第四节 克里斯蒂安·雅各布·克勒格尔 238
第五节 约翰·马吉 244
第六节 詹姆斯·亨利·麦卡伦 251
第七节 威尔逊·普卢默·米尔斯 254
第八节 刘易斯·史迈思 258
第九节 爱德华·施佩林 266
第十节 明妮·魏特琳 273
第十一节 罗伯特·威尔逊 281
第十二节 奥斯卡·陶德曼 285
第十三节 保罗·沙尔芬贝格 294
第十四节 乔治·罗森博士 302
第十五节 南京的媒体人 335
第五章 重返德国 337
第一节 回国、演讲、禁言 339
第二节 致信希特勒 343
第三节 战后的生活 345
第四节 来自南京的援助 355
第五节 约翰与道拉之墓 359
第六章 后人感悟 369
第一节 鲁特·哈罗谈拉贝 375
第二节 埃尔温·维克特谈拉贝 381
第三节 外孙女眼中的外祖父 393
第四节 托马斯 ·拉贝谈祖父 398
第五节 幸存者和研究者眼中的拉贝 410
第六节 相关书籍及作品 421
第七章 永恒怀念 435
第一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437
第二节 德国联邦总统与拉贝故居 444
第三节 托马斯·拉贝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见面 455
第八章 多元演绎457
第一节 拉贝日记的出版 459
第二节 拉贝日记的中文翻译工作 478
第三节 歌剧《拉贝日记》首演 483
第四节 电影《拉贝日记》 486
第九章 传承友谊 489
第一节 南京荣誉市民 491
第二节 约翰·拉贝纪念铭牌 494
第三节 约翰·拉贝菜获“十大国际友人”奖 497
第四节 约翰·拉贝菜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500
第五节 2017年习近平主席接见约翰·拉贝的后人 501
第六节 向约翰·拉贝之孙颁发“中国政府友谊奖” 504
第七节 约翰·拉贝和平奖 506
第十章 命运与共 523
第一节 在北京担任客座教授 525
第二节 内分泌科新诊室揭牌 527
第三节 约翰·拉贝海德堡和柏林展览 529
第四节 约翰·拉贝事迹在北京展览 534
第五节 海德堡约翰·拉贝交流中心 541
第六节 约翰 ·拉贝北京交流中心 549
第七节 国内与国际交流 555
附录1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事件 561
附录2 约翰·拉贝所著文章和相关书籍 565
附录3 部分人名、地名及相关术语 589
鸣谢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