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出版社《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全3册,“大地之子”苇岸14年日记历经20年编辑整理首次面世,从1986年1月1日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煌煌80万字再现一个作家眼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从胡耀邦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的“两个不管”,到阅读罗马皇帝奥勒留《沉思录》后的感悟,从东欧剧变匈牙利社会主义政党党章的修改,到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小段评述,三册日记所记载的内容囊括了那个年代的一切。
★32开精装,纯粹Pura出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苇岸妹妹马建秀集录、著名作家冯秋子整理编辑,展示“大地之子”苇岸的思想精髓及其写作背景。
★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
★随书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再现苇岸独特的土地文学。
继散文家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之后,《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1986—1999),由苇岸妹妹马建秀集录、著名作家冯秋子整理编辑,14年日记历经20年编辑整理首次面世,展示“大地之子”苇岸的思想精髓及其写作背景。
苇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书名,来自他1988年4月14日的日记:“……我应该能看到生命,每天发生变化,感到泥土就在我身旁。能够战胜死亡的事物,只有泥土。”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
苇岸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纯粹个人性事物,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与文学承载的可能,以及书写者气质、方式影响下的思想格局的探索融为一体,把认识世界、助力文明生态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些掘进的、尝试辨识前路的孜孜努力,在日记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此外还有苇岸非常节制,但仍自然流露的对于出生地和对于亲情的准确、生动描述,对于内心紧敛但是诚实的欢喜或沉重的表述。日记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有理性、有真性情,伸展出来日常中的人不平凡的日子,打开了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从中可以感受苇岸心智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他在普遍意义上的行迹和不同于他人的特立独行之处。
苇岸,原名马建国,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为写《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苇岸在家附近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笔记。1999年在病中写出最后一则《二十四节气:谷雨》,5月19日因肝癌医治无效谢世,享年39岁。按照苇岸自己的意愿,他的亲友将他的骨灰伴着花瓣撒在故乡的麦田、树林与河水中。苇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万字。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在病榻上编就了自己的第二本书《太阳升起以后》, 2000年5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作者:苇岸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0852
出版时间:2020/11/1
开本:32开
页数:1620
定价:228
目录:
第一辑 日记…………001
一九八六年
第二辑 日记…………133
一九八七年
第三辑 日记…………279
一九八八年
第四辑 日记…………001
一九八九年
第五辑 日记…………113
一九九〇年
第六辑 日记…………201
一九九一年
第七辑 日记…………241
一九九二年
第八辑 日记…………281
一九九三年
第九辑 日记…………387
一九九四年
第十辑 日记…………001
一九九五年
第十一辑 日记………105
一九九六年
第十二辑 日记………159
一九九七年
第十三辑 日记………275
一九九八年
第十四辑 日记………413
一九九九年
附录一 苇岸书信选……429
附录二 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549
附录三 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568
编后记 文学,是他心里捧出的阳光…………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