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广西师大出版社《斯坦布尔:印尼殖民时期的大众戏剧1891-1903》,2008年哈里·J. 本达奖获奖图书。一个欧亚混血导演和他的斯坦布喜剧团的故事 ,一种跨民族的印尼民间戏剧形式,为探讨现代印度尼西亚民族形成与文化构建提供崭新的视角。

“斯坦布尔”是活跃于19、20世纪之交印度尼西亚的一种剧院风格和表演艺术形式。本书将斯坦布尔戏剧置于殖民帝国政治文化与荷属东印度群岛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描绘出19、20世纪之交的印度尼西亚戏剧艺术与文化的全方位图景,揭示了斯坦布尔戏剧在印度尼西亚族群融合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团购价¥28.0 ¥108.0 折扣2.6
已售4套,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哟

推荐理由

32开精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讲述了19世纪印尼*火的剧团——斯坦布喜剧团的故事。以小见大,以一个剧团的兴衰、一个经理人的奋斗历程,再现整个印尼在19、20世纪之交的戏剧艺术发展。
19世纪最火的剧团如何运作成功?那个时代的“粉丝经济”如何呈现?剧团的特效、宣传如何实现?华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这不是一部枯燥的学术读物,该书行文通俗,深入浅出,故事性极强,适合大众阅读。
本书隶属“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译丛”,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鲁西奇、芭芭拉哈特利、卡拉·琼斯、《美国历史评论》等国内外知名作者、媒体推荐。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漫画大集结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编辑推荐

斯坦布尔(Komedi Stambul)指一种剧院风格和表演艺术形式。它活跃于19、20世纪之交的印度尼西亚,主要由华人支持,受到印度尼西亚诸种人群的广泛喜爱。
本书将斯坦布尔戏剧置于殖民帝国政治文化与荷属东印度群岛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描绘出19、20世纪之交的印度尼西亚戏剧艺术与文化的全方位图景,揭示了斯坦布尔戏剧在印度尼西亚族群融合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为探讨现代印度尼西亚民族形成与文化构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作者马修·艾萨克·科恩多年来致力于全球艺术文化与木偶艺术研究,他在既多且杂的资料中,梳理出了一条研究斯坦布尔戏剧的主线——便是以当时*优秀的演员兼导演奥古斯特·马希厄的经历为切入点,用他的一生将19、20世纪之交的印尼戏剧发展过程串联起来。诸多人物、事件也栩栩如生地再现笔端,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这个剧团的组建、演技、宣传、特效、人物、八卦等等,也能读到作者本人对印尼殖民时期整个大众戏剧的思考。通过讲述奥古斯特·马希厄和他的斯坦布喜剧团的故事,让读者认识十九、二十世纪的大众娱乐,并且重新审视华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探讨现代印尼民族的形成与文化构建。

本书对20世纪之交的印度尼西亚戏剧和荷属印度文化史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经过细致、彻底的研究,以清晰、流畅、易懂的文风撰写。
——芭芭拉 ·哈特利 《印度尼西亚舞台上的爪哇表演》作者
作者能够从丰富的地方民族志中总结出精辟的理论,对东南亚的学者来说,是一份极好的礼物。
——卡拉 ·琼斯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副教授
具有启发性且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面对的这位学者,他能根据从大量资料收集回来的许多小事实来思考大问题。
——《美国历史评论》

作/译者简介

【作者】【英】马修·艾萨克·科恩(Matthew Isaac Cohen),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戏剧艺术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全球艺术文化与木偶艺术。
【译者】王晓惠,广西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汉翻译实践及英美文学研究。兼任学术期刊《文化与传播》英文编辑,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引言

19世纪印度尼西亚的大众娱乐

世纪之交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大致相当于如今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其中大城小镇里斯坦布尔戏剧中的马来音乐剧遍及各处。专业巡演剧团的演员和技术人员多达50位甚至更多,剧团会定时出演,为购票的观众在戏棚里进行长达4或5个小时的演出。参加的观众形形色色,有喝醉的欧洲男性、中等收入的穆斯林家庭、中国商店老板、老鸨、水手和士兵以及欧亚售货员。承担不起票价的观众可能在戏棚外面听戏,或者争取偷偷溜进戏棚。无数的男男女女疯狂地爱上了表演者,为男演员、女演员一掷千金,费尽心思。这出戏剧的歌曲名为“斯坦布尔之歌”(lagu stambul)。当时,大街小巷都在传唱这首歌,八音盒的主旋律采用了这首歌,各类音乐派别也包含了这首歌,例如克隆钟(kroncong)、甘榜克罗蒙(gambang kromong)和加美(gamelan)。基于斯坦布尔戏剧创造的故事,或者确定在斯坦布尔舞台上演出的故事会定期在本地语言的报纸发表。同时,荷兰语和马来语报纸会刊登宣传职业剧团的广告以及关于职业剧团的评论。业余剧团和半职业剧团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在中国新年这样的共同庆典期间,他们在街头出演缩减版的戏剧来自娱自乐,如《阿里巴巴》《白雪公主》和《浮士德》。戏剧、表演者、观众的道德方面引起了热烈讨论。出于慈善、社会、政治需要,剧院场地常常被征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致观看斯坦布尔戏剧,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对斯坦布尔戏剧持有一定的看法。斯坦布尔戏剧融入了日常生活,它包含了热闹的娱乐活动,这与城市里的商店、邮局之类的干苦差事的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印度尼西亚艺术和文化中,斯坦布尔戏剧是一种流动的文化形态,是一场平民运动。斯坦布尔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1年东爪哇岛的港口城市泗水和名为斯坦布喜剧团的音乐剧团的成立。斯坦布喜剧团的拥有者是中国人,表演者是欧亚人。斯坦布喜剧团在以翅膀和糖果为布景的镜框式舞台上,演出经过改编的《一千零一夜》,并且伴有幕后音乐,这最初仅仅出现在城市唐人街上的一家剧院里。成立之初的几个月内,斯坦布喜剧团转型成为巡演剧团,不久后,许多专业和业余的剧团都争相模仿。在斯坦布喜剧团早期,戏剧中民族的亲密关系至关重要,然而,城际巡演和岛际巡演导致了剧团的形式不再与特定的某个城市或地区紧密相连,因此剧团成为东印度群岛共同的文化财产。

斯坦布尔戏剧是在东印度群岛出现,并在整个群岛流传开来的表演艺术。斯坦布尔戏剧在塑造印度尼西亚的“都市超级文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都市超级文化”很早以前由希尔德雷德·格尔兹(Hildred Geertz)命名,它是“一体化体系”,将各个城镇相连,形成一张大网。这类超级文化不是印度尼西亚所独有的,但是印尼对它的表达却不同寻常,相比于其他国家,印度尼西亚让超级文化的表达带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语言。例如,我们发现所有印度尼西亚城市都开设了舞蹈工作室,它所教授的舞蹈吸收了民族舞蹈的元素,像迪迪克·尼尼·托沃克(Didik Nini Thowok)这类的舞蹈艺术家设计了混合舞蹈编排,融入大量本土和国外的传统。恐怖电影和连续剧可能诞生于独特民族文化或者城区的背景下,但是他们都采用了共同的叙事主题,出演所有印度尼西亚人所认可、理解的动作节目。引起轰动的大众音乐,如唐突(dangdut)风格的歌手兼舞者伊努尔·达拉蒂斯塔(Inul Daratista),能燃烧印度尼西亚全国观众的激情。所有人谈及印度尼西亚的融合,都饱含同样的情感结构。
……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斯坦布尔:印尼殖民时期的大众戏剧(1891-1903)》
作者:【英】马修·艾萨克·科恩/著,王晓惠/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6297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开本:32开
页数:472
定价:108元

目录
I 资料来源与致谢
001 引言 19世纪印度尼西亚的大众娱乐
027 第一章 泗水常驻剧场,1891年
081 第二章 巡回剧场,1891—1892年
130 第三章 马希厄的魔法,1893年
187 第四章 混乱喜剧团,1894—1898年
263 第五章 一家东印度剧院,1898—1903年
330 第六章 马希厄的遗产
371 附录 斯坦布喜剧团表演过的戏剧和生动画面
383 注释
464 参考文献
471 译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把博物馆开到家里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