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史学五种”之《“千岁丸”上海行》《文化守望》。前者记录了1862年日本“千岁丸”号的上海考察记行,深具史料价值;后者则是一部文化史论文集。
《“千岁丸”上海行》:明治维新后,日本派“千岁丸”号官船赴上海考察。本书记录了这一经过,反映了近代日本对中国观的演变,从外国观察者的视角展现出晚清各个层面的景象。
《文化守望》:作者二十余年来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作了论述。
★16开平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冯天瑜,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和湖北地方文化史的研究
★《文化守望》是作者十多年来从事文学、地方文化、文化工作研究的论文选集,共30篇,大多已经发表或在全国、省论文评比中获奖
★《“千岁丸”上海行》着重阐述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太平战事”与“清洋会剿”、日清贸易的新拓展、东亚文化圈内的协奏与变奏等主题。附《“千岁丸”乘员上海纪行文选辑》
友情提示:部分切口处有斑点,介意的读者慎拍
《“千岁丸”上海行》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邻邦,又是东亚文化圈,或曰汉字文化圈的成员,自古以来十分注重对中华文化、中国国情的考察。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发展,1862年幕府派“千岁丸”号官船赴上海考察。本书为当时的考察记行,反映了近代日本对中国观的演变,更从外国观察者的视角,展现出晚清中国各个层面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中国。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文化守望》
作者二十余年来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作了论述,收录于《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月华集》、《人文论衡》等几种论文集和《中华文化史》上篇之中。本书精选了其中的精华部分。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等。
《文化守望》
作者:冯天瑜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730705035
出版时间:2006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502
定价:48元
目录
第一章 关键词诠释
一、中国
二、中华民族
三、人文
四、文化·文明
五、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第二章 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一、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二、中国文化特质
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四、中国文化史分期
五、中国文化的地域展开
六、中国文化现代转型
(附)中国文化转型要旨
——冯天瑜教授访谈录
第三章 中外文化交融互摄
一、从“前文明”、“诸文明”到“普世文明”
二、“开放”释义
三、走出“原始封闭”
四、华夷相交列国沟通
五、“胡服骑射”与《谏逐客书》的内蕴
六、筑城“自守”与“勤远略”
七、军事外交与商路开辟
八、汉胡交融的积极效应
九、宗教职业者与文化传播
十、纳佛·斥佛·儒佛交融
十一、郑和下西洋:卓越成就与历史遗憾
十二、双向互动: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
十三、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聋子问的对话
十四、从闭关锁国到门户被动开启
十五、睁眼看世界
十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与驻外使节派遣
十七、向西方求真理·以俄为师
十八、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十九、全方位自主开放及其显著实绩
(附)“文明冲突论”辨析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经世传统
一、儒学经世
二、道光咸丰年间的经世实学
三、孔子“重政务、斥技艺”思想评议
第五章 中国传统智力论
一、智力界说
二、智与德
三、才能与知识
四、智力与先天素质
五、智力与“习染”
六、智力与“好学”、“敏求”
七、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八、智力结构诸侧面
九、智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十、师承与智力传递发展·
十一、智力的检验与测验
(附)中国古人的发明与发现
第六章 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一、“新学”与“西学”是两个有着内在联系而又并不同一的概念
二、中国文化在明清之际出现了由“古学”走向“新学”的初兆
三、早期启蒙文化在清中叶的沉寂和在清末叶的复苏
四、近代新学对早期启蒙文化的继承和发挥
第七章 利徐之学探略
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在华学术活动
二、徐光启的学术路线
三、利玛窦翻译西洋术语的首创之功
第八章 黄顾王文化哲学探略
一、从晚周民本思潮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二、《明夷待访录》题义诠释
三、顾炎武文化思想初探
四、王夫之理性主义历史观探微
五、王夫之创见四题
第九章 晚清学术片论
一、道咸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
二、“变易”与“不易”的二律背反
——洋务派“变法”观评议
三、张之洞:洋务运动的终结人物
四、中国文化人的三个发展阶段
——从巫觋、士大夫到知识分子
第十章 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
一、向历史请教
二、异彩纷呈的20世纪
三、现代化:一柄善恶并举、苦乐同行的“双刃剑”
四、盛世危言:现代病初诊
五、东方智慧与现代病疗治
六、对东亚智慧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
七、东西文明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回眸学术理路
一、博览·庭训·抉择
二、义理·考据·词章
三、贯穿古今与打通中西
《“千岁丸”上海行》
作者:冯天瑜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7307049937
出版时间:2006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415
定价:40元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一、“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二、“开国”的力度与主要方向
三、日本幕末的“对清策论”
四、以上海为渡航清朝的首选目的地
五、四次遣使上海
第二章 “千岁丸”——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
一、宽永以降不平衡的中日交通
二、幕末打开对清交通的努力“千岁丸”的选购
三、“千岁丸”的使命
四、“千岁丸”乘员及其上海纪行文
五、高杉晋作与五代友厚
第三章 初识上海
一、长崎启程,千里风涛东海航
二、无炮的吴淞炮台 壁垒森严的上海城垣
三、中外船舶林立的巨港
四、华洋二界比照
五、“战败条约”笼罩下的屈辱
六、官府的排场与内囊空腐
七、围观文化
第四章 “太平战事”与“清洋会剿”
一、幕末日本对太平天国的关注
二、炮声隆隆,满目兵戎
三、搜集太平战事文献
四、着眼曾、李,了解清朝军政格局变迁
五、淮军阵营探查
六、从“华洋会防”到“华洋会剿”
七、“清、倭、英、法共剿”的传说——再析“围观文化”
八、洋兵跋扈藩士质疑清方借洋自保策
九、侧面探询太平天国情状
十、太平天国否定论及其对近代日本的影响
第五章 色彩斑斓的社会风貌
一、难民潮涌
二、鸦片泛滥
三、洋教传播
四、洋学译介
五、青楼遍布
六、民风:淳厚与刁滑
第六章 日清贸易的新拓展
一、从“居贸易”到“出贸易”
二、长崎会所商人及所携日本出口商品
三、《道台府应接书》上海当局对幕府商贸诉求的反应
四、藩士们的市场调查及购买蒸汽船的尝试
五、运回日本的货物及此行贸易收支
第七章 东亚文化圈内的协奏与变奏
一、东亚文化圈内涵
二、笔语
三、书画弈棋交往 古董鉴赏买卖 诗文酬唱应和
四、认同与离异
五、友谊与摩擦
六、日本武士与中国儒生比较
结语 “千岁丸”上海行的历史定位
一、开17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人踏访中国之先河
二、近代日本人中国观转折的起点
附录 “千岁丸”乘员上海纪行文选辑
纳富介次郎:《上海杂记》刘柏林译
日比野辉宽:《赘肮录》刘柏林译
《没鼻笔语》冯天瑜点校
名仓予何人:《海外日录》皮细庚译
高杉晋作:《游清五录:游清日记/五录序航海日录上海淹留日录续航海日录外情探索录卷之贰》李雪梅点校、译
颇有奥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