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系列4册,荟萃4位国学大家、文化泰斗的学术经典:黄裳《笔祸史谈丛》,朱光潜《诗论》,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
“大家小书”系列,是众多文史哲“大家”面向“大家”所写的史学入门经典著作,凝聚了他们的学术经验与心得,见解独到,通俗易懂,篇幅虽小巧,内容却丰富,且编校精审,版式疏朗,为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32开平装,北京出版社出版
★丛书所收录者均为各专业领域权威学者的讲义、讲稿及普及性的学术论著,阵容强大
★著名学者袁行霈作序
★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
黄裳《笔祸史谈丛》
这是一本关于清代文字狱的随笔集。十来篇文章,文字不艰深,许多案子,如庄廷珑案,曾静、吕留良案,查嗣庭案,戴名世案、汪景祺案等,都是清朝著名的文字狱大案,其惨,其祸,让人唏嘘。而其中尤以钱名世案为*。回顾残忍的历史事件,很是发人深思。
【作者简介】
黄裳(1919-),当代散文家。1919年生,山东益都人。原名容鼎昌。曾做过记者、编辑、编剧。20世纪4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并熟于版本目录学。黄裳学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在戏剧、新闻、出版领域均有建树,与梅兰芳、盖叫天、巴金、吴晗等文化名人相交甚笃。晚年更以藏书、评书、品书著称于文坛。结集有《锦帆集》《关于美国兵》《旧戏新谈》《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清代版刻一隅》等,辑有《黄裳文集》六卷,译有《猎人日记》等。
朱光潜《诗论》
《诗论》可以看作是一个诗歌研究的系统理论。开篇从诗的起源谈起,继而引出诗的情趣说,境界说,诗与散文,与乐,与画的关系,以及对诗的格律问题的探讨。在朱光潜看来,诗的意境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其次是注重情趣的作用。认为诗的境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出来的,作者只是执着于意象的普遍化与永恒化,而欣赏者在不同的时空状态中可以再创造出诗的新内涵。而这也就是欣赏过程的升华。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这本册子所收39篇小文,都是有关唐宋词欣赏方面的作品。解放以后,从5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十余年中,作者一直住在杭州的西湖之滨。当时教课之暇,为适应广大读者欣赏唐宋词的需要,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评介性的短文,分别以“湖畔词谈”、“西溪词话”、“唐宋词欣赏”等专栏刊目,在《浙江日报》、上海《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连载。现将这些小文收集一起,重加修订。夏承焘的说词,潇酒从容,举重若轻,能入而能出,能放复能收,如东坡这作文,“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得不止”,有水流云起、触处生春之妙。
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
刘叶秋的《历代笔记概述》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笔记的纲领性著作。他对中国古代笔记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各个时期、各朝代著名的、主要的笔记。书分八章,包括绪论、魏晋南北朝笔记、唐代笔记、宋代笔记、金元笔记、明代笔记、清代笔记、结束语等内容。该书梳理历代笔记,是一部笔记阅读的导读之作。作者详解材料背景,从中可见碧海掣鲸的历史,以及云蒸霞蔚的人文景观。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将名家著作穿缀其间,一篇篇笔记透视出一段段过往的历程。笔端有纵横,烦恼皆抛弃,这样的大家小书系列确实可开解心智。
【作者简介】
刘叶秋(1917-1988),著名学者,辞书学与笔记小说研究专家。北京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文学系。曾任商务印书馆编审、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是《辞源》的三位编纂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历代笔记概述》《魏晋南北朝小说》《古典小说笔记略丛》《古典小说论丛》《孔尚任诗和桃花扇》《学海纷葩录》《类书简说》《中国古代的字典》《中国的字典》《常用字书十讲》《中国字典史略》等,有的已被大学选为必修课程。
《笔祸史谈丛》
作者:黄裳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084658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开本:32开
页数:145
定价:18元
目录
雍正与吕留良
“名教罪人”
宽严之间
隔膜及其他
“几乎无事的悲剧”
违碍种种
避讳的故事
清代的禁书
禁书小记
《南山集偶钞》
《峤雅》
经组堂文稿杂著
《国史纪闻》《嘉靖以来注略》
《秋水集》
查·陆·范
“光棍”的诗集
汪景祺遗诗——跋《读书堂诗集》稿本
谈禁书
后记
《诗论》
作者:朱光潜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5016
出版时间:2017-3
开本:32开
页数:303
定价:29
目录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节奏的谐与拗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五 诗的歌诵问题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五 四声与调质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三 顿与句法
四 白话诗的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四 韵与诗句构造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叉对仗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附: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陶渊明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二 陶渊明的情感生活
三 陶渊明的人格与风格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后记
《唐宋词欣赏》
作者:夏承焘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17165
出版时间:2016-1
开本:32开
页数:191
定价:29
目录
前言
词的形式
长短句
盛唐时代民间流行的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中唐时代的文人词
花间词体
不同风格的温(庭筠)、韦(庄)词
温庭筠的《菩萨蛮》
论韦庄词
南唐词
冯延巳和欧阳修
范仲淹的边塞词
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的悼亡词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周邦彦的《满庭芳》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的《鹊桥仙》
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的《丑奴儿》
辛弃疾的《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的农村词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克庄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谈有寄托的咏物词
填词怎样选调
词调与声情
词的转韵
词的分片
宋词用典举例
说小令的结句
《历代笔记概述》
作者:刘叶秋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17110
出版时间:2016-1
开本:32开
页数:244
定价:34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笔记的含义和类型
第二节 笔记的渊源与名称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魏晋志怪笔记
《博物志》、《搜神记》及其他
南北朝志怪笔记
《异苑》、《续齐谐记》、《拾遗记》及其他
魏晋南北朝轶事笔记
《世说新语》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西京杂记》、《荆楚岁时记》、《古今注》
第三章 唐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传奇集与杂俎
《玄怪录》、《甘泽谣》和《酉阳杂组》
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和《因话录》
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封氏闻见记》、《苏氏演义》和《资暇集》
及其他
第四章 宋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杂俎
《稽神录》、《夷坚志》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涑水记闻》、《归田录》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困学纪闻》
及其他
第五章 金元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续夷坚志》、《诚斋杂记》、《琅嬛记》
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归潜志》、《玉堂嘉话》、《隐居通议》、《辍耕录》
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敬斋古今黈》、《北轩笔记》及其他
第六章 明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轶事
《涉异志》、《剪灯新话》、《何氏语林》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万历野获编》、《菽园杂记》、《典故纪闻》
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四友斋丛说》、《谭苑醍醐》、《焦氏笔乘》
及其他
第七章 清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今世说》
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池北偶谈》、《啸亭杂录》、《帝京岁时纪胜》
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天禄识余》
及其他
第八章 结束语
笔记的作用与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