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学术书系”4册,对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与途径,立论据史,见解独到,为读者打通近现代文学史的清晰脉络。
《京派小说诗学研究》《晚清狭邪小说新论》《中国现代小说范畴论》《现代性与古典传统: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4部力作,从历史还原的角度对各流派小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深度挖掘其中的文化内蕴,为读者铺设了一条通往近现代文学史的桥梁。
★ 32开平装,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 由刘进才、武新军、刘涛、侯运华4位学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
★ 以史为鉴,以论为纲,不仅深度剖析了近代至现代中国文学的转型与变迁,更以独到见解为读者揭示了隐匿于文字背后的文化密码与时代精神
★ 严谨的学术态度、独到的研究视角,为读者铺设了一条通往文学殿堂的清晰路径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图书封面泛黄,切口有黄斑,介意的读者慎拍
《京派小说诗学研究》
本书分五章,是作者在细读的基础上建构的京派小说的诗学风貌,每一章透视的角度不尽相同,但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却是有机的,有些地方的论述可以还会瀊有交叉,这五章共同完成对京派小说的诗学表达。章“意象叙事”主要探讨京派小说的象征化诗性语言,以及对小说叙事的象征化追求。第二章从时间与空间角度重点探讨了京派小说的文本结构形式。第三章探讨了京派小说情节模式问题。第四章“加忆的诗学”探讨的是京派小说的儿童视角叙事、回叙型叙事和梦想的叙事,并探讨了京派小说的诗化及抒情机制是如何生成的问题。最后一章把京派小说置于中外文学的背景下总结其文体特征,使京派小说的研究获得一种宽宏的视角。各章节所论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小说诗学研究的框架中进行的,研究思路上也有内在的同一性,尽量融合形式诗学与文化诗学的研究视野。通过以上的章节。作者试图构建出京派小说的诗学体系。
作者简介
刘进才,1967年生于河南汝南。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晚清狭邪小说新论》
本书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方法的拓展。本书在对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成功运用了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叙事学、阐释学以及女性主义批评等理论,拓宽了研究思路,使其对狭邪小说的研究有了新的收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学术观点的新颖。新方法的引入使作者能够有新的发现,如本书剖析文本表现的名士生活,于肯定批判社会、凸现情爱的同时,重点论述其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氛围中的“休闲”特征,是切合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中名士生活的实质的。论文对狭邪小说进行的原型剖析和叙事学阐释,既凸现此派小说的文化内蕴,也概括出了其叙事特征的过渡性色彩。 三、学术视野的开阔。本书一改将晚清狭邪小说的研究仅置于晚清来考察的思维惯性,将其设定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小说史的双重背景下,通过探讨其文化渊源与本体渊源,梳理其对民初狭邪小说的影响,进而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
侯运华,1965年出生,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曾出版《晚清狭邪小说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小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著作,在《文艺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
《现代性与古典传统: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
纵现全书,可以看出作者以“历史意识”贯穿始终的自觉性。作者在充分肯定“古典倾向”作家从“道德性”“审美性”对抗现代性危机追求人性“和谐”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道德性”“审美性”并非现实的抽象存在,“对抗”不等于取而代之,历史还得沿“现代性”路径向前,只能战胜“危机”而不可折回。作者深知历史发展规律不可违,并指出“古典倾向”作家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的尴尬命运:“在一个‘乱世之音怨以怒’的时代,在一个虎狼成群风沙扑面的时代,在一个追求自由和解放为主旋律的时代,他们标举出中和之美的旗帜,试图以文学缓解时代的震荡,时不时地对‘舒愤’之作加以责,这是明显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也注定了他们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弱势地位。”
作者简介
武新军,1974年出生,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文学的误区》(2003),《聚焦二十世纪》(2003),《现代性与古典传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2005),《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研究》(2010),《意识形态与百年文学》(2011)等。
《中国现代小说范畴论》
本书是由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的部书稿。这个题目容易引起误解,使人感觉本书好像是一部纯粹理论演绎或理论阐释著作,其实不然。“中国现代小说范畴”指的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范畴,如:人物、心理、结构、环境、视角一人称、短篇小说等。这一系列概率范畴的出现,是现代小说理论“现代”特质的集中体现。
在本书写作一开始,我给自己定下的研究任务就是:从历史还原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发展的过程和脉络进行梳理,在这种梳理过程中认识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自身形态。但愿我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概念范畴的辨析,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我的研究目标。
作者介绍
刘涛,1971年11月生于河南邓州。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曾发表《中国现代小说视角理论评析》、《论中国现代系列小说的结构》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京派小说诗学研究》
作者:刘进才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7810913859
出版时间:2005/12/1
开本:32开
页数:286
定价:23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京派小说的意象叙事
第一节 意象理论及其释义
第二节 意象的象征意蕴及叙事功能
一 文化意象
二 自然意象
第二章 京派小学的时间形式与空间形式
第一节 京派小说的时间形式
一 沈从文:时间的对照与结构的循环
二 废名:时间的静止与叙述的自由
三 师陀:时间的沉滞与悲悼的情调
第二节 京派小说的空间形式
一 文本内部的空间形式
二 文本之间的空间形式
第三章 京派小说的情节模式
第一节 京派小说的“还乡”模式
一 “还乡”的情节模式
二 “还乡”的心理动因
三 启蒙理性的反思
四 “还乡”叙事的美学风貌
五 “还乡”的文化诗学考察
第二节 京派小说的残缺家庭模式
一 残缺的家庭类型
二 残缺家庭的意义指涉
三 残缺的美学意蕴
四 作家的残缺体验
第四章 回忆的诗学
第一节 作为诗学范畴的回忆
第二节 京派小说审美回忆论
一 儿单视角叙事
二 回叙型叙事
三 梦想的叙事
第五章 京派小说的文体
第一节 京派作家与外国文学
一 京派作家与阿左林的诗意抒情小说
二 沈从文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三 废名与西方的唯美厌世派文学及《唐吉诃德》
四 萧乾与《猎人笔记》和《葛莱齐拉》
第二节 京派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 散文化的追求
二 独特意境的营造
三 语言的诗化
结语 京派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追求
一 意境小说的范型
二 审美现代性的追求
附录 京派小说研究综述
一 京派小说的界定
二 小说研究概述
三 研究方法的拓展及京派研究中呈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晚清狭邪小说新论》
作者:侯运华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7810913875
出版时间:2005/12/1
开本:32开
页数:296
定价:25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晚清狭邪小说的渊源和发展轨迹
第一节 晚清狭邪小说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晚清狭邪小说的本体渊源
第三节 晚清狭邪小说的兴起原因
第四节 晚清狭邪小说的发展轨迹
第二章 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
第一节 晚清狭邪小说的社会内蕴
第二节 晚清狭邪小说的情爱内蕴
第三章 名士的“边缘”处境和存在状态
第一节 “边缘”:名士的社会定位
第二节 名士的存在状态
第四章 名妓的存在状态与主体意识
第一节 娼妓与名妓
第二节 名妓的存在状态
第三节 名妓的主体意识
第五章 晚清狭邪小说的休闲特征
第一节 对立交叉的两个世界
第二节 名士的休闲特征
第六章 晚清狭邪小说的现代章蕴
第一节 现代意蕴与现代性
第二节 颠覆传统,消解神圣
第三节 开放心态,凸现理性
第四节 男女平等,尊重欲望
第七章 晚清狭邪小说的原型剖析
第一节 原型与叙事模式
第二节 原型剖析之一
第三节 原型剖析之二
第四节 原型剖析之三
第八章 晚清狭邪小说的的叙事特征
第一节 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
第二节 叙事方法解析
第三节 叙事盲区与人物设置
第四节 文体意识与读者意识
第九章 民初狭邪小说
第一节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与晚清狭邪小说的关系
第二节 民初“倡门小说”
第三节 《礼拜六》中的狭邪小说
第四节 综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性与古典传统-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
作者:武新军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7810913883
出版时间:2005/12/1
开本:32开
页数:279
定价:22
目录:
序
绪论
一 “现代性”视野中的“古典顷向”
二 “古典倾向”与“古典主义”的异同
三 论述的范围和思路
第一章 新人文主义、新批评派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节 新人文主义的源流及其“古典倾向”
第二节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三节 早期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
第一节 “古典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第二节 “古典倾向”者的追求及其境遇
第三节 “古典倾向”者的批评实践
第三章 “古典倾向”者在新旧文学之间
第一节 道和美:文学进化伦的盲点
第二节 对文学进化论的质疑
第三节 对“主情”(纯文学)文学史观的反思
第四节 填补鸿沟:创造新文学与研究古文学并重
第四章 “古典倾向”者在文学与政治之间
第一节 介入政治的方式:道德、审美与文化
第二节 调和文学与政治的距离:道德与审美的合力
第三节 人生、人性的完整性与文学的概念化
第五章 “古典倾向”者在文学与道德之间
第一节 “五四”后的道德状况和道德理想
第二节 文学审美论和道德论的冲突
第三节 文学批评:鉴赏还是判断
第六章 “古典倾向”者在文学与科学之间
第一节 科学的进击与文学的防御
第二节 科学崇拜压力下的困惑
第三节 对科学的文学批评观的反思
第四节 对精神分析学说的批判
第七章 “古典倾向”者在诗、文、乐、画之间——对“纯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反思
第一节 诗与画:纯文学之争的理论焦点之一
第二节 诗与乐:纯文学之争的理论焦点之二
第三节 诗与文:诗的文体之争的理论焦点
第四节 对中国现代文学型类混杂的思索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现代小说范畴论》
作者:刘涛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7810913867
出版时间:2005/12/1
开本:32开
页数:277
定价:22
目录:
序
引言
一 中国“现代小说”观的兴起
二 西方的“小说作法”和中国的小说理论
三 几个理论范畴
第一章 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范畴论
第一节 “小说作法”对人物理论的处理
第二节 故事和人与现代小说的现代性
第三节 个性人物观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人物观
第五节 结语——一种心理性人物观
第二章 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范畴论(续)——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理论对“心”的看法
第一节 从“叙事”到“写心”——现代小说现代性传统的确立
第二节 几个与“心”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第三节 心理小说在中国
第四节 中西不同写心方式的探讨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说环境范畴论
第一节 “小说作法”中的环境理论
第二节 环境为什么成为一重要理论范畴?
第三节 从环境到氛围
第四章 中国现代小说结构范畴论
第一节 “义法”批评
第二节 “结构”范畴
第三节 进入中国的“有机结构观”
第四节 对有机结构观的反叛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五章 中国现代小说视角范畴论
第一节 “小说作法”中的视角理论
第二节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
第三节 从人称到视角
第四节 卞之琳的视角实践
第六章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理论
第一节 有关短篇小说的论著与论文
第二节 短篇小说
第三节 短篇小说的文体特性
第四节 从“正格”到“非正格”的短篇小说
第五节 短篇小说的表现功能
第六节 短篇小说是一更具现代性的文体
附录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独立意识的生成
一 小说与史传
二 “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
三 历史与阐释
四 证实与虚构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