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尧舜之都”!《中国陶寺遗址出土文物集萃》16开布面精装,精选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300余件文物,基本反映了陶寺的社会生产、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陶寺遗址具有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统率周围广大的区域,被誉为“最早的中国”。
本书首先综论陶寺遗址出土器物,继而图文展示各类铜器、玉器、陶器、骨蚌器、石器和漆木器,引领读者了解陶寺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艺术价值,去探寻4000多年前华夏民族崛起的秘密。
★ 16开布面精装,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 山西陶寺遗址是近些年考古发现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现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各类文物的图片,还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综论。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到陶寺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可以从中洞悉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本书对于读者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有助于推动陶寺文化与陶寺遗址的各方面的研究
陶寺遗址于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78年开始正式考古发掘。迄今,陶寺遗址发现60年,发掘40年。40年的科学发掘历程,几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一座4000多年前的宏伟都城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这座都城又与光被四表的尧帝密切相关。
陶寺遗址发现有城墙、宫城、墓地、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等明显的各种功能区,是中国史前时期“都城要素最完备”的一座约2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陶寺遗址发现有面积分别达4万平方米和2万平方米的早、中期墓地,并发掘了早期墓地1309座墓葬,是中国迄今同时期墓葬规模最大、发掘数量最多的遗址:陶寺遗址发现有中国最早的“观象台”,也是世界上具有系统完整观测功用的最早观象台。2013年至2017年,历经5年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规模宏大的宫城及其形制特殊、结构复杂、防御色彩浓厚、史前罕见的城门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并使陶寺“城郭之制”完备,成为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制度内涵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悠长。
陶寺王墓、宫城、宫室建筑等所体现的“王权”社会,各类精美玉器、彩绘陶器(如龙盘)、漆木器以及鼍鼓、石磬等礼乐器所反映的“礼制”文明,器类不一的铜铃、铜盆口沿、铜齿轮形器、铜环、铜蟾蜍等多件最早出现的“铜器群”,这些均与夏、商、周三代文明以及逐渐形成的华夏文明特质具有最明显的传承关系或言一脉相承,是华夏文明这颗参天大树众多根脉中的“主”根。陶寺观象台以及王墓“圭尺”研究表明的4000多年前人们的“地中”观念,陶寺聚落形态研究表明的已进入社会形态的“国家”时期,这些使陶寺成为原始意义上的“最初中国”。总之,可以说陶寺是“最初中国、华夏主脉”。
然而,几十年来却缺乏这么一本集中体现陶寺重要性和重要发现的出土文物图录,于是在陶寺考古发掘40年之际,我们萌生了出版这么一本图录的想法。图录的出版得到了单位领导和相关前辈先生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临汾市人民政府的倾力资助。众人拾柴火焰高,编撰人员热情高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从4000多件文物中拣选出300余件代表性文物,并由何努先生撰写了综述性的论文,再在书后附上近40年研究陶寺的论文目录。这本图录倾注编著者诸位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是田野考古发掘之余“加班加点”的结果。书中难免有错误与不足,如个别文物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博物馆展览,无法对文物重新拍照,只得使用简报资料中的照片。
《中国陶寺遗址出土文物集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编著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7097
出版时间:2018/7/1
开本:16开
页数:334页
定价:320
目录:
陶寺遗址出土器物综论
铜器
玉器
陶器
骨蚌器
石器
漆木器
附:陶寺遗址考古研究论著存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