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家学术!“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古典文学论著4册,荟萃美学大家朱光潜、著名学者闻一多、著名文史学家朱东润、先秦诸子楚辞金文专家谭戒甫的代表作品。
这几部皆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上乘之作:《诗论》是朱光潜所著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之作,《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唐诗研究的经典,《史记考索》是朱东润《史记》研究的重要著作,《墨辩发微》是谭戒甫分析与解读《墨子》的佳作。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的治学成果,凝聚了他们毕生的心血,代表了一个时期研究的至高水平。
★ 16开精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 《诗论》,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古诗的流变过程,从历史的维度阐明中国古诗和西方诗歌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诗学观。在今天的中国诗学与中西比较诗学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史记考索》,用《史记》赞序与传文比照,以“三家注”为佐证,对《史记》断限、体例、史实抵悟、伪窜、异文等问题进行辨析,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 《唐诗杂论》,从诗人的角度研究诗歌,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官体诗的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 《墨辩发微》,研究《墨子》书中“上经”、“下经”、“经说上”、“经说下”和“大取”、“小取”等六篇辩学的专门论著
《诗论》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的作品之一。《诗论》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从诗的起源、性质、特征诸角度,具体分析中西诗歌的内在规律,探讨中国诗歌的节奏、韵律、格律等特征的历史源流。全面阐述了新的诗歌美学理念,在中国现代诗学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谈论》、《谈文学》等。
《唐诗杂论》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全书站在全新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唐诗的结晶,从诗人的角度研究诗歌。内容涉及文章体裁、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等,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官体诗的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文章论述精辟,用饱含情韵的语言传达出诗的哲理、情思、韵味之美,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开拓性著作,在唐诗研究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号友三,湖北浠水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为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很多贡献。闻一多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诗集《红烛》、《死水》,诗歌评论《冬夜草儿评论》,学术著作《楚辞校补》、《诗选与校笺》,学术论文集《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综观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史记考索》
本书是著名文史学家朱东润先生《史记》研究的重要代表作,其写作之初,适逢1939年,所据仅《史记会注考证》《一切经音义》数种资料。正由于此,使得本书具有以《史记》考《史记》的特点,即以司马迁自己的阐述为依据,用《史记》赞序与传文比照,以“三家注”为佐证,对《史记》断限、体例、史实抵悟、伪窜、异文等问题进行辨析,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条件所限,朱东润的立论与疏证较为简略,但都是神思熟虑依本证为言,合于史公大旨,对读者掌握《史记》本义很有启迪。本书考论史实的三篇文章,为朱氏读史表的独特见解,史识高人一等,*为精绝。
该书共十八篇,综合历代研究成果,对史实、文字、词语等进行考辨、校定、解释,从而揭示出某些史事演变窜易、文字歧异正误、疑难文句意义,以及记载矛盾、失误等。
作者简介
朱东润,(1896~1988),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归国后曾任教于武汉大学、中央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复旦大学。1929~1943年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传记文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52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生平著作超过1000万字,主要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张居正大传》、《中国文学批评论集》、《史记考索》、《汉书考索》、《后汉书考索》、《陆游研究》、《陆游选集》、《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左传选》、《杜甫述论》、《王阳明大传》、《陈子龙及其时代》、《元好问传》等。
《墨辩发微》
所谓发微,即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墨辩发微》是一部研究《墨子》书中“上经”、“下经”、“经说上”、“经说下”和“大取”、“小取”等六篇辩学的专门论著。《墨子》书中所含门类很多,如辩学、哲学、光学、力学、数理学、几何学、经济学、政法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包括无遗。谭先生认为和现代科学精神相悬契的,在我国此书中首屈一指。本书即是谭先生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对《墨子》一书的分析及解读。
作者简介
谭戒甫(1887-1974)原名作民,改名铭,字介夫,又用介甫二字,派名有瑾,曾用名穷奇,湖南省湘乡县(今涟源市)人,先秦诸子楚辞金文专家。生于一八八七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湖南涟源市龙塘乡洞冲人,卒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终年88岁。葬武汉市九峰山公墓。
《诗论》
作者:朱光潜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730706555x
出版时间:2008/10/1
开本:16开
页数:266
定价:52
目录: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节奏的谐与拗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五 诗的歌诵问题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五 四声与调质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三 顿与句法
四 白话诗的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四 韵与诗句构造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附录 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二 他的情感生活
三 他的人格与风格
附录一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附录二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
附录三 诗与散文(对话)
重版后记
《唐诗杂论》
作者:闻一多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7307066726
出版时间:0001/1/1
开本:16
页数:136 页
定价:28.5
目录:
朱自清序
类书与诗
宫体诗的自赎
四杰
孟浩然
贾岛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岑嘉州系年考证
杜甫
英译李太白诗
《史记考索》
作者:朱东润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7307067315
出版时间:2009/11/1
开本:16
页数:183 页
定价:36
目录:
《史记》终于太初考
《史记》纪表书世家传说例
史赞质疑
《史记》序传质疑
楚人建置考
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书后
汉初匈奴大事年表
《史记》徐广本异文考证
裴驷《史记集解》说例
司马贞《史记索隐》说例
张守节《史记正义》说例
《史记正义》本异文考
邹诞生《史记音义》辑佚
刘伯庄《史记音义》辑佚
太史公年谱订证
“太史公”名称考
“史记”名称考
《史记》百三十篇伪窜考
《墨辩发微》
作者:谭戒甫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7307052741
出版时间:2006/11/1
开本:16开
页数:510
定价:59
目录:
前言
凡例
第一编
墨辩正名第一
墨经證羲第二
经说释例第三
别墨衡異第四
名墨参同第五
第二编
墨辩原第一
旁行句读第二
经上旁行句读表(表一、表二、表三)
经上三表流变之臆测
经下旁行句读表(表一、表二、表三)
经下三表流变之臆测
上经(经上、经说上)校释第三
下经(经下、经说下)校释第四
大取校释第五(末二章见第三编)
小取校释第六(前三章见第三编)
第三编
墨辩轨範第一(小取前三章、大取末一章
三辩义例第二
論式例證第三
論式源流第四
类物明例第五(大取末一章)
「辞过」义例第六
附录
墨经长笺序
墨辩发微原序
墨辩徵评序
墨经易解序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