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建筑史学家“陈志华作品”2册,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是作者关于开发和保护建筑文化的著作。《北窗杂记二集》是一部杂文随笔,收录先生1999到2007年来的有关文章;《文物建筑保护文集》讲述了有关文物建筑保护的有关知识。原价133元,现团购价38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本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建筑史学家陈志华编著
《北窗杂记二集》是陈先生的一部杂文随笔,收录先生1999到2007年来的有关文章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是作者近十几年来有关国内外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方面文章的结集
两本书具有史学研究价值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shq*** 2020/6/8 2:22:05
    作品有品,志华才华!
  • 460*** 2015/4/20 20:39:56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乡土建筑研究大师,被称为乡土建筑的守望者。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和物质环境,也是乡土文化最普遍存在的、信息含量最大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驱动,乡土建筑优秀遗产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正确而充分地认识,乡土建筑却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而专横地破坏着,我们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它们,如何才能保护好这一伟大的遗产,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乡土建筑是不可再生宝贵资源,我们不能让我们后代生活在到处都一样的灰褐色水泥森林里,陈志华教授作品很值得一看。
  • liw*** 2015/3/18 14:47:32
    装帧很好 纸质很好 还是觉得应该多看看这种老建筑师的作品 看微信好像信息量挺大 其实没什么收获
  • 223*** 2014/12/20 8:13:40
    速度比我想象的快很多呀,包装的很结实~书本身的质量超级好,纸张柔韧光滑,印刷清晰准确~超棒!内容的话翻了翻,得我沉下心去看呀。
  • 017*** 2014/12/8 8:27:23
    陈志华作品2册,好书
  • 188*** 2014/12/6 22:26:36
    书很好,没有任何包装问题,印刷精良,认识了花生文库,“花生 是种子,也是果实”,也认识了陈志华老先生,特别佩服他对乡土建筑保护的那股劲!透过他的文字,你能读到一位老者在呼吁人们摆正对乡土建筑的观念,保护它们和它们构成的整体环境。那个“唉”,透露他的无奈。分析一些现象,犀利。在北窗杂记里,你还能读到一位很有意思的老先生,他写的文字一点也不枯燥,讲起理论来有条有理。《文物建筑保护文集》,是还没看完的书,是打算要好好做笔记,好好读下来的书。 缘何买这套书呢,是想起旅行时看到一些仿古的建筑,仿的一片,简单复制,让人不悦,向往存真的古建,并且向往去寻访古建中那真实的生活轨迹和体验在这些古建生活的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小摊贩卖着全国各地小东西,各种酒家充斥古镇,商业化失真的古镇让我很失望。也自嘲过,不要太理想,哪有不失真的地方,社会发展,想留下原汁原味的“古”很难,也不现实。想来这是自己的意气之言,所以需要去读这类古建保护的书,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这两本书有这效果! 读了陈志华先生的书,了解到乡土建筑里饱含丰富的信息,援引文中陈老一句: “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向乡土建筑索取各种知识和审美的享受”(来源于《北窗杂记二集》第354页)。 希望每个人都去读读,了解他们在做些什么,和你我有什么关系。
  • *** 2014/11/11 23:15:35
    建筑类很不错的著作
  • bao*** 2014/11/4 21:17:28
    很好,值得一读
查看下一条 >>

读者推荐

◆距离第1次读陈老的书,已经过去了十一个年头,但是陈老的认真态度,让我不断的在读他的文章。其实这本续基本都在《建筑师》读过了,但是串起来再看,还是让人深思。在这里,我也推荐大家阅读本书,相信会有所得。
——myself531《北窗杂记二集》

 

◆陈先生的书都值得收藏,适合喜欢社会学专业的人阅读,文章不深奥,都是简单的道理,但很触目惊心。
——祖明《北窗杂记二集》

 

◆此书是陈志华先生,多年研究建筑文物保护的学术文集,是学术研究与身体力行保护中国古建筑与村落建筑的总结之作,值得认真拜读。
—— renwen20012《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1.陈志华老先生对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比所谓的“有机更新”好太多。2.切实研究理论,总是有用的。3.我们的问题在于“实践脱离理论” 4.支持有理智的理论,反对投机、急功近利的噱头理论。
——青青《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编辑推荐

  开发和保护建筑文化两全齐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出版《北窗杂记二集》《文物建筑保护文集》这两本书,也是一种呼应,让更多的人热爱我们的历史、热爱我们的文化、热爱我们的民族。
  《北窗杂记二集》由忆师友、北窗杂记等五部分组成,均为作者近五六年来撰写的建筑学散文和杂文。透过建筑学这个视角,作者对与建筑学相关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提出自己非常独特、鲜明的观点,对目前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问题、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则是作者近十几年来有关国内外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方面文章的结集,并附有国际上普适通行的文物建筑保护方面的文件。书中还反复强调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基础价值观和方法论。

作者简介

  陈志华,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现已退休)。1929年生于浙江,195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留校任教,曾经讲授“外国古代建筑史”、“文物建筑保护”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等,译著有《走向新建筑》《风格与时代》等。近二十年来,他率领清华大学建筑系乡土建筑组,从事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出版了许多专著,如《文物建筑保护文集》《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楠溪江中上游乡土建筑》《碛口》《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关麓村乡土建筑》《张壁村》《福宝场》等。

本单详情

 

  

《北窗杂记二集》

北窗杂记二集

作    者: 陈志华 
出 版 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9251332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510
定    价: 88 元
内容简介
  这本《二集》,和先头那本比较:有两点不同。第一是,早先的那本有不少篇幅鼓吹创新精神,反对各种因循保守的“理论”。就建筑设计来说,我支持我的老师周卜颐先生的那句话:“标一点儿新罢,立一点儿异罢。”在这第二本里,这方面的文字少了一点,我要申明,这决不是我的主张有什么变化,我依旧鼓吹创新,决没有减弱的意思。近年少说了几句,是因为建筑界的大形势有了不小的进步,“创新性思维”比十几二十年前活跃得多了,成绩已然不少。那些“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夺回故都风貌”,“新的要跟老的找统一”等等主张,已经不大有人记得了,既然如此,这些年我也就不必再为克服它们而多费笔墨。不过,事情倒是有了另一方面的遗憾,那就是:在标新立异的时候,有时候不顾大局,不顾城市整体,不顾建筑本身的规律性而矫揉造作,或者甚至和某些力量、某些关系、某些利益挂上钩,搞些有损于社会和谐、有损于城乡合理发展的事。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理论深度,却不便于公开多说,所以,我虽然说过几句,篇幅毕竟少得多了。
  第二点是:这几年,我们仍然坚持着“非赢利性”的纯学术的乡土建筑研究,年年都有些成果,但是,出版这些成果却越来越难,因为出版社很重视他们的赢利,有些书稿被积压,有些得以出版的也发行量很少。我们做乡土建筑研究,决不希望“垄断”一个领域,而是乐于看到有不少人逐渐认识到中国乡土建筑的丰富多彩和极高的历史价值,认识到研究它们对完善中国建筑史、中国文化史乃至中国通史的重大意义,对世界文化也会有重要的贡献,从而参加到研究乡土建筑这项工作中来。因此,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对这项工作的兴趣,我从我的乡土建筑研究著作中切下了一些章、节、段落,收在这本书里,作为引玉之砖。而且,曾不揣冒昧,给几位朋友写的关于乡土建筑的著作诌了“序”,立意也在于鼓吹,便收了一部分在这里。
目录
前言
甲:忆师友
 1.爱美·审美·创造美——纪念林徽因老师诞生一百周年
 2.一位正直而认真的人
 3.我有过这样的老师
 4.访普鲁金教授
 5.故园的寻觅者
 6.此情可待成追忆
乙:杂记
 1-41.北窗杂记(六七——一○七)
 42.评《中华建筑之魂》
 43.政绩与面子
 44.劳驾啦,媒体
 45.黑豆汤可养人了
 46.中国乡土建筑的世界意义
 47.楠溪江啊!
 48.关于楠溪江古村落保护问题的信
丙:赠序
 1.《福建土楼》序
 2.《中国村居》序
 3.《泰顺》序
 4.《瓯越乡土建筑》序
 5.《三峡古典场镇》序
 6.《龙游文化遗产图志》序
 7.《古镇碛口》序
 8.《,碛口志》序
 9.《古村郭峪碑文集》序
 10.《江南明清门窗格子》序
 11.《乡土寿宁》序
 12.《乡土文化与流坑村研究》序
 13.《深圳市古建筑调查》序
 14.《宁海古戏台》序
 15.《中外名建筑鉴赏》序 
 16.《世界建筑艺术之旅》序
丁:自序与后记
 1.《西方建筑名作》前言
 2.《外国造园艺术》序
 3.《外国造园艺术》后记
 4.《法国的造园艺术》后记
 5.《意大利的造园艺术》后记
 6.《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初版题记
 7.《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修订版题记
 8.乡土建筑研究丛书·总序
戊:乡土建筑研究著作切零
 1.芙蓉村
 2.重回楠溪江
 3.曲径通幽处
 4.婺源掠影
 5.清华彩虹
 6.来到了关麓村 
 7.徽商村里的生活
 8.兰江岸边
 9.到张壁村去
 10.初到黄土高原
 11.黄土塬上十里铺
 12.楼下村掠影
 13.狮峰寺一日
 14.洞主庙
 15.告别俞源村
 16.岭南的暖冬
 17.从哥老会说起
 18.走好,福宝场
 19.碛口恋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作    者: 陈志华 
出 版 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本社特价书 
条 形 码: 9787539250717 ; 978-7-5392-5071-7 
I S B N : 9787539250717  出版时间: 2008-1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31
定    价: 45 元
内容简介
  丈物建筑保护理论虽然生成于欧洲,但是有根本的普遍意义,因为它是科学。但是,科学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并不排斥特殊性,因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建筑有它的特殊性,欧洲各国建筑也有它们的特殊性。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有我们的特殊困难,欧洲的也有。特殊性并非中国建筑所独有,不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会变成僵硬的教条主义者,给工作带来损失,但过于强调特殊性而超越理论的普遍原则,我们会失去方向,失去基本的是非标准,那损失就太大了。
  在这本书里反复强调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基础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作者经过20年的田野工作,了解我们国家的实际。我们这个民族,整体上说,自古以来就少一点科学精神和历史责任心而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自古以来就不习惯进行理论的思考而满足于实用主义,这是我们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欧洲的主要原因。当今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有成绩,那是因为我们毕竟还有一些具有科学精神和世界眼光的干将。但也有不少失误和损失,那就是由于也有一些人回避困难而企图“取巧”、“简便”、“差不离就行”,不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更糟的就是只醉心于求利。这也是一种“实际”,所以必须多讲基础理论,多讲历史责任心和科学精神。
  但这本书里的文字也确实有脱离实际、准确地说回避实际的地方,那便是对当今最感到束手无策的体制性问题和某些人的素质问题,恍兮惚兮,谈得很少,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起关键性作用。
目录
小引
国际文物建筑保护理念和方法论的形成
我国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保护的先驱
保护文物建筑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作为历史的见证是文物建筑的基本价值
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
文物建筑保护的方法论原则
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门专业
谁都没有资格说古建筑可拆
五十年后论是非
哀北京
从北京古城的保护所想到的
留一方遗址废墟
浅议如何对待圆明园遗址
关于孟端胡同45号院的拆毁
中国乡土建筑的世界意义
抢救乡土建筑的优秀遗产
乡土建筑保护十议
乡土建筑保护论纲
关于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
古迹·环境·人文
澳门行
记费尔顿先生
附录一: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
附录二:文物建筑保护科学发展过程的历史资料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