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哲学前沿丛书”第二辑6册,收入方东美、干春松、池田知久、曾春海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对中国哲学思想展开了一系列具有震撼性的探讨,揭示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独特价值。原介203元,团购价50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  由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王中江担任丛书主编,任继愈和庞朴担任顾问
  作者均为现当代最优秀的哲学学者
  方东美系硕儒方苞第十六代子孙,曾师从杜威,是20世纪在中西哲学会通方面贡献最为卓著的中国哲学家
  揭示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独特价值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hao*** 2020/6/5 14:30:29
    很严谨,看看启发思路
  • liu*** 2016/11/23 10:50:03
    书的品相很好,而且内容很值得阅读,是了解中国哲学的佳作。
  • 201*** 2016/3/31 13:52:00
    团购 很划算
  • 201*** 2015/6/8 1:15:47
    所选入的书籍知名度都很高,作者水平令人折服。
  • hap*** 2015/5/25 13:59:53
    这本这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读了,好好看了一下,写得很棒书的内容很不错,读了,好好看了一下,写得很棒,内容也很非常丰富。,好好看了一下,一本书多读几次。送货也很快。服务很好。超值。买书就来。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真的很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 qq6*** 2014/11/14 18:09:24
    还好,还好,一般般!
  • wux*** 2014/11/4 11:18:29
    团购买的划算,整体水平挺好,放着慢慢看。值得推荐
  • hyl*** 2014/10/27 21:50:54
    物美价廉,非常喜欢,好书,推荐一下
  • *** 2014/10/19 8:10:20
    中国哲学第二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查看下一条 >>

读者评论

◆当代儒学主将干春松教授写他的老师张岱年老教授的,哲学研究,开卷有益
——lsh

 

◆这本由日本学者写的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引用了大量的文献,特别注意使用史料及考古材料来重新梳理一些前人研究中由于资料不足或资料错误而得出的不正确结论,有理有据;
——自我

 

◆方东美先生的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内容详实,思路清晰非常,十分值得一读。
—— answerhzp

 

◆作者真的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像我这种缺乏知识储备的入门者其实还不该看这种书。
——木木

编辑推荐

    21世纪伊始,对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如何研究“中国哲学”的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王中江教授主编、任继愈和庞朴两位先生担任顾问的“中国哲学前沿丛书”。王中江教授对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如何研究“中国哲学”的深思熟虑,在其为丛书撰写的“总序”中有简明扼要的说明。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恰如王中江教授在“总序”中所说,是“带着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和范式更新的渴望,抱着激发问题意识的主题重建及新领域开拓的期待”。而更有意义的是,这套丛书的出版本身,正是不限于对该问题抽象反思而力求切实推进中国哲学研究的表现。

本单详情

 

 

《超越激进与保守:张岱年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超越激进与保守:张岱年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作    者: 干春松著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31546 
出版时间: 2009-4-1 
开    本: 16 
页    数: 284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超越激进与保守——张岱年与综合创新文化观》以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为对象,梳理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文化观点,如激进西化派、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保守主义、调和派等,指出,张申府和张岱年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提倡的“创造的综合”超越了简单的中西对峙,无论从文化观念和方法论上均有很大的突破。
  《超越激进与保守:张岱年与综合创新文化观》视野宏阔,以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为主线,串联和分析了20世纪中国不同立场的文化观念,有助于我们对全景式地了解中国近一百年来的文化历程,并触发我们对于中国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
作者简介
  干春松,哲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动态》杂志主编,2003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在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天主教大学访问研究。
一直致力于儒家思想和近现代哲学的研究,提倡“制度儒学”的研究进路。主要作品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2003)、《制度儒学》(2006)、《儒学概论》(2009)等,并有编著、论文多种。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与后五四的中国政治
第二章 中国近代文化的第三条道路:从调和论转向创造的综合
第三章 作为兄长和早期思想指引者的张申府
第四章 关于“全盘西化”、“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讨论
第五章 创造的综合和文化的创造主义:张岱年30年代的文化观
第六章 20世纪末期的文化景观
第七章 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文化观
第八章 张岱年和后“批林批孔”时期的儒学观重建
第九章 文化主体性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第十章 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继承与阐扬
第十一章 综合创新能否成为文化战略
主要参考书目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上、下)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上下册)

作    者: (日)池田知久(作者), 王启发(译者),曹峰(译者)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31683 
出版时间: 2009-5-1 
开    本: 16 
页    数: 736
定    价: 68 元
内容简介
  当回首20世纪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摸索和研究历程并前瞻和期望一种新的可能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自觉地寻找改变现状和获得新的契机的途径。人们常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学问和学术,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学问和学术一部分的中国哲学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来概括它的类型。一定的迹象显示了观察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的多样性,不过要说到在这种多样性中究竟有何种“典型”范式和原创性恐怕就令人踌躇和惶恐了。人们不时地都在抱怨以往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并相信发现了导致问题的根源,但深思熟虑地检讨和反省则非常罕见,在惊人的说法中却是惊人的轻率和漫不经心。
作者简介
  池田知久,1942年出生于朝鲜,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现任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道家思想史周易思想史及出土文献。主要论著有《庄子》(上,下),《淮南子》,《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研究》,《老庄思想》,《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老子》,《道家思想新研究——(庄子)中心》。主编有《占创造力——现代中国周易论文集》,《郭店楚简儒教研究》,《郭店楚简思想史的研究》第1~第6号,《郭店楚简研究》第1~第7号,《上博楚简研究》第1~第3号。
  王启发,1960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同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长为礼学、儒家思想。主要科研成果:《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二卷,合著),《礼学思想体系探源》,《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万字。
  曹峰,1965年生,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目前主要利用出土文献研究先秦秦汉哲学思想,著有《上博楚简思想研究》及论文60篇,译有《池田知久简帛研究论集》,《史记战国史料研究》(合译)及译文近30篇。
目录
总序
写给中国读者的序言
序文
第一章 最初的道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刘安
第一节 包含许多矛盾的《史记·老子列传》
一、《史记·老子列传》的出现
二、《老子列传》中的重要问题
第二节 西汉初期被营造出的老子形象
一、老子是何人的不确定性
二、老子形象的展开与“道家”的形成
第三节 看作为老子的祖述者的庄子
一、《史记·庄子列传》
二、《庄子列传》的“寓言”性
三、“寓言”与史实之间
第四节 关于庄子的真实与虚构
一、《庄子》中的庄子故事
二、寻求庄子的真实
第五节 作为庄予前辈的惠子
第六节 济济而众的道家思想家们
一、《汉书·艺文志)中的“道家”书
二、济济而众的道家思想家们
第二章 道家诸文本的编纂——《庄子》、《老子》、《淮南子》
第一节 《庄子》的十余万言本
一、战国末期对庄子的言及
二、西汉初期的(庄子)之书
第二节 《庄子》五十二篇本、二十七篇本、三十三篇本
一、《庄子》五十二篇本——刘向、刘歆的图书整理
二、《庄子》二十七篇本与三十三篇本——晋代的文本编纂
第三节 《庄子》内篇、外篇、杂篇
一、刘向开始的内篇、外篇、杂篇的分类
二、韩愈、苏轼开始的对杂篇的疑问
三、三种文本之间诸篇的移动
第四节 战国末期编纂的《老子》
一、《苟子》、《吕氏春秋》中出现的《老子》
二、《韩非子》中出现的《老子》
三、《庄子》中出现的《老子》
第五节 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出土
一、马王堆《老子》的甲本和乙本
二、从《老子》甲本到乙本的发展
三、马王堆甲本、乙本以后的《老子》
第六节 郭店楚简《老子》的新登场
一、郭店楚简甲本、乙本、丙本——最古老的《老子》
二、郭店《老子》在战国末期成书
第七节 武帝时期初年《淮南子》的编纂
一、《淮南子》编纂的目的和构成
二、《淮南子》中对《老子》、《庄子》的引用
第三章 经由从“黄老”到“老庄”走向“道家”
第一节 始于战国末期的“黄老”
一、“黄老”思想的系谱
二、从狭义的“黄老”到广义的“黄老”
第二节 “黄帝”与“老子”的结合
一、道家性的黄帝形象的存在
二、《吕氏春秋》中出现的黄帝
三、从道家性的老子到“黄老”性的老子
第三节 淮南国的“老庄”
一、始于淮南国的“老庄”概念
二、《淮南子》的“老庄”与《史记》的“老庄申韩”
第四节 批判“黄帝”的。道家”
一、对“黄帝”的怀疑和批判
二、“黄帝”批判始于司马迁
第五节 始于司马谈的“道家”
一、在司马谈那里“道家”概念的出现
二、“道家”概念的由来与作用
第四章 道家的先驱者们
第五章 “万物齐同”的哲学
第六章 “道”的形而上学
第七章 “物化”、转生、轮回的思想
第八章 “万物一体”的思想
第九章 天人关系论
第十章 “养生”说和“游”的思想
第十一章 三种类型的政治思想
第十二章 圣人的“无为”和万物的“自然”
第十三章 对“无知”、“不言”的提倡和辩证法的逻辑
第十四章 对诸子百家的批判和对各种思想统一的构想
第十五章 在日本的林希逸《庄子庸斋口义》
译后记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

作    者: 方东美著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31591 
出版时间: 2009-5-1 
开    本: 16 
页    数: 373
定    价: 32 元
内容简介
  介绍了:《周易》结构的三大要素:(1)六十四卦系统;(2)每一卦的卦辞;(3)每一爻的爻辞,其或为事实陈述,或为理论判断。引发了需要从逻辑的、句法的和哲学的角度加以回答的关键问题。4.以归纳法或演绎法推导出这一符号体系尝试,前者始于汉代京房而后者开端自同时代的苟爽和虞翻。5.焦循探索出的新方法。6.我自己逻辑地建构六十四卦系统的尝试。7.六十四卦系统是由逻辑上的可能性组成的矩阵,有待于不同的解释以获得含义。语言陈述中的每个字,都是有待于文本解释以表明其相互依存的意义间之契合性的象征符号。
作者简介
  方东美(1899~1977),名珣。字东美,1899年生于安徽桐城,系硕儒方苞第十六代子孙。幼年即受中国古典文化熏染,16岁入南京金陵大学。1920年来华访问的杜威成为他西方哲学史的启蒙老师。1921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接受更为完备的西方哲学训练。1924年回国,前后任教武昌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1948年赴台后,继续执教台湾大学、辅仁大学等。晚年多次访美,于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处讲授中国哲学与东方智慧。主要著作有《科学哲学与人生》。《中国人的人生观》、《哲学三慧》、《生生之德》、《华严宗哲学》、《中国大乘佛学》等,英文著作《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为其晚年集大成之力作。方东美先生对中、西、印哲学皆有深厚造诣,向西方世界介绍东方智慧用力极勤,是20世纪在中西哲学会通方面贡献最为卓著的中国哲学家。
目录
总序
前言
导论:中国哲学精神四大传统概说
1.儒家,2.道家,3.各宗大乘佛学,4.三类型新儒家
开场白:对中国哲学的热切形而上学追寻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二章 原初儒家:第一阶段,从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学
第三章 原初儒家:第一阶段,创造性宇宙中人之伟大
第四章 老子体系
第五章 庄子体系
第六章 道家对般若哲学的影响
第七章 初步思考
第八章 三论宗体系
第九章 天台宗体系
第十章 法相与唯识宗体系
第十一章 华严宗体系
第十二章 一般观察
第十三章 实在论类型新儒家(上)
第十四章 实在论类型新儒家(中)
第十五章 实在论类型新儒家(下)
第十六章 唯心论类型新儒家
第十七章 自然论类型新儒家
结束语

 

 

《气论与仁学》

气论与仁学

作    者: 李存山著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31614 
出版时间: 2009-5-1 
开    本: 16 
页    数: 548
定    价: 49 元
内容简介
  讲述了:朱熹曾列举了格物致知的“用力之方”,他说:“若其用力之方,则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论之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莫不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已,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大学或问》下)格物的范围甚广,从内心的“念虑之微”到身外的“鸟兽草木之宜”,都是格物的下手处。朱熹又论格物有“先后缓急之序”云:“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须有先后缓急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今为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陈齐仲》)依此次序,格物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草木器用虽然也在格物的范围之内,但算不上真学问。
作者简介
  李存山,1951年生于北京市,1978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曾任哲学编辑室主任、杂志社副总编辑;200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任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及《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著有《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商鞅评传——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中华文化通志·哲学志》、《国学经典·老子》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目录
气论探索
先秦时期的五行说与气论
先秦气论与古希腊伊奥尼亚哲学
气、实体与场有
从“两仪”释“太极”
庄子与惠施
庄子的薪火之喻与“悬解”
庄子思想中的“道”“一”“气”
比照郭店楚《老子》和《太一生水》
《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和作者
《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
再谈《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与学友白奚先生商榷747
如何探讨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
“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评曾振宇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
“气”概念的几个层次意义的分殊
新唯物论:“接着”气论讲
仁学广议
仁学与气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结构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评儒家的“以神道设教”思想
礼仪之争与学教之辨
仁学现代化需要克服的几个理论问题
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
孔子智慧与实践智慧
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环境保护
自然的“经济体系”还是“道德体系”?
从“郊社之礼”看儒耶分歧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
“人本”与“民本”
“三事”之说与文化的五要素
宋明儒学散论
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李觏的性情论及其与楚简性情论的比较
“先识造化”与“先识仁”——略论关学与洛学的异同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实在论
从性善论到泛性善论
程朱的“格君心之非”思想
罗钦顺的儒释之辨——兼论其与关学和洛学的关系
罗、王、吴心性思想合说
气论与仁学
“本天”与“本心”——儒释在本体论上的区别及陆王心本论的特点
明代的两大儒与“五四”时期的德赛二先生

 

 

《思想的跨度与张力:中国思想史论集》

思想的跨度与张力:中国思想史论集

作    者: (美)史华慈著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31690 
出版时间: 2009-5-1 
开    本: 16 
页    数: 286
定    价: 28 元
内容简介
  讲述了:第一个困难就某些意义上说是思想史的共同困难,但是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特别密切,即思想史可能只是知识分子的历史,一个社会整体之中相对少数人的历史。这些公开发表演说或著作的人在某些程度上是否的确能反映社会整体的思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特别会遭遇到一个知识分子疏离的问题,即知识分子的思想及所使用的语文,都与整个广大群众有相当程度的疏离。当然,自从“五四”时期以后,有些知识分子也热烈地渴望与群众沟通。
作者简介
  本杰明·史华慈(1916~1999),美国当代著名中国学家。人类文明比较研究专家。195O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0年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教授。其成就奠定了他在美国乃至世界中国学界大师级人物的地位,成为哈佛大学中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创获甚多。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1951年)。《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1964年),《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985年)、《中国与其他》(1996年)等。
目录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
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些方法问题
中国思想世界的几个要点
作为一个批判性学科的区域研究
中国历史分期的某些刻板说法
超越的时代
中国文化中的等级、身份与权威
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
为政治史与思想史的简单辩护,
政治秩序在东亚社会的主导地位
中国政治思想的深层结构
评《论道者》
评《中华帝国的法律》
儒家思想中的几个极点
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
论“五四”前后的文化保守主义
《“五四”运动的反思》导言
“传统一现代模式”的局限:中国知识分子的情形
论孝与革命
卢梭在当代世界的回响
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比较文化研究
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
——太阳底下的一桩新鲜事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