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哲学前沿丛书”第一辑6册,收入王启发、张岱年、荒木见悟等学者的著作,在人类不同思想体系的背景之下,对中国哲学思想展开了一系列具有震撼性的探讨,作者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揭示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独特价值。原价186元,现团购价48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32开,2005年版
由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王中江担任丛书主编,任继愈和庞朴担任顾问
海外部分选择日本学者荒木见悟先生的重要著作
揭示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独特价值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hao*** 2020/6/5 14:28:43
    研究中国哲学,看看启发思路
  • shq*** 2020/5/25 20:05:57
    这套书的内容很不错。从学术角度讲,写得很用心,从题目到内容也算有新意及丰富,最要紧的是价格还比别家都便宜,说实在的,购买的第一冲动是它的价格。可能已没有多少人关注哲学,这个既不来钱又得罪多界的行当很不受社会的待见,正由于此因,结出的的恶果将由我们的下一代来品尝,由再下一代来吞咽:民族的思考力急剧下降,国家的创新力濒于枯竭,青年的想象力几近丧失。。。。。一幅可怕的画面?中图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机会,带我们远离僵化的哲学,接触真正的科学的哲学
  • 201*** 2016/3/31 13:53:57
    团购 便宜实惠 对其感兴趣 平时翻翻看
  • zha*** 2015/11/4 20:36:29
    价格便宜,品相好
  • 201*** 2015/6/8 1:14:38
    本丛书所选书籍都很有见地,充分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哲学学术思想。
  • hap*** 2015/5/25 14:00:45
    这本书的内容很不错,读了,好好看了一下,写得很棒,内容也很非常丰富。,好好看了一下,一本书多读几次。送货也很快。服务很好。超值。买书就来。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真的很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 coo*** 2014/11/25 8:17:38
    现在写哲学类的书是不容易的。读哲学类的书也是不容易的。书粗粗先翻了翻,感觉到写书人是沉下心来写的。确实是一种成果。世风浮薄,难为这样的书这样的作者了。
  • wux*** 2014/11/4 11:11:37
    团购便宜,非常划算,整体水平很高,收着看呗
  • hyl*** 2014/10/27 21:54:05
    物美价廉,非常喜欢,好书,推荐一下
  • *** 2014/10/19 8:09:15
    中国哲学第一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查看下一条 >>

读者评论

◆系统梳理了儒家教育理念及其当代价值,很经典
——传恩

 

◆读了庞朴的谈玄说无后买的这本,读完大有豁然开朗之感.
——风雨

 

◆导师推荐的一本书,对初学者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
——鈊南

编辑推荐

    21世纪伊始,对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如何研究“中国哲学”的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王中江教授主编、任继愈和庞朴两位先生担任顾问的“中国哲学前沿丛书”。王中江教授对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如何研究“中国哲学”的深思熟虑,在其为丛书撰写的“总序”中有简明扼要的说明。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恰如王中江教授在“总序”中所说,是“带着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和范式更新的渴望,抱着激发问题意识的主题重建及新领域开拓的期待”。而更有意义的是,这套丛书的出版本身,正是不限于对该问题抽象反思而力求切实推进中国哲学研究的表现。

本单详情



《中国观念史 》

中国观念史

作者:张贷年 等著,苑淑娅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22384   
出版时间:2005-1-1
开本:32
页数:731
定价:46 元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哲学思想核心的关键词,一般称之为“范畴”和“概念”。这里使用的“观念”,其意义要比概念和范畴广些。因此,此书除了选择比较重要的有关中国哲学概念的讨论外,还适当选择了更具一般性的中国文化观念方面的讨论。在中国观念史中,有的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意义演变过程,有的则是一个时期比较注重的。此书所选观念,兼顾这两个方面但更多的则属于后者,以显示观念的时代性。有关中国观念,海内外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此书所选择的讨论,力求能够反映20世纪末期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新的重要成果。在注重思想史研究与文化史和社会史紧密结合的情势下,继续强调观念史的研究似乎不合时宜,但编者相信,观念史的研究方式,仍然是重要的。因为观念确实具有自身的逻辑,它不只是对外部条件和关系的一种反映。                                   
目录:
总序
通论编
 论古代哲学的范畴体系
 观念的意义与功能辨析
 “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自然”的思想
 公私概念的发展
 “仁”范畴的历史演变
 儒家论“乐”
 “理气论”的形成
 茶道与“和”精神
先秦编
 “天道”与“天命”:理神论的发生
 春秋时代的“天道”观念
 老子之“道”——超越并兼容宗教与科学
 庄子的“心斋说”
 “通”与“儒”:荀子的“通变观”
 “义利之辨”及其思想史的定位
汉唐编
 秦、西汉时期的“养生”思想与“天人相关说” ——人型的宇宙
 “天人感应论”与王充的批判
 “自然”与“名教”之争探义
 郭象的“性分”思想
 才性之辨
 佛道关于“生死”、“形神”问题的争论
宋明编
 宋明理学中的“体用一原观”
 “理欲之辨”求是
 从康德的实践哲学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刘蕺山论“未发已发”——从“观念史”的考察谈起
 “六经皆史说”
晚清民国编
 西潮冲击下晚清士大夫的“变局观”
 “议会”、“民主”与“共和”概念在中国的嬗变
 “公理”的诉求及其泛化效应
 严复思想中“科学”的位置
 严复的“物竞天择’说析论:从比较的观点看
 戊戌前后国人对“民权”、“民主”的认知
 “科学”的形上化及其内在含义——“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再省思
 《新青年》与两种自由主义传统
编后记 

 
《礼学思想体系探源 》

礼学思想体系探源

作者:王启发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22391   
出版时间:2005-1-1
开本:32
页数:380
定价:26 元
内容简介:
  王启发博士所著《礼学思想体系探源》内容非常丰富,这是从思想史角度尝试探讨儒家礼学的第一部专著,作者阅读了西方学者的一些相关理论著作,引入诸如家族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自然法、国家法等概念分析儒家礼学,而不是按传统的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分类方法来讨论,这使得原本缺乏理论系统性的礼学,具有一种较好的理论形式,方便今人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这是一部有很高学术水准的研究专著。在当前受商品经济冲击的情况下,许多学者急功近利,学风浮躁,很少有人选择三礼之学作为长期的研究课题,也难得有人花上十五年的工夫去写这样一部专著。学术贵在专精,礼学是一种专深细致的学问,专家难求,我希望王启发博士锲而不舍,再接再厉,继续钻研此绝学。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礼的基本属性与意义
二、礼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礼的起源及其宗教性
一、礼由宗教到人文的转变
二、祀典的原则及其分类
三、祭礼的表现
四、中国古代传统宗教之礼的特点
第二章 礼的内在化及其道德意义
一、家族伦理:冠礼、婚礼、丧服礼
二、社会伦理:乡饮酒礼、射礼
三、政治伦理:燕礼、聘礼、朝觐礼
四、结语
第三章 礼的外在化及其法的规范性
一、礼与自然法
 二、礼与成文法
 三、礼与法相分立的历史过程
第四章 先秦诸子论礼与法
一、儒家:重先王之礼,以为法的尺度
二、墨家:崇先王而近儒,非道德而近法
三、道家:弃礼重道以为法,自然无为以为则
四、名家:名辨礼法,以归于大道
五、法家:从礼法并重,到以法代礼
六、管仲学派:礼法兼容,时代性的综合
七、结语
第五章 《礼记 月令》与古代自然法思想
一、神事:以自然神崇拜为核心的神本思想
二、政事:以事应时、以时行事的政令思想
三、农事、工事:以农为本,适时兴工,不夺民时,不妨民力
四、禁忌: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保护意识
五、灾祸:天人感应观念下的自省与警世意识
六、《月令》自然法的政治实践
七、结语
第六章 《礼记.王制》篇与古代国家法思想
 一、中国古代国家法意识与《王制》的出现
二、《王制》国家法思想的基本內容
三、《王制》国家法思想的基本特点
四、《王制》国家法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七章 《周礼》与古代理想政治
一、《周礼》的性质与成书年代
二、《周礼》的结构与思想渊源
三、《周礼》职官体系的特点
四、《周礼》与先秦诸子思想的联系
五、《周礼》的政治实践
……
第八章 郑玄《三礼注》考实及其思想史意义(上)
第九章 郑玄《三礼注》考社及其思想史意义(下)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佛教与儒教 》

佛教与儒教

作者:(日)荒木见悟 著,杜勤,舒志田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22407   
出版时间:2005-1-1
开本:32
页数:324
定价:21 元
内容简介:
  在佛教各宗派之中最直截了当地强调掌握“本来面目”和“本分田地”的是禅宗,而为禅宗的思想基础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本来性一乘教”的华严学。本书从华严学开始执笔撰写,原因就在于此,但是本书之所以把宗密的《圆觉经》的哲学有意识地与《华严经》的哲学相提并论,是因为笔者认为“本来性一乘教”在这里体现出鲜明的曲折,建立一套面貌迥然不同的哲学体系,准确地把握这种曲折和变异,对理解后来的宋明思想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至于在宋明儒家中之所以选择朱子和王阳明,不言而喻,正是由于他们最完全地代表了他们各自的时代精神。然而丝毫没有借助于这二人把所有的问题阐述得淋漓尽致的意图。本书本来就没有把历史性的叙述和罗列性的记述作为真正的意图,书中诸多思想家没有作为主角抛头露面,自然无暇详细地论述他们各具特色的各个哲学性问题,笔者只好把它们作为今后的课题加以保留,但笔者相信,尽管如此,本书所提供的视角,能够更加有效、更加顺利地推动这项研究工作。                                   
目录:
总序
序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哲学
第一节 逐机与称法
第二节 别教一乘与同教一乘
第三节 事事无碍的逻辑
第四节 行布门与圆融门
第五节 信满成佛
第六节 心佛众生
第二章 圆觉经的哲学
第一节 圆觉经的表章
第二节 顿悟渐修
第三节 绝对知
第四节 教禅一致
第五节 顿悟渐修与顿悟顿修——宗密、李通玄、禅
第三章 朱子的哲学
第一节 大慧宗果的立场
第二节 现实性把握模式的转换
第三节 天与心
第四节 所当然与所以然
第五节 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
第六节 四端说
第七节 未发与已发
第八节 持敬
第九节 格物致知
第十节 豁然贯通
第四章 王阳明的哲学
第一节 知行合一
第二节 致良知
第三节 无善无恶
结语
后记
新版后记
译后记
 

 

《视域变化中的中国人文与思想世界》

视域变化中的中国人文与思想世界

作    者: 王中江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22353
出版时间: 2005-1-1 
开    本: 32 
页    数: 590
定    价: 39 元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式的确需要改变,明智的选择是在真正存在问题的地方加以改变;中国哲学史确实需要重写,谨慎的态度是要真正找到能够带来突破的重写途径。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文与思想图像”发生了许多使人意想不到的惊人变化。这些变化何以发生,除了能够从知识社会学立场出发加以解释和理解外,还有就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它与我们观察视点和范式的改变所具有的密切关联。
  本书内容分为五编:人格、人文和经典世界;共同体生活样式与个体生活样式;传统社会解体过程中的文化选择立场及其论辩;另一种文明视野下的儒、道传统;两个领域:经验实证与超验预设。
目录:
总序
前言 改变着的视点与改变着的中国人文与思想图像
第一编 人格、人文和经典世界
一、儒家“圣人”理想的早期形态及其变异
二、早期“士”阶层:它的形成、自我意识及原创性
三、从儒家“六经”的形成看经典的条件
四、上博《诗传》与儒家《诗》教谱系新知
五、学术知识的统一理想及人格和王道理想——荀子儒学的重新定位
六、荻生徂徕与日本儒学的革新
七、“原意”、“先见”及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
第二编 共同体生活样式与个体生活样式
一、道家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生活
二、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
三、老子的“自治主义”
四、道家的“乌托邦”想像
五、“逃避政治”和“冥想性自由”:庄子的“隐”和“游”及其影响
六、从“德治”到“力治”:先秦政治思想的一个演变
七、公私之辨
八、章学诚的历史与社会实践意识
第三编 传统社会解体过程中的文化选择立场及其论辩
一、“变法”的合理性论证及其反驳
二、福泽谕吉与张之洞:两个《劝学篇》的比较
三、“新知识阶层”的诞生及角色担当
四、“新旧之辨”的历史推演及文化选择形态
五、作为解构传统的“五四”进化主义
六、“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的论辩
第四编 另一种文明视野下的儒、道传统
一、严复与儒学
二、道家哲学的新视角
三、胡适意识中的中国自由传统
四、冯友兰与释“儒”
五、熊十力哲学观和科学观的问题意识及其反应方式
六、理学与心学的紧张与整合
七、“儒学观”:类型、范式及其方法
第五编 两个领域:经验实证与超验预设
一、严复认知世界的二重构造
二、胡适:科学人生观与拒绝超验领域
三、金岳霖与实在主义
四、冯友兰:认定超越性的实在与终极关怀
五、殷海光的经验实证主义
后记

  


《文化一隅》

文化一隅

作    者: 庞朴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22377
出版时间: 2005-1-1 
开    本: 21cm 
页    数: 496
定    价: 33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部分,古墓新知、三分浅说、文明世界、人文中华和箧边拾零,内容包括:“太一生水”说、形上形下之间、文明与冲突等。
目录:
古墓新知
初读《郭店楚墓竹简》
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墓竹简》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
《语丛》臆说
抚心日辟
竹、帛《五行》篇比较
郢燕书说--郭店楚简及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试说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太一生水"说
一种有机的宇宙生成图式--介绍楚简《太一生水》
震惊世界学术界的地下文献- - 关于郭店竹简的对话
"使由使知"解
天人三式——郭店楚筒所见天人关系试说
"仁"字臆断
亲手触摸一下历史--漫说郭店楚简之一
宇宙生成新说--漫说郭店楚简之二
存世最早的《道德经》——漫说郭店楚简之三
另有一种五行——漫说郭店楚简之四
本来样子的三纲——漫说郭店楚简之五
三重道德——漫说郭店楚简之六
《五行》补注
三重道德论
郭店楚简揭秘--湖南电视台"千年论坛"录制
三分浅说
浅说"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中国哲学的贡献(论纲)
形上形下之间
说"错综"
说"参加"
三分诸说试释
三分法论纲
偏执与超越
中庸与三分
"一分为二"说
三极:中国人的智慧
"鸡三足"说
四圣二谛与三分
"天参"试解
文明世界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的多元化
文明与冲突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世界文明走向的两种相反预测
仇必和而解
"文明"界说
愿21世纪不再是某某的世纪
多元世界与儒学精神
迎接和而不同的新世纪(论纲)
愿21世纪成为人的世纪
全球化与化全球
21世纪与东方--在成均馆大学校东Asia学术院开院纪念会
上的演讲
和而不同理想与21世纪现实(论纲)
人文中华
中华文化万古常青——为"中国与犹太文化今昔国际研讨会"作
学术反思与文化"着陆"——答《文艺理论研究》记者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论纲)——为参加“中华文化经济建设研讨会”而作
国人与国学
学派与学统
天人之学述论
儒家教育理念的最大特色
《庄子》的主要思想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纺轮
《周易》古法与阴阳观念
《老》、《庄》零诂
儒家的天(提纲)
箧边拾零
随想五十条
北游记--为《淮海晚报》作
我与将军的翰墨缘
数典请勿忘祖
我的语文老师们
艰难的羽化——80年代编辑生涯杂忆
《东西均》的版权谜
《中华文化通志》总序
《蓟门散思》前记
跳出一元主义窠臼——序《中国儒学》
非僧非道一醉翁——自选集自序
《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序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前言
《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引言

 

 

《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

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

作    者: 景海峰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4822438
出版时间: 2005-1-1 
开    本: 大32开 
页    数: 317
定    价: 21 元
内容简介:
  新儒家是五四以来薪火相传、影响甚大的哲学流派,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对新儒家开展真正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而本书著者则是较早涉足于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已分别出版过研究熊十力、梁漱溟的专著。这是作者积累多年研究之材料和功力、比较全面地评价和论述现代新儒学的最新之作,收入由王中江主编的“中国哲学前沿丛书”。
  本书从宏观视野分析了近代儒学的裂变和转型,对新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所面临的独特境遇做了深刻的阐释。认为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巨大变迁,儒学的境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主流文化形态一变而为裂散的、漂浮的文化碎片;在由中心到边缘、由浑沦到碎裂的过程中,儒学遭遇了现代工业文明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双重解构,致使儒学的现实生命力已经变得微乎其微。正是在此境遇下,梁漱溟、熊十力等回应全盘西化潮流之挑战,怀抱“孤臣孽子”之心志,试图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学问格局下,融会中西,为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地盘。唐君毅、牟宗三等港台新儒家继承了熊氏的志业,将儒学创新进一步引向学院化,建构起更为精致和逻辑化、也更能适应现代学术表达的哲学体系。杜维明等人则发挥了稔熟西学、身处海外的优势,将新儒学思想流布于世界、带入到当今国际学术的前沿地带。正是经过了三代人前后相继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儒学在传统形态瓦解之后,因应时代之变迁、会通新兴之学术,在当代的思想潮流和学术话语之中,保留下一点鲜活的、独特的声音。全书共分为七章外加导论,从儒学的现代转型、梁漱溟思想的背景及曲折、熊十力哲学的渊源及其方法、熊十力与梁漱溟的争论、冯友兰的形上学追求和哲学史建构、唐君毅的人文理想与宗教情怀、牟宗三的文化哲学和圆善论、海外新儒学的探索等多个方面,较为完整地论述了新儒家的发展历史、思想脉络、主要人物观点和人格志趣,对其呈现出来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也做了见解独到的分析。
目录:
总序
导论 儒学的现代转型与未来走向
一、身份裂解带来的意义迷失
二、西学观照中的合法性焦虑
三、现代性冲击下的尝试性策略
四、面对全球化的未来定位
第一章 梁漱溟思想的背景及曲折
一、早期思想之佛学因缘
(一)功利主义
(二)究元决疑
(三)印度哲学
(四)唯识述义
(五)东西文化
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受容
(一)如何面对
(二)如何理解
(三)如何受容
三、梁漱溟的出世间与随顺世间
(一)在出世与人世之间
(二)世间与出世间不二
(三)解释世间与改造世间
第二章 熊十力哲学的渊源及其方法
一、“新唯识论”与佛教唯识学
(一)“深叩内典,专攻唯识”
(二)从《唯识学概论》到《新唯识论》
(三)南佛转儒:对唯识学的检讨
(四)创造性的转换:唯识学的中国化
(五)现代佛学的一大公案
(六)“新唯识论”在现代佛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熊十力哲学的量论
(一)比量与证量
(二)心本论
(三)默识证会
第三章 和而不同两大师:熊十力与梁漱溟的争论
一、交游始末
二、相互辩难
三、两人异同
第四章 冯友兰的形上学追求和哲学史建构
一、“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
二、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
(一)建构前史
(二)框架性协议
(三)缝隙与壕堑
(四)在修补和重建的两难中
第五章 唐君毅的人文情怀与宗教祈向
一、生平与著作述略
(一)生平简介
  (二)著作概览
 二、新人文观及宗教化的儒学
第六章 牟宗三的文化观与圆善论
第七章 海外新儒学的探索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