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台海历史文化研究”4册,整合厦门大学文史哲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力量,系统地研究闽台两岸及相邻东南沿海其他省份的历史文化,总结台海区域文化的精华底蕴,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全面系统的台海历史文化知识。原价119元,现团购价45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32开平装本
整合厦门大学文史哲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
依时代排序,分析各时代“台海历史文化”问题
附有列表,便于读者查阅
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全面系统的台海历史文化知识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hjw*** 2014/10/13 21:59:51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台湾本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福建好多人去了台湾,对于台湾的文化很是喜欢,台湾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
  • aia*** 2014/9/16 11:31:30
    可能是历史原因,一直对台湾怀着莫名的好感。也可能是去而不得,也一直对台湾的风土人情甚以为念。之前在中图网买了一本《这才是台湾》,那本书介绍到了台湾的每一个镇。。 这套书刚拿到,翻了翻目录,应该对台湾的一些掌故、历史渊源研究颇深。慢慢细读。
查看下一条 >>

读者评论

◆主要是作者的研究角度、方法可以给人启发,我个人是因为康豹的文章买的
——俊丰 《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

 

◆这样的书在大陆非常少。对台湾关心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日本人是怎样“以华制华”的,非常恶毒、阴险,也是间接引发1947年“2·28”事件的原因之一。
—— 食分五等 《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在大陆及东南亚活动之研究(1895-1945)》

 

◆这是一本关于汉民族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的论文合集。客家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民系,客家学是一门显学,此书是无数客家学著作中的一部。

——sam 《边际族群 : 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

 

◆作者是一位著名学者,在闽西南文化研究方面,很有成果。本书值得一读。
—— 老练 《闽台移民系谱与民系文化研究》

编辑推荐

  《台海历史文化研究丛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福建、台湾海峡两岸以及相邻东南沿海地区人文历史的丛书。 我们之所以要组织编写这样的一套丛书,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东南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最活跃进行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区域。这种区域特征,一方面孕育了其内部富有海洋文化气息的社会经济人文景观,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我们的世界将日益呈现文化多元化的趋向。然而祖先的传统是值得骄傲和自信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学术探寻,为我们的家园寻求更多的文化认同感。二是厦门大学有着一批学养优秀、敬业勤奋的人文学者,值得我钦佩。他们来自哲学、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新闻学等不同的学科,却有着共同的挚爱,这就是企盼海峡两岸的文化传统,得到美好地继承乃至发扬光大。为此,大家付出了默默而真诚的努力;并且,与对岸宝岛的许多学者建立了志同道合的联系。学者们的学术追求和文化志趣可以各有不同,但是大家所探索的目标总是一致的:在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我们的人文之源及其文化表征究竟是什么? 正是这两个原因,成就了我们这套丛书。 

本单详情

 

 

 

《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

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

作    者: 高致华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1723 
出版时间: 2006-5 
开    本: 32开 
页    数: 478
定    价: 40 元
内容简介:
  《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 编者所撰《闽南地区的移民神信仰个案研究:詹敦仁信仰》一文,透过历史人物“詹敦仁”来探讨安溪地区“移民神信仰”的发展缘由以及其所具备之社会功能性。
  《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 编者另一论文《芦洲“郑成功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其实也可视为“移民神信仰”在台湾地区发展的另一实际案例。早期的台湾为一个移民社会,械斗频仍。械斗有如一种“强化仪式”,往往于庙里祈求神明保佑,因而展出具有本土特性的“移民神信仰”。文中引以为例的“国姓醮”为芦洲地区“郑成功信仰”之代表活动,且与芦洲地区同一祭祀圈内之诸庙宇有着密切的关联。此文亦考察了池府王爷、保生大帝与芦洲地区“郑成功信仰”的关联性,且分析了它们相互之间相辅相成之共荣关系。
目录:
总序
前言
哪吒太子考
一、前言
二、佛法之守护神——哪吒的变迁(一)
三、天界之神将——哪吒的变迁(二)
四、闹东海、莲华化身——哪吒的变迁(三)
五、李天王、金吒与木吒
六、殷郊与哪吒——关于《封神演义》的改写
七、中坛元帅太子爷——台湾民间信仰里的哪吒
八、结语
龙虎山张天师的兴起与其在宋代的发展
一、前言
二、龙虎山张天师的兴起及其在北宋的发展
(一)张道陵与龙虎山
(二)张天师世系与传承原则
(三)张天师后代定居龙虎山的时间
(四)龙虎山张天师名声的兴起
(五)龙虎山张天师在北宋的发展
(1)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与宋真宗的敕封
(2)二十五代天师张干曜与宋真宗、仁宗的赏赐
(3)关于张嗣宗被逮事件
三、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事迹与影响
四、龙虎山张天师在南宋的动向
张天师与南宋的道教
前言
一、张天师在江南道教之霸权地位
二、道教的新传统与张天师
结语
明清江南都天信仰的发展及其异说
一、前言
二、镇江丹徒的与都天庙有关的传说
三、何谓都天?
四、都天为张吴王之“异说”
五、一个衍生的问题——在正祀与淫祠架构外的民间信仰研究
道教与地方信仰——以温元帅信仰为个例
前言
温元帅传
道教仪式统一性
温元帅的民间面貌
结论镇城隍庙之出现——作为宗教交通中心之市镇
汉人社会的神判仪式初探——从斩鸡头说起
明清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研究评述:以最近三本新著为考察中心
20世纪中国与世界宗教互动之回顾与展望
台湾“关帝当玉皇”传说的由来
20世纪台湾的疾病与宗教
闽南地区的移民神信仰个案研究:詹敦仁信仰
芦洲“郑成功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从地方性庙宇到全台性庙宇——马鸣山镇安宫的发展及其祭祀圈

 

 

《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在大陆及东南亚活动之研究(1895-1945)》

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在大陆及东南亚活动之研究

作    者: 卞凤奎 著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4489 
出版时间: 2006-5-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20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相对的,卞凤奎对于“台湾籍民”在海外地区的活动采微视的角度观察,并对于“台湾籍民”在海外的各区域的种种活动有更详细的探讨。因要对此研究顺利进行,卞凤奎曾亲赴东京的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典藏之大批档案中的《外务省记录》,其中对“台湾籍民”的相关调查报告书进行发掘;更利用台湾的外交部档案馆所典藏的《外交部档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所藏《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等,同时台湾总督府的官方文献、官报、当时所发行的报纸、采访调查,以及亲赴昔日“台湾籍民”重要的舞台;即位于台湾对岸的福建省厦门市之档案局,走访调查,广博收集“台湾籍民”活动的各种档案和史料。
目录:
总序
松浦序
林序
自序
序说——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在大陆及东南亚活动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目的及动机
第二节前人研究成果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本书的结构
绪论
第一章台湾总督府的南进政策及其设施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台湾总督府对华南之政策
一、第一期南进政策
二、第二期南进政策
三、第三期南进政策
四、第四期南进政策
第三节小结
第二章日据时期大陆来台之制茶工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华南人民渡台动态
一、台湾茶业生产状况
二、福建移民台湾相关的领事报告
第三节台湾总督府的华南人民入台政策
第四节小结
第一部台湾籍民在大陆的各种活动
第一章台湾籍民在满洲及北京的动态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台湾籍民赴满洲之状况
第三节台湾籍民在北京的动态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在上海之动态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台湾籍民在上海之人口数及职业别
第二部台湾籍民在东南亚的各种活动
结论
参考文献

 


《边际族群 : 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

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

作    者: 彭兆荣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1693 
出版时间: 2006-5
开    本: 32开 
页    数: 322
定    价: 28 元
内容简介:
  为台海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 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帝国边陲、边陲社会的要理、草根力量、“主”“客”之间——以宁化巫姓为例、客家社会的家庭及宗族组织:闽西三村、长汀县濯田镇民间组织调查、山海遭遇天后宫、客家土楼的地方性表述范式、文化重构:宁化客家运动的文化复相、客家运动与族群认同。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帝国边陲
第一节“客人”的历史疏引
第二节封建国家制度下“中心/边陲”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中心/边陲的传统政治话语
第二章边陲社会的要理
第一节边陲的结构与传统之一:历史地理的板块分解
第二节边陲的结构与传统之二:政治经济的分析
第三节边陲的结构与传统之三:边缘的人文生态
第三章草根力量
第一节乡土社会与草根力量
第二节王村个案的实践价值
第三节地方知识系统中的伦理秩序
第四章“主”“客”之间——以宁化巫姓为例
第一节迁徙族群的想像空间
第二节祖宗(族性之根)的资源性确认
第三节族群身份的价值利益与权力
第五章客家社会的家庭及宗族组织:闽西三村
第一节汉民族(汉人)研究中的家庭组织、宗族组织
(一)家庭组织
(1)中国家庭的本质价值
(2)中国家庭的定义
(3)中国家庭的类型
(4)分家
(二)宗族组织
第二节宁化县石碧村
1.概况
(1)宁化县
(2)石碧村
2.石碧村的家庭结构
3.宁化石碧村宗族组织
第三节长汀县涂坊村
1.概况
2.涂坊村的家庭组织
(1)家庭型态
(2)分家
3.长汀涂坊的宗族组织
第四节永定县湖坑乡
1.概况
2.湖坑的家庭组织
(1)家庭形态
(2)分家
3.湖坑的宗族组织
(1)世系关系
(2)宗族的功能与结构
第五节总结:闽西的家庭组织、宗族组织
第六章长汀县濯田镇民间组织调查
第一节作为民间组织的家族制度研究
第二节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选择
第三节长汀县濯田镇的基本情况
1.长汀
2.濯田
第四节濯田镇宗族形成、发展与现状:以王、林、钟姓为例
1.濯田钟姓宗族的形成、发展与现状
2.濯田林姓宗族的形成、发展与现状
3.濯田王姓宗族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a.琊琊王宗族的形成、发展与现状
b.太原王宗族的形成、发展与现状
第五节神明信仰与超宗族社区聚落的整合
1.西楚霸王项羽的传说与信仰
2.林姓的“福主公王”,钟姓的“三将公王”
3.迎神赛会
a.庙会
b.打醮
4.宗族内外矛盾的冲突和消解
a.王王之争
b.王(太原王)林之争
c.林王(琊琊王)之争
d.钟王(螂琊王)之争
e.宗族内各房支的整合
第六节作为民间自治组织的濯田坝尾“天后宫”
第七节对民问组织调查研究的几点思考
第七章山海遭遇天后宫
第一节农业文明的土地关系与制度
第二节汤子阁天后宫所传达的
第三节农业与商业的边陲遭际
第八章客家土楼的地方性表述范式
第一节客家之“家族”的空间概念
第二节方圆之阈的东方伦理
第三节“官/民”制度下的人群聚落
第四节农/商转型中的样板模式
第九章文化重构:宁化客家运动的文化复相
第一节“客家祖地”历史性延伸的当代符号
第二节历史记忆中的宁化石壁:石壁作为文化符号的原意
一、客家认同的引入
二、大打“客家牌”
三、历史记忆中的宁化
第三节公祠的创建和仪式的展演:符号意义的新诠释
一、公祠的创建
二、政府开发客家祖地的策略
三、实践
四、姚美良现象
五、文化精英的使命感与忧虑
六、宁化石壁的新意义
第四节公祭仪式
一、仪式的创建:从传统祭祖到现代公祭
1.公祭仪式的创建
2.观光活动
3.朝圣
二、仪式的展演
三、仪式中的人群的主位解释
第十章客家运动与族群认同
第一节客家运动中的新历史价值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观点
1.客观特征论
2.工具论(或情境论)
3.根基论(本质论)
二、客家的族群边界的漂移
1.客家的称呼
2.香港崇正总会
3.崇正总会成立的原因
4.族群意识的强调
5.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历史进程
6.族群边界的历史变化
三、客家认同的区域性和层次
四、问题:谁来界定客家的历史与文化?族群意识如何塑模?
五、学术与运动
第二节客家运动的另一种表述——文化的解释
一、文化的意义
二、传统的再发明
三、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
四、文化精英与文化复兴
五、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文化内衍化
六、客家运动领袖的心理分析
七、余论:客家运动的文化复相
结论:客家群,变迁中的文化认同
一、客家学史检略
二、问题的提出
三、变迁中文化认同的多重性
四、以泰国南部客家群为例
参考文献
英文
中文
后记

 


《闽台移民系谱与民系文化研究》

闵台移民系谱与民系文化研究

作    者: 林嘉书著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4472 
出版时间: 2006-5-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95页
定    价: 25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台海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全书主体共分12个部分,内容包括:论人类学在客家学研究的应用;对“客家迟来”说的再研究;从文化角度谈谈客家方言研究;孙中山家世渊源之研究;三个白叶,两派陈氏,系客家——陈水扁的漳州祖籍;中国南靖土楼文化遗产概要;时地空间因素与文化的变异——以同源异流的客闽三个林氏家族为例;唐山渊源——台湾居民的大陆祖籍与姓氏构成研究;南靖县向台湾移民的谱牒文献调查研究;从漳州向台湾移民;漳州民间谱牒与民系来源调查;漳汀旧谱版本。
目录:

总序
导言
论人类学在客家学研究的应用
对“客家迟来”说的再研究
一、引言
二、有关著述中的“客家迟来”说
三、南方汉族各民系的同源南移史
四、谱载闽系姓氏家族分播与传承关系
五、客家区域的历史性自然地理优势及其农业稻作文化
小结
从文化角度谈谈客家方言研究
一、客家文言的中华大文化背景与根基
(一)客家方言的中华大文化背景
(二)客家方言与客家人的汉民族民系传统心理意识
二、客家方言与客家移民社会的关系
(一)移民的动因时空与客家方言的形成
三、客家方言与定居地之自然地理经济关系
(一)自然地理与客家方言
(二)低层次平面垦殖农业文明与客家方言
孙中山家世渊源之研究
一、否定孙中山是客家人的说法及其论据分析
(一)翠亨孙氏关于祖籍之口碑传说
(二)孙中山及其亲属是否承认祖籍在今东莞县
(三)孙中山及其亲属关于祖籍紫金之口碑
二、有关东莞县一名之考释
三、翠亨孙氏渊源及其文化风俗
(一)翠亨孙氏一族的居处问题
(二)翠亨孙氏的语言与其民系关系
(三)翠亨孙氏妇女缠足及其安人称谓
四、所谓翠亨《孙氏家谱》及卖田契和租山开荒契之真伪
(一)翠亨《孙氏家谱》
(二)卖田契与租山契
五、孙中山家世渊源的直接证据。
结论
三个白叶,两派陈氏,系客家——陈水扁的漳州祖籍
中国南靖土楼文化遗产概要
时地空间因素玌文化的变异——以同源异流的客闽
三个林氏家族为例
唐山渊源——台湾居民的大陆祖籍与姓氏构成研究
南靖县向台湾移民的谱牒文献调查研究
从漳州向台湾移民
漳州民间谱牒与民系来源调查
漳汀旧谱版本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