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花生文库推出的“传记文学丛书”,源自以权威、丰富、详实的民国史资料闻名的台湾《传记文学》杂志,记录了梅兰芳、杨亮功、司徒雷登、沈宗瀚等人物的逸闻趣事、回忆感想及生活细节,装帧素朴、图文并茂,以轻松隽永之文学笔法书写传记人物的传奇人生。两系列任选,原价150-166元,现团购价58-65元,全国包快递!
团购“传记文学”早期作品7册¥65.0
团购:“传记文学”后期作品7册¥58.0
★ 32开平装,装帧素朴、开本适中
★ 本丛书源自以权威、丰富、详实的民国史资料闻名的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及相关图书
★ 封面竖排繁体“传记文学”由前北大校长蒋梦麟题写,图书装帧由知名装帧设计师翁涌量身定制
★ 传记涉及的人物为内地读者所熟悉的约翰·本杰明·鲍惠尔、黎锦扬、梅兰芳、浦薛凤、司徒雷登、沈宗瀚等
★ 图文并茂,书中附有许多珍贵的老照片
★ 具有可读性与史料性
★ 根据出版时间分为早期作品与后期作品两系列
◆此书对于台大初期的人事有较为真实贴切的记录,对于想了解台大历史的朋友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传记兼回忆性质的读本
——格纪 《闲话台大四十年》
◆本书作者是美国资深记者,在抗战期间在上海担任一家英文报纸的主编,曾经聘请埃德加斯诺当助理。斯诺的《西行漫记》也在他主编的报纸上首发。本书记录了作者对中国革命、抗日战争和中国社会的观察。
—— guxin31 《在中国二十五年》
◆钱存训先生既是图林前贤,又是乡梓望族,我就是这样被这本书吸引的。读时惊讶于他的际遇之丰富,暗自感叹他的“杂忆”其实还能再详细再动人一些。他与妻子许文锦相濡以沫、相知感恩的浓浓情意,“福杯满溢”般地充盈了全书,惹人羡慕。
——迈吾思《留美杂忆》
◆作者是教育界的一位老人了,对当年的回忆很朴实,很真诚。特别是写读书时北大那批教授不同的教书风格,很有意思。
——杞鸣 《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五四》
◆浦为人谨慎细心,游走政学两界。对抗战初期辗转迁移后方以及联大在昆明情形描写极为细致。
——太平洋舰队 《浦薛凤回忆录》
◆司徒雷登在教育上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共调停上的努力在这字里行间也能得以验证。 老实说,每篇日记里出现的人物实在太多。推荐给历史迷。
——三 三《司徒雷登日记》
◆沈先生的自述,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后感触良多,沈先生克难苦读,堪称楷模,我辈若能行之什一,何愁学业不成,事业不兴。先生文章简练优美,若先生志在文史,洵三白之流亚也!
—— 666hhh船山《沈宗瀚自述》
台湾乃至世界范围民国史研究界以权威、丰富、详实的民国史资料闻名的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由近现代史学者刘绍唐于1962年在台湾创办,45年来已出刊554期,加之其副产品――“传记文学丛书”、“传记文学丛刊”共250种,足够摆满一整书架,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与文化内涵被誉为“民国史长城”。
由花生文库推出的“传记文学丛书”即源自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及相关图书,内地历史研究者及更多普通读者可借此感受《传记文学》的魅力。本丛书是一套装帧素朴、开本适中的传记图书,封面上竖排繁体“传记文学”字样仿佛印鉴,很多内地历史学者(尤其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看到出自前北大校长蒋梦麟之手。还邀请了知名装帧设计师翁涌为丛书量身定做风格独具的“外衣”:纯白封面,鲜红“传记文学”Logo,书名首字繁体图案横跨封面、书脊和封底。
《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五四》
作 者: 杨亮功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8425
出版时间: 2008-1-1
开 本: 32
页 数: 251
定 价: 22 元
内容简介:
《早期三十年教学生活》是杨亮功先生回忆早年读书与教学生活的著作。作者以简洁、平实、生动的笔法,描述了其自光绪二十六年入学直至一九三三年的读书与教学生活。《五四》是杨亮功先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与表兄蔡晓舟当年就合作编写出的记录五四运动的一本书。书中详尽描述了五四运动的全过程,并对起因与影响作了分析,还广泛搜集了史料,为后人作了全景式的记录,是研究与记录五四运动最早的一部书。
清末民初,正是中国教育思想极大转变时期:由私塾转变到学校教育,由传统保守思想转变到接受西洋学术思想,由古典文学转变到提倡白话文;正如美国教育家克柏莱(E.P.Cubberley)所说的:“在复杂方言的中国,正把古老的文化从困难中转到西方性的文明。” 杨亮功先生幼受私塾教育,大学时代正逢五四运动,其后又留美研究教育。《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这一本小书,虽系作者个人的叙述,但却充分反映了这个伟大转变时代学术思想上所表现的一种新生的智慧之火。本书实为中国早期教育蜕变最珍贵的史料。
《五四》一书,刊行于1919年9月,是记载五四运动最早出版的一本书。书中所载,皆系编者的第一手资料。读者可以从这一本书,认清五四的真面目,体会五四的真义。亦可以了解到此一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关系。
作者简介::
杨亮功,安徽省巢县人,清光绪廿三年(1897)生。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专业,在美国获史丹福大学教育硕士及纽约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上海中国公学副校长,安徽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育系主任等职。民国二十二年转任监察委员、监察使。到台湾后任“监察院”“秘书长”、“考试委员”、“考试院”“副院长”“院长”等。著作有:《中学课程之改进》(英)《美国州立大学董事会之组织与职权》(英)《中山先生教育思想述要》《星轺小记》《教育学研究》《中西教育思想之演变与交流》《先秦文化之发展》等。
目录:
前言
一、青灯家塾忆童年
二、五年北大读书生活
三、梓桐阁一年
四、在美求学六年的经过
五、短短的六个月在河大
六、吴淞江上——我在中国公学一段办学的经历
七、百花亭两年
八、蔡孑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在中央研究院讲词
九、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为胡先生逝世周年而作
十、悼蒋孟邻先生
十一、记克柏屈教授
《闲话台大四十年》
作 者: 叶曙 著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8449
出版时间: 2008-1-1
开 本: 32
页 数: 157
定 价: 16 元
内容简介:
《闲话台大四十年》是作者对在台湾大学四十年(一九四五一一九八五)教学生涯的回忆录。由于作者“谨守一个原则:无一不是事实,绝无杜撰捏造之事,连‘想当然耳’亦在摒弃之列”,可谓真实性极强。作者以专业之外的另一种笔墨体味台大校园文化,既有台大现代学术体制方面的介绍与剖析,更有对其独特大学校园神韵和人文情趣的追摹与感怀。台大的发展多以民国北大、清华知名学者为班底,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北大、清华在台湾的移植或延续。其精神沿袭有北大、清华之特质,又早得现代学术之预流,另创台湾学术之新风气。《闲话台大四十年》的出版,对大陆学人了解台湾大学文化之面目及其现代科学体制之形成,有所助益。
作者简介:
叶曙,生于1908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抗战胜利后由大陆去台湾。曾任台湾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被誉称“台湾病理学之父”。除专业著作外,另著有《病理三十三年》等回忆性著作、医学人文图书。
目录:
自序
初期台大的人与事
我所认识的八位台大校长
值得特别一记的几位台大教授
值得一记的几个联谊会
我所认识的胡适之先生
记以遗体供病理解剖的几位教授
台大多狷介之士
我与四“家”私立医学院的关系
台大教授的待遇
病理科主任卸任以后
台大各院教室巡礼纪实
优秀台大人之另一面
台大师生在学术上的荣誉
命令退休之后
台大病理学研究所四十年之回忆
郭水教授主任任期内所发生的几件值得一记的小事
欣闻陈定尧教授执教三十五年
《宋瑞楼教授荣退纪念文集》序
《在中国二十五年》
作 者: (美)约翰·本杰明·鲍惠尔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8555
出版时间: 2008-10-1
开 本: 32开
页 数: 420 页
定 价: 36 元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二十五年:上海〈密靳氏评论报〉主持人鲍惠尔回忆录》是一个外籍记者在中国的传奇,反映了他在中国的生活及其所见所闻。他以外国人的眼光,观察了中国的革命、国共关系、租界、中日俄关系、日本侵华等焦点问题,既有对中国上层政治的观察与思考,如对现代中俄边境关系、西安事变、南京事件等情势的分析令人深思;也有对底层民众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如对沦为土匪的流民之近距离观察;其对日本侵华给中国及世界所造成的苦难,更是有切身的体会、直观的展现与沉痛的批判。民国中国社会黑暗与动荡与痛苦的现实,在约翰·本杰明·鲍惠尔笔下得到了一种别具视角的再现。
洋记者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扮演着一种特别的角色:既是兴奋的外来观光客,也是认真的历史见证者。
作者简介:
约翰·本杰明·鲍惠尔(John B.Powell,1888—1947),美国报人,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12年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曾任地方报纸推销员、广告经理、新闻编辑,后任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讲师。1917年初,汤姆斯·密勒在上海筹办英文《密勒氏评论报》,鲍惠尔到达上海,任该报助理编辑。1922年,鲍惠尔接办《密勒氏评论报》,自任主持(主编)。1928年,他筹备《新中国特刊》,请埃德加·斯诺担任助理主编。1936年《密勒氏评论报》发行了《西行漫记》的一些片断,同年11月14日开始,报纸连载《毛泽东访问记》和毛泽东的大幅照片,这是毛泽东身世和言论的第一次公开发表,一时震撼了国内外。
1937年抗战爆发后,鲍惠尔作为战地记者到前线采访,经常披露日军侵略阴谋和罪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密勒氏评论报》遭日寇查封,他被日军关入集中营,遭受非人待遇,双足致残。1942年美日交换战俘时,回到美国,把在中国的记者生涯写成回忆录——《在中国二十五年》。1946年夏,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讯日本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人时以自己的亲身遭遇作证。1947年2月28日,鲍惠尔在美国华盛顿逝世。
目录:
译者前记
第一章 到东方去
第二章 如此上海
第三章 国际城市
第四章 孙逸仙和袁世凯
第五章 内战的阴影
第六章 蓝辛石井事件
第七章 上海的白俄
第八章 游说哈定总统
第九章 山东与华府
第十章 华北之战
第十一章 “蓝钢皮”事件
第十二章 华南事态
第十三章 二十年代的党争
第十四章 上海之战
第十五章 干涉的外交把戏
第十六章 中俄之战
第十七章 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肇始
第十八章 俄国、中国与日本
第十九章 海参崴之旅
第二十章 横越西伯利亚
第二十一章 一九三五年的莫斯科
第二十二章 经日本达上海
第二十三章 一九三六年的菲律宾
第二十四章 西安事变
第二十五章 翻然醒悟
第二十六章 西安事变的结果
第二十七章 日趋紧张的局势
第二十八章 一九三七年的美国军舰和日本炸弹
第二十九章 我与《论坛报》
第三十章 愈来愈重的压迫
第三十一章 炸弹与刺刀
第三十二章 德国人的阴影
第三十三章 历史断线了
第三十四章 日本人的无能
第三十五章 恐怖的大桥监狱
第三十六章 “危险思想”
第三十七章 美国谷物在中国
第三十八章 上了交换名单
第三十九章 回家的旅程
第四十章 中国的未来
编后记
《跃登百老汇》
作 者: 黎锦扬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9927
出版时间: 2008-10-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19
定 价: 20 元
内容简介: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原著为英文,作者回顾其一生文学之路,忆起了启蒙他鬼与性的湘潭家乡,以及随后往北京就读中学,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到云南边陲担任土司秘书,协助土司进行现代化改革的有趣经历。作者1943年赴美,获得耶鲁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后,以写作为生。他自述在坎坷起落的人生旅行中,有三次难忘的幸运:首先是因短篇小说《禁币》得奖而获得移民许可;而后由于一位老人于临终前在《花鼓歌》原稿上写下“可读”二字,作者与《花鼓歌》就此登上百老汇舞台;继而在黄宗霑所主持的读书会上认识了他的夫人乔伊斯。跟随他几丝怀旧情愁的追记,我们看到一位华裔作家,如何在他乡挣扎沉浮的岁月里,从现实世界中产生艺术创作的热诚,并以其轻松诙谐的笔调,勾画出异种文化的交流与好莱坞的万象。
作者简介:
黎锦扬,191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门八兄弟皆各有成就,号称“黎氏八骏”。作者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获耶鲁大学戏剧硕士。他是少数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中国作家,其小说《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二度被改编为歌舞剧搬上百老汇。此外,他还出版过十一部作品,《情人角》《马瘸子及新秩序》《堂门》《天之一角》《赛金花》《处女市》《金山》《中国外传》《太平天国》《愤怒之门》《旗袍姑娘》(中文)等。
目录:
第一章 在中国
第一节 鬼与性的启蒙
第二节 乞丐义举救人
第三节 犯罪伙伴
第四节 北京往日
第五节 从土包子到城市佬
第六节 学生难民
第二章 最佳年华
第一节 土司的现代化改革
第二节 方土司与共产党(存目)
第三节 方土司和他的法庭
第四节 土司的家庭纠纷
第五节 胜利庆功会
第六节 方土司、斯特朋医生和水蛭
第三章 在美国
第一节 派克笔,吉他和打字机
第二节 4-F及外国人
第三节 “Chick,Wanna’Neck?”
第四节 从哥伦比亚到耶鲁
第五节 鸡脚宴
第四章 改变我一生的小说
第一节 画家山姆
第二节 女朋友
第三节 一箭双雕
第四节 情人角
第五节 一杯水运动
第六节 醉酒后的决定
第五章 陌生的娱乐界
第一节 百老汇与好莱坞
第二节 断条腿
第三节 孤独的岁月
第四节 婚后的生活
第五节 小台北
第六节 《花鼓歌》逢运再生
后记——纽约行
尾声:《旗袍姑娘》的余波
附录一 为《〈旗袍姑娘〉的余波》说原委
附录二 答复蔡文甫先生的余波原委
《留美杂忆》
作 者: 钱存则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9934
出版时间: 2008-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32 页
定 价: 32 元
内容简介:
《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中回忆毕生治学之路,于开拓思想、兼容中西文化的历程中,和国际学者相互切磋,贡献良多。附录中并收入家世渊源、家人小传、访问报道、著述评论及诸位师友怀念等文,恰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学术史与文化史的缩影。
作者简介:
钱存训,1909年生于江苏秦县, 1928年入金陵大学攻读,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兼职。1932年获文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南京工程参考部主任(为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1947年赴美,作为北平图书馆交换馆员到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工作和进修。与夫人许文锦女士将1936年以来“芝大”图书馆所积存的中文藏书十多万册藏书加以整理和编目,为“芝大”远东图书馆日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7年获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于1962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5年香港中文大学周宁森博士译成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从1947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至1978年退休为止。除担任馆长职务外,他也是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系教授,主讲《中国目录学》和《中国史学方法》。退休后,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和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
1968年曾应李约瑟(Joseph Needham)邀请参加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关造纸制墨和印刷术方面的内容。1982年出版的《纸和印刷》一书是一部权威著作,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钱教授献身美国图书馆事业50多年建立了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远东图书馆。对整个美国远东图书馆界作出了贡献。
目录:
许倬云序
吴格题诗
前言
第一章 国内经历
一 家庭背景
二 国内教育
三 交大五年
四 北图十年
五 善本运美
六 居易以俟
第二章 定居芝城
一 交换学者
二 永久居留
三 安居乐业
四 美国生活
五 工余活动
第三章 工读十年
一 芝大简介
二 图书馆学
三 主修课程
四 学习成就
五 译书统计
六 博士论文
第四章 坐拥书城
一 建馆经过
二 善本特藏
三 采访禁运
四 工作人事
五 总结回思
第五章 教研一得
一 东方语文
二 汉学入门
三 访夏威夷
四 著述研究
第六章 退而未休
一 访问日本
二 重踏故土
三 初访台湾
四 再访欧洲
五 出版服务
六 著作出版
七 接受荣誉
附录一 家世渊源
一 钱姓原始
二 钱氏家训
三 泰州县志
四 旧事摭拾
五 老宅余韵
六 家人小传
附录二 先德遗墨
一 刘鳞生题词
二 江南乡试刻石
三 钱桂森手迹
四 钱桂森著述
五 钱锡彤(屺思)书画
六 钱慰贞(斡庭)书法
附录三 作者生平
一 钱存训资料
二 书海耕耘乐不疲:钱存训教授小传(周原)
三 松龄添岁月,鹤算纪春秋(汪雁秋)
四 华人精英录:访钱存训教授(宗鹰)
五 访钱存训教授谈中国书籍史之研究及治学方法(张宝三)
六 抱简劬书、后学楷模:访钱存训先生(张志强)
附录四 著述评论
一 《书于竹帛》写作缘起
二 《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自叙
三 《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新版说明
四 《中美书缘》前言
五 钱存训教授的著述(潘铭巢)
六 钱存训先生著述的国际评论(别立谦)
附录五 师友怀念
一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教授
二 中国科技史大师李约瑟博士
三 董作宾先生访美记略
四 袁同礼馆长与国际文化交流
五 吴光清博士生平概述
六 怀念顾廷龙先生
附录六 福杯满溢(许文锦)
一 福杯满溢
二 永恒的爱
三 爱是舍己
四 我的见证
五 金色年华
六 受洗经过
附记
编后致谢
后记
《齐如老与梅兰芳》
作 者: 陈纪滢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546100999
出版时间: 2008-12-1
开 本: 32
页 数: 166 页
定 价: 20 元
内容简介:
《齐如老与梅兰芳》无论追忆齐如山与梅兰芳在传承、改革京剧艺术中凝为晶华的友谊,还是回顾陈先生在漫长岁月里与齐梅两位大师的过从交往,连同涉及的梨园故人、氍毹故事,都不失为根柢资料,而且娓娓道来,让人亲临其境,仰其人而聆其声,很值得阅读并收藏。陈纪滢(1908-1997),本名陈奇滢,笔名有滢、丑大哥、生人、影影、羁瀛等。河北安国人。北京民国大学、哈尔滨政法大学夜间部毕业。1928年同孔罗荪创立蓓蕾文艺社。1935年创办《大光报》。30年代,他借《大公报》陆续结识大批文化名人,形成一个专发抗战题材作品的文化阵地,奠定了他的编辑家身份。40年代,他同沈从文主编《华北日报》的《文学周刊》,同时创作出版小说、报告文学。1949年8月赴台湾,50年代发表大量“乡土文学”作品。1954年在带领台湾文化界“除三害”运动之后,精力主要转入文学意识形态领域,有《文艺新里程》《文艺运动25年》等著作。
目录:
齐如老与梅兰芳
一、一出汾河湾建立了毕生关系
二、编戏与排戏
三、梅兰芳这个人
四、齐梅之友
五、缀玉轩访问记
六、国剧学会与国剧陈列所
[附录]齐如山谈梅兰芳
编戏
国剧发扬到国外
梅兰芳游美别记
艺术探讨在北平
堂会戏单
梅兰芳艺术一斑
编后记
《谈梅兰芳》
作 者: 齐崧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546100982
出版时间: 2008-12-1
开 本: 32
页 数: 190 页
定 价: 20 元
内容简介:
《谈梅兰芳》是一部就戏说戏的书。作者在五十年间对梅派京剧经典剧目几遍几遍地观摩,反反复复地推敲,从而把梅兰芳艺术说得非常到位。其“观众”角度,“票友”心态,细腻笔触,淳朴风格,让人对_位传奇性的“大师”有了真切的了解。
作者简介:
齐崧,字子直。原籍吉林省伊通县,为东北耆宿齐耀珊先生哲嗣。1912年生于北平。早年毕业于南开中学、燕京大学。后赴美深造,获密歇根大学经济硕士,并在哈佛大学研究。作者在财经界任职有年。去台后在工矿公司、物调会及电力公司任协理及正管理师等职。1964年奉派赴美进修,撰写论文多篇,并译有《电业概论》一书。中学时代作者对京剧即有浓厚兴趣并曾登台彩串。其后课余及公余不断研习,对京剧技艺及理论均有卓越体认。自1973年8月起为台湾《传记文学》杂志以京剧名伶梅兰芳为主题,撰写文稿十余篇,极受读者欢迎。
目录:
自序
谈梅兰芳
梅兰芳的《廉锦枫》
梅兰芳的《天女散花》
梅兰芳的《汾河湾》
梅兰芳的《洛神》
梅兰芳的《霸王别姬》
梅兰芳的《醉酒》
梅兰芳和余叔岩的《游龙戏凤》
梅兰芳的《法门寺》
梅兰芳的《凤还巢》
梅兰芳头二三四本《太真外传》
梅兰芳的《千金一笑》
梅兰芳的《黛玉葬花》
梅兰芳的《俊袭人》
梅兰芳的《女起解》
梅兰芳的《穆柯寨》
梅兰芳的《虹霓关》
编后记
《浦薛凤回忆录》(全三册)
作 者: 浦薛凤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546102047
出版时间: 2009-6-1
开 本: 32开
页 数: 525 页
定 价: 65 元
内容简介:
《浦薛凤回忆录(套装上中下册)》由三册组成,上册《万里家山一梦中》,中册《太虚空里一游尘》,下册《相见时难别亦难》。上册叙述作者出生、启蒙、到清华学堂读书、美国留学、毕业回国执教大学的情况。中册则完整细致地记述了抗战伊始,作者随清华大学播迁长沙、蒙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全体师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种种,为后世保留了极其难得的历史记录。下册主要回忆作者在台湾工作、海外讲学的经历。全书历史细节极其详尽,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前期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作者文笔平实而又富于趣味,可读性极强。
作者简介:
浦薛凤(1900-1997),号逖生,江苏常熟人。早年就读清华学堂,后留美,获哈佛大学硕士、翰墨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东陆大学(云南)、清华大学教职,任清华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等职;抗战中后期开始,曾有一段时间入仕;后在美国桥港大学和圣若望大学执教。浦薛凤先生是研究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权威,曾创立“政治五因素论”,用于阐释和研究政治现象;其专著《西洋近代政治思潮》曾被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在学术界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目录:
《浦薛凤回忆录(套装上册)》
代序
自序
万里家山一梦中
虞山福地童年情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
负笈燕都游学美国
一 负笈燕都
二 游学美邦
三 绕欧回国
春风化雨乐未央
滇浙执教清华弦歌
一 滇浙执教
二 清华弦歌
《浦薛凤回忆录(套装中册)》
自序
太虚空里一游尘
八年抗战生涯随笔
一 庐山谈话
二 清华再见
三 旧都小隐
四 离燕赴湘
五 长沙鸿爪
六 结伴赴港
七 九龙两月
八 自港至滇
九 蒙自百日
一0 昆明重游
一一 禄丰山居
一二 金碧弦歌
一三 飞渝从政
一四 助译“命运
一五 万里探亲
一六 重庆生涯
一七 飞美开会
一八 海外讲撰
一九 金山会议
二0 团圆重庆
《浦薛凤回忆录(套装下册)》
自序
相见时难别亦难
胜利还都远飞台瀛
为谁辛苦为谁忙
台瀛政教十有五载
其一:省府四任
(一)魏主席伯聪
(二)陈主席辞修
(三)吴主席峙之
(四)俞主席鸿钧
其二:教部服务
其三:政大教研
桃李春风海外栽
讲学美邦十四寒暑
一汉诺甫学院
二桥港大学
三偕游欧洲
四圣若望大学
附录:浦薛凤先生部分论著(孙宏云)
《司徒雷登日记》
作 者: (美)司徒雷登
出 版 社: 司徒雷登
I S B N : 9787546102412
出版时间: 2009-7-1
开 本: 大32开
页 数: 233
定 价: 25 元
内容简介:
《司徒雷登日记:美国调停国共争持期间前后》详实记录了具有多重身份的司徒雷登,在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任上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这位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的叙述,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接近着历史的真相,也直面了美国在60多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战争中担当的角色。
目录:
司徒雷登其人其著——《司徒雷登日记:美国调停国共争持期间前后》序言
序言
一九四五年
一九四六年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编后余沈
附:司徒雷登日记译后感赋
追悼司徒雷登博士
追念司徒雷登先师
《沈宗瀚自述》(全3册)
作 者: 沈宗瀚 著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546116730
出版时间: 2011-9-1
开 本: 32开
页 数: 全3册
定 价: 60 元
内容简介:
《沈宗瀚自述(套装上中下册)》由三册组成:《克难苦学记》《中年自述》《晚年自述》。《克难苦学记》是作者自述其由艰困的环境中,一路奋发苦学,终于卓然有成的经历。近五十年来,在台湾地区已再版超过二十刷次,鼓舞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是一本历久弥新、最能激动人心的励志书籍。《中年自述》和《晚年自述》展现了他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治学有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忘我工作的精神。这部自述一生的文学传记,几乎可以当做“二十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读。
作者简介:
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号克难居士,浙江余姚沈湾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乔治亚大学农学院,后转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纽约洛克菲勒世界教育会研究院,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34年起历任中央农业实验研究所总技师和所长、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厅长、世界遗传学学会副会长、联合国粮农临时委员会技术顾问等。1948年任国民政府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1949年后任台湾地区“农复会”主任委员、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理事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7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他毕生从事农学,贡献殊多,著述颇丰,《中国农业资源》《中华农业史论集》《中国各省小麦之适应区域》等等广得誉评;另有传记《沈宗瀚自述》。
目录:
沈序
自序
第一部 克难苦学记
第二部 中年自述
第三部 晚年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