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 16开精装本
★ 中国考古学会张乃翥教授编著
★ 资料翔实,图文并茂
★ 探寻与梳理西域文明历史足迹
书友说
-
wsh***
2020/10/7 19:12:38
角度新颖,但在情理之中。洛阳位于西域文明和中华文明交融之地,其文化的大成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的互动与融合值得深探。
-
质量非常好的。
-
Lee***
2020/6/19 22:28:52
图文并茂,还是好看的,为下次出游做准备。
-
品相还不错,书的立意也新颖!
-
配有大量插图,每图配以说明文字。精品。
-
非常喜欢,非常棒,强烈推荐
-
装帧精美,性价比高
-
书很新,印刷质量也很好,是大开本的,这个价格很值了!
-
ztw***
2019/12/15 0:04:24
包装完整,好评
-
lhj***
2019/9/17 19:55:32
好书!书对洛阳龙门石窟佛教艺术造型与西域文化东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读者评论
◆作者对龙门石窟颇为了解,学问也还不错。
——欢子
◆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值得一读,大开本的。
——wyme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佛教艺术本源子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中亚七河流域诸胡民族的创造。像中国其他石窟寺艺术一样,魏、唐时代龙门石窟的开凿,实际上正是借助丁东西方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往的潮流,填补丁中原地区社会各界对域外文化精神消费的需求。由此可见,石窟内西域文化因素的存在,正从文物遗迹的角度,透视了古代人民对西域文明成果的接纳与采择。正因为如此,甄别、梳理石窟遗产中包含的西域文明的历史信息,毫无疑义应该作为这一遗产研究领域内的一项重大课题来看待。
然而,与这一课题分量并不对称的是,作为这一遗产单位的保管机构的龙门石窟研究院,几十年来尚且未能对这一研究课题作出带有针对性意义的学术规划并组织、推动相应的研究人员对这一课题展开定向的探索。现今出版的这本带有朴素图解意味和初级诠释色彩的作品,是笔者于退休前际有感于课题价值与个人学力境况反差而两难选择折而中之结出的涩果。作者个人知道,孤陋寡闻的阅历修养和因陋就简的纂著条件,原本不足以应对如此富有价值意义的学术课题。但习学于龙门半生的人生责任感,却促使个人于告别龙门学坛的临界时刻,援此弱笔为后来同人勾绘出了这篇略有提示意义的浅说。此书成稿于当今,其所浸透的学林时韵,的有2l世纪初年中国学坛现实的真实景致包含在其间。
张乃翥,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1946年生,1981年洛阳大学中文系毕业。副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1984年至今于龙门石窟研究院从事文物研究工作。20余年来在海内外发表学术文章90余篇,曾应邀赴新加坡、韩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
历年出版学术著作有:
1.《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与他人合著),199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龙门佛教造像》,1998年由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
3.《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2006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4.《洛阳与丝绸之路》,2009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本单详情
作者:张乃翥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26665
出版时间:2006-12-1
开本:16
页数:326
定价:150 元
内容简介:
龙门魏、唐文教胜迹,中原乡望至可珍视之瑰宝也。然自赵宋南渡,文渊外移,洛下空虚,斯文掩落。旧邦遗民代代萦绕于生计,岁岁重复于息作,乡炙寥落而无视、文教激扬其不屑。
吾家耕读,缀绪五叶。慨乡氓于不造,叹击水而无剑。舍男乃翥,“文革”辍学,返里力庸。寐雨夜以灯阑,始留心于阅古。吊龙门之形胜,吭击楫之棹歌。虽磨肩于洛滨,每翘首而南望。
金风十月,雨过天晴。高校复招,离乡而辍耕;时届而立,锐意于旧梦。1984年春月某日,翥以龙门学术拟题一束相问案牍。余喜而阅之,视其中《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龙门石窟与北方民族文化》、《龙门石窟与中原传统文化》、《洛阳唐代寺院史料辑绎》、《中华和蕃简史》而颔首——吾家风缀而有续,得不悦怡其焉何!
余年及耄耋,朝不虑夕。欲重返课读稚子而自慰,惟其时也,不我待也!泫然而襟示,以为来年之唱序。
目录:
序
一 引言
二 前石窟时代中原——西域文化交往之寻踪
三 石窟时代中原——西域文化交往之回顾
四 龙门石窟魏、唐造像中所包含的西域文化因素
五 从龙门石刻文献看西域文明对中原社会意识形态的浸润与濡染
六 结语——一座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启迪
图版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