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潮史》精装全8卷,320万字,由尹继佐、周山主编,翁绍军、王绍玺等资深学者历时6年编纂完成。运用中西学术比较的方法,以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代道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现代新学八个主流学术思潮为研究对象,对各思潮的兴衰流变、代表人物和学术思想及思潮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梳理,反思各个学术思潮存在的不足,并总结了学术思潮发展的规律,为中国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定价480元,现团购价199元包邮!
★ 16开精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 由尹继佐、周山主编,方松华、李海生、徐洪兴、朱义禄、夏金华、翁绍军、王绍玺等资深学者撰著,历时6年多艰辛研究完成
★ 以商务印书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华书局《古史辨》、上海书店《唯生论》等70余篇佳作为参考书目
★ 每章后均附有注释,标明语论出处或页码,以方便读者参阅
友情提示:本书为2006年版本,纸质泛黄,书顶或书底切口有黄斑,但内页完好不影响阅读,介意的读者慎拍!
《中国学术思潮史(共8卷)》通过对各历史时期发生的主流学术思潮的深入考察研究,在学术思潮的发展演进中总结和把握学术思想的发展规律;并力求透过其中学术的传承、转换、变革,以及学术思潮的发生发展、相争互融、兴衰得失,来进一步厘清中国哲学思维的发展脉络,探寻中国哲学逻辑演进的必然性,探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卷一《子学思潮》,将老子作为子学思潮第一人,认为老庄思想与孔孟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注重于“闻道”,而前者注重于“道”的实践;后者主张“相濡以沫”的仁义关怀,而前者主张“相忘于江湖”的顺应自然。认为名家内部不存在离、合两派,公孙龙不仅集名家之大成,也融合了老庄、后期墨家等众多学派的思想精华,其《指物论》标示了先秦思辨哲学的最高峰。
卷二《经学思潮》,以翔实史料对汉初政治经济形势和各学派主张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经学一统天下,既有保存典籍、巩固政权、维系民族感情、实现安定统一的积极作用,又有禁锢思想学术、专制僵化、扭曲人性的负面效果。
卷三《玄学思潮》,围绕名教核心问题展开,认为中国学术思潮发展的历史,是名教不断完善、发展、丰富的历史;认为玄学中的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等思辨性强、抽象程度高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的理论升华。
卷四《佛学思潮》,提出缘起、佛性、修行成佛的方法与途径三种理论说;对隋唐佛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尤其对佛学思潮衰落的原因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人才的流失,二是片面重视理论研究而忽略实践的重要性。
卷五《道学思潮》,认为道学思潮是中国中古时期社会大转型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它既是先秦至汉唐以来中国本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外来文化选择、淘汰、吸取、整合的结果。道学思潮的最大学术成果,是为儒学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论证,重新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地位。
卷六《心学思潮》,将心学界定为明代士大夫所求索的赖以安身立命的思想理论体系,认为阳明对先验道德本体“良知”的构想,受益于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四句教”中的心、意关系跟慧能对心体、思量关系的表述思路极为相同。
卷七《朴学思潮》,认为朴学思潮自明末清初发端至清初衰竭过程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学术为核心,旁及受其影响的其他思想文化领域;二是用通贯整体的方法,即纵向以学术流派为经,横向以学派之间的互争互渗为纬,形成网络型结构;三是突出了清初二次学术转变的特殊意义。
卷八《现代多元学术思潮》,在众多学术思潮中梳理出“西学思潮”与“现代新儒学”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思潮,指出两者冲突的根源是文化精神、价值理念的取向不同。
周山,字藕生。1949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逻辑史论》、《易经新论》、《解读周易》、《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辩思潮》、《绝学复苏》、《村野文化》等。主编有《近现代的先秦诸子研究》、《另学术思潮兴衰论》、《相争与相融》、《中华国耻录》等。
尹继佐,1939年10月30日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代表作品有《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贡献力》、《党的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等。
《中国学术思潮史(共8册)》
主编:尹继佐、周山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818633
出版时间:2006/5/1
开本:16开
页数:4190
定价:480.0
目录: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一《子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总序
第一章 绪论
一、子学思潮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子学思潮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子学思潮研究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子学思潮兴趣的原因
一、外因之一:领主经济大崩溃
二、外因之二:动荡的诸侯政治
三、内因这一:士阶层的形成与转向
四、内因之二: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第三章 老子论道——关于世界本原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考
一、老子其人其书
二、道: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三、上德不德:对“德”的体验
四、为道:辩证思想的全面展开
第四章 邓析操“两可”——乡校议政与名辩风气的开创
一、贵族营垒中的叛逆者
二、邓析教讼、兴讼的现实原因
三、名辩风气的开创
第五章 孔丘讲“仁义”——游学风气的开创与儒学的诞生
一、开游学风气之无
二、有教城镇类,因材施教
三、克己复礼: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四、为仁:礼的补充
五、君子:儒者的人格培养
六、为政之方:“政者,正也”
第六章 墨翟倡“兼爱”——第一个宗教团体的形成及其早期学术活动
一、告别儒家
二、为政之本:从“尚贤”到“尚同”
三、消费观念:从“节用”到“非乐”
四、政治伦理:从“兼爱”到“非攻”
五、宗教特征:“天志”与“明鬼”
第七章 孟轲论“性善”
一、好辩的“圣人之徒”
二、性善:圣人与我同类
……
第八章 名辩弄潮——惠施及其辩者
第九章 庄周侃“齐物”
第十章 后期墨家论辩说
第十一章 公孙龙:正名实,化天下
第十二章 荀况:抨击百家,独尊孔学
第十三章 韩非:子学思潮的终结者
第十四章 子学思潮消亡的原因
第十五章 子学思潮中的得失评估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二《经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三《玄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四《佛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五《道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六《心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七《朴学思潮》
中国学术思潮史:卷八《现代多元学术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