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大师文汇”系列7册,由中国佛教文化院总编,选取了谛闲、高鹤年、圣严等七位佛教高僧较有代表性、有较高学术性的语录、诗文、佛经讲义等,具有巨大的历史参考价值,是进行佛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学习资料。原价546元,现团购价108元包邮!

×

团购价¥108.0 ¥546.0 折扣2.0
已售32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华夏出版社出版
中华佛教文化院总编,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王志远主编
汇集太虚、谛闲、广钦、隆莲、圣严等佛教众多高僧大师
本丛书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祖国佛教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属于珍贵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kyl*** 2016/9/7 20:40:05
    这本书非常不错,我实在很喜欢
  • 151*** 2016/9/7 13:04:42
    书的纸张稍微粗糙一点,定价也偏贵。
  • 724*** 2016/9/4 14:44:45
    佛教高僧大德的主要文集,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对于希望研究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历程中几个主要阶段的思想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包含了佛学、哲学、史学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丛书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佛学进行了深刻透彻的阐述与解读,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编者简介

  郑恩波 ,作家、翻译、记者,辽宁盖州市人。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研究室主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外文学研究员等多个职务。[1]  郑恩波掌握阿尔巴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俄语,并多次为中、阿两国高级领导人任翻译。

 

  章柏青,男,1943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影视艺术技术协会(学会)联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资华筠,女,1936年3月出生,汉族,原籍湖南。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五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

 

  乔建中,音乐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

 

  邓福星(1945.9—)河北固安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198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美术观察》杂志社长兼主编;是《中国美术史》副总主编,主持编辑《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画作品有《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史湘云》等;论著有《绘画的抽象与抽象绘画》、《艺术前的艺术》等;曾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斯坦佛分校讲学。

图片展示

 

 

 

 

 

 

 

 

 

 

 

 

 

 

基本信息

《谛闲大师文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066172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主    编: 王志远
开    本: 16开
页    数: 593
定    价: 78元
佛者简介
       谛闲(1858一1932)浙江黄岩人,21岁出家。由天台山国清寺迹端授记付法,为天台宗第43世。应请在各丛林讲经,最后住持天台山万年寺。主办过南京借师范学堂及宁波观宗学社(后改弘法研究社)。著有《教观纲宗讲义》《大乘止观述记》《金刚经新疏》《圆觉经讲义》等,门人辑为《谛闲大师全集》行世。
       谛闲大师一生讲经说法四十馀年,岁无虚日。他先后修缮或重建的寺院计有天台山万年寺、慈溪五磊寺、永嘉的头陀寺、绍兴的戒珠寺、黄岩的常寂寺,及海门的西方寺。门下弟子众多,著名的有宝静、常惺、倓虚、妙真、显荫、持松等。在家弟子十馀万人,遍及各地,著名的有蒋维乔、徐蔚如等人。生平著作主要有《圆觉经谓寿》《圆觉经亲闻记》《大乘止观述记》《教观纲宗讲羲》《金刚经新述》《楞严经叙指昧疏》《始终心要略解》《念佛三昧宝王论议疏》等,后来由弟子倓虚等辑为《谛闲大师遣集》行世。
目录
谛公老法师别传
论说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为净土法门之最要论
一心法门论
学佛论
唯心论
易象八面观谈乘易论
因果三生论
直论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不读佛经不知出生死路
佛化救世说
法身与色身同异说
八识四分说
性心说
开示
丙寅势至菩萨圣诞开示
示新发意人须发菩提心以为根本
开示学者道传师
念佛求生净土是人生一件极大要事
开示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净土法门
开示上海南园诸居士净土法要
示施圣藏居士
开示妙暄师
开示念佛紧要语
示守楞关师
示复无锡杨居士
开示常堂主师
答问
答江西刘士安居士十四问
答郑公硕居士六问
答温光熹居士五问
答《圆觉经•金刚藏章》问三则
答德威居士十六问
答朱开甲居士六问
答镇江某居士三问
答温光熹居士七问
答宋慧湛居士八问
答奉天如如居士疑问十四则
答慕西和尚函问拜大悲忏用十乘观法
答日本国法华宗行胜长问
演辞
在宁波佛教会演说辞
上海尚贤堂教会演说禅宗六祖得道之原
为某法团诸居士讲演
在宁波监狱布教辞
欢迎日本国佛教团演说词
观宗义校成立开学时演说辞
七塔寺佛学院开幕讲演词
观宗义务学校行暑假礼演辞
丙寅僧自恣日乐清虹桥居士林兰盆会之讲演
书函
复程圣西居士书
复示程心一居士书
复齐性澄居士函
复舜卿居士函
复马遵轨居士函
复香港陆瑞云等居士函
复大安居士函
复香港罗忍慈居士函
复建德圣光居士函
复王式猷居士书
复单显觉居士书
致罗忍慈居士函
复王宗梁居士书
为西湖水族乞命致杭省长署函
致杭州督办函
复金益平居士书(一)
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答周孟由书(一)
答周孟由书(二)
复智修法师函
复天津张伯麟居士函
复古农代答存妄居士书
复谕显荫函
复觉缘居士书
复刘圣德居士书
复卢镜泉居士书
复茂峰师书
与显微居士函
复松江郑公硕居士函
复西定居士函
复李近聃居士函
复樗庵居士函
答印光法师书
复香港罗忍慈居士函
复罗忍慈居士函
复潘对凫居士函
复南京大舍居士函
复犬伦居士函
复宝法师函
由哈尔滨来函一
复宝静法师函
致宝静法师函
复宝法师函
复广州傅星垣居士函
复大舍居士函
复徐晓帆居士函
复傅圣圆居士函
复香港显寄函
复李慧澄居士函
复江苏佛教会
复杜圣宏、陈圣岳二居士函
复温光熹居士函
复海门黄、周等居士函
复广州傅星垣居士函
复齐用修书
复碧荃居士函
复终南山茅蓬鹤年居士书
复莲航居士书
复圣受居士函
夏奉尘居士书
复湖南常德马大纶居士书
复镇海方祖年居士书
复绍兴单寄芗居士书
复上海余稚鸿居士书
复盐城陶德曾居士书
复无锡华秉衡居士函
复苏州诸居士函
复苏州顾显微居士书
复安徽江易园居士书
复刘瓮东居士书
复诸暨杨紫林居士书
复嵊县张德威居士书
复厦门瑞竹岩古松上人书
复上海西池庵圣莲比丘尼书
复觉明比丘尼书
复苏州灵鹫寺可和尚函
复四川成都先照法师书
要述
台宗三观
性具善恶辨
略显性具善恶之义
台宗三种止观
七种二谛名义之解释
四运观心之正观
法相宗三自性要义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七处征心之发隐
石头《参同契》略注
对于同善社之批评
讲义
释《普贤行愿品》题及大愿士义
释《佛说阿弥陀经》总题
释《法华经.安乐行》中六句偈颂
释《法华经.方便品》四句偈
特著
人生之目的
序疏
《台宗九祖传》、《有门颂》、《心印记》序
《观经疏钞演义》序
《戒杀放生文》序
《净土会要》序
青原念佛林序
重刻《首楞严经通议》序
功德林蔬食序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安徽婺源翀田分设佛光社叙
《新修瓯东雁荡山志》序
《五磊灵山讲寺同戒录》序
《扬州长生禅寺同戒录》序
《天台山万年寺丙寅春戒录》序
《华严纲要浅说》序
重修四明南湖观宗寺天王殿募缘序
雁山罗汉寺鸣鱼募建序
台湾五指山组织立产谨序
台湾五指山创兴梵刹序
头陀妙智禅寺规约序
募化戒衣小引
送温光熹居士返川序
《皇忏随闻录》缘起
天台山万年寺重建募缘启
槎亭庵募缘启
浙东雁荡山罗汉寺修建募缘启
募兴杭垣云居圣水寺缘启
雁荡山灵岩寺中兴缘起
罗溪建筑放生园启
佛学研究社征集同志启
四明观宗讲寺开浚放生池疏
重建四明观宗寺佛殿疏
普利梁皇疏
普利功德疏
温州宝云寺重修募缘疏
西池庵募化斋粮疏
……
跋记
赞颂
题辞
联语
诗偈
法语
疏释


《高鹤年大德文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069111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主    编: 王志远
开    本: 16开
页    数: 493
定    价: 78元
佛者简介
       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字野人,号隐士,别号终南侍者、云山道人、云溪道人。祖籍安徽贵池,后迁居江苏兴化。父正刚、母王氏,虽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但自幼体弱多病。8岁人蒙馆。9岁因同学陈氏夭殇,突然失去伴读好友使他伤感非常。10多岁偶游云台山,遇一高僧赠他佛经,“披读之,如贫获宝,似渴得泉,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命危脆,不能偷安,始有忏悔访道朝礼名山之志”。光绪十六年(1890),年仅19岁便踏上漫漫的行脚之路。在漫长的岁月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凭一双脚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历时35年,将沿途之见闻汇集成《名山游访记》。
目录
名山游访记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六
序七

自序一
自序二

由湖州经九华白岳至黄山
各游访记
由杭州经雁荡转天台
各游访记
由普陀至天台游访记
由终南经栈道入川
至峨眉游访略记
峨眉山游访记
卷 二
金陵京口诸山游访略记
天津北京游访略记
五台游访记
山西诸山游访略记
陕西诸山游访略记
终南山经冬略记
长安游访略记
西岳游访记
由陕西至武当游访略记
卷 三
由沪至匡庐游访略记
武汉游访略记
京汉道上游访略记
五台山游访记
由五台至南岳道
经鄂湘游访略记
卷 四
鸡足山游访记
罗浮山游访记
沌门杯渡山游访记
天台雁荡二山游访记
由九华至黄山游访记
云居游访遂至匡庐记
潮州韩山游访记
卷 五
云台山及沿海诸岛
各游访记
由云台经劳山至
岱岳游记
由泰山往孔林游记
九华山游访记
卷 六
从广州三水至鼎湖山
游访记
广州往曹溪游访记
由香港经安南至云南
鸡足山游访记
罗浮山游访记
沌门杯渡山游访记
天台雁荡二山游访记
由九华至黄山游访记
云居游访遂至匡庐记
潮州韩山游访记
卷 七
光绪丁未徐淮海水灾
春赈毕往嵩山游访记
光绪癸巳由庐山往
南昌西山朝云居礼
四五祖山游访记
光绪壬辰年由淮安经
扬镇过宝华朝大茅
山游访记
光绪壬辰由大茅山经
磬山龙池经白雀山
至杭州游访记
光绪丁未由闯山
经惠泉灵岩邓尉
洞庭山游访记
民国八年湘南放赈
顺礼衡山回往
九华游访记
补编
补编序一
补编序二
南京往九华经黄山至
杭州天竺山
淮安往泰山经北京
朝五台过终南礼
峨眉鸡足山
成都礼峨眉经火焰山
朝鸡足山略记
云南经贵州广西礼
南岳山略记
杭州经雁荡苍岭朝
武夷山略记
紫柏山往崆峒经兰州
过汉中朝武当嵩山
补编赘言
附记二则
读补编感言
补编略述
增补
复游灵岩山略记
杂味
复游上方山小华山
天池山略记
刘庄妇女安老
净土院略记
山中归来略记自序
山中归来略记
行脚住山略记
附编
附编增补
高鹤年居士遗嘱
名山游访记诗编赘言

方外尺素
印光法师致书
虚云老和尚致书
谛闲法师致书
治开老和尚致书
来果老和尚致书
常净老和尚致书
秋崖老和尚致书
宗仰老和尚致书
青权老和尚致书
融通老和尚致书
霜亭老和尚致书
空因老和尚致书


《丁福保大德文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068978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主    编: 王志远
开    本: 16开
页    数: 508
定    价: 78元
佛者简介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畴隐居士。江苏无锡人。自幼入家塾就读国学,曾受学于江阴南菁书院,后乃潜心医学,师从赵元益。赵元益博通中西医学,丁福保遂亦精通中西医。1909年参加医科考试,获优等内科医士证书,开始行医。后被派往日本考察进修,回国后在上海办医院、疗养院,并设医书局刊行医书。1910年创办《中西医学报》,致力于编译日文西医书,向我国医界介绍西医知识,对中西医学的传播均有贡献。译述和编著医书达160余种,编有《说文解字诂林》正续篇、《佛学大辞典》、《古钱大辞典》等巨著。他热心收集整理古籍,曾编印不少善本古籍,编辑整理时,"误者正之,伪者删之,阙者补之"。1904年偶读《释氏语录》,开始接触佛教,后从杨仁山居士学习佛学。1914年起信奉佛教,宣扬佛学,编写一系列佛学入门读物,笺注了《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十多种佛经,合之以《佛学丛书》予以出版。
目录
六祖坛经笺注

后序
笺经杂记(十四)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
坛经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笺注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

六祖能禅师碑铭
曹溪第六祖赐谥
大鉴禅师碑
大唐曹溪第六祖
大鉴禅师第二碑
历朝崇奉事迹(附录)
佛经精华录笺注

笺经杂记八
总纲
忏悔
伦理
五蕴
四谛
十恶十善
十二因缘
六度
达观
无我
归向
佛性
净土
附录
静坐法精义
自序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静坐法之基础
第三章静坐之方法
第四章静坐法最上乘之境界
第五章杂论


《太虚大师文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069036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主    编: 王志远
开    本: 16开
页    数: 598
定    价: 78元
佛者简介
       太虚(1889-1947)俗姓吕,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光绪三十年(1904)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同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先后从歧昌禅师受学《法华》、《楞严》等经,并阅读《指月录》、《高僧传》等书,还从谛闲法师等研习天台教观,并与近代圆瑛大师在天童寺互研经教。1907年,在圆瑛法师的介绍下,在汶溪西方寺阅藏。
       一日,阅经时,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如凌虚影像,明照无边。过去所有疑团一概冰释,心智透脱无滞,所学内学教义、世谛文字,悉能随心活用。
       1912年,首倡组织佛教协进会,提出改革佛教计划。1922年创立武昌佛学院。1924年出席在庐山举行的世界佛教联台会,并发起组织中华佛教联合会。1925年率团赴日出席东亚佛教大会。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目录
佛学源流
中国佛学
第一章佛学大纲
第二章 中国佛学特质
在禅
第三章 禅观行演为
台贤教
第四章 禅台贤流归
净土行
第五章 中国佛学之
重建
佛教各宗派源流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印度之小乘
宗派源流
第三章 东传之小乘
宗派源流
第四章 各地小乘之
宗派源流
第五章印度之大乘
宗派源流
第六章 中华之大乘
宗派源流
第七章藏、蒙、满之大乘
宗派源流
第八章朝鲜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九章 日本之大乘
宗派
佛学通论
佛学概论
绪言
学史
第一章释尊略传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
第三章 中国佛学历史
第四章 各地之佛学略史
学理
第一章 因缘所生法(五乘共学)
第二章 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学)
第三章 一实相印(大乘不共学)
第四章 约略指广
结论
佛理要略
一、因缘生法——五乘
共法——向上增进心
二、三法印——三乘共法——出离流转心
三、大乘法——普度
成佛心
四、结论
佛法导言
一、绪言
二、小乘
三、大乘
四、小乘与大乘之关系
五、佛法与人世之关系
六、佛法与中国之关系
七、中国佛教之整建与
发扬
佛乘宗要论
绪论
第一章 佛法的系统观
第二章 佛法的自利
利他观
第三章 佛法应化现代
人心之需要
第四章 佛法可说
不可说
纯正的佛法
第一章 纯正佛法的
分类
第二章 小乘
第三章 大乘
第四章 小乘与大乘之关系
应用的佛法
第一章 世间各教各学的批判
第二章佛乘与人世的关系
第三章佛教与中华民国的关系
第四章佛教流传于人世的现在将来
结论
第一章 归宿
第二章 回趣
佛陀学纲
一、原理——现实主义
(即法尔如是)
二、动机——平等主义(即大慈悲性)
三、办法——进化主义(由人生而佛)
四、效果——自由主义(即无障碍义)
什么是佛学
一、佛学的本质
二、佛学的适应
三、怎样研究佛学
佛学即慧学
一、佛学的发生
二、由闻所成慧以成信
三、依思所成慧而成戒
四、定心相应的修所
成慧
五、三慧增上引发真
无漏慧
六、结成佛学即慧学
佛学讲要
一、佛学之特质
二、佛学之全貌
三、佛学之较量
佛法僧义广论
一、叙意
二、佛观
三、法观
四、僧观
五、总结
法相唯识学概论
一、法相唯识学之略释
二、法相唯识学之由起
三、法相唯识学之成立
四、法相唯识学之利益佛法悟人渐次
律禅密净四行论
一、四门之统摄
二、四门之别类
三、四门之序次
性释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
一、诸法众缘生
二、诸法唯识现
三、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与三性三无性
四、观此义为境所起之行
五、依此境修行所证之果
万有皆因缘所生
一、引言
二、析名
三、立宗
四、破邪
五、结论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一、略示
二、小乘的有无自性说
三、空宗的有无自性说
四、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
五、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几点佛法的要义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
一、全部教史的纲要
二、全部教法的纲要
三、今后佛学的建立
四、今后僧教育的建立
五、今后教制的施设世界佛学苑之佛法系统观
一、遗教之整治
二、学理之研究
三、道行之修习
四、效果之成就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一、前二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二、第三期我对一切佛法的看法
整理僧伽制度论
僧依品第一
一、建立僧数
二、抉择问答
宗依品第二
一、宗名
二、宗史
三、宗学
四、问答
整理制度品第三
第一节 教所
第二节 教团
第三节 教籍
第四节 教产
第五节教规
筹备进行品第四
一、次第三期筹备
二、问答政教分离

第二辑详情

 

 

《广钦大师文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069128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主    编: 王志远
开    本: 16开
页    数: 483
定    价: 78元
佛者简介
       广钦(1892-1986),福建惠安人。本姓黄,因家贫,至晋江李姓家中为养子。生禀夙慧,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续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深感世事无常,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未久,皈依福建泉州承天寺瑞芳法师。其后远游南洋多年,返乡后刻意苦行,历十余寒暑。
  33岁投礼瑞芳法师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1933年受戒于福建莆田慈寿禅寺。后决志至泉州城北清源山潜修,断弃五谷,仅食果类。相传曾于山中入定达四月之久,往来农樵皆以为物化,承天寺方丈转尘老和尚乃偕同弘一大师前往勘验,始知师深入禅定,叹为希有。
  1947年赴台湾,初时栖止于台北新店寒林旷野之间。1948年,于山壁间开凿石洞,命名广明岩(今称广明寺)。1950年,移锡于台北土城日月洞,鲜为人知。三度禅定之后,始名闻于世。
目录
开示录
综合开示
对寺众开示
对晓云法师开示
某法师来请师父开示
语录
行持语录
追思录
广钦老和尚云水记
一、初见广老,再见挖宝
二、众生有病,法师亦病
三、清贫如洗,坎坷行旅
四、壮年出家,一心苦行
五、常坐不卧,念佛得证
六、清源潜修,误入虎穴
七、猛虎皈依,人猿送食
八、树薯充饥,自然度日
九、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十、白眼相向,如沐春风
十一、日月照洞,涌泉献瑞
十二、禅净双修,示佛典范
十三、拜山请益,蔚为风气
十四、人无老少,普劝念佛
记广钦菩萨二三事
我与广钦老和尚的因缘
承天寺飞来塔
初见广师宿缘深
偕师共游碧霄岩
台风助结师徒缘
我与广钦菩萨的一段因缘
一、超度亡灵,保寺安宁
二、昼夜念佛,一心不乱
三、预示信众,各安其业
四、修为六大提纲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名山禅窟 礼谒高僧
山花含笑 鸟语迎人
古佛风范 不可忘记
戒律主要戒自己
佛法未衰 兴衰由心
梦在六道 不出娑婆
由苦入道 行愿相继
丛林修持 不在言说
无处不自在的水果法师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广钦老和尚如是说
广钦老和尚掀起
受戒热潮
九五高龄 炯炯有神
入定四月 险遭火化
佛灭之后 以戒为师
灯传无尽——追怀广钦老和尚
怀念善知识叹广老之涅粲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总诵”
附录
广钦老和尚年谱
广钦老和尚事略
广公上人与宣化长老对话录
闽南甲刹承天寺记
附抄林骚先生撰《重修承天寺碑记》
承天禅寺简介
妙通寺简介
广承岩简介
正法眼藏 诸祖源流
金刚经集注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金刚经集注
法会因由分第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无相分第九
庄严净土分第十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隆莲大师文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066004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主    编: 王志远
开    本: 16开
页    数: 589
定    价: 78元
佛者简介
       隆莲大师(1909-2006)是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名游永康,字德纯,亦名慈,法名隆净、仁法,别号“文殊戒子”、“清时散人”。1909年3月13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上土桥街游宅。1921年皈依三宝。四十年代初期,遵父命参加了当时四川省政府举办的县政人员、普通文官、高等文官的三场考试,均以巾帼之才,荣登榜首,故有巴蜀才女之美称。1941年,正当“金榜题名”之时,却抛弃红尘,悄然遁迹空门,在成都爱道禅堂削发为尼,同年腊月八日受具足戒。1942年获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同年住近慈寺女众茅棚,师事能海上师,并自此开始佛教比丘尼教学事业。为佛门弟子讲经说法数十年,堪称中国现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学教育大家。
       隆莲大师以出世的精神办入世的佛教教育,弘扬“人间佛教”爱国爱教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治学严谨,言传身教。集佛学的戒、定、慧三学于一身,孜孜不倦,教育弟子。1984年,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所国家级培养佛门女弟子的四川尼众佛学院成立,隆莲法师出任院长。
目录
论、疏
佛教道德观
一、世间道的道德观
二、出世间的道德观
三、出世复入世的道德观
佛教的优良传统及其发展
《百法明门论》释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
《心经》浅释
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二、释正文
附录显迷双修的能海上师
诗词选
序言
读孙子
春日病中作
子午莲
七古一首,为美人红而作
春光厌学学秋光
尹生行
癸酉夏,骥弟往游峨眉,诗以赠行
乘舟自成都返嘉
夜泊
枸杞芽
杂感四首
辛未双十节,题罗莹中女士海天一鹤图
偶题试稿
小楼
中兴诗社初集次韵
秋心
早课
赠某神甫
挽程海清姻伯
五绝四首
夜谈天宝之乱,漫成十绝
寄谢刘德清女士赠影,并索余近照(三首)
雪后归家,得回文二十八字,与骥德弟
甲戌春题乌尤寺
凌云山竞秀亭
闻钟,为能潜师作
昌公老人应化事迹诗
昌圆法师遗教颂
昌公老人塔赞
南柯子?端午
浪淘沙?即兴
菩萨蛮?礼佛
浣溪沙?残梅二首
卜算子?蔺署后园
鹧鸪天?咏梅
木兰花慢?清明
声声慢?暮春雨后
沁园春?野望
沁园春?咏马,为骥弟作
金缕曲?答罗莹中女士赠画索影
虚飘飘四首(用东坡韵)
忆江南?译雪莱怨歌(二首)
秋波媚?译华茲华士短诗
节译苏格兰罗贝尔伯伦《布鲁士誓师辞》
嘉州先生昔所经
峨眉
一九五九年国庆献词
一九六○年七一纪念
成都市佛协二届代表大会召开赋贺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志悼
杨文芳返阿坝,诗以赠行
乐山市佛教协会成立寄贺
远闻兜率寺
乱后遣怀
读杜
昭觉寺
悼逝波法师
迎泰国铜佛像奉安四川尼众佛学院
虎痴除旧岁
寓楼前有鹊营巢多日未成
香港天坛大佛造像募资,谨赋一律
丁卯七月望,中夜见月
鸿基开虎月
寄贺香港菩提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及菩提图书馆开幕
《法音》改月刊喜赋五律二首
恭挽正果法师
咏晚香玉
遗风追法显
赠残疾人运动员游虎载誉归来
谒观空上师
文殊院宽霖和尚传授三坛大戒志庆
车过秦岭
旅京大雪三日喜赋二律
辛未除夕
洛阳纪游
赠洛阳马副市长
题海灯法师纪念馆
即事
邹辛士先生赠画梅
柬邹辛士先生
寿邹辛士先生百龄大庆
卓尔空军帽
机中望雁塔
闻印顺法师示寂
国际妇女节志庆
自诩
人民公园菊展吟诗台率题
老圃居然傲孔丘
奉和刘孟伉馆长人日宿杜甫草堂七律二首
六十自寿
咏装订女士
答客问(二首)
年年难过年年过
自忏
所见
骥弟见示戊午花甲自寿七律四首因和
感怀
偶成
卜居
游长城,登八达岭
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
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法会
礼佛牙舍利塔
西苑夜归,车中见月
政举人和盛会开
天安门上景云鲜
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敬赞
乙丑入京
春风吹雪笑华颠
宝光寺传戒圆满纪盛
泡影浮生梦幻场
和骥弟乙丑再度
乙丑寒假送尼学院诸生,用前韵
京丰寓次感怀
凌晨随赴京大队往机场车中
丙寅初秋归铁像寺
和骥德弟,丙寅再度书怀
比丘法藏记前生
一九八七年卢沟桥抗战纪念
人民大会堂散会速写
北京见雪
回蜀机中
四十周年国寿致庆
尼众佛学院传戒抒怀
和骥弟丁卯生日诗
赠英籍尼师阿旺曲珍拉萨朝圣
中国佛学院书画展览征题
题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凤纸传书召逸民
读十六观经
赠别四川尼众佛学院毕业同学
求寂尼众落发
学佛四首
小园不碍过高轩
佛视众生如一子
读《妙云集》
国际佛教促进会探亲弘法团来蓉赋赠
杏花空折上林枝
学句趋庭愧未工
纪梦
折足
峨眉二首
惊闻华罗庚教授逝世
回蜀
无题二首
老至
题孔凡章先生《回舟集》
无忧
挑灯手录旧吟诗
杂感二首
奉和孔凡章先生己巳岁暮归蜀史馆茶会诗
再和孔凡章先生
峨眉金顶华藏寺落成
种蕉
喜君雄三姊偕泽秦世兄过访
瑞霭慈光浣大千
自宝莲返程乘小游轮有作
两会即事(二首)
首都大雪,喜赋二首,用前韵
即兴六首,再用腾韵
自京返川
和孔凡章先生癸酉迎春曲七律十首
恭读毛主席诗词
造化无心草木知
和稚荃
欲拜松楸画里行
遣兴二首
尼院返校同学,共食手种枇杷
和孔凡章先生甲戌年迎春曲七律十首
国庆四十五周年感怀
昭觉寺
和孔凡章先生乙亥迎春曲七律十首
喜闻十世班禅转世灵童认定
和孔凡章先生丙子迎春曲七律十首
清定法师于成都昭觉寺传授三坛大戒志庆
钟楼
积雨
无常
龙门石窟五绝二首
千顷澄波黯
题画兰五绝二首
峨眉纪游(七首)
丁酉初上五台
雪中辞五台
五台杂诗(八首)
万年寺
感事
晨钟
偶成
游仙一首,书赠熊子宁居士
一九八○年赴京道中
辛酉春节座谈(二首)
尊师丈室
辛酉九月二十八日登凤皇山扫先君墓(二首)
壬戌夏初飞京参加佛协常理会
机中呈遍能上人
癸亥赴京
川北道中
为李美前同志题松鹤画扇
春蚓秋蛇岂足珍
法流天海久消沉
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
巨赞法师圆寂周年志感
悼张怡荪教授
乙丑四月由京返川
乙丑重九
柳亚子百年诞辰题故居
安岳卧佛
丙寅书红二首
薄参藏典贡微劳
游仙,为普超和尚作
端午
能海上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
香山寓次杂咏
访房山云居寺
四十周年国寿口占七绝四首
有感
墙角得芭蕉花,烹而食之
蜀山
漫兴四绝句
桂湖菊展
笑宗印密禅师祖堂偶成
书赠妙谈和尚
为石础同志画兰石便面并题
唁厉慧敏
任景龙部长索书
望江楼
无题(二首)
双十节纪念
人日不得游杜甫草堂
怀古(八首)
高僧求法昔栖惶
法苑重开启辟雍
见报载近影
题储祖诒百家题邮集
题友谊宾馆
赠女发明家王菊珍
咏史
双塔
誓词
戊辰春节书红八首
庚午岁暮
题合江笔架山七绝二首
辛未端午
壬申春日题寄洛阳白马寺
夜归偶成
由铁像寺返城,车中口占
圆通殿
自励二首
戏赠稚荃
偶成
翩然老鹤返成都


未必五首,诃五欲也
海上当年乃战场
……
卷十普皆回向品
后记


《圣严大师文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I S B N : 9787508069005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主    编: 王志远
开    本: 16开
页    数: 630
定    价: 78元
佛者简介
       圣严(1930-2009),佛学教育家,日本立正大学博士,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今南通市)。13岁出家,1947年到上海静安寺佛学院当学僧。在静安寺一连住了五个学期,直到1949年入伍从戎。从1949年5月入伍到1960年1月正式退伍,这一段军旅生涯中,他在心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出家和尚。退伍后决心再次出家,依止东初老人为剃度师,法号为"慧空圣严"。除了从东初老人得到两系的传承之外,又于1978年嗣灵源和尚法脉,成为临济宗第五十七代传人,法号"知刚惟柔"。从此,与鼓山涌泉寺临济宗派下法脉有了传承关系。
目录
菩萨戒指要
自序
传统戒律与现代世界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
时空适应
一、佛戒的起源
二、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
三、由约而繁的菩萨戒
四、弹性的三聚净戒
五、涵摄的三聚净戒
六、既难且易的三聚净戒
七、由易而难的三聚净戒
八、有收有放的三聚净戒
九、结论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前言
二、十善法与大小乘
诸经论
三、十善是世间善法的常轨
四、十善与五戒都是佛法的正道
五、十善是世间善业道也是出世间无漏道
六、由十善正行道而成为十善律仪戒
七、十善依据五戒四波罗夷而做适应性的调整
八、消极的十善法升华为积极的菩萨行
九、十善是凡圣同归大小兼备的菩萨戒法
十、以十善法为菩萨戒是印汉藏诸大论师的共识
十一、结论
明末的菩萨戒
一、梵网菩萨戒的源流
二、云栖袜宏的菩萨戒
三、蕅益智旭的菩萨戒
四、其他三位菩萨戒
学者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一、前言
二、明末戒律的著作
三、明末的在家戒
四、明末的出家戒
五、明末的受戒法
六、明末的戒律环境
适应时空的菩萨戒会
勉励“万行菩萨”都受菩萨戒
附录一 传授菩萨戒仪范
附录二 菩萨戒会诵戒仪
附录三 传授幽冥戒仪范
印度佛教史

第一章 绪说
第一节 印度及其人民
第二节 印度的宗教
第三节 印度的哲学
第二章 释迦世尊
第一节 释尊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释尊的降生与成道
第三节 转法轮
第四节 释尊的教团及行化
第三章 原始佛教与三藏圣典
第一节 原始佛教
第二节 王舍城结集
第三节 毗舍离城结集
第四节 初期的圣典
第四章 阿育王与大天
第一节 阿育王的事功
第二节 部派佛教与大天
第五章 部派佛教的分张
第一节 分系及分派
第二节 部派的思想
第六章 大众部及有部的教义
第一节 两个根本部派
第二节 阿毗达磨的发达
第三节 《俱舍论》概述
第七章 阿育王以后的王朝及佛教艺术
第一节 王朝的兴替
第二节 迦腻色迦王与佛教
第三节 印度的佛教艺术
第八章 初期的大乘佛教
第一节 大乘佛教的根源
第二节 初期大乘的兴起
第三节 大乘初期的经典
第九章 龙树系的大乘佛教及其后的经典
第一节 龙树菩萨
第二节 龙树的后继者
第三节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
第十章 无著系的大乘佛教
第一节 无著菩萨
第二节 世亲菩萨
第三节 世亲以后的诸论师
第十一章 笈多王朝及其后的佛教
第一节 笈多王朝的佛教
第二节 伐弹那王朝的佛教
第三节 佛教与外道的交涉
第十二章 从密教盛行到近代佛教
第一节 密教的渊源
第二节 密教的兴亡
第三节 印度的近代佛教
学术论考
上篇 教理
天台思想的一念三千
密教之考察
禅的本质
禅与禅宗
净土思想之考察
中国佛教以《法华经》为
基础的修行方法
下篇 论考
和尚与僧伽
正法律中的僧尼衣制及其上下座次
近代的佛教学
今日的台湾佛教及其面临的问题
中国佛教艺术的价值
从佛教的观点谈科学
印顺长老的护教思想与现代社会
现代台湾佛教的学术研究
佛教与中国文化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
佛教艺术的承先启后
中国佛教建筑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