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总达822页,以孔融、曹植、嵇康等重要人物为线索,著成一部描绘建安慷慨、正始玄远、西晋绮靡、东晋风流的文学画卷。
本书观察的对象是汉末三国两晋的作家、作品以及当时文学发展的种种迹象和趋势。这一时期的中枢政权经历多次更迭,政局纷纭复杂,对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本书以重要文人为单位,揭示其时文人的成就和文学的特性及发展,同时也从特定的角度呈现了魏晋文人的心灵史。
★16开精装,凤凰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汉末到东晋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其间战乱频仍,朝代迭更,文人死于非命者屡见不鲜,幸存者亦感彷徨、无助与痛苦,此间的文学便在文人的苦难与挣扎中放出一段异样的光彩
★打破以往文学史的传统,以人物为线索,通过分析其作品而解读其人,把握其心理,精妙阐释作品,探索人物的思想历程
★作者顾农,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魏晋文学研究专家
本书观察的对象是汉末三国两晋的作家、作品以及当时文学发展的种种迹象和趋势。
这一段文学时期从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189)起,到东晋灭亡(420)结束,前后有二百三十余年,如果下延到陶渊明去世(427)则有近二百四十年。其间中枢政权经历了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刘宋四次更迭,与曹魏政权并存的有蜀汉和孙吴,与东晋并存的是北方的五胡十六国。政局极其纷纭复杂,这样的局面自然不能不对文学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本书分为“建安慷慨”“正始玄远”“西晋绮靡”“东晋风流”四章,又以人为单位再分为若干节。首章论述孔融到曹植等重要的作家和邺下文人集团;第二章论述何晏至向秀等主要作家,重点论述竹林七贤;第三章论述自傅玄至刘琨;第四章论述自郭璞至谢混,兼及战乱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文学的影响。大体是纵意而谈,揭示其时文人的成就和文学的特性及发展。附录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大事记及书目两种,有助于阅读研究的扩展。
顾农,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1944年生于江苏泰州,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主要著作有《建安文学史》《魏晋文章新探》《文选与文心》等。在《文学遗产》《燕京学报》《文史知识》《书品》《鲁迅研究月刊》《散文》等处发表过论文和散文多篇。
《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
作者:顾农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12334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开本:16开
页数:822
定价:128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建安慷慨
一 孔融及祢衡
二 曹操
三 蔡琰
四 邺下文人集团
五 曹丕
六 曹植
七 其他建安作家
第二章 正始玄远
八 何晏与钟会
九 “七贤”林下之游
十 嵇康
十一 阮籍
十二 向秀及其他
第三章 西晋绮靡
十三 傅玄与张华
十四 陆机
十五 石崇和潘岳
十六 左思
十七 “三张”
十八 刘琨
第四章 东晋风流
十九 郭璞
二十 葛洪
二十一 晋代小说家
二十二 袁宏、孙绰及许询
二十三 王羲之与兰亭集
二十四 陶渊明
二十五 谢混与“乌衣之游”
余论
附录一 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大事记
附录二 汉末三国两晋文学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