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全2册,总达964页,作为民国一系列政治、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可从其自述、怀人、追忆等文章中感受时代风云和人物掌故。
本书一类是黄季陆家世及早年求学时代的自述;一类是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追忆;一类是对故旧好友的怀思;第四类则是少数几篇关于从政和治史的实记。可以从中体会黄先生的品格、学养、胸襟和见解,也可以感触到其所经历的时代的气息、情态、事件,以及若干名流政要较为真确的形貌。
★32开平装,中华书局出版。
★“民国文献丛刊”由中华书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合作,为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查检史料提供便利。
★本书可以看作是黄季陆的自传,也可以视之为一册革命史的叙述。
★本书自述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过往,追怀胡适、于右任、蒋梦麟、戴季陶等民国人物等,是了解民国时期掌故的参考。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书底部有激光刻字,是出版方所作的特价标记,介意的读者慎拍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之一,分上、下两册,收录了《白屋诗人吴芳吉》、《忆傅孟真先生》、《蒋孟邻先生与国父的关系》、《我难忘的仁慈的父亲》、《怀胡适之先生谈留学政策》、《难忘的一群》、《国父与黄克强先生之关系与情义》等文章。作者12岁(1911年)时即任四川小学生保路同志会会长,活跃于政界、文化界,曾任加拿大《醒华日报》总编辑、成都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内政部常务次长、四川大学校长、南京政府内政部次长,参与和经历了民国时期的一系列政治、社会、文化活动,这些,在这部文集中有细致的描述,可供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黄季陆先生生前时常提到一件事,当他“教育部长”交卸时,新闻记者纷纷以他未来的出处相询,他很轻松也很严肃地说:到传记文学社去做专栏作家。听者以为是一句笑谈,传记文学社也没有正式致送黄先生专栏作家的聘书,但黄先生此后的确在《传记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不少篇文章——《传记文学》一至四十四卷总目录中,黄先生所写的文字共有七十余篇之多,应当算是在该刊发表作品最多的前数名作者之一。黄先生一生中发表文字最多的期刊,当然也是《传记文学》无疑。
黄先生喜欢《传记文学》杂志,更器重刘社长绍唐兄这个不平凡的人。论年龄、地位和德望,黄先生都是前辈长者,但对于绍唐兄,一向不以前辈长者自居,视之为意气相投的知己好友;兴之所至,无所不谈。黄先生特别赞许刘社长的创业毅力和敬业精神,认为以一人之力独撑局面二十多年,而且不断推陈出新,蒸蒸日上,真是不容易。刘社长对黄先生虽尊称为季老,然谊属莫逆,品东论西,了无顾忌。黄先生谢世后,绍唐兄主动而且迅速的把黄先生在《传记文学》发表的自述文字编印出来,实也代表了两人间不寻常的友谊和心灵上出于自然的契合。
这册《怀往文集》所收黄先生的文字,性质上可分为四类:一类是黄先生家世及早年求学时代的自述;一类是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追忆;一类是对故旧好友的怀思;第四类则是少数几篇关于从政和治史的实记。本书各篇撰写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各篇的排列,并未根据内容性质按照上述分类,而是维持在《传记文学》上发表的时间为前后顺序,一方面为了避免对原文有所更动,再方面也为了避免勉强分类的不尽相宜。
这册书,可以看作是黄先生的自传,也可以视之为一册革命史的叙述。读者从这册书中,可以体会出黄先生的品格、学养、胸襟和见解,也可以感触到黄先生所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气息、情态、事件和若干名流政要较为真确的形貌。
选、编以及史实的校订工作,都是刘社长绍唐兄亲手完成的,他的工作精神和绩效,朋友们无不佩服。史事的校订,黄先生哲嗣黄乃兴博士也全力相助。我谊属绍唐兄老友,遵绍唐兄之命写几句叙言,更深以为荣。
这是纪念黄先生的第一册书,是黄先生所写唯一的怀往忆旧类似自述的一本书,也可能是最具历史价值与最有可读性的一种。黄乃兴兄最近也编印了一册《黄季陆先生纪念文集》,包括六十余位黄先生老友与门生亲故所撰写的纪念文字。此外,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也正在编辑一册《黄季陆先生与中国现代史研究》,是史学界诸友好的集体著作,可望于近期内出版。国史馆方面也计画编辑一册《黄季陆先生论学论政文集》,搜集本书以外黄先生的著述文字和讲词,辑为专编,以垂久远。 遗作传世,典范长存,风义永在,精神长昭,相信朋友们都会为黄先生精神志业的不朽,而为之奋兴。
李云汉谨识
一九八六年元月二十日台北怀元庐
黄季陆(1899-1985),字学典,名陆、季陆,四川叙永人。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毕业。曾任加拿大《醒华日报》总编辑、成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南京政府内政部次长。1949年以后,曾任台湾“教育部”部长。著有《对俄外交问题》《民主典例与民主宪政》等。
《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全2册)》
作者:黄季陆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1378
出版时间:2016/9/1
开本:32开
页数:964
定价:98
目录:
叙言李云汉
匆匆四十年——追忆中山先生的音容
比例选举制案的争辩——《匆匆四十年》之二
初生之犊不畏虎——《匆匆四十年》之三
近四十年历史的新页——《匆匆四十年》之四
侠义长在人间——《匆匆四十年》之五
国父在艰危中的奋斗——《匆匆四十年》之六
赴义恐后的英雄——《匆匆四十年》之七
广州大本营法制委员会的回忆——《匆匆四十年》之八
白屋诗人吴芳吉
忆傅孟真先生
敬悼一个土地改革者:蒋孟邻先生
蒋孟邻先生与国父的关系
蔡元培先生与国父的关系
怀胡适之先生谈留学政策
欧洲之行的一项收获——纪念国父九九诞辰
高山流水——敬悼于右任先生
蒋孟邻先生的一封亲笔信
怀念戴季陶先生——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国父的门徒、中山大学的校长
国父逝世前后——纪念国父逝世四十周年
后之一面——哀悼陈辞修先生
忆邵元冲张默君伉俪
难忘的卡罗尔老太太——邵元冲先生一封信惹来的烦恼
酒杯边的琐忆——兼记梅贻琦先生饮酒的风度
国父在艰危中的外交奋斗
国父传记及其有关资料
国父在辛亥革命时的外交决策——祝民国开国纪念
忆平淡而具远识的林主席
一位无为而有为的政治家——林子超先生的志节及其轻松的一面
二十年前的四月一日
一项珍贵的赠与——蒋廷黻先生对教育与国力的看法
难忘的一群
访问韩国的回忆
梦魂萦绕的我乡我家
怀念我贤淑的长嫂
我难忘的仁慈的父亲
忆我幼年相依为命的祖母
忆董作宾先生
一个童子军故事给我的启示和影响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四川起义的历史意义
内政工作的一段回忆——纪念一位苦学奋发的工作者
童年的见闻对我所学与所志的影响
崔书琴先生逝世十周年
国父生辰考证的回忆——发生差异之原因和背景的一项推论
国父生辰的再考证
国父援助菲律宾独立运动与惠州起义
有关台湾与中国革命的史料
忆汤惠荪先生
“人有诚心,自有神助”——从事新闻工作的一段回忆
童年老友,欢叙当年——有关张大千先生和我的一些回忆
忆往与借鉴——留学日本时期的一段回忆
中国革命之友荷马李将军——其生平、著作及与国父相识之经过
增订《国父年谱》的经过——第三版内容的概述
国父在开国时期崇尚学术尊重
学人的气度与宏规
国父与黄克强先生之关系与情义
一次历史意义的工作报告
《亦云回忆》改变我对膺白先生的认识——在“黄膺白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回忆与君劢先生的一段谈话——在“张君劢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适之先生无意中带给我的两个困扰——在“胡适之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胡先生与西山会议——在“胡汉民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吴铁城先生与广州特别市党部——早期共党眼中的右派大本营——在“吴铁城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勇于公义怯于私斗的罗志希先生——在“罗家伦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连雅堂先生与祖国革命之关系——在“连雅堂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访黄季陆先生谈西山会议
吴达铨先生与革命的渊源——在“吴鼎昌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为一件历史事实作证——敬悼王云五先生
从历史观点看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结婚(选载)——傅启学先生撰《国父孙中山先生传》序
《传记文学》与中国近代史——《传记文学》创刊二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议题
亲承孙先生训诲的体认——吴相湘先生撰《孙逸仙先生传》序
附录黄季陆先生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