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3册,总达1229页。著名心理学家郭本禹主编,对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进行全面追溯与阐释。从源头到演变,细致勾勒每一个流派的发展脉络。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理性的消解:后现代心理学》3册,分别对各流派创始人、心理学家的学术生平、思想渊源、具体研究、理论体系进行介绍,资料翔实,方便读者了解、把握西方心理学流派演进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

关键字
心理学
团购价¥29.9 ¥140.0 折扣2.1
已售21套,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哟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郭本禹、方双虎、高峰强等在心理学流派钻研上颇有造诣的学者进行撰写

不仅从心理学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学观点、理论体系、具体研究工作等线索上进行详细阐述,还对各流派代表人物的成长史进行了翔实的考察

丛书一大亮点:对一度湮没在心理学史长河中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流派进行了重新挖掘和系统整理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品相自然旧,介意的读者慎拍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分册介绍

《理性的消解:后现代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postmodern psychology)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到后现代文化思潮的直接影响,在西方主流心理学面临困境与危机的情势下产生的一种心理学新趋势。它直接缘起于在心理学界处于非主流地位的人文科学定向的心理学思想。它以批判和消解科学主义心理学,并从后现代视野重新审视和重构心理学为基本特征。后现代心理学反对把心理学视为一门自然科学,从总体上倾向将心理学划为人文科学阵营;反对只研究可观察的对象,主张扩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以实证方法为中心和量化分析,主张质化研究;反对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倡导整体论、建构论、去客观化、或然论;反对追求普适性真理、价值中立和把人视作机器的观点,主张淡化对普适性真理的追求,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张扬人性;反对将知识视为客观实在,主张把知识放到社会背景中,视其为人际互动和社会建构的结果。后现代心理学作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人文科学的精神,对人文主义心理学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首先对后现代心理学追根溯源,接着简明扼要地点出后现代心理学的要旨,对后现代心理学的不同声音加以归纳和梳理并作详细阐释,主要包括“孤立与互动: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霸权与多极:多元文化心理学运动;阳刚与阴柔: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高雅与通俗:后现代大众文化心态;独白与对话:后现代语境论心理学;消解与批判:德国批判心理学;共生与重建: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的分章阐释。最终以对后现代的治疗理论和最新研究作结,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高峰强,山东临朐人。吉林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筹)委员。山东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济南市企业家心理协会会长;济南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编委;国际过程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副主编、翻译、参编著作20余部、先后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等各类奖项8次。主持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10余项。


《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

人文主义心理学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act psychology)开始。意动心理学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意动心理学主要是指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广义的意动心理学除了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还包括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形质学派、符茨堡学派等。

布伦塔诺不同于冯特,他主张把意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心理的意向性、活动性和整体性;提倡通过直接体验的方法,如内部知觉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的组织规律和本质。布伦塔诺最先确立了意动心理学体系。在他之后,其学生斯顿夫提出机能心理学,迈农和厄棱费尔等人提出形质心理学,推进了意动心理字的发展。同时,冯特的]字生屈尔佩站在意动心理字的立场上,领导符茨堡学派进行无意象思维的研究,并提出二重心理学,尝试调和意动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此外,英国的沃德和斯托特、法国的里博和沙可也受到意动心理学的影响,推动了意动心理学在英国和法国的发展。

布伦塔诺等人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等人的内容心理学相抗衡,开创了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路线与科学主义路线对立之先河。在意动心理学之后,弗洛伊德受到布伦塔诺的心理意动观的影响创立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惠特海默等人受到斯顿夫的影响,提出格式塔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的现象学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回应了意动心理学。      

本书在人文主义心理学的视野下阐释了意动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回答了学术史上的“布伦塔诺之谜”以及意动心理学派即布伦塔诺学派成为早期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开端及其构成力量的原因。重点阐明了意动心理学的五种理论形态,即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描述心理学、形质学派和二重心理学,*后则比较评析了中外关于意动心理学的研究。以期能够还原意动心理学的原本面目,提升意动心理学的历史地位。  《意动心理学》一书弥补了这一学术空缺。该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重新界定意动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建构宏大的意动心理学体系;二、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真正贯彻“史论结合”原则;三、还原意动心理学本来面目,深刻反思意动心理学思想。

作者简介

郭本禹,安徽肥西人,汉族。1964年生。1988年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士毕业,1990年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1993年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1995、2000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1997、2000分别开始担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理事、《心理学探新》编委、《心理研究》编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滁州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审计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顾问。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崔光辉,1980年生,山东梁山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尤其对心理学的早期历史和现象学心理学感兴趣。

陈巍,1983年4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心理学史,理论心理学与认识科学,先后在《Neuroscience Bulleti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心理科学进展》、《世界哲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高等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引4篇。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科学主义心理学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content psychology)开始。在冯特之前,心理学一直附庸于哲学,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冯特全面总结了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哲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课题结合起来,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l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获得了科学的形态,标志着现代科学l心理学的确立。莱比锡成为世界新。理学的圣地,各国的学生都前往跟随冯特学习。

冯特创立的实验I心理学,开辟了科学心理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路线。冯特认为,科学l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经验科学,他把l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直接经验,而不同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间接经验。他认为,心理学作为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一门经验科学,其任务就在于分析出心理或意识的元素,并确定元素构成复合观念的原理与规律。冯特通过实验内省法分析,发现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即感觉元素与感情元素。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简单的心理元素通过联想、统觉结合成为心理复合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被贴上“内容心理学”的标签。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其同时代的布伦塔诺的意动。理学形成直接对立,这也是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长期纷争的开始。

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和缪勒等人发展了他的内容心理学。艾宾浩斯创造性地运用实验法研究记忆这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开辟了买验研究的新领域。缪勒在哥廷根大学创建了一个设备完善的心理学实验室,其地位仅次于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吸引了从欧洲和美国来的许多学生,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心理学structural psychology)又称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其思想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内容与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在坚持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观点,特别是在坚持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观点上,二者一一脉相承,可以看成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形式。 

本书在考察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分别阐释了内容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及其同时代的内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缪勒和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化者铁钦纳的学术生平、思想渊源、具体研究、理论体系,并对每个人的理论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揭示了内容心理学思想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后还介绍了内容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作者简介

方双虎,1974年生,安徽枞阳人。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关键岗位”获得者。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出版著作有《咨询心理学导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情感智力训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理性的消解:后现代心理学》
作者:高峰强 等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753286046
出版时间:2009/3/1
开本:16开
页数:453
定价:50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论点与立场

二、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难题

五、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后现代心理学的产生

一、社会文化背景

二、自然科学背景

三、哲学思想背景

四、心理科学背景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 后现代心理学要旨

第一节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合法性”危机

一、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严格实证立场的困境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方法论与研究取向

一、后现代心理学的方法论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第三节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主张

一、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批判

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


第三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形态(上)

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一、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四、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

一、心理学多元文化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心理学多元文化论的基本观点

三、多元文化论对心理学的意义

四、多元文化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多元文化知识互惠

第三节 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

一、女权运动及女权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二、女权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三、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四、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认识论

五、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六、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七、对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批判


第四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形态(中)

第一节 后现代大众文化心态

一、大众文化研究

二、后现代大众文化心态分析

三、偶像崇拜的代际差异

四、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五、大众文化心态研究的反思

第二节 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

一、两种后现代主义

二、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来源

四、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的生成与发展

五、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第五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形态(下)

第六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治疗理论

第七章 中外学者关于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
作者:郭本禹、崔光辉、陈巍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7532862528
出版时间:2010/4/1
开本:16开
页数:443
定价:50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意动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二、“布伦塔诺之谜”

三、布伦塔诺学派

四、意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五、本书的主题与范围


第一章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开创者

第一节 自由探究真理的“智者”

一、名门望族:家庭考古

二、早年时光:智慧儿童

三、大学时代:知识谱系发生

第二节 教师生涯

一、符茨堡时期

二、维也纳时期

三、教学风格

第三节 晚年生活

第四节 人格魅力

第五节 学术遗产


第二章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体系

第一节 布伦塔诺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科学背景

二、哲学背景

第二节 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一、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

二、描述心理学与发生心理学

三、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

四、心理学的特别价值

第三节 心理学的对象

一、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

二、意向性主题

第四节 心理学的方法

一、内部知觉方法

二、其他方法

第五节 心理现象的分类

一、关于表象

二、关于判断

三、关于情绪现象

第六节 对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三、主要影响


第三章 斯顿夫:布伦塔诺“最年长的学生”

第一节 早年生活和大学教育

一、早年生活

二、大学教育

第二节 大学任职

一、柏林大学之前任职

二、柏林大学任职

三、晚年岁月

第三节 主要著述


第四章 斯顿夫:机能心理学体系

第一节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

二、心理学的对象

三、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节 心理状态的特征与分类

一、心理状态的特征

二、心理状态的分类

第三节 空间知觉理论和情绪学说

一、空间知觉理论

二、情绪学说

第四节 音乐心理学

一、《音乐心理学》简介

二、乐音融合学说

第五节 对斯顿夫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第五章 胡塞尔:描述心理学

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的创始人

一、辗转求学

二、悲欢投师

三、执著探索

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观点

一、胡塞尔描述心理学的起点

二、胡塞尔的具体意动观

三、从意动心理学到描述心理学

四、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

第三节 相即知觉说

一、布伦塔诺的内部知觉观点

二、胡塞尔从内部知觉向相即知觉的改进

第四节 对胡塞尔描述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三、主要影响


第六章 厄棱费尔:形质心理学的奠基

第一节 形质学派的奠基人

第二节 厄棱费尔的形质说

一、形质说的来源

二、形质说原理

三、形质的内容要素与意动要素

第三节 厄棱费尔的价值论

第四节 对厄棱费尔形质说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第七章 迈农:形质心理学的成熟

第一节 格拉茨学派的领袖

一、早年的生活与学习

二、维也纳大学的求学和任教

三、格拉茨大学的教学与研究

第二节 迈农的意向性观点

一、布伦塔诺的意向性观点

二、迈农的意向性观点

第三节 迈农的形质说

一、形质说的缘起

二、形质说的系统化

三、高级对象说

第四节 迈农的创造观

一、高级对象的把握

二、心理分析

三、知觉的模糊

四、创造理论

第五节 对迈农形质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三、主要影响


第八章 威塔塞克:形质心理学的拓展

第一节 形质学派的拓展者

一、威塔塞克的生平与著作

二、在格拉茨大学的教学与研究

第二节 威塔塞克的形质说

一、形质与意动

二、具体形质观

第三节 威塔塞克的视觉空间定位研究

一、威塔塞克的视觉空间定位研究

二、围绕相同视觉方向法则的争论

第四节 对威塔塞克形质说的评价


第九章 贝努西:实验的形质心理学

第一节 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

一、“站在两种文化间的边缘人”

二、在奥地利格拉茨的艰难岁月

三、在意大利帕多瓦的消沉晚年

第二节 贝努西的意向性观点

一、错觉研究

二、意向性

三、真实心理分析

第三节 贝努西的创造说

一、不充分表象

二、非感觉表象

三、综合与分析态度

第四节 贝努西的时间把握思想

一、呈现时间

二、时间定位

三、表象阶段

第五节 对贝努西形质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三、主要影响


第十章 屈尔佩和麦塞尔:二重心理学

第一节 二重心理学的缔造者

一、屈尔佩:符茨堡学派的领袖

二、麦塞尔:二重心理学的发展者

第二节 符茨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实验

一、符茨堡学派

二、无意象思维研究

三、关于无意象思维研究的争论

第三节 二重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

二、麦塞尔的二重心理学

第四节 对二重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二、主要局限

三、二重心理学对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结语:中外关于意动心理学的研究

一、国外对意动心理学的研究

二、中国对意动心理学的传播与研究

三、中外对意动心理学研究的比较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作者:方双虎、郭本禹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2405
出版时间:2009/10/22
开本:16开
页数:333
定价:40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内容心理学的涵义
二、内容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三、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四、内容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与范围

第一章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节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前提
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 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一、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二、天文学与心理学
三、生理学与心理学
四、物理学与心理学
第三节 科学心理学的社会氛围
一、德国的经济背景
二、德国的教育背景
三、德国的科学背景

第二章 冯特:内容心理学创立者
第一节 冯特的心路历程
一、孤独的童年体验
二、无味的学校经历
三、人生的重要转折
四、莱比锡的学术生涯
第二节 冯特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三、科学背景

第三章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体系
第一节 内容心理学的科学观
一、冯特科学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三、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内容心理学的对象观
一、冯特之前的观点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内容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冯特心理学方法论的提出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内容心理学的任务论
一、心理元素的分析
二、心理元素的结合
三、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第五节 内容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一、心身关系理论
二、感情与情绪理论
三、意志理论
四、对其他具体心理学问题的看法

第四章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第一节 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的概况
二、实验室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典型研究
一、反应时研究
二、感知觉研究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
四、总结评价
……
第五章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
第六章 冯特心理学的评价
第七章 冯特同时代的内容心理学家
第八章 铁钦纳:内容心理学极端化者
第九章 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形式
第十章 康奈尔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第十一章 铁钦纳心理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