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9册,荟萃9位科学家陈梦熊、席泽宗、方俊、张直中、杨承宗、彭司勋、李先闻、李书华、彭瑞骢的口述或自述传记。从多种角度记录了我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参与者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

这些作品都出自亲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科学家、科技管理者、科学普及工作者或科技战线的其他工作者的亲口或亲笔叙述,为今日的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鲜活逼真的历史篇章,是非常珍贵的史实资料。

×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口述历史的特点是真实生动、细节丰满、可读性强,为今人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鲜活逼真的历史篇章,可以补充文献记载的缺失
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科学家们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还开辟了“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受访者也提供了不少有历史价值的图片5
每册最后还以索引的形式整理了本书中提到的科学家名称,这一点在相关领域图书里是较为少见的
友情提示:部分图书有勒痕、磕碰痕迹,介意的读者慎拍

漫画大集结
书友说
  • ztw*** 2024/6/7 22:58:08
    物美价廉,物超所值!值得品读收藏!
查看下一条 >>

丛书简介

21世纪初,湖南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一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
该丛书选择亲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科学家作为主要访谈对象,本求真之原则,记录其亲历亲闻的史实,并按大致统一的编例整理成书稿。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除科学研究之外,还包括科学教育、科学组织、科学管理、科学出版、科学普及等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人物和专题皆可列入选题,而不只限于著名科学家。从学科的角度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凡与自然科学有交叉而互动发展的内容亦将收录。
受访者与访问者双方同为各书的作者。忆述内容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要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同时,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是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忆述正文的内容,也是为了使全书尽可能地发挥“富集”史料的作用。
口述历史的特点是真实生动、细节丰满、可读性强。本丛书中,无论是口述自传、个人或专题访谈录,还是科学家自述,都出自科学家、科技管理者、科学普及工作者或科技战线的其他工作者的亲口或亲笔叙述,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参与者回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鲜活逼真的历史篇章,可以补充文献记载的缺失,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的珍贵资料。同时,书中也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爱国敬业、艰苦探索、勇于创新、无怨无悔的精神境界。

分册简介

《席泽宗口述自传》
茫茫的太空中,有颗小行星——“席泽宗星”。
席泽宗,一位参与开创、组织和领导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天文学史家,81岁遽然病逝前倾心讲述他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的学术与人生:
垣曲抗战中穿越日军封锁线的惊险逃亡,中学时期的求学坎坷,考大学的“背水之战”,落魄南京街头的乞讨生活,大学时代的勤工俭学和政治转向,科学道路上的转折,政治风浪中的沉浮,学术事业的收获和遗憾……
向你追忆——因为一次难得的机遇而迈进天文学史这一冷门领域,浸淫古籍,钩沉史海,撰成蜚声中外的《古新星新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及其前身的尘封往事;由学者走上领导岗位的际遇与努力,亲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诸多大事,多彩的学术交流和出访活动,还有与竺可桢、叶企孙、王振铎、戴文赛、曾肯成等一批科学家的交谊,李俨、钱宝琮、严敦杰等科学史家的治学风格与学术之外鲜为人知的故事……

【口述者】席泽宗, 山西垣曲人。天文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到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工作。自195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后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曾任所长(1983-1988),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1994—2004),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993),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5),获85472号小行星命名。著有《古新星新表》、《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对木卫的发现》、《科学史十论》等,还有《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席泽宗院士自选集》。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等。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2007)。
【整理者】郭金海,籍贯天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考取该系中国科技史专业研究生,2000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留所工作。从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与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

《从练习生到院士:方俊自述》
★一位90高龄科学家的亲笔回忆录,从辛亥革命到20世纪末的世事沧桑。
★顺直水利委员会练习生的早年岁月,申报馆中国地图集的编绘秘辛。
★丁文江、翁文灏等科学大家的风采,中央、同济大学诸教授的众生相。
★一个研究所的出生、西迁、折腾与重生,地图测量、地球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成长。

本书是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家方俊院士的遗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老一辈科学家回忆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忠于历史事实,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了20世纪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坎坷历程;其治学精神、治学经验,以及爱国主义情操,很值得当代的中国读者体悟和理解。

【作者】方俊(1904-1998),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地图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山交通大学肄业。曾为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练习生、北平实业部地质调查所绘图员,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中央大学教授、中国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副主任、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等职。1950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
西南联大,师从孙、袁、冯;
西北兰州,考察红、黄、黑六十余年;
上下求索,八千里路南北奔波,
回首望去,端见得——开拓中国水文地质学的这一串足迹。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国犹太人的后裔。这位地质学家,是考古学家陈梦家的弟弟。本书通过陈梦熊院士的亲历亲闻,向读者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也通过其学术经历,真实再现了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至改革开放之后各时期中国水文地质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其中的,有对各时期社会面貌的记录,也有对中国大江南北风土人情描绘,既有史料价值,也不乏可读性。
全书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为9章,其中既有陈梦熊院士介绍的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有他叙述的学术工作经历及其心得。陈梦熊院士保存有大量的早期照片及实物资料,本书选用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资料,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有关时代背景和陈梦熊院士的学术经历。最后通过整理陈梦熊的生平简历和著作目录,为读者进一步的了解、研究提供了基本史料。

【口述者】陈梦熊(1917-2012),浙江上虞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1942年毕业于两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先后任职于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地质矿产部科技顾问委员会。早年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图编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考察与研究,是中国水文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先后获得德国地质学会“Leopoldv on Buch Medal”荣誉奖(2005)、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著有《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等。
【整理者】张九辰(1964-),河北邯郸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近现代地学史研究。著有《地质学与民国社会:中央地质调查所研究》《施雅风口述自传》。

《从居里实验室走来:杨承宗口述自传》
杨承宗不但是我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新中国核燃料化学的奠基人。1947年,他进入了著名的法国居里实验室,师从约里奥–居里夫人(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之女)。1951年学成后放弃优厚待遇归国,参与原子弹核燃料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核燃料化学的创立、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记录了杨承宗探索未知、治学育人、矢志报国的曲折历程,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感人情节;他的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放射化学及核燃料化学技术在艰苦条件下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折射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

【口述者】杨承宗(1911-2011),江苏吴江人。放射化学家、教育家。1932年毕业于大同大学。1951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二机部铀矿选冶研究所副所长,成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系主任。197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80年创办合肥联合大学。2001年获何梁何利奖。
【整理者】边东子(1947-),浙江诸暨人。自由撰稿人。著有《风干的记忆——中关村特楼内的故事》《北京饭店传奇》《国宝同仁堂——同仁堂340年记》、广播剧《世纪之声》、长篇小说《神厨传奇》等。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
中国的雷达技术研究开始于1940年代,发展于1950年代,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维修、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开拓创业”的发展道路。张直中则是整个中国雷达事业发展历程的开拓者和见证人。
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部对空警戒雷达,并投入批量生产:
他参与制定十二年远景规划,分工负责编写雷达科技发辰规划;
他研究动目标显示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多种雷达;他年过八十时还参与863逆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研究。魂萦梦绕,荣辱与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是为其雷达人生!

【口述者】张直中(1917-2011),浙江海宁人,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45-1947年赴英国学习雷达和超高频技术。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总工程师。著有《雷达信号的选择与处理》《合成孔径、逆合成孔径和成像雷达》《微波成像术》《机载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导论》。曾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第二届中国工程科技奖(199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
【整理者】钱永红(1959-)浙江嘉兴人。自由撰稿人。著有《一代学人钱宝琮》。

《从土家族走出的药物化学家:彭司勋口述自传》
★从湘西大山深处走出的土家族子弟,抗战时期就读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从中央卫生实验院到药物食品检验局。由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资助,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药学硕士学位。
★与邓稼先、叶笃正等百余名学生、学者一起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留学生。
★以“诚恳、勤奋、奉献”为座右铭,服务母校六十余载。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药物化学学科的开拓者,立足于国情的新药研发思路,新药基金设立和新药研发体系建立的倡导者。年逾九旬,仍在心脑血管药物研究领域孜孜进取。

【口述者】彭司勋(1919-),湖南保靖人。药物化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中国药物化学学科的开拓者。1942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先后任职于国民政府卫生部中央卫生实验院、药物食品检验局,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药学硕士学位。曾任南京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兼任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药学组召集人,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顾问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主编我国第一部《药物化学》教材,主编《中国药学年鉴》、《药物化学进展》。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
【整理者】周雷鸣(1967-),江苏连云港人。历史学博士,中国药科大学社科部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

《李先闻自述》
“甘蔗之神”李先闻的人生自传。
本书是一位终生献身学术研究的科学家的人生全景纪录。
从辛亥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清华学堂的师生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的著名遗传学研究集体,从教育学术界的世象和潜规则到家庭琐屑、世态炎凉,作者都娓娓道来。
周诒春、马约翰、盛世才、胡适、朱家骅、赵连芳、胡子昂、沈宗瀚、蒋彦士 等中国现代教育、科学乃至政界的著名人物,经作者笔端,精神面貌具现。

【口述者】李先闻(1902-1976),四川江津人,植物遗传学家和作物育种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清华学校毕业(1923),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1929),曾任东北大学、河南大学和武汉大学教授,四川农业改进所技正,“中研院”植物所研究员,台湾糖业公司专家顾问,台南糖业试验所评议会主席,台湾“中研院”植物所筹备主任、所长。

《李书华自述》
本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开山元老之一、北平研究院实际掌门人李书华教授的自述,记录了他一生的几段重要经历。如留学法国,在北京大学、北平研究院、中法大学、北平大学区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与学术交流,以及他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煜瀛、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陶孟和、沈尹默、梅贻琦、朱家骅等中国现代科学和教育名人的交往。其书言必有据,要言不烦。既是李书华本人牛涯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史和教育史的重要资料。
李书华还是一位游记作家。他的游记具有科学家精细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在中国现代游记中别具特色。本书中的《黄山游记》、《房山游记》和《陕游日记》都是他的游记中的精华。
本书包括正文五篇,附录亦五篇。正文《十年留法》《七年北大》《两年中法大学》《二十年北平研究院》《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大会前后五次的回忆》所记为其一生几个经历,并叙述有关机关的情形,兼及当时的背景。附录五篇,则为纪念吴稚晖先生的文字(《传记文学》刊载)及追忆胡适之(《大陆杂志》刊载)、梅月涵(《清华校友通讯》刊载)、朱骝先(《朱家骅先生逝世纪念册》刊载,大陆杂志社编辑)、袁守和(《传记文学》刊载)四位作者老友的文字。

【作者】李书华(1890-1979),河北昌黎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法国国家博士(1922,巴黎大学)。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中法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北平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晚年定居纽约。

《彭瑞骢访谈录》
彭瑞骢是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长期在医科院校中任教,解放后不久就担任了党政领导工作。本书记录了他关于广义的医学史(医学科学史、医学技术史、医疗卫生事业史、疾病史等)所曾经历过的事件。

【口述者】彭瑞骢,江苏苏州人,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任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 事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医学与哲学》及《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主编。主编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学》、《临床思维及例证》、《 医学辩证法》等著作。
【整理者】孟譞,陕西西安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师。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
作者:陈梦熊/口述,张九振/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07345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297
定价:52元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我的家庭
第二章 学生时代
第三章 西北行
第四章 南京时代
第五章 动荡的五六十年代
第六章 十年动乱
第七章 海外缤纷录
第八章 学术研究工作
第十章 情系西部:关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重建
附录
后记

《从居里实验室走来:杨承宗口述自传》
作者:杨承宗/口述,边东子/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91142
出版时间:2012年4月
开本:16开
页数:217
定价:40元

目录
王方定序
引言
第1章 我的青少年时代
“老子才是生来就革命的”
求学上海
第2章 不平静的北平
郑大章先生
初涉放射化学
第3章 上海租界中的镭学研究所
在上海重起炉灶
发现B射线的散射现象
拒绝与汉奸合作
光复与出国
第4章 走进居里实验室
海上见闻
初到巴黎
我的法语
我的工作环境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在法国大理院“打官司”
伊莲娜·居里赠送放射性标准源
约里奥一居里的忠告
3000美元购器材
布歇士送我上船
归途溯往
第5章 五十年代
踏进国门
东皇城根的近代物理所
和毛泽东一起看《将相和》
迁址中关村
奇怪的“铀235”和质谱仪的试制
陈毅设宴:紫光阁下岂无人
苏联之行和参与制订“十二年规划”
侦测美国核试验造成的核污染
第三代小居里夫妇来华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讲习班
中国科技大学08系系主任
第6章 在二机部五所的日子
紧急任命
整顿研究所
“水冶法炼铀”
周总理说:“我拜托你们了!”
二机部给科大的“合作经费”
喜讯与庆功宴
“文革”回忆
第7章 做了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下迁安徽
中国科大再创业
碳酸钡镭标准源的最终归属
重视外语教学
第8章 创办合肥联合大学
一次发言一份建议
从“三无”起家
创办合肥联大的意义
一件憾事
第9章 晚年杂记
揭开约里奥一居里托我传话给毛泽东的秘密
参观核试验基地
再访居里实验室
百岁感言
附录
杨承宗年表
杨承宗主要著述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
作者:张直中/口述,钱永红/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07192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180
定价:34元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1章 海宁家世
第2章 发愤读书
初到上海
尚公小学
东吴附中和光华附中
第3章 求学艰辛
首选浙大
在西湖边“玩”了一年
西迁颠簸
宜山遇险
遵义半年
校长竺可桢
恩师王国松
第4章 访问学者
重庆电信机械修造厂
乘水上飞机赴英
莱斯特大学
英国雷达
电子和电声公司
同班同学张煜
欧洲大陆游
第5章 回国报效
回国
兼职教授
留在大陆
调往南京
第6章 中国雷达
中国首台雷达
参加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新技术新体制设计
“冒进”的后果
第7章 单脉冲雷达
贯彻十四条
放弃磨石山体制
脉冲压缩课题
两个新的“第一台”
靶场测量雷达
远程导弹预警雷达
科学会堂报告
第8章 “文革”十年
参加“四清”
“摇摇停”的“110”
“埋伏得很深的特务”
挖防空洞
《雷达手册》
《雷达信号的选择与处理》
第9章 重抖精神
率团访美
开启国际交流窗口
汤永谦、姚文琴伉俪
《现代雷达》杂志
机载脉冲多普勒体制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雷达
《微波成像术》
“争气雷达”
863高科技项目
机载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第10章 荣誉·责任·心态
晋职与入党
博士生导师
工程院首批院士
申仲义奖
技术领导的职责
和睦家庭
捐资助学
“莫生气”
附录
我和张总的交往
回忆张直中院士科研学术工作
学生眼中的张直中——汪学刚访谈录
女儿眼中的父亲——张幼珍访谈录
张直中年表
张直中主要著述目录
人名索引
后记

《从练习生到院士:方俊自述》
作者:方俊/著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96192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376
定价:69.8元

目录
第1篇 家世和求学时代
我的身世,我的童年
苏州入学
迁居北京
进入中学
进入唐山大学
第2篇 从练习生到地质调查所
走入社会
进入地质调查所
国难家愁
游学德国与回国西迁
第3篇 大学任教时期
在中央大学任教
李庄时期
国难未已
第4篇 从上海到南京再迁武汉
解放了,学习,学习,再学习
渐入佳境
又入困境
第5篇 重建测地所
为事业而斗争
枯木逢春壮志不已
安度晚年
附录
方俊1951年赴藏区考察途中家书选
方俊亲属人物关系简表
方俊年表
方俊主要著述目录
人名索引

《从土家族走出的药物化学家:彭司勋口述自传》
作者:彭司勋/口述,周雷鸣/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09929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213
定价:39.5元

目录
吴晓明序
引言
第1章 家庭与故乡
书香门第
故乡风情
第2章 早年求学
竞择小学
朝阳中学
兑泽中学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第3章 走上工作岗位
中央卫生实验院
药物食品检验局
第4章 留学美国
马里兰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艰难回国路
第5章 执教母校
走上讲台
主编教材
主编学报
主编《中国药学年鉴》
学科建设
附 彭先生与我校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
人才培养
附学生眼中的老师
第6章 国外和香港考察
欧洲五国(1979)
法国(1980)
日本(1984)
美国(1987)
土耳其(1990)
香港(1989、1991)
第7章 潜心新药研究
早期科研工作
“文革”后的科研工作
主持学术会议
接待外国学者
科研体会
……
第8章 学术兼职和活动
第9章 参政议政
第10章 往事追忆

《席泽宗口述自传》
作者:席泽宗/口述,郭金海/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77320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297
定价:45元

目录
序言 江晓原
引言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我的家世和家庭
 风平浪静的十年
 在垣曲县立第一小学
第二章 抗日烽火中的劫难
 战火中的逃难生活
 冒险穿越日军封锁线
第三章 中学时期的历练与收获
 投考国立七中  
 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两次失败的经历  
 西北师范学院附中:科学家的摇篮
第四章 革故鼎新的大学时代

《李先闻自述》
作者:李先闻/著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60780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342
定价:46元

目录
自序
1 我的家世
2 小学时候
3 投考清华
4 清华八年
5 留学时期
6 回国后头两年
7 艰苦的河南大学农学院
8 武汉大学的生活
9 抗战期间四川九年
10 第一次重返美国
11 进中央研究院
12 来台后最初十四年
13 重返中研院
14 我的家庭
后记

《李书华自述》
作者:李书华/著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63484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03
定价:42元

目录
出版说明
自序
1 从私塾到学堂
2 十年留法
3 七年北大
4 一年北平大学区
5 两年中法大学
6 二十年北平研究院
7 一年教育部
8 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大会前后五次的回忆
附录
 黄山游记
 房山游记
 陕游日记
 悼梅月涵先生
 追忆朱骝先先生
 追忆袁守和先生
 悼汪敬熙先生
 李书华年表
 李书华主要著述目录
 人名索引

《彭瑞骢访谈录》
作者:彭瑞骢/口述,孟譞、张大庆/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72509
出版时间:2010-12
开本:16开
页数:260
定价:43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治病救人与革命救国
家世与求学
住院医师与地下交通员
解放前的医学教育
第二章 建国初期医疗队伍的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的整顿与发展
以中等医学教育为重点
第三章 学习苏联
院系调整与移植苏联模式
派遣大量学生去苏联留学
苏联来华专家
第四章 思想改造与反右斗爭
“洗澡”与“搓澡”
1956年
“顶风撒尿”
第五章 “文革”前的“折腾”
跃进规划与拔白旗
尖端专业与吃青苗
三大革命拧成一股绳
高教六十条与广州会议
北大与协和的“四清”运动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医学教育
值得一说的几个项目
“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赤脚医生
对农村医疗问题的思索
第七章 确立创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
知名大学要有自己的“王牌”
北医与北大的合并
附属医院与专科培训
为什么不重新设立法医专业?
世界银行贷款和CMB恢复资助
与日本的民间交流
……
第八章 医学研究生教育
第九章 医学与哲学
第十章 医疗体制的改革
第十一章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第十二章 中医
附录
人名索引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