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4册:《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我的南极之旅》《民国时期机电技术》《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从多种角度记录我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细节

这些作品都出自亲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科学家、科技管理者、科学普及工作者或科技战线的其他工作者的亲口或亲笔叙述,从多种角度记录了他们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为今日的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鲜活逼真的历史篇章,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口述历史的特点是真实生动、细节丰满、可读性强,为今人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鲜活逼真的历史篇章,可以补充文献记载的缺失
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科学家们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还开辟了“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受访者也提供了不少有历史价值的图片5
每册最后还以索引的形式整理了本书中提到的科学家名称,这一点在相关领域图书里是较为少见的

友情提示:部分图书有勒痕,介意的读者慎拍

漫画大集结

丛书简介

21世纪初,湖南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一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
该丛书选择亲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科学家作为主要访谈对象,本求真之原则,记录其亲历亲闻的史实,并按大致统一的编例整理成书稿。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除科学研究之外,还包括科学教育、科学组织、科学管理、科学出版、科学普及等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人物和专题皆可列入选题,而不只限于著名科学家。从学科的角度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凡与自然科学有交叉而互动发展的内容亦将收录。
受访者与访问者双方同为各书的作者。忆述内容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要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同时,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是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忆述正文的内容,也是为了使全书尽可能地发挥“富集”史料的作用。
口述历史的特点是真实生动、细节丰满、可读性强。本丛书中,无论是口述自传、个人或专题访谈录,还是科学家自述,都出自科学家、科技管理者、科学普及工作者或科技战线的其他工作者的亲口或亲笔叙述,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参与者回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鲜活逼真的历史篇章,可以补充文献记载的缺失,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的珍贵资料。同时,书中也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爱国敬业、艰苦探索、勇于创新、无怨无悔的精神境界。

分册简介

《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1953-1966》
我们不知道它100多年前叫什么名字,
只知道它是50多年前在坟茔、农田和荒野中拔地而起的
新中国的科学城。
亲历者们向你述说
一座座科研大楼何时在这里出现,一个个研究所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来龙去脉……
梅兰芳遽然谢世前的*后演小在这里谢幕……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先驱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有秉志、钱崇澍、戴芳澜……
还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钱学森、赵九章、王淦昌
还有国家**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叶笃正、刘东生。
本书是可以勾起亲历者怀旧思绪的鲜活“童话”;是讲给后人了解共和国科学事业基地打造过程的早年故事;是留给历史研究者的细节史料——献给中国科学史,也献给当代中国史和北京社区史。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关村,从前是一个人烟稀少、无人闻名的小村落。自中国科学院于1953年入住之后,一座“科学城”由此拔地而起,现在已成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构成部分。中关村的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事业发展史的缩影。本书通过亲历者的回忆,让人们看到这里建筑物的布局、研究所的兴革和社区的变迁。书中既有钱三强、钱学森等科学精英在此活动的身影,也有梅兰芳等名人的足迹。它在一连串创业故事的背后,为中国科学史、当代中国史和北京社区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细节史料。

《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经过了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民国时期就是这一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主要由机械界与电工界前辈的口述资料与撰述资料组成。
上篇是王守泰等37位专家口述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央大学机械系等机构的历史,以个案展现民国时期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研究与教育状况。
下篇是恽震忆述他所亲历的电工技术活动.包括开拓电工事业、建设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及其他机构、引进美英电工技术与资金、规划电工技术与工业等,展示了电机、电力、无线电等技术与产业的创业景象。 这些史料反映了机电行业的技术、事件、人物、问题以及社会环境,涉及技术转移、技术的本土化等问题。
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庄前鼎、刘仙洲、顾毓瑔、顾毓瑗、恽震等撰写的四篇文章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口述史料,全面了解民国时期机电工程与机电工业发展史。
【受访人】:
王守泰 陆景云 顾毓瑔 雷天觉 恽 震 贝季瑶 张乔啬
韩云岑 张遐昌 周肇基 糜若虚 顾克铮 江厚渊 张觉亚
朱广颐 李天基 丛 勉 王明贞 王守瓈 曹立瀛 孙家谦
朱清淮 梁相济 戴成钰 支少炎 喇华琨 缪 良 支德瑜
范从振 陈学俊 施景山 陈文禧 萧家捷 高良润 董树屏
程光蕴 杨立洲 季树农 戴丕寿 杨锦山 郑林庆 胡国栋

《我的南极之旅》
这是一本与地球南端的南极亲密接触的实录,包含了许多中国人远行到达南极冰雪世界的故事。
轻松的笔调,亲身的经历,回顾了中国人建成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艰辛和自豪,也带着我们回到上个世纪南半球风雪弥漫的日子,领略冰天雪地的寒冷和暴风雪的肆虐,近距离观察那里的企鹅、海豹、南极毛海狮以及众多禽乌们,而且亲眼目睹科学家们在波浪中、在冰原上、在广漠的天空,探索南极奥秘的无比喜悦。
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中国科学家和海员们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多角度地展现了各国科学家在南极的艰辛、真诚的友情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在他笔下,异国他乡,冰海雪崖,寂寞孤岛,也处处闪耀着令人着迷的光彩。
昨天的新闻,今天已成为历史。于是,《我的南极之旅》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的珍贵回忆。
本书作者金涛(1940-2024)是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新闻记者。安徽黟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理事长。

《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是中国早期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三座里程碑,曾在当时和事后得到广泛的宣传,长期以来被引为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骄傲”。“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以“大跃进”运动为起点,另两项研究则起步于“文化大革命”运动之初。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了书中的“故事”不会是纯科学的陈述。尽管这些科学英才面对特殊的机遇与挑战,实现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但其中也确实包含有太多的曲折和遗憾。
本书汇集了笔者在六年时间内分别对二十多位重要当事人所做的访谈,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三项科研工作的立项背景、研究过程、荣誉分析,并对其科学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为了使读者看得更全面,整理者还以当时形成的档案、内部资料等为基础,写了两则研究者的叙事版本——导言和大事记。
【受访人】:
杜雨苍 张友尚 邹承鲁 王芷涯 邢其毅 汤卡罗 花文廷
施溥涛 夏其昌 梁栋材 林政炯 李根培 卫新成 朱尚权
祁国荣 梁镇和 黄爱珠 包永德 罗 登 陈海宝 张其玖
王贵海 顾孝诚 胡美浩 孙融融 翁延年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1953-1966》
作者:胡亚东 等/口述,杨小林/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60667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369
定价:50元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村与城
1 “老乡长”话中关 访谈邓启祥
2 蓝图中的科学宫与科学城 访谈姜虎文
第二篇 早期奠基
3 入住中关村的科学院人 访谈丘宝剑
4 原子能楼 访谈叶铭汉  附 早年的中关村和放射化学小楼的建设(杨承宗口述)
5 地球物理研究所 访谈朱岗崑、吴智诚
6 化学研究所 访谈胡亚东
7 生物楼——昆虫研究所与动物研究所访谈郭郛
8 力学研究所 访谈郑哲敏  附 钱学森先生在力学所初建的日子里(朱兆祥)
第三篇 “火车头”时代
 9 数学研究所与计算技术研究所 访谈许孔时
 10 化工冶金研究所 访谈许志宏
 11 电子学研究所 访谈叶毓林
 12 声学研究所 访谈柯豪
 13 生物物理研究所 访谈郑竺英
 14 微生物研究所 访谈程光胜
  附1 的鼓舞——记参观我们的展览会(中国科学院机关刊《风讯台》通讯报道)
  附2 来到中关村(漆宗英)
 15 北京天文台 访谈李竞
 16 自动化研究所 访谈凌惟侯
 17 物理研究所 访谈贾寿泉
 18 电工研究所 访谈严陆光
第四篇 社区与“特楼”
 19 回忆早年的中关村 访谈李佩
 20 早年中关村的一些服务设施 访谈程光胜
  附1 中关村的日子(汪安琦)
  附2 在梅兰芳同志长眠榻畔的一刹那(郭沫若)
 21 “特楼”往事 访谈边东子
附录
 中关村科学城变迁大事记
 中关村科学城建筑布局演变示意图
 中关村史迹拾遗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作者:王守泰 等/口述,张柏春/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61428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278
定价:38元

目录
引言
上篇 机械技术
 第一章 中央机器厂
 第二章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
 第三章 上海新中工程公司
 第四章 中央工业试验所
 第五章 机械工程教育
下篇 电工技术
 第一章 抗战前的电工技术
 第二章 抗战时期的电工技术
 第三章 抗战后的电工技术
附录
 三十年来中国之机械工程(庄前鼎  刘仙洲)
 三十年来中国之机械工业(顾毓球)
 三十年来中国之电机工程(顾毓琇)
 三十年来中国之电机制造工业(恽震)
人名索引

《我的南极之旅》
作者:金涛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96253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344
定价:60元

目录

前言
第1篇 暴风雪的夏天
 我的梦
 到南极去
 地球最南端的城市
 最后一个晚上
 南极地名是一部探险史
 前面发现了冰山
 你好,乔治王岛
 初访南极洲
 新年之夜
 邻里之间
 访问企鹅的王国
 风雪长城站
 冰海探险
 象岛和磷虾
 挺进南极圈
 别林斯高晋海的风暴
 登上雷克鲁斯角
 乔治湾的死火山
 舟中夜话
 大海的礼物
 ……
第2篇 重返南极
第3篇 踏上归途
附录

《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
作者:邹承鲁 等/口述,熊卫民/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60650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414
定价:56.5元

目录
引言 分子生物学在中国兴起的独特历程
第一篇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胰岛素工作的管理  访谈杜雨苍
 因保密而丧失的荣誉  访谈张友尚    
 最自豪的工作  访谈邹承鲁
 上海分院的“大兵团作战”  访谈王芷涯
 可以给个诺贝尔奖访谈邢其毅
 学生的感受  访谈汤卡罗    
 北京大学的“大兵团作战”  ‘访谈花文廷
 合成背后的故事  访谈施溥涛
 尴尬的献礼  访谈夏其昌
第二篇 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
 非常集体的工作  访谈梁栋材
 从小分子到大分子  访谈林政炯
 “691”之前  访谈李根培 
 四起三伏的坎坷历程  访谈卫新成
 上海组  访谈朱尚权
第三篇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从“601”到“824”  访谈祁国荣
 “824”任务的前期管理  访谈梁镇和
 “人工合成生命”系列研究的酝酿访谈黄爱珠
 自豪及遗憾访谈包永德
 署名问题  访谈罗登
 有机所的贡献  访谈陈海宝
 北京“824”任务组  访谈张其玖
 不可能再组织第二个“824”项目  访谈王贵海
 北京大学的工作  访谈顾孝诚、胡美浩
 默默奉献13年  访谈孙融融
 对“824”的反思  访谈翁延年
附录
 “人工合成生命”系列研究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