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限时低价19.9!跨越时空的民国教育通史《中国教育史大纲·中国教育史》布面精装,著名教育家王凤喈撰写,《中国教育史大纲》与《中国教育史》互为补充,全面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史大纲》,内容涉及教育起源、中国社会之分析和自周代及周代以前之教育至近代教育,全面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史》是在《中国教育史大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对沿用观点进行深入补充和完善,一经问世即被定为“部定大学用书”,并畅销多年,影响深远。

×

推荐理由

16开布面精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凤喈是著名教育家、教育史研究专家,其学术研究领域有现代教育思潮、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研究法等多方面

《中国教育史大纲》是中国首部中国教育通史类专著

《中国教育史》是在《中国教育史大纲》的基础上改编完成

无论是教育从业者、历史爱好者,还是关心中国文化传承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漫画大集结
书友说
  • 匆匆过*** 2024/6/11 0:45:53
    差强人意差强人意
  • 知秋一*** 2024/6/7 10:30:16
    书不错。。
  • 海浪0*** 2024/6/3 10:16:19
    包装严实,印刷清晰,内容详实。很不错的一本书。性价比很高。👍👍👍
  • 司马剑*** 2024/5/30 22:24:03
    大32开精装,纸质不错,属于库存书。
查看下一条 >>

前言

本书收集了王风喈两本重要教育史专著:《中国教育史大纲》和《中国教育史》。

王凤喈(1896-1965),著名教育家、教育史研究专家。湖南湘潭人。1896年10月10日出生于湘潭南乡的泉冲,6岁从父受启蒙教育,先后人菱溪小学和昭潭小学就读。小学毕业后,再升入湘潭中学,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0年毕业后离京返湘,受聘为湖南私立明德学校英语讲席。1922年转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育学科讲席。1925年,王凤喈与友人在长沙创办湖南私立晨光大学,任晨光大学校长。后因经费困难停办,改办一小学,继续维持至1938年长沙大火之夕被毁为止。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入湘后王凤喈曾当选为长沙市党部执行委员。后由武汉转上海,与匡互生等追随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筹设国立劳动大学于江湾,受聘教务主任。1930年底,王凤喈辞职赴美,人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时三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春,自美返国,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系教授兼注册主任。1935年7月,转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学教授兼教务副主任,1939年7月,改任教育系主任,先后在职8年。1938年王风喈被选为湖南省参议员,1942年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历时6年。1949年4月,辞职赴广州,任教育部聘任督学,后赴香港,在私立辅仁书院任英文历史教员。1950年9月,王风凤喈去台湾,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历时16年。1952年11月,奉派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七届大会。除主持国立编译馆馆务外,他还在大学继续担任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法、现代教育思潮、中国教育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65年12月31日因病逝世,享年70岁。

王凤喈的学术研究领域有现代教育思潮、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研究法等多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史大纲》、《中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与廖人祥合著)。学界一般认为,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凤喈的《中国教育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中国教育通史类专著,而《中国教育史》则是在《中国教育史大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1945年由国立编译馆出版、正中书局印行,被定为“部定大学用书”,1957年在台湾修订重版,至今共印刷20余次。

《中国教育史大纲》一书包括绪论共十一章,内容涉及教育起源、中国社会之分析和自周代及周代以前之教育至近代教育,全面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是多主线的,而这一看法与当时学界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教育单主线说明显不同。作者认为,从文化学、人类学、科学学立场来看,中国自古至今的教育演进之过程大致经历了“民族习惯之成立与破坏时代”(三代至秦)、“大民族习惯时代”(汉至清前期)、依据民族习惯的旧教育破坏和依据科学的新教育开始的时代(清末至当时)。而“大民族习惯时代”的教育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习做文章以备考试的预备做官的教育,二是知晓写字算数预备生活的平民教育,三是对中国学术作出贡献的专门研究和传授学术的私人教育。正是这一特点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发展三条主线。这三条主线既包含了为历代封建政府所倡导并作为传统教育主流的“养土”教育,也包含了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初步文化知识教育和家庭、家族世代相承的专门技术(学术)教育这两条教育支流。显然,王凤喈的多主线说更多地着眼于教育的事实和实际操作层面,现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不少人认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单主线说更多的是在传统教育内部进行诸要素的比较而得出结论,王风喈的多线索说则是以中国传统教育为整体与西方教育作比较而形成的见解。在《中国教育史大纲》中,王凤喈明确指出,对中国教育问题“不可专靠输入西洋的学说来解决,必须注意历史的背景与社会的情况;对于西洋学说本身,亦宜加以选择”。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王凤嗜提出了他的中国教育发展的多主线说,可以说,整个《中国教育史大纲》就是围绕这些主线展开的。

王风喈的《中国教育史大纲》出版后受到各方广泛注意,尤其在学界造成了很大影响,短短四年之内即多次再版。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是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版本,它铭记了一段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历史: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毁灭文化的暴行。在该版本的版权登记页上,商务印书馆发表的一份特别启事对这一暴行做了详细记录:“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九日,敝公司突遭国难,总务处印刷所、编译所书栈房均被炸毁,附设之涵芬楼、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亦遭殃及,尽付焚如,三十五载之经营隳于一旦。迭蒙各界慰问,督望速图恢复,词意恳挚,衔感何穷。敞馆虽处境艰困,不敢不勉为其难,因将需要较切各书先行覆印,其他各书亦将次第出版……”另外,该版权页上还特别标明:“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印行国难后第一版。”由此可见,此版本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也可见本书的重要性。

1945年,王凤喈在《中国教育史大纲》的基础上改编、完成了《中国教育史》的写作,并于当年交由国立编译馆出版。在有关教育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中国教育史分期等问题上,作者基本沿用了《中国教育史大纲》中的观点并给予了补充和完善。在《中国教育史》一书中,作者将中国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虞夏商周为上古时期,秦汉至清咸丰末年为中古时期,清同治元年至20世纪中叶年代为近代时期。全书分为四编十四章。第一编“绪论”,讲述了教育史的范围、中国社会文化的分析及中国教育史时期的划分;第二编“虞夏商周之教育——上古教育”,讲述了这一时期的教育和教育思想;第三编“秦汉至清咸丰末年之教育——中古教育”,讲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学校教育、选士制度、科举制度及教育思想;第四编“近代教育”,讲述了近代学制、教育行政、侨民教育、教育思想的演进情况。

该书有两个很重要的特色,其一是作者特别重视教育史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教育史研究应做的几步工作:第一步,确定教育史的范围;第二步,依此范围搜集史料,史料中应注意有意的史料和无意的史料的发掘;第三步,批判史料的真伪;第四步,分类整理;第五步,解释论断。这五步研究法,简明扼要,为学习教育史、进行教育史研究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其二是贴近现实,突出了中国教育史为现实服务的精神。这体现在书的第四编“近代教育”中。这一编作者分五章,除了第一章通论外,其余几章分别为“近代学制之演进”、“近代教育行政之演进”、“近代侨民教育之演进”、“近代教育思想之演进”。在这一编中,作者提出了“新教育”的概念,他认为近代教育属于新教育的范畴,其特点有四:第一,新教育注重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将自然科学纳人中国学校课程,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教育所没有的,在近代教育史上是一项重大的革命。第二,新教育注重现代生活。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使个人能继续不断改进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并深切了解二者的不可分离。这对古代教育只重视经书典籍、脱离现实、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弊端是一次革命。第三,新教育具有民主精神。也就是说在基础教育上使全国的学龄儿童均接受强迫教育,强调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均等。这对旧教育中高等教育大都限于王公贵族阶层,学校教育一切为科举服务是一次革命。第四,新教育具有科学精神。这是指整个的教育活动以科学方法去研究,依研究的结果而改良。这对旧教育不注重科学方法管理,一切笃守古义,以权威为指导是一次革命。

《中国教育史》一书写成后即被定为“部定大学用书”,其权威性由此可见。读者现在所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一版,其版权页上记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初版,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泸一版。该书1957年做过一次修订,我们没有采用修订本的缘由是保持历史的原本性。尔后的版本在书末加了个附录,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各代科举制度之比较”、“漫谈前清考试”、“清初俞长城之八股文”、“清未夏曾佑之殿试卷”、“湖南时务学堂”、“长沙明德学校与天津南开学校”,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阅。

学界普遍认为,教育通史研究始终是衡量中国教育研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王风喈的《中国教育史大纲》和《中国教育史》作为中国最早的教育通史之一,当然也就标志着当时中国教育研究的发展水平,这不仅从教育史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史学史的角度来看,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龙育群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国教育史大纲·中国教育史》
作者:王凤喈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58039
出版时间:2008/11/1
开本:16开
页数:335
定价:75

目录:
中国教育史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教育起源及其变迁
 第三章  中国社会之分析
 第四章  周代及周代以前之教育
 第五章  春秋战国之教育
 第六章  秦汉之教育
 第七章  魏晋及南北朝的教育
 第八章  隋唐的教育
 第九章  宋元明的教育
 第十章  清代教育
 第十一章  近代教育
 参考书目

中国教育史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史的范围

第二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分析

第三章 中国教育史时期的划分

第二编 虞夏商周之教育——上古教育

第四章 虞夏商及西周之教育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教育概況

第五章 东周(春秋战国)之教育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教育概况

第三节 教育思想

第六章 结论

第三编 秦汉至清咸丰末年之教育——中古教育

第七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之教育

第一节 政治与教育

第二节 学校教育

第三节 选士制度

第四节 教育思想

第五节 学风

第八章 隋唐宋元明清之教育

第一节 政治与教育

第二节 学校教育

第三节 民间教育

第四节 科举制度

第五节 教育思想

第六节 学风

第九章 结论

第四编 近代教育

第十章 通论

第十一章 近代学制之演进

第十二章 近代教育行政之演进

第十三章 近代教育思想之演进

第十四章 结论

参考书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