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全2册,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著。一部古代辞赋理论的通史杰作,总达952页。从理论总述、理论流变到理论范畴,结构宏阔,内容丰富,体大精深。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综述,中篇讲述历代辞赋理论的流变,对辞赋理论与批评体系做了详尽地论述与构建,下篇则从辞赋的本原、经义、体类、章句、技法、风格等门类,分别阐述并讨论了中国古代辞赋的理论范畴与艺术表现。

×

团购价¥118.0 ¥280.0 折扣4.2
已售38套,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哟

推荐理由

16开精装,凤凰出版社出版
特别注重文献的征引与运用,理论的建构以文献为据,遵循理论与历史真实的合一
书中所涉及中国辞赋理论的诸多问题在见解和理论的深度上都值得学人观习、研讨和借鉴
作者许结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资深学者、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中国赋学会会长,多年来潜心专注于赋学,贯通古今,覃思精虑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编辑推荐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中国辞赋理论综述”,首先从源头上辨析“赋体”这一文体概念,并对古代的辞赋理论文献进行叙录与考察,再对如史传、子书、文集中的赋体以及赋序、赋跋、赋格、赋话等辞赋理论的批评形态逐一论述,*后综述了辞赋理论的生态与构建;
中篇为“中国辞赋理论流变”,主要采用文学通史的体例,对前赋时代、汉赋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隋唐、宋金元、明清直到20世纪前、后两期等诸时代的辞赋理论与批评体系做了详尽地论述与构建;
下篇为“中国辞赋理论范畴”,从辞赋的本原、经义、体类、章句、技法、风格等门类,分别阐述并讨论了中国古代辞赋的理论范畴与艺术表现。
全书采用了多维的历史纵向视角。不同于常见的赋史、赋论史以时间为序的单线叙写,而是采用多层次的历时叙写模式。全书以中国辞赋理论总述、中国辞赋理论流变、中国辞赋理论范畴上中下三篇结撰,每一篇都从先秦延及到20世纪的近现代,从源探到流。

作者简介

许结,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要论著有《汉代文学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辞赋发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华书局2005年版)、《赋学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

在线试读

绪言
中国的辞赋创作肇端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绵延百代,通贯古今,成一大文学传统;而中国的辞赋理论则源起于汉世,传承千年,时见胜意,又成一重要的文学批评传统。
赋家作为早的一代有姓名的文士,如屈原、宋玉的楚赋创作,枚乘、司马相如的汉赋创作,自然引起理论家的关注,然而恰恰这一关注初成于汉代崇儒明道,化“经”成圣之时,《诗》三百篇被经典化,也决定了赋被“经学化”,赋作为“古诗之流”深深烙下《诗》“经”的印记,诗、赋文学的捆绑形成“赋”对“诗”初的理论依附。所以在历史上早期具有较深刻理论内涵的赋学批评,就是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与“赋者,古诗之流也”,在宣示“赋是什么”的同时解消了赋的原始独立性。这使我联想到美国学者宇文所安在他写的《中国文论》中说汉代的《毛诗序》试图告诉我们“诗应该是什么”,而不是“诗是什么”,其在“用”不在“本”。于是“赋做什么”成为早期赋论的核心问题。班固《两都赋序》所言“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成了赋用论的典范解答。也正是这种由“赋用”代“赋源”的思路,忽略了“赋”之所以为赋的历史进程与艺术构建,因此在汉代经学化的赋论主潮中,我们又不能忽略也有一些大而无当但却直逼赋本的批评穿插其中。例如《古文苑》所载宋玉《小言赋》假托楚王评《大言赋》语:“此赋之迂诞,则极巨丽矣。抑未备也。且一阴一阳,道之所贵;小往大来,《剥》《复》之类也。是故卑高相配,而天地位;三光并照,则大小备。能高而不能下,非兼通也;能粗而不能细,非妙工也。”
此于一赋的学理性要求,可与托名司马相如答盛览问作赋所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对读,虽茫然无所折衷,但其间透露出的赋体多元性、涵盖性以及“赋兼才学”的特征,不仅对赋的解读有所启示,也为赋学批评的独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在质疑赋是什么,了解赋做什么的同时,如何读赋?如何解赋?也是辞赋理论史上值得探讨的根本性问题。清人张曾在《江上读骚图歌》中倡扬“一读再读三四读,缠绵往复断还续”,以“读”加深对“骚”的理解;而明人王世贞所谓“骚览之,须令人裴回循咀,且感且疑”“赋览之,初如张乐洞庭,褰帷锦官,耳目摇眩;已徐阅之,如文锦千尺,丝理秩然”,这种阅读效果虽然与“不歌而诵”之“诵”在本原意义上有所差异,但作为“咏”“歌”“诵”的艺术性链接,其中则不乏历史的渊承而具理论意义。同样,刘熙载《赋概》解赋以区分于“诗”艺云:“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其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这其中也隐含了赋论由依附于诗到独立自赏的历史进程。
……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全2册
作者:许结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4498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952
定价:280元

目录
自叙
上篇 中国辞赋理论总述
绪言
第一章 赋体与辞赋理论
第一节 “不歌而诵谓之赋”考述
第二节 “赋者,古诗之流”辨析
第三节 “祭祝”与“辞赋”
第四节 从文体论视域看赋体批评
第二章 辞赋理论文献叙考
第一节 古代的辞赋理论文献
第二节 现代的辞赋理论文献
第三节 辞赋理论著述的历史轨迹
第三章 辞赋理论的批评形态
第一节 史传及子书、杂录
第二节 文集、赋集与评点
第三节 赋序、题跋及注释
第四节 赋格与赋话
第五节 赋专论与论赋赋
第六节 现代赋论的专著与论文
第四章 辞赋理论的生态与构建
第一节 赋家、赋作与批评
第二节 制度视域下的赋学生态
第三节 辞赋理论的粘附与独立
第四节 辞赋理论的现代意义

中篇 中国辞赋理论流变
绪言
第五章 前赋论时代的“赋”与批评
——先秦至汉初
第一节 赋与祝辞
第二节 赋与诗义
第三节 赋与礼制
第四节 赋与纵横说辞
第六章 以“楚辞汉赋”为中心的批评(上)
——汉代赋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汉赋用观的成立与变迁
第三节 东汉赋用观的承变与潜移
第四节 辞赋观与楚辞评论
第五节 从《诗赋略后序》到《两都赋序》
第六节 诗人、辞人赋与新声、丽文说
第七节 赋迹、赋心与赋神
第七章 以“楚辞汉赋”为中心的批评(下)
——魏晋南北朝赋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时代风尚与赋学变迁
第三节 从赋用到赋体
第四节 陆机“赋体物”论的内涵与学理
第五节 兰陵萧氏论赋与《文选》的赋论
第六节 刘勰以《诠赋》为中心的明体说
第八章 以“古赋”“律赋”为中心的批评(上)
——隋唐赋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帝国图式与赋用思想
第三节 科举考赋与古律论述”
第四节 经义观与技术论
——以《赋赋》与《赋谱》为例
第五节 律赋经典的历史批评
第九章 以“古赋”“律赋”为中心的批评(中)
——宋金元赋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宋代的考赋与赋论
第三节 围绕闱场试文的赋学批评
第四节 《声律关键》与“八韵赋”叙论
第五节 古赋批评与《楚辞》论述
第六节 围绕科制变革的元赋崇古
第七节 《古赋辩体》与“祖骚宗汉”
第十章 以“古赋”“律赋”为中心的批评(下)
——明清赋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赋体史论与本色批评
第三节 明人“唐无赋”说与赋论复古
第四节 明代“选学”中的赋评
第五节 清人古赋理论的承续与变迁
第六节 以“馆阁赋”为标准的律赋论
第七节 赋话、赋格的示范与经典化批评
第十一章 作为“遗产”与“学科”的现代批评(上)
——20世纪前期赋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刘师培、章 炳麟等人的赋学观
第三节 文学史观下的赋体“文学性”
第四节 以“汉赋”为中心的批评
第五节 赋体艺术的品评与鉴赏
第十二章 作为“遗产”与“学科”的现代批评(下)
——20世纪后期赋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赋学批评的领域与成就
第三节 港台赋论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节 海外汉学中的赋论
第五节 20世纪赋学的历史转型与走向

下篇 中国辞赋理论范畴
绪言
第十三章 辞赋本原论
第一节 辞赋诗源说考述
第二节 从“诗教”看汉赋与乐府
第三节 从“诗赋”到“骚赋”
第四节 相如“赋圣”说的形成及意义
第五节 赋源“一元”之本与“多元”歧义
第十四章 辞赋经义论
第一节 经赋:从本原、引述到批评
第二节 赋家:经义的游离与归复
第三节 考赋:以文试士与取人以言
第四节 赋体:依经立义的批评传统
第十五章 辞赋体类论
第一节 辞赋“体类”说的形成
第二节 辞赋“体类”批评的视角与构建
第三节 赋体批评的演进与省思
第十六章 辞赋章 句论
第一节 赋体创作修辞探源
第二节 以结构为中心的修辞论述
第三节 赋体的评点批评
第四节 对“辞人之赋”的思考
第十七章 辞赋技法论
第一节 赋韵批评
第二节 赋法批评
第三节 赋势批评
第十八章 辞赋风格论
第一节 以“体物”为表征的文本论述
第二节 以“品貌”为特色的创作批评
第三节 以“形神”为中心的艺术鉴赏
附录一 引用文献
附录二 本项目已发表的阶段性成果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