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香菇栽培史》精装,以香菇栽培1800年的史料为主轴,展示了从魏晋、宋、元、明、清、民国时期至今,中国香菇发展的宏伟历史。总达81万字,300多幅插图。

本书由香菇栽培专家和香菇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张寿橙积数十年之功、广泛收集各种文献编著而成,从多方面、多角度介绍了中国香菇栽培的发展历程,是迄今首部关于香菇栽培的专门史书。

×

团购价¥28.0 ¥120.0 折扣2.3
已售55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精装,西泠出版社出版

张寿橙为香菇栽培、香菇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获得“中国香菇生产与市场研究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首度发表民国时期菇业档案材料;清末民国时期香菇贸易资料

以10万字篇幅写了台湾省的菇业发展史;台湾百年香菇研究记事;台湾香菇进出口贸易和香菇农场等重要资料

发掘日本香菇史料编成《中日香菇砍花法栽培史料检索表》和《香菇史料检索表》

收录30余幅香菇历史分布图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 2024/6/28 21:10:35
    正版图书,价廉物美。
  • ztw*** 2024/3/25 3:56:26
    书很厚实,纸质也不错
  • ztw*** 2023/12/27 22:45:53
    因为以前去过一次浙江丽水庆元,而且在著名的香菇栽培发源地住过两天,是个叫龙岩村的地方,百十户人家,安静祥和,村里有庙,供着香菇之祖吴三公,所以特地买了这一本书来看。龙岩村后有小路通往百山祖,去徒步了一天,见到了原始森林。临走买了一袋村人自己晒的香菇,这里的香菇非常有意思,干的是多大,泡发出来还是一样大。
  • 胖丢仆*** 2023/12/14 20:38:29
    香菇爱好者不能错过。
  • 271*** 2023/12/12 14:41:19
    内容很不错
查看下一条 >>

序言

香菇作为大型伞菌,从野生到人工到化,乃至形成如今全球性之产业,其历史与发展过程,在中国和世界农业文明史上都缺乏一个有系统的记载。史料证明,这一物种的栽培起源和历史发展都是从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市的菇民区为核心展开的。1960年在拙著《香菇栽培方法》一书中,以王祯《农书·菌子》篇论证龙、庆、景为世界香菇发源地的观点作了表述。1993年在香港的国际華菌会议上,更就《〈惊革录〉考》一文论述日本的“铊目法”源自龙、庆、景菇民的“砍花法”,并于同年发表在《中国香菇栽培历史与文化》一书中。几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大量史料说明,中国香菇业在南宋时期已相当发达,已出现保鲜技术,其栽培起始期远在南宋之前。西晋张华(232-290)《博物志》:“江南诸山郡中,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茵,谓之椹。”从这19个宇可知,栽培历史已达1800年。这一观点我们在20多年前即已公布。

明清之后,我国香菇业加速发展。康乾时期,则为我国香菇业之高峰期,广义菇场已扩展至闽、赣、皖、粤、湘、鄂、川、桂、黔等10余省、区,250多个县、州、府,有龙、庆、景专以香菇谋生的菇民15万,仅福建省即有菇民了万人。

香菇业的停滞与落后在清中后期和民国前后,其内在因素为因循守旧,民贫国衰,其外在因素为日本菇倾销之市场挤压。新中国成立后更以“走资本主义”“破坏森林”而横加批判与摧残,将这一璀璨的民族农业文明与文化魄宝毁损殆尽,历史的教训十分惨痛。

鉴于龙泉、庆元、景宁在我国香菇发展史上所处的特殊地位,并展示这一产业之恢弘历史,龙泉市政府决定建设一个占地25亩的香菇博物馆,由著名香菇企业家、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副理事长吴子敬先生独资兴建。这一博物馆之规划和文史资料于2009年3月以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为组长,著名国际蕇茵学者张树庭教授为副组长的专家组论证和审定,将此馆定名为“中华香菇博物馆”,吴子敬先生任博物馆馆长。这本《中国香菇栽培史》就是该博物馆的核心文本。

历史上,菇民由于保守栽培秘密,一切行踪等均反对记录于文宇,除1209年之何澹、1313年之王祯外,多只语片言。要将些许残砖破瓦,拼拼接接成一大厦,实在令人畏惧。一想起当年裘维蕃教授的关怀与教导,想起张树庭教授、黄年来研究员等的激励与期望,以及臧移教授评价《中国香菇栽培历史与文化》为传世之作,他们都热望此次重著《中国香菇栽培史》为中华农史增辉,更觉压力巨大和责任重大。坦率而言,这本书只能作为一种文稿,提供个人之心得,供研究与参考而已,如果真正能达到拋砖引玉的作用,那就太奢望了。

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张寿橙

2012年8月于龙泉

主编简介

张寿橙,一个饱经沧桑,心中只有“香菇”二字的倔强老人,今年已78岁。1988年在香港首倡“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为大陆首席代表;2000年在武汉获选中国香菇联合会副会长;2006年获“全国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称号;2007年选为中国食协香菇分会名誉会长;2009年获中国香菇生产与市场研究突出贡献奖,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者。

1960年,编著《香菇栽培方法》一书,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香菇专著;1981年著《就王祯(农书·茵子》篇论龙、庆、景为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1993年著《中国香菇栽培历史与文化》,揭示了千年“传媳不传女”的砍花秘技;《(惊蕈录)考》论证日本铊目法与中国砍花法的历史渊源等,被臧穆教授誉为“传世之作”,获张树庭教授的高度认同。裘维蕃教授予以高度评价:“尊著考据周详,用以证明香蕈技术东渡的事实,厥功甚大,十分钦佩。”

他一生勤奋,发表了350余篇观点鲜明、维护菇民权益、正气凛然的论文,仅《菇林是非三十年》册即收入论文43篇。1981年《香菇发源地》和1999年《泣血的香菇,呼唤政策的保护》两篇论文,参加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比,两次均获全省最优奖,排为第一名。他对中、日香菇市场博弈的文章,引起日本国会议员的特别关注;他的著作已由龙泉、云和等县、市图书馆收藏,浙江省文化厅专辟“中国香菇(龙泉)数据资源库”,对其250万字著述逐页录入,可在网上自由阅读。近著《中国香菇发展史》亦为在建中华香菇博物馆之史料文本。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国香菇栽培史》
作者:张寿橙 主编
出版社:西泠出版社
ISBN:9787550802940
出版时间:2013/5/1
开本:16开
页数:536
定价:120

目录:

概论
第一节 中国香菇栽培历史概况
第二节 中国香菇栽培1800年的史料见证

第一编 闽浙之交 菇源圣地
第一章 中国为世界香菇栽培的发源地
第一节 江浙之巅菇源圣地
一、发现香菇,驯化与栽培香菇,历史漫长
二、世界上最早吃香菇的是龙、庆、景菇民的先人
第二节 在劳动与谋生过程中创造的砍花法
第三节 以传承砍花法栽培而形成的菇民区
第四节 菇民区之特征
一、严酷的自然环境
二、千百年来菇民远涉他乡寻找菇场
三、菇民区内生活和生产都具有与一般山区不同的特征
四、菇民与菇山生存
第五节 香菇业与菇民区经济
附录一 饿殍遍山野菇民死难多,——龙泉龙溪乡1941年灾荒的历史记录
附录二 菇民研究
第二章 以孢子繁殖为核心的砍花法栽培
第一节 砍花法开创了人类以孢子繁殖大型真菌之先河
第二节 砍花的作用和机理
一、承受孢子
二、破坏树皮结构
三、平衡水分,防止树皮起翘
四、改善菇木的物理和化学状态
第三节 砍花方法
一、决定砍花方式的因素
二、砍花、溜花
三、凉柴遮阴
四、开水口
五、砍花深浅
第四节 砍花法如何防治病虫鸟兽危害
一、菇山生存三不准
二、对付病虫鸟兽,全凭一双手
第五节 砍花栽培在香菇物种优化中的作用
第六节 砍花法与森林生态的高度和谐
一、休眠期砍伐,树木极易萌芽更新
二、先剔桠,后伐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幼林
三、砍伐量始终低于生长量
附录一 香菇与森林——就景德镇菇山调查看砍花法栽培香菇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附录二 从光绪年间的菇场契约分析砍花法对森林的合理利用
第三章 独特的中国香菇文化
第一节 香菇之神——吴三公
第二节 刘基和中国香菇的皇封专利
一、皇封专利考
二、皇封专利在中国香菇发展史上的作用
第三节 菇神庙——中国香菇史上的特殊产物
一、菇山神坛和村落神殿
二、大型菇神庙
三、神庙文化对中国香菇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深厚的香菇文化,为中华农业文明增辉
一、香菇业为森林合理利用开辟了重要途径
二、方志和史料丰富了我国农业文明宝库
三、独创的菇山语言形成年代至今仍是一个谜
四、菇山谚语,意涵深邃
五、“蕈”字的流行,显示中华菇业发展的千秋历史
……
第二编 历史绵长菇场辽阔
第三编 清末民国 菇业滞后
第四编 革新起步 贸易全球
第五编 贸易改革 应对挑战
第六编 各省菇业 史绩辉煌
第七编 台湾菇业 光耀亚洲
第八编 中日香菇 源远流长
第九编 菇林协调 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后记之一
后记之二
后记之三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