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世界文明通论”6种9册,现代著名学者汝信主编,集合众多中国社科院优秀专家学者,对世界文明进行综合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学者自己的文明理论框架

本团购包括《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国外文明理论研究》《文明理论》《文明发展战略》《当代文明》6种,用相当多的篇幅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主要结合国际格局的变化来探讨当前世界文明的发展,剖析西方文明理论和文化思潮,研究经济全球化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并着重探讨我国的应对措施和文化战略。

×

团购价¥159.0 ¥499.0 折扣3.2
已售24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当代美学家、哲学家,著作有《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论西方美学与艺术》《汝信自选集》等,译著有《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1947年前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对抗性矛盾》等

“世界文明通论丛书”对世界文明这个重大课题进行综合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学者自己的文明理论框架

集合众多优秀专家学者,用相当多的篇幅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剖析西方文明理论和文化思潮

友情提示:特价库存书,白色封面不耐脏,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编辑推荐

《世界文明通论》丛书是在《世界文明大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文明这个重大课题进行综合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学者自己的文明理论框架;用相当多的篇幅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主要结合国际格局的变化来探讨当前世界文明的发展,剖析西方文明理论和文化思潮,研究经济全球化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并着重探讨我国的应对措施和文化战略,以及我国在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主编简介

汝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部委员、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并兼任哲学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美的找寻》等。

分册介绍

《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

以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归纳了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等。从空间角度分析探讨其结构、功能和象征意义;从时间角度整合梳理其产生、发展、融合和变迁过程。以文明史为切入点。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

作者简介

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民族学院教授,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著作:《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2003)《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裕固、撒拉族文化志》(1998)《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1998)《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1991)《中国图腾文化》(1992)《苍龙腾空》(1998)《图腾与中国文化》(2008)《中国自然崇拜》(2008)《中国民族学50年》(合著,2004)Totemism in Chinese Minority Ethnic Groups(2006)A History of Turks(合著,2008)等。主编著作8部,编写研究生教材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

西方近代文明的强力挑战和儒学独尊地位的根本动摇,使中华文明面临着近代转型的使命。如何看待中西两种文明的特质、地位和关系?如何将中国传统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何吸纳西方文明之长而为我所用?近代中国志士仁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作者简介

左玉河,原籍安徽淮北,1964年10月生于河南新乡。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2004年8月评聘为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及社会文化史研究。


《国外文明理论研究》

文明思想与理论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人类文明整体演进作系统的研究与探索;一是思想家对自身所处阶段性文明及其前景的反思。

本书主要着眼于西方文明思想史作尝试性研究;这是一个有待开拓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对于我国当前文明理论建设和国家文化战略制定,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姚介厚,1940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57~1965年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2-1984年为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曾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现为顾问)、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指导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希腊罗马哲学、当代欧美哲学、西欧文明、西方文明理论。独著有:《当代美国哲学》《柏拉图的(国家篇)导读》(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第2卷)《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合著有:《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希腊哲学史》(1-3卷)《西欧文明》《当代世界思潮》。发表多篇论文与译文。

王逢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国际美国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和英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批评理论研究所和美国杜克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客座研究员,多年从事批评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多次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从事研究和讲学。在国内外出版多部专著、译著或编著,发表了几十篇论文,主编的“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和“先锋译丛”产生了广泛影响。

杨深,1952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98-2001年间曾到荷兰莱顿大学和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国和美国现代哲学、近现代西欧文明、外国文明理论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的研究工作。已出版、发表专著、译著和论文数十种,其中主要论著有:《存在的呼唤》《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萨特传》《文明的冲突与合作》《西欧文明》,译著有:《启蒙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研究》等。


《文明理论》

人类如何从原始状态向文明过渡?

“文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神话”、“宗教”和“理性思维”起了什么作用?

“文明意识”的形成是否就是“文明理论”的诞生?

……

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代世界的文明,近代西方的“文明”概念,近代西方文明理论的发展,20世纪西方的文明理论,文明起源与轴心期问题,文明的起源与国家形态,中心文明与周边文明等内容。

作者简介

陈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专业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俄国史。主要著作有:《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合编)《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合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主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合著)《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合著)《苏联史学理论》(合著)《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主编)等。

姜芃,1950年生于天津天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加拿大文明》(主编、著者)《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著者、主编)《美丽的加拿大》(合著)《中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发展》(合编)《中国和加拿大的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合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合著)以及西方史学理论方面的论文三十余篇。


《文明发展战略》

文明理论和文明发展战略的研究为何迫在眉睫?

当今世界主要的两个发展趋势意味着什么?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是什么?

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文明发展战略?

……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积极地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我们研究制定文明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本书各章所涉及的一些文明理论问题都很重要,关系到能否从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我们的文明发展战略,以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本书主要是从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意义上来思考我国的文明发展战略问题,对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了深刻的探讨。

作者简介

陈筠泉,193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哲学研究》杂志原主编。代表作有《陈筠泉文集》《哲学与文化)(主编)<新世纪文化走向——论市场经济与文化、伦理建设>(合著)(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副主编)和《关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及其分配问题》等。


《当代文明(上)》

现代性与现代化、高科技、全球化,“文明冲突”与恐怖主义,生态和环境危机……二战后至今,人类在手造巨大文明的同时也手造了自己的牢笼。世界如何演变?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这一严重而现实的问题已经摆在所有人面前,到了人们不得不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时候了。

本书主要论述了“现代性”与现代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后果,“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文明的冲突”与恐怖主义等有关知识。 

作者简介

章国锋,1940年生于湖南。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任国际广播电台德语播音员14年后,于1978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著有(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等专著4部,学术论文60余篇,译作20余种。

钱满素,1946年生于上海。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文明研究,发表过不少有关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学的文章。著有《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美国文明》《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论文集《飞出笼子去唱》《一个大众社会的诞生》《美国文明散论》,主编过《美国当代小说家论》《年轻的美利坚》《我有一个梦想》《我,生为女人》《韦斯特小说集》等书。


《当代文明(下)》

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和融合错综复杂。欧美工业文明以外的异质文明如何图生存求发展,在现代化全球化大潮下何去何从,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日本、印度、伊斯兰和拉丁美洲四大文明体系互有明显区别,又都有独特和重要的历史影响,其当代表现,于我国文明战略之制定,可资借鉴。

本书主要内容是就当代日本文明、当代印度文明、当代伊斯兰文明和当代拉丁美洲文明的文化精神基础、时代课题、发展态势、风格特点等主题进行以理论探讨为主旨的分析、研究和论述。 

作者简介

高洪,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199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日本政治研究中心秘书长、佛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日本近现代政治史,当代日本政治,中日关系等。论著有《日本当代佛教与政治》《日本政党制度论纲》《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日本文明》《樱花之国》《日本政府与政治》等,并有译著《新时代的尖端产业》《日本科技六法》等。1985年至2000年,在《日本学刊》、《日本研究》、《世界史研究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当代世界》、《21世纪》、《东方》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求是》等刊物发表涉及日本政治、历史文化和中日关系、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论文、文章多篇。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上下)》

作者:何星亮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3442

出版时间:2010-06

开本:16开

页数:939

定价:118.00


目录

引言

一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的价值与意义/1

二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的构架与方法/4

第一章 文明与中国少数民族

第一节 文明与文化/7

一、"文明"的基本涵义及其变迁/7

二、人与"文明"/11

三、文明与文化的区别/22

四、文明与冲突/26

第二节 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32

一、多元与一体/32

二、多样性与同一性/33

三、多样性与互补性/40

第二章 民族结构

第一节 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44

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两种趋势/46

二、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特点和类型/51

三、"大一统"是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理念/69

四、古代的民族政权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织部分/71

第二节 古代民族/73

一、匈奴系统/73

二、东胡系统/76

三、东夷系统(肃慎夫余系统)/79

四、突厥系统/82

五、氐羌系统/85

六、苗蛮系统/88

七、百越系统/90

八、百濮系统/91

第三节 现代民族/92

一、东北内蒙古地区/92

二、西北地区/95

三、西南地区/102

四、中东南地区/104

五、人口与分布的特点/118

六、文化构成/121

七、行业和职业构成/124

八、人口城市化水平/127

第三章 语言与文字

第一节 语言/130

一、语言系属/130

二、基本特征/142

第二节 文字/143

一、现代民族文字基本情况/144

二、图画一象形文字/146

三、音节文字/149

四、语素文字/151

五、音素文字/154

六、基本特点/166

第三节 结绳和刻木记事/169

一、结绳记事/170

二、刻木记事/174

第四节 树叶信和草标/191

一、树叶信/191

二、草标/195

三、其它信物/198

第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性与互补性/199

一、多样性/199

二、互补性/201

第二节 采集渔猎型/207

一、山林狩猎型/208

二、河谷渔捞型/210

第三节 畜牧型/212

一、苔原畜牧型/213

二、戈壁草原游牧型/214

三、盆地草原游牧型/216

四、高山草场游牧型/217

第四节 农耕型/217

一、山林刀耕火种型/219

二、山地耕牧型/234

三、山地耕猎型/235

四、丘陵稻作型/236

五、绿洲耕牧型/238

第五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原始公社制度/242

一、原始公社制度的特点/242

二、母系氏族公社残余形态/245

三、父系氏族公社残余形态/253

四、农村公社/260

第二节 奴隶制度/267

一、家长奴隶制——奴隶制的萌芽形态/267

二、奴隶主占有制/279

第三节 封建领主制/285

一、村社型封建领主制/286

二、庄园型封建领主制/293

三、部落型封建领主制/304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特征/312

一、社会组织的类型/312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313

第二节 氏族组织/316

一、母系氏族组织/320

二、父系氏族组织/329

第三节 部落组织/369

一、古代的部落组织/370

二、近代的部落组织/383

第四节 部落联盟/402

一、古代民族的部落联盟/403

……

第七章 政法制度

第八章 婚姻制度

第九章 宗教信仰

第十章 生态文明


《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

作者:左玉河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3381

出版时间:2010-05

开本:16开

页数:581

定价:76.0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中华文明结构的变化

 一、西方器物文明的输人

 二、西方制度文明的介绍

 三、西方近代文明的全面涌人

 四、西学东渐对中华文明的强力冲击

 五、中华文明基本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中西宗教文明碰撞

 一、明清之际中西文明的最初相遇

 二、反洋教背后的文明冲突

 三、冲突流言传播与文明之间的误解

 四、“灭洋”背后的文化情结

 五、“孔子加耶稣”模式

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中西文化论争

 一、同文馆招收科甲正途人员研习天文算学之争

 二、修筑新式铁路之争

 三、民权论与君主专制的冲突

 四、平等观念与纲常名教之争

 五、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

 六、“欧化”与“国粹”之争

第四章  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争

 一、《新青年》派与《东方杂志》派之争

 二、新旧思想能否调和之争

 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引发的论战

 四、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

 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第五章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一、“西学中源”说的提出

 二、“西学中源”说内涵的扩大

 三、“西学中源”说的两面性

 四、“中体西用”论的最初表述

 五、“中体西用”论的经典表述

 六、“中体西用”论的影响

第六章  从“醉心欧化”到“全盘西化”

 一、欧化思潮的兴起

 二、胡适与“全盘西化”的提出

 三、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

 四、“现代化”共识的形成

第七章  从尊孔到“订孔”: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一、太平天国的反孔排儒

 二、甲午以前士林的儒学观

 三、康有为的孔子观

 四、康有为的孔教构想

 五、梁启超对保教论的批驳

 六、章太炎的“订孔”之论

第八章  儒学根基的动摇与“排孔”思潮的兴起

 一、科举停废与儒学社会根基的动摇

 二、尊崇经学及维护儒学独尊地位之策

 三、“非圣排孔”思潮的兴起

第九章  民初的国教运动与反孔思潮

 一、民初的信仰危机与道德危机

 二、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

 三、袁世凯的尊孔复辟

 四、《新青年》的反孔批儒

 五、陈独秀的反孔批儒

第十章  五四以后的尊孔读经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一、国民政府恢复“固有道德”的努力

 二、新生活运动:恢复儒家“德治”的尝试

 三、梁漱溟、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家的兴起

 四、熊十力、冯友兰对传统儒学的新阐释

 五、贺麟的“新心学”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第十一章  时代性与民族性:中西文明差异之比较

 一、中西文明的接触与最初比较

 二、戊戌维新前后的中西文明比较

 三、五四文化论争中的东西文明比较

 四、五四以后文化论争中的东西文明比较

 五、中西文明既是“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

第十二章  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转变

 一、“夷夏之辨”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二、“义利之辨”与重商思潮的兴起

 三、“公私之辨”与个性主义的兴起

结语:保持健全的文化心态。创建中华现代新文明

主要参考文献


《国外文明理论研究(上下)》

作者:姚介厚 王逢振 杨深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3404

出版时间:2010-05

开本:16开

页数:741

定价:98.00


目录

前言

古代篇

 第一章  早期希腊文明思想的萌发

 第二章  柏拉图的城邦文明论和“理想国”设计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和对希腊城邦文明的理论总结

 第四章  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第五章  斯多亚主义的自然法与世界主义思想

 第六章  奥古斯丁的“两城”说与基督教文明观

近代篇

 第七章  霍布斯论“利维坦”:西方近代文明理论之先声

 第八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倡导启蒙与变法的文明理论

 第九章  卢梭的激进民主主义文明理论

 第十章  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论

现代篇

 第十一章  奥古斯特·孔德的人类理智发展阶段论与社会发展阶段论

 第十二章  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

 第十三章  福泽谕吉的文明开化论

 第十四章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比较文化形态学和西方没落论

 第十五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文明观

 第十六章  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论

 第十七章  布罗代尔的总体史观的文明理论

当代篇

 第十八章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第十九章  质疑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第二十章  爱德华·萨伊德和后殖民理论

 第二十一章  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和身份

 第二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的文明与文化论

 第二十三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文明理论》

作者:陈启能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3435

出版时间:2010-05

开本:16开

页数:431

定价:56.00


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与方法论

一 唯物史观的文明观

二 对文明的科学探析方法

第二节 文明发展的本质与动力

一 文明发展的本质: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

二 文明演进的动力: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

第三节 文明体的结构层次关系

第四节 马克思的文明演进阶段论和世界历史理论

一 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文明发展的阶段划分

二 文明体的交汇及走向大同的趋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第一编 文明曙光与古代文明

第一章 文明意识

第一节 本书写作特点

第二节 从原始状态向文明的过渡

第三节 文明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第四节 文明理论诞生的前奏曲

第二章 古代世界的文明

第一节 文明与文化

第二节 文明之要素

第三节 西方文明的内涵

第四节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的意义

第五节 东方化时代与轴心时代

第六节 古代模式与雅利安模式

第七节 从蛮族观念到天下大同

第三章 中国古典“文明”

第一节 中国古典“文明”的涵义

第二节 传说的中国早期文明

第三节 中国早期文明的考古诠释

第二编 文明概念与文明理论

第一章 欧洲中世纪文明

第一节 分期问题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

第二章 近代西方的“文明”概念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礼貌”概念

第二节 18世纪欧洲人的“文明”概念

第三节 19世纪西方的“文明”概念

第三章 近代西方文明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文明理论

第二节 文明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19世纪下半叶的文明理论

第四章 20世纪西方的文明理论

第一节 文明是文化的衰落

第二节 文明是挑战和应战的循环往复

第三节 文明是对本能的压抑和升华

第四节 文明是表现自我的行为方式

第五节 文明是长时段的历史演变

第六节 文明是不断冲击的社会浪潮

第七节 文明是语言修辞背后的权力

第三编 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 文明起源与轴心期问题

第一节 文明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文明起源的分期问题

第三节 关于中国的轴心期及其内部的张力和突破

第四节 关于欧洲文明的突破

第五节 轴心期还存在吗

第二章 文明的起源与自然环境

第一节 文明的起源与纬度

第二节 气候、地貌与生产方式

第三节 地理位置与文明的关系

第四节 伊斯兰文明是地缘文化的产物

第三章 文明的起源与国家形态

第一节 文明起源阶段国家的共性

一 城邦国家的产生及其普遍性

二 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父系家庭

三 战争是早期国家形成的催化剂

四 早期国家的阶级划分主要是本邦人与外邦人之分

五 从城邦国家向地域国家的转变

六 早期王权的出现及其普遍性

第二节 文明起源阶段不同国家形态的特点

一 中国专制主义王权的形成

二 印度古代的王权及其政治结构

三 雅典城邦的国家形态

四 古罗马的国家形态

五 西方古典国家政体的独特性

第四章 文明的起源与宗教和哲学

第一节 文明的起源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轴心期以前的文明——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

一 古代埃及的神学

二 古代两河流域的神学

第三节 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的哲学

第四节 印度文明起源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第五节 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体系

第四编 文明的发展

第一章 原生文明与次生文明

第一节 近代西欧文明与古典西方文明是两种文明

第二节 欧洲封建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 欧洲近代文明的国家形态

第四节 基督教与西欧文明

第五节 西欧近代的哲学

第二章 中心文明与周边文明

第一节 日本在古代和中世曾是中华文明的边缘

一 岛国日本是后发的移民国家

第三章 文明之间的融合与相对独立性

主要参考著作

后记


《文明发展战略》

作者:陈筠泉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3312

出版时间:2010-05

开本:16开

页数:341

定价:45.00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历史观与文明发展战略

第一节 文明发展战略

第二节 文明理论

第三节 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章 科技革命与文明进步

第一节 科技与人文

第二节 知识与信仰

第三节 符号化和数字化

第四节 生命伦理和生态文明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与文明多样性

第一节 对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分析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贫富两极分化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

第四节 世界文明在普遍交往中发展

第五节 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四章 国际政治秩序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与世界多极化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认同

第四节 人权保障与政治文明

第五节 反对恐怖主义与国际政治秩序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观

第一节 文化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理性认识与价值观念

第三节 世界宗教与普遍伦理

第四节 文明对话与文化霸权主义

第六章 两种不同制度的文明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演进与文化变革

第二节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前景

第七章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一节 欧洲各国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二节 美国和北美其他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三节 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各国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四节 俄罗斯及其他斯拉夫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五节 伊斯兰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六节 非洲各国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七节 印度和南亚各国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八节 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

第八章 我国文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五节 统一的多民族文化的问题

第六节 我国的文化安全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当代文明(上)》

作者:章国锋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3329

出版时间:2010-05

开本:16开

页数:408

定价:53.00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现代性”与现代化

第一节 何谓“现代性”:黑格尔

第二节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论述

第三节 “现代性”与资本主义:马克斯·韦伯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的批判

第五节 “现代性”的危机

第六节 关于“现代性”的各次论战

第七节 “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

第八节 “现代化”的进程:历史与现实

第九节 安东尼·吉登斯论现代性和现代化

第十节 乌尔里希·贝克:“简单的现代化”与“反思的现代化”

第十一节 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生态文明”

一、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第二章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后果

第一节 科技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三节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第四节 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一、科学革命

二、技术革命

第五节 文明的分裂:关于“两种文化”的争论

第六节 科技的“两面性”

第七节 科技带来的后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八节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第九节 马丁·海德格尔:对科技的反思与批判

第十节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

第十一节 汉斯·约纳斯:“生态伦理学”

第十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绿色运动

第十三节 科技悲观主义

第十四节 文化和精神生态的恶化

第十五节 高科技带来的文化冲击

一、文化存在的基础——媒体形式

二、文化的“自创功能”

三、高科技引发的文化震荡:争论与批评

第三章 “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

第一节 “后现代”的特征

第二节 “后现代转型”

第三节 “消费主义”的兴起

第四节 社会的分化与人的“个体化”

第五节 “后现代”的文化逻辑与审美特征

一、本雅明和阿多尔诺:关于“文化工业”的论战

二、英国“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的鼓吹者

三、德国“构成主义”的文化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第七节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话语

一、“形而上学”的解构和批判

二、理性的解构

三、主体的去神话化

四、“历史”的颠覆

五、同一性的否定

六、意义(真理)的解构

第八节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解构

一、尼采的“狄奥尼索斯的弥赛亚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存在救世主义”

二、德里达:存在史的语言化和文本化

三、福柯:“话语”与权力

四、拉康:“主体”的死亡

五、德勒兹和瓜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

六、利奥塔:“宏大叙事”的失效

七、波德里亚: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九节 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思潮的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文论:意义的解构

二、“后现代”写作:文学规范的颠覆

三、结束语

第四章 全球化

第一节 何谓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

二、文化全球化

三、交往全球化及其政治和社会影响

第二节 关于全球化的各种理论阐述

第三节 全球化的历史回顾

第四节 全球化的本质:资本的世界性扩张

第五节 全球化的两面性

第六节 “全球化”与“风险社会”

第七节 全球化时代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八节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新秩序”——“新帝国论”

一、“新帝国论”产生的背景

二、从帝国主义到“帝国”

三、“帝国”的主要特征

四、“美利坚帝国”与“欧洲帝国

五、“新帝国论”透视

第九节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

第五章 “文明的冲突”与恐怖主义

第一节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一、“文明冲突论”的要义

二、对“文明冲突论”的评论

三、小结

第二节 “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一、东方主义

二、后殖民主义

三、后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第三节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一、背景

二、历史的“终结”

三、德里达对福山的批驳

四、保守派对福山的批驳

五、小结

第四节 “恐怖主义”及其产生的根源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

二、“国家恐怖主义”

三、“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四、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第六章 构建一个和平与公正世界的方案

第一节 罗尔斯:从《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到《万民法》

一、“万民法”的基本内容

二、关于“万民法”的争议

第二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话语伦理学”

一、“交往行为理论”

二、“话语伦理学”

三、“真理共识论”

四、论“宽容”

五、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六、质疑和批评

七、“民族国家”的消亡与“世界公民社会”的建立

第三节 贝克的“世界主义”构想

一、“世界主义”历史溯源

二、“世界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质疑和批评

第四节 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主要参考文献


《当代文明(下)》

作者:高洪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3398

出版时间:2010-05

开本:16开

页数:406

定价:53.00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日本文明面面观

 引言

 第一章  当代日本文明的精神构成

  第一节  神道在当代日本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第二节  佛教在当代日本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节  儒学与东洋思想的传承及发展

 第二章  日本文明中的独特观念

  第一节  日本民族的“道器观”

  第二节  日本民族的“生死观”

  第三节  日本的“耻文化”与“荣辱观”

 第三章  现代社会对日本文明的影响

  第一节  吸收外来文化传统与创新精神

  第二节  人口结构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影响

  第三节  信息时代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第四节  漫画大国在读图时代的嬗变

 第四章  世界潮流中日本文明走势

  第一节  交错在东亚与西方的不同定位点

  第二节  政治学意义上的现代日本文明

  第三节  天皇制历史与现代国家定位

  结语

第二编  当代印度文明“第三条道路”述评

 序言  “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出台

 第一章  “第三条道路”理论之一:社会主义

  第一节  甘地的乡村自治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理论

  第三节  印度“社会主义”实践

 第二章  “第三条道路”理论之二:民主主义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

  第二节  印度政治民主建设

  第三节  确保平等保留政策理论

  第四节  印度民主政治的运行

 第三章  “第三条道路”理论之三:世俗主义

  第一节  世俗主义:原则与理论

  第二节  世俗主义理论:质疑与批判

  第三节  世俗主义:实践与未来

 第四章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困境

  第一节  “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困境

  结语  探索印度文明的贡献

第三编  当代伊斯兰文明趋势与研究

 绪论  伊斯兰宗教与伊斯兰文明

 第一章  当代伊斯兰文明的趋势

  第一节  伊斯兰制度文化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伊斯兰文明解释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节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理论辨析

 第二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第一节  伊斯兰复兴的形态和含义

  第二节  伊斯兰复兴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代表人物

第四编  当代拉美文明思潮扫描

 第一章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理论

  第一节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  “拉美化”剖析

 第二章  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化思潮

  第一节  拉丁美洲的文化民族主义

  第二节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拉丁美洲哲学”、“解放教育学”

 第三章  全球化与拉丁美洲文明

  第一节  全球化与拉丁美洲文明

  第二节  拉美的反全球化运动和世界社会论坛

  第三节  全球化和拉美左派的重新崛起

主要参考文献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