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德国通史》全六卷,知名德国史专家邢来顺、吴友法主编,国内首部多卷本大型德国史。记述了从史前到2010年的德国历史,是我国德国史研究的标志性、总结性成果。

《德国通史》系钱乘旦教授总主编的“大国通史”之一,由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位国内德国史专家历时十年撰写而成,总达300万字。全面反映德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进程,深入揭示作为欧洲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德国历史发展内涵。

×

关键字
历史
团购价¥159.0 ¥535.0 折扣3.0
已售103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国德国史领域优秀学者联合创作、历时十年,重磅上市
知名德国史专家邢来顺、吴友法主编
钱乘旦教授总主编的“大国通史”之一
我国国内第*部多卷本德国史
迄今水平*高、内容*全的德国史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139*** 2024/3/24 15:47:42
    这套多卷本《德国通史》是一部全面记述了一千多年的德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由邢来顺和吴友法主编,多位学者合作,分卷撰写。它涵盖了从古代德国到现代德国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德国从一个小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历史,以及德国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国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崛起和衰落都对欧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ztw*** 2023/11/24 21:02:39
    装帧大气,这套书有压手感!感谢中图网。 作者对德国史评价也中肯,欣赏表述历史细节的自然直白。但西方的人名不太好记,要是配地图多些就更好了。
  • 阿博9*** 2023/11/1 0:21:14
    一套大国通史,对于德意志的历史介绍的较为详细。
  • 974*** 2023/6/3 11:11:57
    中国德国史专家编写的,与外国人写的侧重点不太一样。
  • *** 2023/4/27 20:22:56
    这是国内出版的很详尽的德国历史。 其中一卷的作者孟老师也是德语德国大家之一。 在图书馆看到了本套书后,就想入手,忽然发现了套书特价团而果断下手,值得拥有。 我曾借阅过第五卷战争年代,行云流水,不晦涩难懂。
  • ztw*** 2023/4/13 10:25:02
    德国通史,对德国感兴趣不能错过
  • tot*** 2023/1/17 22:54:17
    团购价真心不错,这套德国史评价也不错,拿到手又厚又重,感觉赚到了。
  • *** 2023/1/8 17:33:58
    质量很好,
  • ztw*** 2023/1/1 11:52:15
    最近在关注欧洲几个国家的通史单册本,淘书团上了这套德国通史六册本,三折基础上满150-10,相当于28折,价格挺合适的。难得是国内学者优秀国别史著作,豆瓣评分也大都在8分以上,犹豫再三还是入手。每本书都带塑封。双十二活动赶上疫情高峰期,半个月才入手,这份等待值得。
  • yhq*** 2022/12/27 11:19:19
    装帧精美,印刷清晰,品相不错,内容很好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德国通史》系钱乘旦教授总主编的“大国通史”之一,知名德国史专家邢来顺、吴友法主编,由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多位国内著名德国史专家历时十年撰写而成。
全书共六卷,300万字,是国内第*部多卷本大型德国通史。它以欧洲文明进程和世界历史进程为背景,叙述从史前到21世纪初(2010年)的德国历史,是中国的德国史研究标志性、总结性成果。
该书全面反映德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进程,深入揭示作为欧洲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德国历史发展内涵,尤其注重阐发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详细过程及其原因。

分册简介

《第一卷:封建帝国时代(公元1500年以前)》
本卷叙述公元1500年以前的德国历史,即从远古到宗教改革运动前夕的德国古代中世纪历史,主要涉及辉煌的封建帝国时代。这一时期的德国历史有欧洲历史发展的共性特征,是日耳曼化、基督教化和封建化的欧洲历史的组成部分。同时,德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也已经初露端倪。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发端阶段。
 
《第二卷:信仰分裂时代(1500-1648)》
本卷叙述从16世纪初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到17世纪中叶“三十年战争”结束的德国历史,是德国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时期,涉及从“前现代”向“现代”过渡的近代早期历史。到中世纪后期近代初期,当英、法等国开始向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转变时,德国却仍然蹒跚于教俗领地诸侯割据的历史进程之中。这是德国历史独特道路的发展阶段。

《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本卷叙述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德国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这一时期属于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近代中期历史,把法国革命的成果和平地移植到德国,渐进式地实现了传统封建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平对接,德国由此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独特发展道路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这是德国历史发展道路独特性的进一步凸显阶段。

《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本卷叙述1815年到1918年的约一个世纪的德国历史,属于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现代”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通过经济和政治方面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迈上了强国之路。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阶段。

《第五卷:危机时代(1918-1945)》
本卷叙述从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历史。在短短的二十七年中,德国如过山车般经历了从“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魏玛共和国和右翼极权主义的第三帝国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属于德国现代史范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大程度上是危机和畸变的产物。这是德国历史发展道路在与西方文明的适应、冲突中出现危机和畸变的阶段。

《第六卷: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
本卷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历史。战败的德国经历了盟国分区占领、分裂的两个德国和重新统一后的德国等三个阶段。它们属于当代德国的历史范畴,是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重塑时期。这是德国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时期。

主创人员简介

主编简介:
邢来顺,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著有《德国贵族文化史》《伊丽莎白一世》等,译著有《德意志帝国》。
吴友法,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教授、博导。曾任中国德国史学会会长。国内学术界*个以“德国史”为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生的导师。主要从事德国史,二战史研究,著有《德国史探研》《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德国现当代史》等。

部分作者简介:
王亚平,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孙立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黄正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刘新利,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郑寅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德国通史-第一卷:封建帝国时代(公元1500年以前)》
主编:邢来顺、吴友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14997
出版时间:2019/1/1
开本:16
页数:546
定价:88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编 远古和古代时期的德意志地区
第一章 地处中欧的德意志 3
第一节 远古年代的中欧 4
一、史前史 4
二、犁文化的开始 7
三、进入青铜器文化 10
第二节 古代的中欧社会 15
一、原始日耳曼语族部族的民族形态 15
二、盘踞中欧的罗马人 20
三、日耳曼人的部落王国 26
第三节 罗马的遗产 31
一、对古希腊文明的吸收 31
二、基督教的延续 34
第二章 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德意志 39
第一节 墨洛温王朝 40
一、开创基业的墨洛温家族 40
二、法兰克贵族的崛起 45
三、法兰克王国的基督教化 50
四、修道院的经济职能 53
第二节 加洛林王朝 56
一、加洛林帝国的基点 56
二、查理大帝对外的扩张 61
三、与萨克森人的战争 64
第三节 原始农业和文化的复兴 67
一、动荡后的殖民与拓荒 67
二、庄园制度 70
三、加洛林文艺复兴 72
第二编 从德意志王国走向德意志帝国之路
第三章 萨克森王朝 79
第一节 德意志王国的诞生 80
一、法兰克帝国的终结 80
二、东法兰克王国 83
三、五大部落族公国 86
四、德意志王国的政治基础 90
第二节 奥托大帝的内外政策 92
一、平定内乱 92
二、外结联盟 96
三、奥托的教会政策 98
四、意大利的重要地位 102
第三节 帝国早期的社会和经济 107
一、帝国的社会阶层 107
二、帝国的土地制度 110
三、村社的组织机制 113
四、商业与手工业 114
第四节 奥拓时代的文化和艺术 116
一、修道院里的文化 116
二、教会学校 118
第四章 主教授职权之争前后 121
第一节 修道院和教会的改革 122
一、萨利尔王朝的东方政策 122
二、支持修道院的改革 125
三、罗马教会的改革 130
第二节 授职权之争 140
一、雄霸一方的大贵族 140
二、恢复集权的王权 142
三、举足轻重的授职权 146
四、卡诺莎之路 151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渐变 154
一、社会中的三个等级 154
二、贵族权势的增长 157
三、土地改变的农民等级 160
四、成长的城市市民 165
第四节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73
一、海因里希四世的权力欲 173
二、乌尔班二世的蛊惑 175
三、教皇与皇帝的妥协 178
第五章 初登政治舞台的施陶芬王朝 186
第一节 施陶芬家族的政治目的 187
一、王位更替的乱象 187
二、登上王位的施陶芬家族 194
三、弗里德里希一世的登基 197
四、王权的强势 201
第二节 从市民的自由到城市自治 210
一、市民的自由 210
二、同业公会和行会 212
三、城市的自治 214
第三节 12世纪文艺复兴 218
一、知识分子的产生 218
二、神学政治理论的辩论 221
三、外来文化的影响 223
四、罗马法研究 224
第四节 骑士文学与宫廷文化 229
一、骑士精神的要素 229
二、骑士文学 231
三、宫廷文化 232
第三编 没有政治中心的“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章 帝国政治的新格局 237
第一节 德意志的王位之争 238
一、政治力量对比的转变 238
二、两个国王的对立 243
三、帝国政治重心的南移 250
四、父与子的争斗 257
第二节 立足东部的德意志骑士团 264
一、德意志骑士团 264
二、骑士团的新领地 267
第三节 德意志的东进运动 271
一、向东部的殖民 271
二、经营土地的新模式 273
三、贸易新区的形成 275
第四节 新修士团与异端教派 279
一、西多派修道院 279
二、普雷蒙特雷修士会 283
三、瓦尔多派和卡塔尔派 284
第七章 选侯的权势和城乡的转变 289
第一节 无法驾驭的选侯 289
一、政教的最后争斗 289
二、无政府的“大空位”时期 296
三、莱茵城市同盟的建立 298
四、王位继承的乱象 301
五、选侯们的决策 305
六、登上王位的哈布斯堡家族 308
第二节 农村的变革 313
一、农业居民区域的扩大 313
二、庄园依附关系的松动 315
三、连接城乡的市场 320
第三节 城市的繁兴 325
一、城市的规模 325
二、城市的形态 328
三、城市的象征 330
四、城市世俗文化 332
第八章 难以统一的大帝国 337
第一节 诸侯与国王的博弈 338
一、“伯爵国王”的策略 338
二、英、法国王的界入 341
三、罗马教会的态度 346
四、王位的双重选举 350
五、教皇的态度 353
六、等级会议 358
第二节 从骑士团国家到普鲁士公国 361
一、骑士团国家 361
二、普鲁士公爵领地 365
第三节 德意志的区域性经济 368
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 368
二、商业促成的城市同盟 373
三、对外贸易的汉萨同盟 376
第四节 新的宗教意识 380
一、13世纪的经院哲学家 380
二、新神秘主义的大师 387
三、神学的新观点 389
四、哥特文化的繁盛 392
第四编 宗教改革前夜的德意志
第九章 帝国政治中心的东移 401
第一节 德意志皇帝的内政外交 402
一、卡尔四世和《金玺诏书》 402
二、卢森堡王朝的领土政策 406
三、捉襟见肘的外交政策 411
四、诸侯废黜的国王 415
第二节 经济的变革 417
一、黑死病的冲击 417
二、城市和非城市手工业的发展 422
三、国际贸易的新变化 431
四、不统一的关卡和铸币权 432
五、国际贸易中的汉萨城市 435
第三节 德意志中世纪的大学 440
一、皇帝建立的大学 440
二、诸侯建立的大学 442
第十章 德意志帝国最初的改革 444
第一节 哈布斯堡王朝开启的帝国改革 445
一、宗教会议时代 445
二、胡斯运动 451
三、卢森堡皇室的终结 455
四、哈布斯堡家族的再崛起 456
五、诸侯的纷争 459
六、帝国改革的初衷 462
第二节 农业经济结构的深层演变 466
一、“二期农奴制” 466
二、农民运动的星火 469
三、带子鞋会 471
第三节 富裕市民阶层的崛起 472
一、大贸易商行 472
二、富格尔家族 474
第四节 德意志的人文主义 478
一、大学中的人文主义 478
二、宗教改革的先驱们 483
附录
一 地图 489
二 大事年表 494
三 参考书目 497
四 译名对照 506

《德国通史-第二卷:信仰分裂时代(1500-1648)》
主编:邢来顺、吴友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15277
出版时间:2019/1/1
开本:16开
页数:480
定价:75

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宗教改革的发端
第一章 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国家概况 3
第一节 疆域变迁和人口增长 4
一、疆域变迁 4
二、人口增长 9
第二节 经济繁荣与社会分化 11
一、经济繁荣 11
二、社会分化 26
第三节 政治制度与政治局势 46
一、皇帝与教皇、皇帝与帝国等级的二元制 46
二、哈布斯堡家族对帝国统治权的争夺 53
三、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内政外交 58
四、帝国改革 64
五、诸侯邦国“国家化建设”的兴起 72
第四节 宗教和教会状况 78
一、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 78
二、反教权主义和大公会议至上主义 84
三、帝国教会与大众虔敬 94
四、神秘主义和“共同生活兄弟会” 101
第五节 大学教育、经院哲学和人文主义 105
一、大学教育 105
二、经院哲学 108
三、人文主义 111
四、罗伊希林、伊拉斯谟和胡登 116
第二章 宗教改革的兴起 124
第一节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125
一、生存危机与神学突破 125
二、赎罪券之争 133
三、路德宗教改革三大檄文与教皇的破门令 141
四、皇帝的惩罚与诸侯的保护 144
五、路德隐居瓦特堡 149
第二节 胡尔德莱希·茨温利的改革 154
第三节 激进派宗教改革 161
一、概念解说 161
二、维登贝格的骚乱 164
三、托马斯·闵采尔的宣传鼓动 169
四、洗礼派运动的兴起 174
第四节 骑士暴动 177
第五节 普通人革命 181
一、概念辨析 181
二、1524—1526年的普通人革命 184
三、路德与普通人革命的关系 195
第二编 信仰的分裂
第三章 宗教改革与帝国宪政的斗争 203
第一节 卡尔五世执政初年的内政外交 204
一、当选罗马人国王 204
二、皇帝与帝国等级在帝国层面的权力争夺 208
三、卡尔五世的对外战争与哈布斯堡家族势力的东扩 212
第二节 诸侯阵营的分化 215
一、天主教诸侯 215
二、福音教诸侯 218
第三节 邦国教会的建立 223
一、路德教邦国教会的形成 223
二、城市福音教共同体的建立 228
三、抗议宗的诞生 233
四、宗教改革阵营内部的冲突 238
第四节 施马尔卡尔登同盟的成立 245
第五节 明斯特洗礼派王国 251
第四章 反宗教改革与第二次宗教改革 257
第一节 卡尔五世的对外战争 258
第二节 耶稣会的成立与特伦托大公会议的召开 262
一、耶稣会的成立 262
二、特伦托大公会议的召开 265
第三节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268
第四节 路德晚年 273
第五节 施马尔卡尔登战争与《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签订 277
一、施马尔卡尔登同盟的扩张 277
二、天主教纽伦贝格同盟的建立 281
三、施马尔卡尔登战争 284
四、卡尔五世加强皇权的企图 289
五、诸侯暴动与《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签订 291
第三编 三十年战争
第五章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德意志国家概况 299
第一节 疆域变迁和人口增长 301
一、疆域变迁 301
二、人口增长 303
第二节 经济衰退与社会危机 305
一、经济衰退 305
二、社会危机 309
第三节 帝国机构、皇帝和邦君 313
一、帝国权力机构 313
二、从费迪南一世到费迪南二世 319
三、邦国君主专制的滥觞 330
第四节 教育普及 338
一、学校教育的复兴 338
二、梅兰希通、施图尔姆和耶稣会士的办学活动 342
第五节 图书出版与学术发展 347
第六章 教派化与三十年战争 353
第一节 教派的形成 354
一、作为主导概念的“教派化” 354
二、路德教派(信义宗) 359
三、加尔文教派(归正宗) 361
四、天主教派 366
第二节 福音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成立 369
第三节 波希米亚事件 375
第四节 三十年战争始末 378
一、波希米亚—普法尔茨战争 378
二、丹麦—尼德兰战争 384
三、瑞典战争 391
四、法兰西—瑞典战争 395
第五节 《威斯特法伦和约》的签订 399
附录
一 地图 405
二 大事年表 407
三 参考书目 413
四 译名对照 420


《德国通史-第三卷: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主编:邢来顺、吴友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15673
出版时间:2018/12/1
开本:16开
页数:586
定价:86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战后重建与邦君专制
第一章 三十年战争结束初期的德国政治与经济 3
第一节 德意志政治:帝国和邦国 4
一、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 4
二、德意志邦国的重新整合 12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中的德意志 20
一、西班牙,帝国与之结束了合作关系 20
二、法国,帝国与之争霸欧洲大陆 22
三、奥斯曼,帝国与之竞争在东南欧的势力范围 28
第三节 德意志经济:凋敝和重建 32
一、战争结束时的德意志经济 32
二、战后经济恢复措施 37
三、经济技术:从战时到战后 44
第二章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的德国社会与文化 50
第一节 德意志社会:阶层变化与教会状况 50
一、各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 50
二、各教派的权利状况 59
第二节 德意志文化:语言、文学和国家政治学说 75
一、语言学会与德意志语言的净化 75
二、巴洛克文学的德意志特征 78
三、帝国观念与国家政治学说 82
第三章 德意志邦君专制 86
第一节 欧洲君主专制与德国邦君专制 86
一、欧洲民族国家与君主专制 86
二、德意志邦国与邦君专制 94
第二节 奥地利的邦君专制 100
一、奥地利邦国领地的整合与廓定 101
二、奥地利邦君专制 112
第三节 普鲁士的邦君专制 119
一、勃兰登堡普鲁士的领地整合与扩张 120
二、普鲁士邦君专制 124
第四节 德意志中、小邦国的邦君专制 131
一、巴伐利亚 131
二、萨克森 136
三、汉诺威 141
四、符滕堡 144
五、梅克伦堡 146
第二编 启蒙运动与开明专制
第四章 德国的启蒙运动 153
第一节 北方诸邦的启蒙运动 154
一、德国的启蒙世界观 154
二、德国北部诸邦启蒙文化运动的发展 157
三、德国启蒙思想家对于宗教的评判 171
第二节 南方和教会选帝侯邦的天主教启蒙运动 176
一、改革教会的理论和实践 176
二、振兴信仰的文化繁荣 183
第三节 德国启蒙运动的社会与经济基础 189
一、德意志专制邦君主导的社会秩序变化 190
二、德意志经济领域发展的相对落后状态 192
第五章 普鲁士的开明专制 196
第一节 德国的开明专制与普鲁士开明君主弗里德里希二世 196
一、德国开明专制的理论与实践 196
二、普鲁士开明君主弗里德里希二世 199
第二节 普鲁士开明专制的措施:农业与工商业 210
一、废除农奴制和改善农民状况 210
二、鼓励工商业发展的财政—重商主义政策 214
第三节 普鲁士开明专制的措施:政治、司法与教育 219
一、集中君权的行政机构改革 219
二、谋求王国利益的司法和法权改革 223
三、开启民智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措施 225
第六章 奥地利的开明专制 232
第一节 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统治 232
一、家庭与生平 232
二、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七年战争和巴伐利亚继承战 235
三、外交:力保皇冠;争夺西里西亚和瓜分波兰 244
第二节 约瑟夫二世与奥地利的开明专制措施 253
一、约瑟夫二世 253
二、奥地利的开明专制措施:“特蕾西亚国家改革” 257
三、奥地利的开明专制措施:“约瑟夫主义” 263
第七章 18世纪的帝国、邦国与普鲁士的经济和社会 271
第一节 18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邦国 271
一、奥普角逐中的神圣罗马帝国 271
二、追求国际声望的德意志中等邦国 277
第二节 18世纪普鲁士的经济与社会 283
一、军备经济 284
二、贵族 287
三、市民和农民 291
第三编 法国大革命与德意志改革
第八章 德意志与法国大革命 301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德意志 302
一、法国大革命在德意志思想文化界的反响 302
二、法国大革命冲击下的德意志社会 309
第二节 革命战争对德意志的冲击 312
一、德意志两大强国干涉法国革命与革命战争的爆发 312
二、1792—1797年的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316
第九章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统治和德意志改革运动 327
第一节 德意志与拿破仑战争 327
一、第二次联盟战争与《吕内维内和约》 328
二、德意志与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反法联盟战争 332
第二节 拿破仑与德意志的新秩序 349
一、帝国代表总决议及其后果 349
二、莱茵邦联的建立和旧帝国的终结 354
第三节 德意志改革运动 358
一、法占区的进步 360
二、莱茵邦联的改革运动 363
三、普鲁士改革运动 373
四、改革浪潮中的奥地利 400
第十章 解放战争与德意志的新秩序 405
第一节 普鲁士起义和德意志的解放 405
一、异族统治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激活 405
二、第六次联盟战争与德意志的解放 411
第二节 维也纳会议和德意志的新秩序 427
一、维也纳会议 427
二、欧洲政治地理的变化和德意志的新秩序 431
三、维也纳会议总决议的影响;从第七次联盟战争到《第二巴黎
和约》 439
第十一章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德意志思想和文化运动 445
第一节 古典主义的辉煌成就 445
一、古典主义时代 446
二、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448
三、古典主义文学 453
四、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 460
第二节 浪漫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466
一、德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467
二、德国浪漫主义及其特征 468
三、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471
第三节 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的转变 477
一、德意志民族认同的早期形态:文化民族主义 477
二、法国统治与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 480
附 录
一 地图 487
二 大事年表 491
三 参考书目 499
四 译名对照 509


《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主编:邢来顺、吴友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14881
出版时间:2019/1/1
开本:16
页数:622
定价:94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德意志“革命”时代
第一章 复辟、危机和1848年革命 3
第一节 德意志的政治复辟和进步运动 4
一、1815年以后德意志的政治结构 4
二、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与德意志的进步运动 6
第二节 1830年七月革命影响下的德意志 21
一、19世纪20年代欧洲革命与梅特涅时代的终结 21
二、法国七月革命影响下的德意志 24
第三节 “三月革命前时期”德意志的政治危机 33
一、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运动 34
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共产党宣言》 38
三、教会与国家关系的复杂化 40
四、固步自封的奥地利与“新纪元”的普鲁士 44
第四节 1848年德国革命 47
一、社会政治危机的加剧 47
二、“三月革命”和社会动荡 58
三、法兰克福国民议会 64
四、1848年德国革命的失败及其影响 72
第二章 非凡的经济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快速经济增长 77
第一节 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78
一、农业经济的扩张 78
二、营业自由原则和手工业等非农业经济的发展 80
三、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83
第二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 93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早期准备 93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98
第三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冲击下经济结构的变化 114
一、企业经营的股份公司化 114
二、商业和金融业 116
三、经济增长和总体经济结构的变化 122
第三章 “白色”政治革命: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运动 125
第一节 政治反动和民族问题的新发展 126
一、1848年革命失败后德意志的政治反动 126
二、德意志民族国家问题的新发展 130
第二节 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准备 132
一、普鲁士向贵族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国家的转变 133
二、普鲁士在德意志经济领导权的确立 140
三、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49
第三节 普鲁士“铁血”统一德国 152
一、“新时代”的开端;普鲁士军队改革和宪法冲突 153
二、“铁血政策”与德国的统一 160
第四章 革命时代的社会、思想和文化 178
第一节 人口、日常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 178
一、人口运动;日常生活 178
二、社会阶级结构 186
第二节 革命时代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197
一、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潮 197
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趋势 205
第三节 科学和教育 230
一、科学的进步 231
二、教育的发展 233
第二编 德意志帝国时代
第五章 帝国时期的政治生活 241
第一节 俾斯麦时代的内政外交 242
一、政治架构和主要政党 242
二、国内政治生活 257
三、俾斯麦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实践 280
第二节 威廉时代的帝国政治 298
一、俾斯麦解职和威廉二世亲政 298
二、威廉时代国内政治的发展 302
三、“世界政策”与德国迈向世界强权 318
第六章 帝国时期的经济 343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高速工业化 344
一、传统工业领域新进展;新兴电气、化学工业 344
二、工业主导型经济结构的确立 355
第二节 服务性产业的扩张 364
一、现代化快捷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 364
二、现代邮电体系的建立 369
三、现代商业经营体系的出现和国内商业的繁荣 371
四、现代金融保险事业的形成和扩张 374
第三节 现代高效型农业经济 380
一、种植业的进步 380
二、牲畜饲养业的发展 384
第四节 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 386
第七章 帝国时期的社会 390
第一节 人口运动和城市化 390
一、人口的快速和不均衡增长 390
二、高速城市化;人口的快速流动 394
三、德国由出境移民国转变为入境移民国 399
第二节 新的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关系 403
一、新的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力量格局 404
二、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福利国家的开端 417
第三节 婚姻、家庭和妇女群体 427
一、经济转型冲击下的婚姻、家庭形态 427
二、妇女社会群体的崛起 434
第八章 帝国时期的科技、教育和思想文化 444
第一节 科技和教育 444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445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452
第二节 文化和思想运动 465
一、流派纷呈的文学、艺术和音乐 466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477
三、帝国时期的思想运动 487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帝国的崩溃 492
第一节 德国的“孤立”与国际政治危机的加剧 492
一、两大对立军事集团阴影下的德国 492
二、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加剧 498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及进程 504
一、大战爆发 504
二、大战进程 513
第三节 帝国的崩溃 525
一、帝国的全方位危机;军事失败 525
二、停战谈判;帝国的倾覆 534
附 录
一 地图 543
二 大事年表 547
三 参考文献 555
四 译名对照 584

《德国通史-第五卷:危机时代(1918-1945)》
主编:邢来顺、吴友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14775
出版时间:2018/12/1
开本:16
页数:648
定价:94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魏玛共和国
第一章 魏玛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1918—1923) 3
第一节 1918年“十一月革命”与魏玛共和国的成立 3
一、1918年革命的爆发与共和国的成立 4
二、全德工兵代表会大会 14
三、国民会议选举 21
第二节 《魏玛宪法》与《凡尔赛和约》 26
一、魏玛国民会议与《魏玛宪法》 26
二、《凡尔赛和约》的产生、内容与反响 40
三、卡普吕特维茨暴动、德苏拉巴洛条约与拉特瑙被刺 51
第三节 1923年危机 68
一、鲁尔危机与消极抵抗 68
二、持续性的社会动荡———纳粹运动的兴起 74
三、货币改革 81
第二章 魏玛共和国的相对稳定(1924—1928) 86
第一节 国内政局的稳定化 86
一、1924年政治局面 86
二、艾伯特去世与兴登堡当选 90
三、人民公决“剥夺诸侯财产”、国旗争端及内阁变动 94
第二节 施特雷泽曼的外交政策 102
一、赔款问题与《道威斯计划》 102
二、施特雷泽曼的外交成果 107
三、施特雷泽曼与白里安共获诺贝尔和平奖 117
第三节 稳定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118
一、经济形势:“金色的二十年代” 118
二、社会福利建设的成果 134
三、魏玛共和国科技、文化教育成就 140
第三章 魏玛共和国的危机与覆灭(1929—1933) 167
第一节 1929年大危机与大联盟的破裂 167
一、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经济的冲击 167
二、《杨格计划》与反《杨格计划》运动 177
三、失业保险制度危机与大联盟的破裂 186
第二节 总统内阁的实践与失败 190
一、布吕宁内阁 190
二、巴本内阁 205
三、施莱歇尔内阁与希特勒上台 214
第三节 魏玛共和国覆灭的原因 225
一、德意志帝国的负面遗产 225
二、一战战败与《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227
三、魏玛民主制度的缺陷 229
四、魏玛德国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问题 231
第二编 纳粹德国
第四章 纳粹政治体制的确立与运行 235
第一节 德国的纳粹化 235
一、纳粹党的改造蓝图 235
二、1933年3月国会选举 238
三、国会纵火案 246
四、强行通过“授权法” 251
五、确立一党制 257
六、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264
七、清洗冲锋队 269
第二节 极权主义政治体制 280
一、领袖原则与领袖国家 280
二、党国一体 287
三、司法纳粹化 293
四、党卫队与党卫队保安处 299
五、盖世太保与德国中央保安局 301
六、集中营制度 305
第五章 纳粹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309
第一节 统制经济 309
一、纳粹党的经济主张 309
二、摆脱经济危机 312
三、国家干预机制 317
四、四年计划 324
五、保护中小企业与经济集中化 331
六、企业领袖———追随者模式的“企业共同体” 335
第二节 纳粹文教体制 338
一、文化控制与宣传机构 338
二、文化荒漠 345
三、纳粹教育思想 351
四、学校教育 353
五、校外教育与特种学校 360
第三节 纳粹种族与人口政策 365
一、《纽伦堡法》 365
二、“水晶之夜” 368
三、人口政策 374
第四节 社会统制与社会协调 381
一、社会组织网络 381
二、社会政策 385
三、宗教政策 392
第六章 对纳粹统治的抵抗 398
第一节 共产党的抵抗活动 398
一、共产党转入地下 398
二、反战反法西斯活动 400
第二节 社会民主党的抵抗活动 408
一、流亡执委会在布拉格的活动 408
二、在辗转中继续斗争 411
三、其他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抵抗活动 413
第三节 其他社会集团的抵抗活动 415
一、格尔德勒集团 415
二、克莱骚集团和弗赖堡集团 418
三、白玫瑰小组 422
四、军内密谋集团 424
第七章 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和败亡 426
第一节 富国强兵还是图谋战争 426
一、摆脱国际组织的束缚 426
二、中立波兰,染指奥地利 429
三、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 434
四、进军莱茵非军事区 436
五、扩军计划与军队指挥系统改组 440
六、总体战与闪击战思想的确立 447
七、为毁约扩军服务的纳粹外交 451
第二节 不流血的扩张 456
一、《霍斯巴赫备忘录》 456
二、德奥合并 459
三、《慕尼黑协定》与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464
第三节 征战得手 470
一、外交战 470
二、闪击波兰 476
三、闪击西欧 480
四、入侵苏联 488
第四节 战时纳粹体制的调整与扩展 497
一、国内政策的调整 497
二、纳粹欧洲新秩序 504
三、对犹太人的掠夺和大屠杀 521
第五节 败退与投降 529
一、东线的战略转折 529
二、大西洋之战 536
三、东西受困 540
四、七·二〇事件 547
五、纳粹政权覆亡 550
附录
一 地图 561
二 大事年表 564
三 参考书目 578
四 译名对照 596
后 记 623

《德国通史-第六卷:重新崛起时代(1945-2010)》
主编:邢来顺、吴友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14980
出版时间:2019/1/1
开本:16开
页数:676
定价:98

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盟国占领与德国的分裂(1945—1949)
第一章 盟国对德国的占领与管制 3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德国 4
一、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4
二、穷困潦倒,苟且图生 8
第二节 盟国对德国的管制 12
一、四大国最初处置德国的意见 12
二、盟国管制委员会成立 16
三、波茨坦会议:管制德国原则 18
第二章 占领期间盟国对德国的改造 24
第一节 纽伦堡审判 25
第二节 对德国的军事和经济改造 30
一、德国的非军事化 30
二、德国的非卡特尔化 33
第三节 对德国的政治改造 36
一、东占区的非纳粹化、民主化 37
二、西占区的非纳粹化、民主化 42
第三章 东西方冲突与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51
第一节 美苏在德国问题上的冲突 51
一、雅尔塔体系与美苏冷战 51
二、经济统一还是政治统一 54
三、东西方在德国问题上分歧的扩大 57
四、鲁尔国际管制问题与《伦敦议定书》的出台 62
第二节 第一次柏林危机 69
一、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69
二、第一次柏林危机的解决 71
第四章 德国东、西占领区的不同道路与德国分裂 76
第一节 《基本法》的制定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77
一、1948年法兰克福会议 77
二、《基本法》的制定 79
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83
第二节 战后西德的社会经济制度 84
一、战后西德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 84
二、战后西德重工业产权社会化改革受阻 87
三、西德劳资“共决制”的重建与发展 93
第三节 战后苏占区政治经济重建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97
一、苏占区社会经济的重建 97
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102
第二编 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1949—1990)
第五章 两个德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107
第一节 “西方模式”的联邦德国:“自由与民主的基本秩序” 107
一、《基本法》和政治体制 108
二、联邦德国政党体系及其演变 118
三、“社会市场经济” 128
第二节 “苏联模式”的民主德国 138
一、民主德国的政治体制 138
二、政党结构 145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48
第六章 两个德国主权地位的恢复 152
第一节 联邦德国:加入西方集团恢复国家主权 152
一、加入西方集团恢复主权地位的基本方针 152
二、与法国和解,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 157
三、重新武装与主权地位的恢复 161
第二节 民主德国主权地位的恢复 168
一、民主德国致力于德国统一的努力 168
二、从争取统一转向恢复主权 172
三、主权地位部分恢复和加入华沙条约组织 176
第七章 两个德国政府的演变 179
第一节 联邦德国政府演变:从阿登纳到科尔 179
一、阿登纳和艾哈德领导的联盟党政府 180
二、联盟党—社民党的“大联合政府” 185
三、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小联合政府” 189
四、科尔的“中间派联合政府” 198
第二节 民主德国:从皮克到昂纳克 203
一、民主德国的国家重建及其问题 203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启和“东柏林事件” 207
三、乌布利希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211
四、昂纳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215
第八章 两个德国的经济成就 220
第一节 联邦德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 220
一、“经济奇迹” 220
二、温和通胀下的中低速增长 225
三、经济力量的集中与垄断的发展 230
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237
五、发达经济大国的富裕与贫困 241
第二节 民主德国:东欧经济强国 245
一、经济现代化进程 246
二、经济成就 249
三、经济成就取得的原因 252
四、民主德国与“经互会” 254
第九章 两德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260
第一节 联邦德国的利益多元主义与福利制度 260
一、利益多元主义与“压力集团” 260
二、联邦德国的“社会伙伴关系” 271
三、联邦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发展与调整 276
第二节 民主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81
一、住房建设 281
二、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 282
三、价格补贴政策和工资政策 285
第十章 两德的对外关系和两德关系的发展 287
第一节 联邦德国对外政策和“德国政策”的演进 287
一、对西方联盟政策的演变 288
二、推进德法和解,促进欧洲一体化 301
三、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 310
四、逐步展开全方位外交 324
第二节 民主德国的外交政策 336
一、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336
二、寻求两德和平共处和国际社会外交承认的努力 339
三、与联邦德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347
四、与苏联的分歧和关系恶化 350
第十一章 两德的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发展 355
第一节 联邦德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 355
一、联邦德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355
二、联邦德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363
第二节 民主德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 368
一、民主德国的科技力量与成就 368
二、民主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74
第十二章 两德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 382
第一节 变化中的联邦德国社会与思想文化 382
一、联邦德国社会的变化 382
二、多元演进的社会与文化思潮 393
三、重铸辉煌的文学艺术 411
四、大众传媒的发展 426
第二节 民主德国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 433
一、社会主义文化的初步建立 434
二、群众性思想文化工作的蓬勃开展 439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宽松化与丰富化 442
第三编 两德统一与统一后的德国
第十三章 德国的重新统一 447
第一节 两德统一问题骤然提上日程 447
一、“新思维改革”和民主德国庆祝建国40周年 447
二、民主德国政局急剧变化 449
三、两德统一问题的提出 452
第二节 德国统一的内部和外部问题 455
一、两德统一的内部问题 455
二、两德统一的外部问题 456
三、“二+四方案” 459
第三节 通往统一的道路 460
一、3月18日民主德国大选 460
二、两德签订《国家条约》 462
三、两德统一外部问题的解决———“二+四外长会议” 464
第四节 德国的重新统一 467
一、两德签署《统一条约》 467
二、六国签署德国《统一条约》 469
三、两个德国的统一 470
第十四章 统一后德国的政治与外交 473
第一节 统一后德国的政治 474
一、统一后德国的科尔政府 474
二、1998年科尔竞选总理失败 478
三、环境政治的发展与“红绿联盟”执政 481
四、“红绿联盟”到大联合政府 483
第二节 统一后德国的外交政策 486
一、统一后德国全方位自主外交 486
二、统一后德国与欧洲一体化 493
三、统一后德国的亚洲及对华政策 499
第十五章 统一后德国的经济 505
第一节 科尔时代的德国经济 505
一、东部经济改造计划 505
二、经济成就与困境 509
第二节 施罗德时代的财政改革 513
一、税收改革 514
二、劳动力市场改革 516
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改革 522
四、财税、社保改革 524
第三节 默克尔时代的经济发展 526
一、默克尔政府的财税改革 526
二、2006年之后德国经济的复苏 528
第十六章 统一后德国的文化多元主义与文化多样性社会 531
第一节 文化多元主义政策形成的背景 531
一、移民问题及移民政策的缺失 531
二、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影响 535
第二节 文化多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537
一、文化多元主义的形成 537
二、文化多元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543
第三节 文化多元主义下的文化多样性社会 546
一、移民博物馆的建立 546
二、多元意识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体 547
三、宗教领域的多元化 552
附录
一 地图 559
二 大事年表 562
三 参考文献 592
四 译名对照 614
五 德国历代皇帝、国王和国家首脑 635
后 记 642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