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百科全书》全2册,大16开布面精装,收录文化人类学相关论文数百篇,以辞典形式编排整理,插配多幅全彩插图。王建民、纳日碧力戈主编,近百位学者参与撰写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
本书汇集近百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论文与研究报告,详尽、深入地介绍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与应用等主题,探讨文化人类学如何从语言、族群、经济与政治体系、家庭与亲属、婚姻、性别、宗教、艺术展演、媒体与体育等多个维度表现人类在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多样性等问题。
★16开布面精装,文津出版社出版
★文化人类学不同于研究对象类似的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弱势族群和少数团体,以及较为蛮荒的部落,而研究方式大都注重“质”而非“量”,现象的观察多是“特例”而非“通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王建民、国际萨满研究会副会长纳日碧力戈主编
★进一步探讨语言、族群、经济与政治体系、家庭与亲属、婚姻、性别、宗教、艺术展演、媒体与体育等多个维度在当代世界的转型与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殖民主义、全球化、环境变迁与土著居民运动等热点议题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对于人类的全貌视野研究的其中四或五个分支之一。这个学科分支将文化视为有意义的科学概念。它主要在研究比较人类各个社会或部落的文化,借此找出人类文化的特殊现象和通则性。不同于研究对象类似的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弱势族群和少数团体,以及较为蛮荒的部落。而研究方式大都注重“质”而非“量”,现象的观察多是“特例”而非“通识”。
现代文化人类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说,始於大发现年代(the Age of Discovery),当时技术先进的欧洲文化和各种“传统”文化接触频繁而广泛,欧洲人对那些“传统文化”的绝大部分都毫无区别地贴上“未开化”或“原始”的标签。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不同文化的起源及世界不同民族及其语言的分布、渊源等问题,成为西欧学者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本书汇集近百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论文与研究报告,详尽、深入地介绍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与应用等主题,探讨文化人类学如何从语言、族群、经济与政治体系、家庭与亲属、婚姻、性别、宗教、艺术展演、媒体与体育等多个维度表现人类在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多样性等问题。
王建民,汉族,1957年6月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籍贯陕西韩城,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6项、国家民委项目6项、北京市项目2项,横向应用性、咨询性课题十余项;出版《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年)、《艺术人类学新论》(民族出版社,2008年)、《西藏唐卡的传承与保护》(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等近十部学术著作;发表《与社会学结缘的中国人类学——基于20世纪前半期的学科史讨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扶贫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以主体性讨论为核心》(《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等百余篇学术论文。
纳日碧力戈,蒙古族,教授,博士,1957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国际萨满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1992~1994年获英国外交部高级奖学金和三一学院牛顿基金“蒙古及内亚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员会”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做社会人类学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尤其关注族群理论和象征符号。
1996年始承担国家教委和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人文生态》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关系新观察》。
出版著作有《人类学关键词》《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语言人类学》《万象共生中的族群与民族》《姓名论》等,翻译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等名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