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老书!《华夏审美风尚史》精装全11册,总达300万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获奖图书,季羡林顾问,许明主编,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多侧面钩沉中华民族自史前至近代的审美全貌。
本系列在实证材料的基础上,从艺术哲学的高度,将建筑、雕塑、绘画、文学、民俗、宗教、考古等各类学科融会贯通,全方位考察中华民族历代的审美活动及其特点,全面展现中华审美民族性及其变迁历史。
★ 32开精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又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追加奖
★ 图书封面由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领衔设计
★ 本书改变了以往美学和美学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格局,以审美风尚为串线,广泛吸收考古学、民俗学和文学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
《华夏审美风尚史》(11卷本)由季羡林担任顾问,许明担任主编,从一个侧面舒展出一幅哀婉动人、辉煌壮丽的中华民族审美风尚的历史长卷。丛书改变了以往的美学史写作方式,以大量翔实的资料细致地描述、全方位地扫描、立体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诞生、发展的历史,把美作为人类的审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历史描述。全书流畅豁达,意蕴深远,在较深的层次上再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是美学、美育研究和教育的案头常备书。
许明,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民俗学会副会长,《社会科学报》社长、总编,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评论》等杂志编委,中国人权基金会专家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华夏审美风尚史》《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新意识形态批评》《建设新世纪的先进文化》《轻拂那新理性的风》《美的认知结构》《人文理性的展望》《文化发展论》《关键时刻: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丛书》等。
《(精)华夏审美风尚史(全11卷)》
作者:许明 主编,季羡林 顾问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037915
出版时间:2001/5/1
开本:32开
页数:4254
定价:380
目录:
《华夏审美风尚史(序卷):腾龙起凤》许明、苏志宏 著
自序
上篇
第一章 方法论
第一节 理解美学史
第二节 “审美活动”
第三节 描绘的历史
第四节 范围和操作
第二章 本质论
第一节 文化共同体
第二节 历史转型
第三节 文化转型作为背景
第三章 起源论
第一节 相关理论
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发生
第四章 发展论
第一节 演进与发展脉络
第二节 相关因素
第三节 变化的中介
第四节 变动性和稳定性
第五节 历史特征
下篇
第五章 龙的腾飞
第一节 美用并生
第二节 活泼之美
第三节 风的吟唱
第四节 诗可以兴
第五节 龙的嬗变
第六章 人文初度
第一节 美善一体
第二节 人性之美
第三节 雄浑之美
第七章 文的自觉
第一节 士族玄风
第二节 古乐胡曲
第三节 山水园林
第八章 走向峰巅
第一节 争奇斗艳
第二节 三元并立
第三节 汇通之舞
第四节 格律法度
第五节 宋学趣味
第九章 新旧嬗递
第一节 士风演变
第二节 雅俗融会
第三节 民艺世界
第四节 凤凰涅槃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1卷):府仰生息》王悦勤、户晓辉 著
绪论 走进史前时代
第一章 部落生活
第一节 共有的家园
第二节 寻找人类的居所
第三节 壮丽与宏大
第二章 石斧拓荒
第一节 鸿蒙顿开
第二节 心灵畅想
第三章 生死之约
第一节 宇宙宗教
第二节 向生而死
第三节 魂兮归来
第四章 有物混成
第一节 有容乃大
第二节 纹饰之谜
第五章 口腹滋味
第一节 头颅与生殖
第二节 猎首习俗
第三节 食色一体
第四节 食以体政
第六章 百兽率舞
第一节 生命的狂欢
第二节 骨笛伴歌
第三节 巫祝与欢娱
第七章 衣饰之美
第一节 美饰自我
第二节 衣以蔽体
第八章 玉以行礼
第一节 尚玉部落
第二节 六瑞呈祥
第九章 腾龙起凤
第一节 岩画、巫术与动物
第二节 神龙何来
第三节 凤鸟自歌
第四节 腾龙起凤
第十章 华夏定鼎
第一节 夏铸九鼎
第二节 礼乐相倾
第十一章 戎祀巫风
第一节 拨尔而怒
第二节 神人以和
第三节 贲饰“尚白”
后记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2卷):郁郁乎文》彭亚非 著
导言
第一章 礼文之美
第一节 制度化的美
第二节 社会活动方式的礼文风范
第三节 礼文的审美制约与越礼求美
第二章 诗与乐
第一节 王化之乐
第二节 言志之诗
第三节 道德化审美追求
第三章 官能享乐之风
第一节 讲求口味之美
第二节 色欲的喜好
第三节 淫声之乐
第四节 官能享乐审美文化
第四章 养生与游乐人生
第一节 俗世文化的兴起
第二节 养生与审美
第三节 游于艺
第五章 人物风神
第一节 爱美之心的自觉
第二节 阳刚之气
第三节 文雅之美
第四节 独立的人格形象追求
第六章 恣情之世
第一节 歌、乐、舞:抒情表达的普遍性
第二节 巫风与淫祀
第三节 以悲为美
第四节 抒情的文学
第七章 言与文
第一节 周重言
第二节 论辩之风
第三节 述作之文
第八章 巨大规模与精微工艺
第一节 审美的丰富与解放
第二节 宏大的建筑与造型艺术
第九章 自然至上
第一节 自然文化
第二节 对自然对象的审美关注
第三节 尚自然审美观
第十章 超感性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 恐美文化
第二节 尚质朴
第三节 悦丑畸趣
第四节 普遍的象征
第五节 追求道象之美
结语 华夏民族审美文化传统的奠基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3卷):大凤起兮》王旭晓 著
导言 风起云飞
第一章 大汉伟业
第一节 汉代的历史环境
第二节 汉代的经济形势
第三节 汉代的人文土壤
第二章 “务崇华侈”的现实追求
第一节 宴飨之风
第二节 服饰追求
第三节 精巧用具
第四节 厚葬之风
第三章 张扬无羁的人生风采
第一节 功业的追求
第二节 情感的炽烈
第三节 天性的张扬
第四章 尊神事鬼的民俗民风
第一节 敬神崇仙的民俗
第二节 “事死如事生”的葬俗
第三节 辟邪求祥的节俗
第五章 庄严威风的礼仪制度
第一节 皇家礼仪
第二节 衣冠制度
第三节 车骑制度
第六章 汉代建筑壮阔恢宏之形
第一节 城市宏阔
第二节 宫室巨丽
第三节 苑囿延绵
第四节 陵阙恢宏
第七章 汉代大赋铺张扬厉之气
第一节 汉人好赋
第二节 盛世雄文
第三节 虚夸意象
第四节 铺丽文辞
第八章 汉代雕塑古拙雄浑之势
第一节 汉代雕塑的代表样式
第二节 古拙厚朴的造型
第三节 深沉雄大的气势
第九章 汉代画像充盈豪迈之趣
第一节 包罗万象的内容
第二节 充盈繁密的画面
第三节 生动豪放的情趣
第十章 汉代百戏雄健奔放之力
第一节 从角抵到百戏
第二节 百戏杂陈的场面
第三节 雄健奔放的力度
结语 泱泱两汉的壮美之风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4卷):六朝清音》盛源、袁济喜 著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审美风尚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价值转换与审美意识裂变
第二章 名理学与六朝审美精神
第一节 才性之辨与人物鉴识
第二节 天道自然观念与性命原则
第三节 人格范式与主体价值
第三章 重“气”时尚引发的审美新风气
第一节 从人的自觉到文的自觉
第二节 建安文人重“气”的审美精神
第三节 “气”与建安文学的审美特征
第四章 玄学清谈与审美风尚之新变
第一节 玄学流变对美学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玄学清谈与名士“玄思”之美
第三节 玄言诗与晋人的“体玄”趣味
第四节 “清”“远”的美学品格
第五节 言意之辨的美学新义
第五章 竹林名士的存在体验与审美精神式样
第一节 关于“竹林七贤”
第二节 嵇康、阮籍生命意识的二重性
第三节 作为人格和审美姿态的放任狂诞
第六章 山水审美文化的人文意蕴和美学特点
第一节 山水审美与“寄畅”情调
第二节 “嘉会欣时游”
第三节 作为山水审美经验结晶的山水诗
第七章 隐逸情怀的美学特质
第一节 作为价值符号的隐逸文化
第二节 “得意在丘中”
第三节 陶渊明田园生活的美学“真意”
第八章 逸兴与逍遥
第一节 逸兴与士风
第二节 人生意义的漫游
第九章 忧生与挽歌
第一节 忧生之嗟的审美转化
第二节 挽歌中的生命忧思
第十章 人间情爱的吟咏
第一节 思心徘徊
第二节 伤逝之歌
第十一章 翰飞韵逸的书法风采
第一节 书法风韵的出新
第二节 书法美学的营造
第十二章 传神写照的丹青天地
第一节 绘画艺术乌瞰
第二节 顾恺之的丹青神韵
第三节 南朝诸人的绘画美学
第十三章 演绎心灵的音乐至境
第一节 从“乐以致教”到心灵抒发
第二节 从“声无哀乐”到至和之境
第十四章 错彩镂金的丽辞苑囿
第一节 丽辞艺术的形成
第二节 丽辞之赋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丽辞之赋的分类与审美特征
第十五章 文学批评与审美自觉
第一节 批评意识的自觉
第二节 艰难中的崛起
第十六章 佛陀幻影与审美折射
第一节 佛教艺术巡礼
第二节 “见佛神悟,即得道矣”
第三节 “神也者,圆应无生”
第四节 “神道无方,触象而寄”
第十七章 人文走向与审美流变
第一节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节 文学之美与世俗情结
第三节 庸音中的逸响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5卷):盛世凤韵》杜道明 著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南北融会
第二节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东西贯通
第三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四家消长(侠、儒、怫、道)
第二章 涅槃新生
第一节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风骨神采之美
第二节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雄浑阔大之美
第三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风流漾洒之美
第三章 青春盛世
第一节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气功业之美
第二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放达不羁之美
第三节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风弥漫之美
第四节 厩马多肉尻雎圆,肉中画骨夸尤难——丰腴肥胖之美
第五节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五彩缤纷之美
第六节 清水出笑蓉,天然去雕饰——真态真情之美
第四章 中道沧桑
第一节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幽寒瘦硬之美
第二节 手中飞黑电,象外泻云泉——诡奇谲怪之美
第三节 其词质而径,其言直而切——浅切通俗之美
第五章 晚景余韵
第一节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悲凉哀艳之美
第二节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蕴藉之美
结束语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6卷):徜徉两端》韩经太 著
第一章 宋代城市新结构与社会新风尚
第一节 后周北宋之际的都城制度改革
第二节 “不敢草略”的生活风尚
第三节 文化休闲面面观
第二章 发轫于宋初的美感建构意识
第一节 在“富贵”与“野逸”之间
第二节 叩其“全境”与“小景”两端
第三节 古今能事毕,自家新意出
第三章 嘉祐贡举与时风扭转
第一节 科举制的完备与士气振作
第二节 嘉祜二年贡举事件
第三节 欧阳修:审美意识的来源与流向
第四章 北宋盛世的承平心态与写真时尚
第一节 《清明上河图》的主题
第二节 柳永词世界的明丽景观
第五章 风流意态的几种典型
第一节 浅斟低唱的本色
第二节 随俗婵娟的风流
第三节 苏轼意趣的人文内蕴
第四节 米氏风格与龙眠精神
第六章 南渡危难中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晋文公复国图》与《中兴瑞应图》
第二节 《金石录后序》与《打马赋》
第七章 乾道、淳熙间的临安风情
第一节 “坐南朝北”说的文化意向
第二节 夸侈与模仿
第三节 园苑窈窕且优游
第八章 乾道、淳熙间的美论美艺
第一节 “内游”之际的风尚变迁
第二节 严羽“一味妙悟”与朱熹“抱柱浴水”
第三节 马远“清奇意象”与夏圭“无尽意态”
第九章 江湖村野间的审美新意向
第一节 南戏:流俗风情与戏文意向
第二节 李嵩风俗画与石湖村田诗
第十章 从古雅到荒古的词世界
第一节 文士制曲与古雅风尚
第二节 惊觉:黯然中的讽兴
第三节 一抹荒烟,一襟余恨
第十一章 回首:两宋美趣两端间
第一节 平淡而山高水深
第二节 从范温说“韵”到杨万里辨“味”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7卷):勾栏人生》刘祯 著
绪言
第一节 宋代社会文化与审美风尚
第二节 蒙古部落崛起与民族习俗
第三节 元代社会裂变与文化融合
第四节 元代审美风尚的特点
第一章 蒙古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其拓进中呈现的勇武豪迈之美
第一节 勇猛尚武
第二节 直质性格
第三节 鄙弃背叛
第四节 壮阔豪迈
第二章 蒙古与金宋战争对汉族社会风尚的冲击及异变
第一节 蒙昧与血腥
第二节 破坏与冲击
第三节 “正统之辩”
第四节 社会风尚的异变
第三章 文人自我的失落与沉抑下僚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 科举与文人
第二节 沉抑下僚
第三节 “形”化民间
第四节 审美追求
第五节 滑稽之趣
第四章 杂剧:以歌舞演故事的审美新潮(上)
第一节 杂剧:“一代之文学”
第二节 杂剧之兴盛
第三节 杂剧勃起与文化之变异
第四节 蒙古族歌舞及周边艺术
第五章 杂剧:以歌舞演故事的审美新潮(下)
第一节 杂剧创作与审美思想
第二节 阶段性和融合性
第三节 杂剧之地位、意义
第六章 散曲:被视为“阳春白雪”的“朝野新声”
第一节 元曲与散曲
第二节 散曲的兴起与审美特质
第三节 散曲精神:传统的疏离
第四节 散曲思想:人性的恣纵
第五节 散曲风格:豪放与清丽
第七章 风尚的多样性与民族之娱乐游戏及审美趣味
第一节 南北中外文化的交流
第二节 风尚的多样性与变异性
第三节 外来之新、鲜、奇
第四节 蒙古族之娱乐游戏及舞蹈艺术
第五节 汉族之娱乐游戏及审美趣味
第八章 宗教优容、释教之崇及其对审美风尚的影响
第一节 宗教优容与多元发展
第二节 释教之崇
第三节 全真教之流行
第四节 宗教之兴对社会思潮、审美风尚的影响
第九章 绘画与书法的审美特点与风格
第一节 元人尚意
第二节 崇古辟新的赵孟頫
第三节 山水画与“元画四大家”
第四节 独特的诗画题
第五节 崇尚复古的书法
第十章 建筑、服饰和饮食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建筑、服饰和饮食作为文化
第二节 建筑文化
第三节 服饰文化
第四节 饮食文化
第十一章 后期社会、道德重建与审美伦理化
第一节 元代后期之政治与社会的动荡
第二节 玉山草堂集团与纵欲之风
第三节 对下层的关注与审美投射
第四节 道德之重建与审美伦理化
后记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8卷):残阳如血》罗筠筠 著
绪论 明代审美风尚概观
第一章 思想大解放、视野大开阔的新时代
第一节 明代审美风尚演变的社会人文环境
第二节 新经济、新城市、新人群与审美新风尚
第二章 思想文化领域现象对审美风尚的影响
第一节 明初文化发展的单一化
第二节 思想解放之光与反理学思潮兴起
第三节 晚明心学没落与实学高涨
第三章 审美欣赏范围广泛化和价值取向个性化
第一节 审美欣赏范围广泛化
第二节 对人的主观情感的强调
第四章 多元化发展的审美趣味与文化
第一节 贵族艺术、文人艺术与巿民艺术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追新求乐倾向
第三节 游名山胜水、享人伦之乐
第四节 婚丧礼仪与年节风俗
第五节 日常生活的艺术化
第五章 高超的艺术与成熟的审美风尚
第一节 诗文小说的发展及其新意境
第二节 独创新意的笔墨丹青
第三节 雄伟的皇家苑囿与秀丽的江南园林
第四节 雅与俗、庄与谐的交相辉映
第六章 走向成熟的中国古典美学
第一节 自然山水欣赏美学
第二节 诗文美学
第三节 书画与园林艺术美学
参考书目
后记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9卷):俗的滥觞》樊美钧 著
序
第一章 生活——华奢之风
第一节 市民生活中的华奢之风
第二节 宫廷:华奢风气,日甚一日
第三节 文人:雅俗结合,简朴自然
第二章 服饰——新奇为尚
第一节 款式
第二节 色彩
第三节 配饰
第四节 发型
第三章 娱乐——百戏纷呈
第一节 北方娱乐活动
第二节 南方娱乐活动
第四章 戏曲——花雅竞艳
第一节 通俗性
第二节 娱乐性
第三节 多元性
第五章 小说——世俗情怀
第一节 小说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 小说形式的变化
第三节 小说内容的变化
第四节 小说创作方法的变化
第六章 陶瓷——由技人道
第一节 清代瓷器种类概述
第二节 清代瓷器发展描述
第三节 清代瓷器色泽美
第四节 清代瓷器纹饰美
第七章 家具——装饰意味
第一节 家具
第二节 工艺
第八章 风尚——以俗为美
第一节 政治上的考察
第二节 文化上的考察
第三节 经济上的考察
第四节 思想上的考察
第五节 历史上的考察
第六节 评价与意义
参考书目
后记
《华夏审美风尚史(第10卷):凤凰涅槃》蒋广学、张中秋 著
第一章 ?-1840:山雨欲来
第一节 天朝帝国的世界历史观念
第二节 传统社会的大众文化图景
第二章 1840-1861:风雨交加
第一节 失败的战争与不败的心理
第二节 天国的覆灭与传统的延续
第三节 租界的兴起与现代的渗入
第三章 1861-1894:骤雨初歇
第一节 不朽的中国中心观
第二节 诱人的华夏传统美
第三节 羞涩的城市现代性
第四章 1894-1911:天崩地裂
第一节 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
第二节 气象万千的新时尚
第三节 世纪之交的启蒙思想
第五章 1911-1927:月淡星稀
第一节 现代性:社会审美风尚的新内核
第二节 士大夫:行将消逝的唱挽者
第六章 民国余絮
第一节 戏院沧桑
第二节 昆剧绝唱
第三节 舞场风云
第四节 影院变迁
第五节 武侠狂飙
第六节 庙会兴衰
第七章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现代性与近代精英审美思想变迁的内在线索
第一节 严复:力的发现
第二节 梁启超:文艺与新民
第三节 王国维:悲剧与创造
第四节 鲁迅:绝望与战斗
第五节 蔡元培:美育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