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之现代著名史学家何炳松著作8册:《近世欧洲史》《通史新义》《历史研究法》《浙东学派溯源》《中古欧洲史》《历史教学法》《西洋史学史》,以及译著《新史学》。
何炳松先生擅长西洋史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学教材,他的著述融会古今,学贯中西,与梁启超并称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岳麓书社的“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系列,囊括了何先生7部代表作以及1部译作,经典私藏,一网打尽。
★ 16开平装,岳麓书社出版
★ 他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擅长西洋史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学教材。
★ 他*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 抗战期间,他参加“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沦陷区古籍数万册
★ 在担任暨南大学校长期间,他主张学术百家争鸣,使当时的暨大有“东南民主堡垒”之称
何炳松(1890-1946年),字柏丞,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擅西洋史研究。一生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学教材。他的著述融会古今,学贯中西,曾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何炳松先生一生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著有《通史新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中古欧洲史》、《秦始皇帝》、《近世欧洲史》、《浙东学派溯源》、《程朱辩异》等十多部专著,其它零篇散幅,为数更多。
《近世欧洲史》
系作者于1920年至1922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近世欧洲史讲义,大体以美国有名史学家鲁滨逊与俾耳德二人所著《欧洲史大纲》第二卷为蓝本,并取材于二人所著《现代欧洲史》一书。其不重过去事实,而重近世欧洲人生活状况,所抱观念与观念变迁方法进行叙述和讨论。其次,本书以一半的篇幅专述150年来的现代史,重在免除旧籍通病,揭示近现代史与我们的关系。
《通史新义》
在《通史新义》中,作者借鉴西方史学的思想方法,总结并发挥了司马迁、刘知几、章学诚等古代史家的传统史学理论,对史料研究的方法以及通史编纂的原则重新进行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着重大贡献。
《历史研究法》
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史法”以及传统“史评”、“史论”的差异,认为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对人的历史的研究,而不是对古代史著的评论。与此同时,他还力图沟通中西学问,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如搜集史料、辨明真伪、知人论世、阐明史料、勒成著作等作了充分肯定。
《浙东学派溯源》
从原始资料出发,详加考订,追溯浙东学派的起源,重点考辨浙东学派的开山祖程颐与朱熹学说的异同,打破沿袭千年之成说,指出程朱两派学说截然不同,程氏学说为唯物、一元哲学,而朱氏学说则是唯心、二元伦理学家的玄谈。
《中古欧洲史》
系作者于1920至1922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中古欧洲史的讲义,大部分内容以鲁滨逊所著《西部欧洲史》一书中前29章为蓝本。关于文明史方面,则取材于鲁滨逊与人合著的《欧洲史大纲》加以补充。书中对中古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思想及美术进行叙述和讨论,尤其重视基督教教会的介绍,对所述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人物如罗马教皇、查理曼大帝、马丁·路德等人一生及其事业予以了研究和讨论。
《历史教学法》
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西洋史学史》
中国*早的关于西方史学史的译作,其以“自希腊至今科学化之史学史”为线索,全书分五编论述,第一编导言,余四编分论犹太史、希腊史、罗马史、基督教与历史,另以附录介绍中古及近代史学。本书阐述了西方史学之缘起和演变的历程,并依据“新史学”的观点对各家史学流派进行了评述,使人们了解“史学史”是人类历史学极重要之一部分,不可对其漠视而不问。
《新史学》
于1920年代由作者译成中文。作者翻译此书的目的,是认为鲁滨逊在《新史学》中反映的史学思想,“是很可以做我们中国研究史学的人的针砭”。书中作者提出了要用综合的多种因素的观点来分析历史,冲破以政治史研究为中心的传统,扩大历史认识的视野,强调历史研究的功用在于通过历史了解现在和推测未来。作为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及方法的名著,《新史学》对“五四”以来中国史学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影响。
《近世欧洲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641
出版时间:2011/7/1
开本:16开
页数:440
定价:36.0
目录:
弁言
增订六版小序
绪论
美术及文学之复兴
地理上之发见及其影响
中古时代之英国与法国
中古时代之帝国
宗教改革
法国之新教徒
英国之教会
罗马旧教之改良
三十年战争
第一卷 十七十八两世纪之回顾
第一章 英国国会与君主之争权
第一节 詹姆士第一与君权神授之观念
第二节 查理第一与国会
第三节 查理第一之被杀
第四节 克伦威尔与共和时代
第五节 复辟
第六节 一六八八年之革命
第七节 英国宪法之性质
第二章 路易十四时代之法国
第一节 路易十四之地位及其性质
第二节 路易十四之提倡美术及文学
第三节 路易十四与四邻之争
第四节 路易十四与新教徒
第五节 西班牙王位承继战争
第三章 俄罗斯及普鲁士之兴起奥大利
第一节 俄罗斯之起源
第二节 彼得大帝
第三节 普鲁士之勃兴
第四节 腓特烈大王之战争
第五节 波兰之分割,一七七二年,一七九三年及一七九五年
第六节 奥大利,马利亚德利撒及约瑟第二
第四章 英国法国在印度及北美洲之竞争
第一节 欧洲之扩充世界商业
第二节 英国与法国互争殖民地
第三节 北美洲英国殖民地之叛
第二卷 十八世纪之状况及改革
第五章 欧洲之旧制
第一节 乡间之生活——佃奴制度
第二节 城市及各业公所
第三节 贵族与君主
第四节 基督教会
第五节 英国之国教及新教诸派
第六章 改革精神
第一节 近世科学之发达
第二节 科学上之发见及改良精神之产生
第三节 政治上之新思想
第七章 法国革命以前之改革
第一节 腓特烈第二喀德邻第二及约瑟第二之改革
第二节 一六八八年后之英国
第三节 十八世纪之英国立宪君主及佐治第三
第三卷 法国革命与拿破仑
第八章 法国革命将起之际
第一节 法国旧制之紊乱
第二节 特权阶级及第三级
第三节 君主及高等法院
第四节 路易十六之为人及其整理财政之失败
第九章 法国革命
第一节 全级会议之召集
第二节 国民议会之改革事业(一七八九年七月至十月)
第三节 移往巴黎之国民议会(一七八九年十月至一七九一年九月)
第十章 第一次法兰西共和国
第一节 立宪君主时代(一七九一年至一七九二年)
第二节 第一次法兰西共和国之建设
第三节 革命时代之战争
第四节 恐怖时代
第五节 恐怖时代之告终及督政部之组织
第十一章 拿破仑波那帕脱
第一节 波那帕脱第一次入侵意大利
第二节 波那帕脱之得势
第三节 第二次对法国之同盟
第四节 一八○一年之升平及德国之改组
第十二章 欧洲与拿破仑
第一节 波那帕脱恢复法国之秩序及隆盛
第二节 拿破仑灭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节 普鲁士之失败
第四节 大陆封港政策
第五节 拿破仑之最得意时代(一八○八年至一八一二年)
第六节 拿破仑之败亡
第四卷 自维也纳会议至普法战争
第十三章 维也纳会议及欧洲之再造
第一节 维也纳会议及其事业
第二节 革命时代之结果民族精神
第三节 神圣同盟及梅特涅之反对革命
第四节 十九世纪初年之思想及文化
第十四章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之反动及革命
第一节 法国之复辟
第二节 一八三○年之革命
第三节 比利时王国之建设
第四节 德国同盟之建设
第五节 西班牙与意大利之恢复旧制
第六节 美洲之西班牙殖民地及一八二○年之革命
第十五章 实业革命
第一节 纺织机之发明
第二节 蒸汽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及工厂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之兴起
第十六章 一八四八年之法国革命
第一节 路易腓立政府之不满人意
第二节 第二次法兰西共和国
第三节 路易拿破仑与第二次法兰西帝国
第十七章 一八四八年之革命——奥大利德意志意大利
第一节 梅特涅之失败
第二节 中部欧洲之革命
第三节 波希米亚及匈牙利革命之失败
第四节 奥大利恢复意大利之势力
第五节 一八四八年德国革命之结果
第十八章 意大利之统一
第一节 统一意大利之计画
第二节 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与意大利
第三节 一八六一年后之意大利王国
第十九章 德意志帝国之成立及奥大利匈牙利之联合
第一节 普鲁士为德国之领袖
第二节 一八六六年之战争及北部德国联邦之组织
第三节 法国与普鲁士之战争及德意志帝国之建设
第四节 一八六六年后之奥大利匈牙利
第五卷 欧洲大战以前之改革
第二十章 德意志帝国
第一节 德国之宪法
第二节 俾斯麦与国家社会主义
第三节 德国之保护政策及殖民外交
第四节 威廉第二在位时代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共和时代之法兰西
第一节 巴黎市政府与复辟问题
第二节 第三次共和国之建设及其宪法
第三节 一八七五年后之法国德雷福案
第四节 教会与国家之分离
第五节 政党
第六节 殖民事业
第二十二章 英国政治上及社会上之改革
第一节 选举权之扩充
第二节 内阁
第三节 言论及意见之自由刑法之修改
第四节 社会改革
第五节 自由贸易
第六节 爱尔兰问题
第六卷 欧洲史与世界史之混合
第二十三章 欧洲势力之扩充及西方文明之传布
第一节 交通机关之改良
第二节 商业上之竞争帝国主义传道教士
第二十四章 十九世纪中之英国殖民地
第一节 英属印度领土之扩充
第二节 加拿大领地
第三节 澳洲殖民地
第四节 非洲殖民地
第二十五章 十九世纪之俄罗斯帝国
第一节 亚历山大第一与尼哥拉第一在位时代
第二节 佃奴之解放及革命精神之发达
第三节 俄罗斯之实业革命
第四节 尼哥拉第二在位时代之自由运动
第二十六章 土耳其与东方问题
第一节 希腊独立战争
第二节 克里米亚战争(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
第三节 巴尔干半岛之叛乱
第四节 巴尔干半岛中之独立国
第五节 欧洲土耳其之衰落
第二十七章 欧洲与远东之关系
第一节 欧洲与中国之关系
第二节 日本之强盛
第三节 中日之战及其结果
第四节 中国之改革及拳匪之乱
第五节 日俄战争及中国之革命
第二十八章 非洲之探险及其分割
第一节 非洲之探险
第二节 非洲之瓜分
第三节 摩洛哥与埃及问题
第四节 西班牙殖民帝国之衰亡及葡萄牙之革命
第七卷 二十世纪与世界战争
第二十九章 二十世纪初年之欧洲
第一节 十九世纪以前欧洲史之回顾
第二节 英国之社会革命(一九○六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三节 英国贵族院之失势参政权及爱尔兰问题
第四节 德国之现代史
第五节 二十世纪之法国
第六节 二十世纪之社会党
第三十章 自然科学之进步及其影响
第一节 地球甚古说之发见
第二节 演化原理
第三节 物质之新观念
第四节 生物学及医学之进步
第五节 新史学
第三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战争之起源
第一节 欧洲诸国之陆军及海军
第二节 和平运动
第三节 各国间之争执
第四节 近东问题
第五节 战争之开始
第三十二章 世界战争之初期(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六年)
第一节 一九一四年与一九一五年之战迹
第二节 海上之战争
第三节 一九一六年之战争
第四节 美国与欧洲大战
第三十三章 世界战争之末期及俄罗斯之革命
第一节 美国之参战
第二节 战争范围之扩大
第三节 俄罗斯之革命
第四节 大战之争点
第五节 美国参战后之战迹
第六节 霍亨索伦哈布斯堡与罗曼诺夫三系之绝祚及大战之告终
第三十四章 大战后之欧洲
第一节 巴黎和会
第二节 国际联盟
第三节 欧洲地图之变色
第四节 废战运动
第五节 政治上之新试验
后记
《通史新义》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2735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76
定价:19.0
目录:
通史新义
导言 历史研究法与社会科学
(一)历史研究法——历史之性质——历史研究法之间接性质——历史之作用
(二)社会科学——此名词之旧义——实在之意义——社会科学之性质
(三)社会科学中历史研究法之必要——(一)对于现代现象之研究——(二)对于现象演化之研究
上编 社会史料研究法
第一章 史料之理论
(一)史料之性质——史料为一种过去行为之遗迹——产生史料各种必要工作之解析:文笔、语言、思想、信仰、知识;各种工作与实际真相之连锁
(二)史料之来历——知人论世之必要一决定来历之各种步骤
第二章 考订之原理
(一)考订之必要——轻信之自然倾向,轻信之动机
(二)考订之雏形——证据观念,司法证据理论之不足,分析之必要
(三)分析
(四)考订之步骤
第三章 史料来历之考订
(一)史料来历之考订之条件
(二)社会科学材料上之特殊困难
第四章 诠释之考订
(一)初步之分析——分解为原质——实际上之方法——知识之限制——进行之速度
(二)诠释之考订——语言文字——文叉——迂曲之意义——此种工作之结果
第五章 诚伪及正确之考订
(一)二种考订功夫之特殊条件——诚伪,变更原因,进行方法一正确,错误之原因,发现错误之方法
(二)共通之工作——审问,史料产生之一般状况,各种工作之特殊条件,可疑之事件——结果
第六章 事实之利用
(一)断定事实之困难——实际上之解决
(二)容有之事实——极难诬罔之事实——极难致误之事实——非常之断语适足为一种真相之假定
(三)各种独立观察之暗合——正当暗合之条件——研究断语是否独立之方法,来历之考订——独立观察之比较
第七章 事实之编比
(一)事实编比之条件——由史料中提出之事实状况、程度、性质。及盖然性之不同
(二)暂时之编比——专著,类纂
(三)事实之性质——一般事实或单独事实,确定事实或可疑事实——生存,人类行为,动机
第八章 社会科学事实之编比
(一)社会科学中事实之性质——物质与心理之特性。绝对客观方法之不可能
(二)社会之分析——社会分析与生物分析之不同——社会分析之抽象与主观性,想象之地位
(三)编比之进穗——比论之应用——问题之应用
第九章 并时事实之编比法
(一)社会事实主观性质之结果——算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及归纳心理学方法之不合法一实际规则
(二)编比之方法——社会之一般状况——主要社会现象表
第十章 连续事实之编比法
(一)社会之变动——变动与演化——社会演化与生物演化之不同
(二)变动之分析研究——各种步骤及考证上应注意之点
(三)演化之比较——统计方法——心理方法——演化之历史进程,习惯之变动,个人之更替——科学结论之条件
下编 社会史研究法
第十一章 历史之种类
(一)中国史学之发展——编年史——纪传体纪事本末——浙东史学之世系支派
(二)西洋史学之发展——上古时代之历史、中古时代之历史、文艺复兴时代之历史——专史与通史——专史之产生,世界史。全史
(三)历史与社会科学之关系——社会科学因其为史料科学故应用历史之考订——社会科学中研究过去之必要——社会史之分类
第十二章 社会史之现状
(一)各种历史现状之比较——专著——特种纲要与普通纲要——社会史之落后
(二)进步迟缓原因之源于事实性质者——事实之外部性质,史料之主观性质,事实主观部分获得之较易——各种原理之历史
(三)进步迟缓原因之源于史料种类者——著作之史料、保存之史料、出版之史料——记事史料、文学史料、教育史料、实用史料之选择
第十三章 社会事实之编比
(一)编比之必要——并时事实与连续事实
(二)并时事实之编比法——审问、历史审问与研究审问之不同
(三)社会史之标准——地理上之划分——应有问题——现象之描写
第十四章 社会史之特殊困难
(一)决定事实数量之必要——历史中之定性知识——社会事实中数量决定之必要
(二)决定数量之方法——度量——计数——估值——举隅——通概
(三)实际上之结果——特殊之规则——编著之限制
第十五章 社会团体之决定
(一)社会事实之特性——人类抽象限定之事实——个人行为——标式行为——集合行为
(二)团体——明定社会团体之困难。与生物团体之异用——历史团体之普通性质——社会史之特殊困难、注意之点及限制
第十六章 演化之研究
(一)演化研究之条件——统计图表之用及条件——生物学上与社会科学上演化之不同——演化之种类——产生演化之事实之决定
(二)特种演化之条件——生产、转移、分配
(三)了解演化之条件——用比较法确定习惯之变动——新陈代谢所产之演化。确定之困难
第十七章 各类历史联合之必要
(一)静的研究——事实之连锁,孟德斯鸠德国派——习惯之共通性,集合行动之共通性
(二)演化之研究——各种变动中之连锁
(三)综合事实之方法——专门家及通史家
第十八章 社会史之系统
(一)一贯性之倾向——玄学及形上学之形式——当代之形式——经济之形式——圣西门——马克思及其学派
(二)经济物质主义之批评一物质状况分析之不全一经济行为与他种行为间连锁分析之错误
第十九章 社会史与其他历史之连锁
(一)决定连锁之方法——原因及条件
(二)人口学上之事实——物质条件之影响,人类地理学,人类学,物质事实之特点,物质事实为生存之条件,非方向之条件
(三)经济事实——研究此种事实在社会上及演化上之影响之方法
(四)社会史在历史知识中之地位——统计学之地位——经济史
第二十章 单独事实及于社会事实之影响
(一)问题之位置——经济事实及人口事实不同之范畴
(二)习惯之影响——理智习惯:信仰、知识;物质习惯:私人生活、消费
(三)单独事象之影响——发明与创造——由在上者所产生之方向变化
第二十一章 集合事实及于社会生活之影响
(一)集合之组织——私人组织:家庭;社会制度:阶级;政治制度——统治政府,特殊职务——教会组织——国际组织——语言
(二)集合之事象——内部革命——冲突与条约——国际关系
结论
后记
《历史研究法-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566
出版时间:2011/7/1
开本:16开
页数:72
定价:12.0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博采
第三章 辨讹
第四章 知人
第五章 考证与著述
第六章 明义
第七章 断事
第八章 编比
第九章 著作
第十章 结论
后记
《浙东学派溯源》
作者:何炳松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5767
出版时间:2011/2/1
开本:16开
页数:165
定价:17.0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浙东学派和程朱分家的关系
第二节 北宋以前中国学术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南宋以后的学派和程朱分家的关系
第四节 过去的程朱分家论
第二章 程朱两人的根本思想
第一节 一元论和二元论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名词
第三章 理学上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节 性气的问题
第二节 已发未发的问题
第三节 知行的问题
第四节 义利公私善恶经权的分别
第五节 生死鬼神命数等问题
第四章 方法论
第一节 主敬集义是一是二的问题
第二节 格物或养心的问题
第三节 格物的方法问题
第五章 圣经和唐鉴
第一节 易经的理数问题
第二节 春秋诗礼的问题
第三节 唐鉴的问题
第六章 浙东学派的兴起
第一节 程朱学说的总结
第二节 朱氏属于道家的证明
第三节 南宋以后的三家
第四节 程氏学说的入浙
后记
《中古欧洲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作者:何炳松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0424
出版时间:2013/1/1
开本:16开
页数:346
定价:30.0
目录:
序
弁言
第一卷 蛮族之入侵及基督教会之事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之目的
第二节 历史之起讫
第三节 中古时代之意义
第二章 蛮族入侵以前之欧洲
第一节 罗马帝国统一之原因
第二节 罗马帝国衰替之原因
第三节 罗马文化之衰替及基督教之传入
第四节 纪元初年之基督教会
第五节 东部罗马帝国
第三章 日耳曼种人之入侵及罗马帝国之瓦解
第一节 西goth王国与vandal王国之建设及匈奴之入侵
第二节 东goth王国之建设
第三节 罗马文学之衰替
第四节 东帝justinian之武功及lombard种人之入侵
第五节 frank王国之建设
第六节 frank王国之政情
第七节 蛮族与罗马文化之融合
第八节 中古时代之事业
第四章 罗马教皇之兴起
第一节 基督教会得势之原因
第二节 中古教会之政权
第三节 罗马教皇得势之原因及其机关之发达
第四节 罗马教皇gregory the great
第五章 修道士及日耳曼种人之人教
第一节 清修主义及寺院制度
第二节 英伦三岛中之传道事业
第三节 欧洲大陆上之传道事业
第二卷 封建制度之发达及民族国家之兴起
第六章 charles martel及pippin
第一节 charles martel之内政
第二节 回教之兴起
第三节 回教徒之武功回教国
第四节 pippin之篡位
第五节 pippin与罗马教皇之携手
第七章 charlemagne
第一节 charlemagne之性情
第二节 charlemagne之征服saxon种人
……
第三卷 皇帝与教皇之争雄及十字军
第四卷 中古时代之一般状况
第五卷 学问复兴
第六卷 宗教改革及宗教战争
后记
《历史教学法》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2237
出版时间:2013/11/1
开本:16开
页数:316
定价:27.0
目录:
译者赘言
编辑者的导言
原序
第一章 历史是什么
第二章 各年级历史分配的问题
第三章 目的同价值的问题
第四章 欧洲学校课程里面的历史
第五章 美国学校课程里面的历史
第六章 从传记的进路到历史
第七章 社群的研究
第八章 使过去成为真的
第九章 模型同图画的使用
第十章 地图的使用
第十一章 历史教科书
第十二章 教科书的使用
第十三章 参考书的选择同处置
第十四章 学校的历史同历史研究法
第十五章 历史同课程表中其他各种科目的互相关系
第十六章 历史的考试
附录一 历史教授法书目
附录二 历史名著的指南
附录三 图解的材料的目录
附录四 参考书选要
附录五 对于本书的问题
后记
《西洋史学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7334
出版时间:2011/12/1
开本:16开
页数:250
定价:23.0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编 导言
第一章 历史之定义与范围
第二章 神话与旧闻之先史
第三章 书籍与文字
第四章 时间之计量
第五章 埃致之纪年史
第六章 巴比仑亚述与波斯之记载
第二编 犹太史
第七章 历史观之旧约全拈
第八章 摩西五经
第九章 旧约中其余史书
第十章 经典之构成
第十一章 非圣经文学与约西弗
第三编 希腊史
第十二章 自荷马至希罗多德
第十三章 希罗多德
第十四章 修昔的底斯
第十五章 修辞与博学
第十六章 波里比阿
第十七章 后来之希腊史家
第四编 罗马史
第十八章 罗马之历史演说与诗
第十九章 罗马纪年史家与初年诺史家
第二十章 发禄恺撒与萨拉斯特
第二十一章 李维
第二十二章 塔西佗
第二十三章 自斯韦托尼阿至安密亚那斯马塞立那斯
第五编 基督教与历史
第二十四章 新纪元
第二十五章 玄谈与蚵利振之贡献
第二十六章 年代学与宗教历史攸栖比阿斯
附录 中古及近代史学
第二十七章 历史之解释
后记
《新史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作者:鲁滨逊;何炳松译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498
出版时间:2011/7/1
开本:16开
页数:160
定价:18.0
目录:
序
译者导言
译者再志
一、新史学
二、历史的历史
三、历史的新同盟
四、思想史的回顾
五、普通人应读的历史
六、罗马的灭亡
七、一七八九年的原理
八、史光下的守旧精神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