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研究丛书”5册,包括《陶澍评传》《周谷城传》《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近代湖湘文化概论》,资料详实严谨。
本套书汇集清代名臣陶澍和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大家周谷城的传记,解读民国时期革命家宋教仁与民主宪政的历史渊源,探究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的早期学术思想与实践,专业视角结合大量史料探讨近代湖湘文化。
★16开平装,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陶澍评传》评述有清一代名臣陶澍任官江南时的主要政绩
★《周谷城传》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卓越领导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大家与大教育家周谷城一生近百年的生平与活动为主线,讲述他开展学术活动与取得的成就,以及投身民主政治活动及作出的贡献
★《近代湖湘文化概论》溯源湖湘文化的近代发展,涉众多百年来涌现的著名人物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从报刊、图书、档案中搜集大量宋教仁资料,收录其佚文50余篇
★《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修订版)》是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早期学术思想与实践研究的总结
《陶澍评传》
作为有清一代为官清正廉明的名臣陶澍,其政绩主要体现于他在江南任官时期。当时的江南,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是全国财赋集中和人文荟萃之地。然而,大清帝国命脉所系的这一要地,当时确已凋敝不堪。陶澍履任江南以后,经常深入实地作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针对业已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采取一系列清理、整顿、改革措施,如协办河工,以去河工之弊,整顿财政、盐务、漕务,以解决财政、盐务、漕务败坏废弛问题,绥靖地方,以解决不良的治安问题,赈济灾民,以抵御频仍的天灾,此外,兴修水利,解决沙洲问题,积极营建地方,兴办文教事业等等,实绩多不胜举,的确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
陶用舒,1938年生,湖南省安化县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先后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吉林省历史研究所,安化县一中、二中、三中,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自1980年以来,在国内60多家报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主编的著作有《陶澍年谱》、《中国现代史》、《中国通史纲要》(现代部分)、《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论陶澍》,专著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形成论》、《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研究》、《现代湖南人才群体研究》,组织整理标点古籍《陶澍集》,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社科规划办、湖南省“五个一工程”的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周谷城传》
本书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卓越领导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大家与大教育家周谷城一生近百年的生平与活动为主线,分十一章讲述了他开展学术活动与取得的成就,以及投身民主政治活动及作出的贡献。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以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展现传主跌宕的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莫志斌,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生平与思想、湖南近现代史与湖湘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已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独著《毛泽东的治学之路》《邓小平与毛泽东:世纪伟人的交流与对话》《青年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跟毛泽东学读书》《毛泽东与国民党人的交往》《周谷城传》《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等著作,主编《毛泽东的为人处事》《毛泽东的青春风采》丛书及《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三卷)、《湖南教育史》(第二卷)、《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史学家传》等10多部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求索》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曾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省“五个一”工程二等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中南出版协会一等奖。200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近代湖湘文化概论》
近代湖南,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地区,近百年来,在这里相继涌现也众多的著名人物,他们比肩鹊起,驰骋宇内,对中国的历史景观进程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近代湖湘文化概论(修订版)》即试图就近代湖湘文化作一粗略的叙述与剖析。
作者简介
郑焱,汉族,江苏无锡人,1952年出生。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近代湖湘文化概论》《湖湘文化之都》《中国旅游发展史》等专著多部,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湖湘文化之都》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二等奖。
《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本书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从报刊、图书、档案中搜集到大量的宋教仁资料,仅宋教仁本人的佚文就有50余篇。
作者简介
迟云飞,1957年出生,黑龙江省海伦县(今海伦市)人。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清末民初的历史,已出版《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清通鉴》(光绪朝下、宣统朝)、《清史编年》(第十二卷)、《曾国藩大传》(合著)、《中国近代史实正误》(合著)。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文章约九十篇。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为“清末预备立宪研究”、“宋教仁思想研究”、“晚清改革与革命”。
《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修订版》
吕振羽(1900年1月30日-1980年7月17日), 历史学家,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1948年9月-1949年6月任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副校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本书内容包括报国之魂的铸成、茫夜中的求索、鞭挞帝国主义及其附庸的鸿篇、“卡伊”思想的蠕动、“完全的信仰”等。
作者简介
戴开柱,1953年生,湖南省武冈市人,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年由邵阳学院调入长沙大学,现为长沙大学法律与公共管理系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湖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山东社会科学》、《历史教学问题》(上海)、《求索》、《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湖湘论坛》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与学术综述数十篇,主编、参编教材和学术文集共4部,写作专著1部,获市(地)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湖湘文化研究丛书:陶澍评传》
作者:陶用舒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816885
出版时间:2007-11
开本:16开
页数:333
定价:39.8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时代家世
一 时代/3
二 居地/7
三 家世/10
第二章 简略生平
一 求学生涯/15
二 宦海漫游/21
三 青云直上/28
四 主政安徽/32
五 巡抚江苏/37
六 总督两江/43
七 积劳病逝/50
第三章 改革业绩
一 经世思想/58
二 改良漕政/69
三 倡行海运/84
四 整顿盐政/106
五 改行票盐/128
六 整理财政/146
七 自铸银币/156
第四章 勤政爱民
一 整饬吏治/165
二 清官表率/175
三 培育人才/192
四 赈济灾荒/214
五 兴修水利/229
六 严禁鸦片/243
第五章 学术成就
一 哲学/255
二 历史/264
三 地理/276
四 教育/283
五 文学/294
结语
附录一 陶澍世系表
附录二 陶澍年表
后记
再版后记
《湖湘文化研究丛书: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修订版》
作者:戴开柱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816892
出版时间:2007-11
开本:16开
页数:234
定价:28.80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报国之魂的铸成——吕振羽早年与他所处的时代
一、家乡、家庭及其对吕振羽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与吕振羽忧患意识的产生
三、吕振羽早年与湖湘文化
四、“秀出湘中”
第二章 茫夜中的求索——吕振羽早年与村治运动
一、“村治”运动的兴起
二、吕振羽对“村治”的理论研究与宣传
三、吕振羽“村治”思想的特征
四、吕振羽摒弃“村治”主张的原因
五、吕振羽研究“村治”对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
第三章 鞭挞帝国主义及其附庸的鸿篇——吕振羽《中国外交问题》散论
一、《中国外交问题》撰著的缘由与意义
二、从《中国外交问题》看吕振羽早年的外交思想
三、从《中国外交问题》管窥吕振羽早年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卡伊”思想的蠕动——吕振羽早年与《新东方》
一、《新东方》与“东方问题研究会”
二、吕振羽在《新东方》中的作用
三、学理的论争,《新东方》在国内的遭遇,吕振羽思想的迅速变化
第五章 “完全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
一、《中国国民经济趋势之推测》的发表及其意义
二、《中日问题批判》的撰著出版及其意义
三、《中国革命问题研究》的发表及其意义
四、《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上)的撰著出版及其意义
五、关于吕振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确立的标志问题
第六章 “小兵的战果”
——吕振羽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一、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展开
二、从论战中“进人史学界”
三、不朽的战果
第七章 “艰危未计死和生”——吕振羽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铁铸的历史事实”
二、南京谈判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作用
三、吕振羽与南京谈判
附录一:吕振羽身家的几个问题考释
附录二:吕振羽研究综述
附录三:吕振羽早期著作篇目索引
附录四:参考文献
后记
重印后记
《湖湘文化研究丛书:近代湖湘文化概论》
作者: 郑焱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817288
出版时间:2008-07
开本:16开
页数:251
定价:39.0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古代湖湘文化概述
第一节 宋代湖湘学派
第二节 王船山学说
第三节 湖南传统性格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后的湘籍经世派
第一节 嘉道年间的湘籍经世派
第二节 魏源思想
第三节 “四海晏然安堵”——湖南士人对鸦片战争的反应
第三章 湘军与近代湖湘文化
第一节 湖湘传统学风与湘军理学经世集团
第二节 保守意识在湖南社会的强化
第三节 近代湖南反洋教运动中的文化意识
第四节 湖南咸同年间的文学与社会风俗
第五节 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
第四章 维新时期湖南社会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湖南维新运动骤兴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湖南维新时期的新式报刊、书局、学堂和学会
第三节 湖南维新时期的社会思潮
第四节 谭嗣同与《仁学》
第五节 保守势力对激进变革主张的否定与攻击
第六节 唐才常与自立军起义
第五章 20世纪初湖南社会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新式教育的勃兴
第二节 新式报刊的涌现及近代图书馆的创办
第三节 湖南留日学生与辛亥思潮
第四节 君主立宪思潮
第五节 民国初年教育实业救国与政党政治主张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湖南社会文化
第一节 民国初年湖南教育
第二节 民国初年湖南的新闻报刊
第三节 民国初年湖南的尊孔复古思潮
第四节 民国初年湖南的宗教、艺术及社会风气的变化
第七章 湖南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湖南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沉寂
第二节 湖南五四政治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发轫
第三节 湖南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潮与主张
《湖湘文化研究丛书: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
作者: 迟云飞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817295
出版时间:2008-07
开本:16开
页数:232
定价:39.00
目录
上篇 求索
第一章 青年革命家
一、早年生活
二、华兴会与武装起义的尝试
三、同盟会
四、早期思想特点
五、日本6年
六、磊落光明保国土
第二章 同盟会中部总会
一、同盟会的内部分歧
二、宋教仁的革命方策
三、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和活动
第三章 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
一、在日本的研究和探索
二、对清末宪政的评论
三、实行民主宪政的理由
四、议会与政党
第四章 宋教仁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比较
一、即行民主与革命程序
二、内阁制与总统制
三、两党制与一党制
四、弥足珍贵的探索
中篇 创共和
第五章 创建民主政府
一、武昌之行
二、大元帅之争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第六章 法制建设
一、法制局长
二、《鄂州约法》
三、《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
四、宋教仁与《临时约法》
第七章 痛苦的让位
一、矛盾心态
二、迎袁南下的失败
下篇 献身
第八章 坚持责任内阁制的斗争
一、在内阁中
二、动荡的民初政局
三、同盟会与共和党、民主党的冲突
第九章 组织国民党
一、同盟会的演变
二、国民党的成立
三、国民党的分析与评价
四、孙中山与国民党
五、孙、黄、宋民初策略的比较
六、宋教仁身后的国民党
第九章附录一、国民党重要干部简表
第九章附录二、国民党湖南支部重要人物表
第十章 为宪法流血
一、回乡省亲
二、策划推翻袁世凯
三、在湖北的活动
四、围绕宪法问题的斗争
五、最后的一月
六、被刺与逝世
第十一章 漫说宋教仁
一、书生革命
二、新民族主义知识分子
三、思想特点
四、卓越的组织家
五、人际关系
六、对日本的评价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宋教仁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重印后记
《湖湘文化研究丛书:周谷城传》
作者: 莫志斌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07541830
出版时间:2007-11
开本:16开
页数:299
定价:39.00
目录
第一章 故乡与少年时代(1898-1917)
一、故乡的风光
二、家世
三、读经书也好哲学
四、喜欢“立异鸣高”
五、暑假的收获
第二章 北上求学(1917-1920)
一、考入北京高师
二、“运动”与读书
三、崭露“辩才”
四、与胡适的初次交往
第三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1920-1927)
一、初识毛泽东
二、教书重心得
三、著《生活系统》:奠学术思想之基
四、开始关注农民运动
五、南下羊城
六、为农民说话
七、撤离武汉
第四章 流亡上海(1927-1930)
一、与胡适的争论
二、译书卖文
三、论“中国之教育”
第五章 广州中山大学(1930-1932)
一、播革命“火种”
二、钻研社会史论
三、论中国的知识分子
四、研究逻辑
五、悼邓演达
第六章 任教上海暨南大学(1932-1941)
一、潜心史学研究
二、《中国通史》的问世
三、深究中国政治史
四、“孤岛”接来鸿
第七章 在陪都重庆(1942-1946)
一、转道山城
二、论“中国之现代化”
三、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呐喊
四、“中国史学史”论析
五、老友相逢
第八章 迎接曙光(1946-1949)
一、《世界通史》创新见
二、组织“大教联”
三、抗议“临时办法”
四、“教授说话了!”
五、声援“反美抗日”运动
六、委以重任
第九章 风雨十七年(1950-1966)
一、为人民办好新大学
二、慧眼纳良才
三、不要轻视本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四、“逻辑问题”的新思维
五、在“大讨论”的旋涡中
六、对“拔白旗”的抗争
七、教书育人并重
八、感言毛泽东的多次会见
九、论“史学与美学”
十、“我的文艺理论观”
第十章 夕照青山(1966-1996)
一、不当“风派”人物
二、“书要让他继续写”
三、喜迎“科学的春天”
四、伟大的感召
五、给史学专业学生的一封信
六、创立中国太平洋研究协会
七、谈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
八、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
九、“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
十、主编《民国丛书》
十一、谈与新闻的因缘
十二、与江泽民的交往
十三、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振兴中华
第十一章 余晖
一、对故乡的深情
二、在患病的日子里
三、对后事的嘱托
四、一代宗师
后记
附录
一、初次接触经典(1905-1913)
二、积累知识,活跃思想(1913-1921)
三、钻研马列,参加农运(1921-1930)
四、教学、科研与反帝爱国(1930-1949)
五、解放以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