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低价】《中国流民史》全3册,江立华、池子华、王俊祥等专家学者撰写,系统考察中国古代、近代、现代3个时期的流民现象及诸方面影响,全方位解读中国流民问题。
专门史,或称专业史、行业史,研究的是某一特定问题、现象、学科在历史上的发展状况,即以某一专业为记述对象编纂而成的史书。本套书为我国专门史中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研究专著。其资料翔实,论述精当,研究深入,是中国法制史学科领域的典范之作。
★16开平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江立华《中国流民史:古代卷》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流民现象,探讨了流民产生的机制、流民的流向、流民的生活方式、流民对社会诸方面的影响等问题
★池子华《中国流民史:近代卷》通过对流民群体的全方位跨学科的系统考察来“解读”近代中国,这对解决新世纪的流民问题或不无裨益
★王俊祥《中国流民史:现代卷》探讨了现代流民流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试图寻求解决现代流民问题的对策,促使流民合理、有序、健康地流动
友情提示:本套书为特价库存书,白色封面不耐脏,书页侧边有黄斑,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中国流民史:古代卷》
本书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流民现象,探讨了流民产生的机制、流民的流向、流民的生活方式、流民对社会诸方面的影响等问题,为现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历史启示。
全书研究中国古代的流民史现象,把流民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侧重讨论流民产生的机制、流民的地域和职业流向、流民的生活方式、流民对社会诸问题的影响等问题。
作者简介
江立华,1965年1月生,安徽歙县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硕士点学科组组长、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体制转换时期社会福利机制由一元向多元转体研”以及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流民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主要学术专著《东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英国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中国流民史:近代卷》
近代中国是一个流民遍地的国度,“流民”所传达的信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我们可以说,解析流民,是“解读”中国近代史的一把钥匙。
本书希望通过对流民群体的全方位跨学科的系统考察来“解读”近代中国,这对解决新世纪的流民问题或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池子华,1961年8月生,安徽涡阳县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有《中国近代流民》、《张乐行评传》、《晚清枭雄苗沛霖》、《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中国近代社会史论》、《红十字运动:历史与发展研究》等3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要业绩录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主编的《世界名人辞典》、《中华优秀人物大典》等。
《中国流民史:现代卷》
现代流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仅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书探讨了现代流民流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试图寻求解决现代流民问题的对策,促使流民合理、有序、健康地流动。
作者简介
王俊祥,1953年7月生,汉族,河北保定人,1982年3月毕业于河北大学经济系。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人口学、人口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人口政策学》等著作4部(含合著),主编或副主编5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
《中国流民史:近代卷》
作者:池子华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55848
出版时间:2015-11
开本:16开
页数:438
定价:88.00
目录
第一章 流民潮涌——中国近代流民概观
第一节 流民:从传统到近代
一、“流民”种种
二、流民:从传统到近代
第二节 流民的国度
一、流民遍地
二、“离村率”:一个量化分析
三、透过城市的窗口
第二章 “合力”驱动——近代流民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伴生现象
一、在外力的冲击下:自然经济的解体
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二、引力场:来自新的经济因素
三、“打破其墨守乡土之故习”——农民价值观的变迁
第二节 “人口爆炸”冲击波
一、“马尔萨斯的窘境”
二、跳不出的“人口压迫生产力”的怪圈
第三节 在土地兼并狂潮席卷之下
一、不可遏制的兼并狂潮
二、农民的无地化和流民的孕生
第四节 “生活的钢鞭”
一、农民的贫困化
二、不堪“重赋”
三、“生活的钢鞭无情地驱策着”
第五节 “土匪、军队和饥馑”
一、“自古已然于今更烈之匪患”
二、战垒连珠卷画旗
三、饥荒的中国
第三章 “流民何处是乐土”——近代流民的流向
第一节 从农村到城市
一、“流向”问题
二、“向心”运动:轨迹、动机和特征
三、“孔雀东南飞”
四、“选择职业”与“职业选择”
五、“向心”流动中的女性流民
第二节 “横向”流动:在传统与近代之间
一、“横向”流动综观
二、流民与农村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异质”
三、“横向”流动的新动向
第三节 “闯关东”
一、“闯关东”的由来
二、“全部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三、不绝如缕的“因果链”
四、“闯关东”的社会文化观
第四节 漂洋过海
一、“洋流”现象
二、出洋原因分析
三、通往世界之桥
第四章 “下等职业”:无奈的选择
第一节 “跑东洋”
一、“拉车”:流民辐辏
二、“牲畜式”的劳动
三、存乎?废乎?
第二节 流民与乞丐“职业化”问题
一、流民:乞丐之源
二、作为“职业”的乞丐
三、乞丐行帮组织——丐帮
四、难治之“症”
第三节 街角社会
一、“走江湖”
二、次生社会集团——“青插党”
三、娼业昌盛的背后
第四节 兵与匪
一、“当兵吃粮”
二、“破坏有余”——关于对李昭寿的解剖报告
三、“绿林生活”
第五章 世纪之交的直隶:灾荒、社会变迁与流民
——流民问题的个案研究之一
第一节 1900年前的直隶灾荒
一、直隶:灾荒频仍的地区
二、流民遍地
第二节 铁路修筑与社会变迁
一、1895―1900年直隶的铁路修筑
二、社会变迁的伴生现象
第三节 流民的流向与归宿
一、向心流动
二、乞丐与盗匪
三、在教民与拳民之间
第六章 淮北流民问题的几个侧面——流民问题的个案研究之二
第一节 淮北——近代著名的流民输出地
一、“淮北”区域界定
二、著名的流民输出地
第二节 引发淮北流民的因素
一、理论:难以证明的经验
二、从“特征”追寻淮北流民的孕育土壤
三、一种文化现象
第三节 淮北流民的“属性”及其流向
一、淮北流民的“属性”问题
二、“江南行”
三、沉重的历史省思
第七章 “多边互动”
——流民与近代中国社会
第一节 流民与近代城市社会
一、流民“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
二、流民进城的社会价值
三、流民浪潮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四、“城市病”蔓延
第二节 “逃脱农村”的弊利观
一、“循环流动”的恶效应
二、土地撂荒和“有地无粮”
三、有利可求
第三节 “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流民与社会动乱
一、“王法难犯,饥饿难当”
二、农民起义的主体
三、淮北:“土匪王国”之一角
第四节 土客冲突的文化学考察——以淮北流民流向江南引发的土客冲突为例
一、江南淮北:各具特色的乡土民情
二、各有所尚:衣食住行及其他
三、土客文化:隔阂抗拒冲突
第八章 调节 与控制——调控模式、功能、成效及其时代价值
第一节 “振兴工艺”:清末“再就业”工程的一个侧面
一、鼓起——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
二、目的——“消纳流民”
三、成效——“万室一陶”
第二节 灾害保障:流民问题的调节 器
一、“安辑流民”的保障模式
二、赈灾种种
三、“若要治民先治河”
第三节 移民“调剂”方略
一、移民“调剂”论
二、移民“调剂”方略的实施
三、“调剂”之效
第四节 流民问题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
一、“重农派”的理论与实践
二、“重工派”的理想
三、“我们可走第三条路”
结语:面对困扰的抉择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流民史:现代卷》
作者:王俊祥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70995
出版时间:2015-12
开本:16开
页数:308
定价:68.00
目录
第一章人潮涌动——现代流民族群概观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流民
一、从安土返乡到农民外流
二、盲流入市,屡禁不止
三、农村人口异地流动
第二节20世纪60―70年代的流民
一、“流民潮”消退原因分析
二、乡村农民流迁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工潮”
一、“民工潮”的兴起
二、“民工潮”的规模
三、春节期间“民工潮”
第二章多角透视——现代流民现象探源
第一节利益驱动
一、经济型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高
二、民工外出的主要目的是经济利益
三、打工收益高于种田收益
四、流迁收益高于流迁成本
第二节人多地少
一、全国基本状况
二、人多地少造成农民难以致富
三、人多地少导致农业效率低、劳动力严重浪费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自然灾害
一、灾害猛于虎
二、来自灾区的流民
第四节政策制度
一、宏观政策制度
二、民工流动与政府行为
第五节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就是流动经济
二、市场经济推动农民流动
三、市场经济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
第三章四面出击——现代流民流向分析
第一节从农村到城市
一、民工进城入镇
二、大城市里民工长期爆满
三、都市里的“村”
四、都市里的流民“游击队”
第二节从内地到沿海
一、从“孔雀东南飞”到“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西北东北打工忙
第三节从国内到国外
一、对外开放促进了农民流动
二、政府组织出国打工
三、重建南联盟,中国个体户打了头降
四、中国人在俄罗斯
五、朝鲜族打工到韩国
第四章何去何从——现代流民职业选择
第一节行行都有打工者
一、行业分布
二、产业分布
三、职业构成
四、打工单位的经济性质
第二节异乡客农好忙碌
一、异地农业承包经营
二、农村兴起打短工
第三节农民经商有高招
一、农民承包国有单位
二、自产自销走远方
三、长途贩运发大财
四、城市摆摊上千万
五、妇女也是“半边潮”
第四节进厂打工的行业分布
一、进厂打工为哪般
二、纺织厂里打工妹
三、建筑队里民工多
第五节家庭保姆知多少
一、“保姆”的变迁
二、家庭保姆知多少
三、保姆业形成的原因
四、保姆的喜怒哀乐
第六节无业游民走四方
一、无业游民与“民工潮”
二、无业游民的类别特征
第五章观“潮”咏叹——现代流民功过评说
第一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对民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二、对民工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对输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五、对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六、改善和调整了人口与资源、经济的区域结构关系
七、“创业潮”掀起农村发展新高潮
第二节不和谐的“浪花”
一、民工无序流出影响本地发展
二、人流拥挤、交通告急
三、传染性疾病增多
四、社会问题明显增多
五、犯罪问题严重
第三节是是非非话民工
一、饭碗之争
二、民工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
第六章走出困境——现代流民问题对策
第一节釜底抽薪:重视“三农”,开发“三源”
一、重视“三农”
二、开发“三源”
第二节扬汤止沸:合理分流,有序流动
一、合理分流,协调联动
二、加强管理与服务,实现有序流动
三、严格管理劳务信息的传播
第三节实现内聚:建立组织,提高素质
一、发挥民工中党团员作用
二、努力提高打工者的综合素质
第四节反弹琵琶:城乡对流,宁“疏”勿“堵”
一、继续开放城门
二、城市人下乡创业
第五节回报家乡:回乡创业,应有对策
第六节内外结合:扩市建镇,出国打工
一、扩市建镇
二、出国打工
第七节百川入海:全面服务,综合治理
一、全面服务
二、综合治理
现代流民:一个跨世纪的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流民史:古代卷》
作者:江立华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68503
出版时间:2017-03
开本:16开
页数:332
定价:88.0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潮起潮落:古代流民潮回眸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流民
一、夏代的流民
二、商代“众”的逃亡
三、西周时期下层民众的逃亡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流民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流民
一、秦朝的流民
二、西汉时期的流民潮
三、东汉时期的流民潮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民
一、三国时期流民潮的短期回落
二、西晋时期的流民运动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流民潮
四、南北朝时期的流民运动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的流民
一、隋朝与唐朝前期的流民
二、唐后期流民问题的日趋严重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流民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流民
一、北宋的流民
二、南宋的流民
三、元朝的流民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流民
一、明朝前期的流民
二、明朝中后期的流民
三、清朝前期的流民
第二章生存与期望:古代流民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流民生成之“原”
一、古代政治家的认识
二、流民生成之“原”——土地兼并
第二节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
一、自然灾害——天灾篇
二、自然灾害——人为篇
第三节社会环境的恶化
一、兵灾、匪祸
二、“苛政猛于虎”
三、吏治腐败
第四节多子未必多福:人口压力
一、超载的土地
二、人为因素造成的“超载”
第三章路在何方:古代流民的流向
第一节流向丰稔、稳定地区
一、流向丰稔地区
二、流向稳定地区
三、三次大规模南迁浪潮
第二节流向统治力量薄弱地区
一、避重就轻
二、进深山
三、赴边陲
四、入蛮夷
第三节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一、狭乡流向宽乡
二、明代流民聚集荆襄
三、湖广填四川
四、“闯关东”
第四节流向城镇
一、流迁者的类型
二、流迁规模
第五节跨出国门
一、向海外流移的源与头
二、规模与分布
第四章困境与抉择:古代流民的生活方式和归宿
第一节乞讨与流浪
一、乞讨生活
二、流落迁徙途中
第二节打家劫舍
一、落草为寇
二、建立武装组织
第三节未离黄土地的生存之道
一、重新成为编户齐民
二、沦为豪门大户的私属
三、当雇农、成“浮户”
第四节弃农趋末
一、在城镇从事工商业
二、从事矿产开采
三、农村的职业转移
第五节僧道及其他
一、遁入空门
二、沦为奴婢及其他
第五章无序与整合:古代流民的影响
第一节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及其代价
一、人口地理分布的改变
二、土地的开垦与耕地面积的扩大
三、经济中心的南移
四、山区和边疆的开发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兴衰
一、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农村经济的变革
第三节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整合
一、民族的融合与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客家人”的形成
三、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与整合
第四节治安恶化与社会危机
一、土客间的冲突
二、治安的恶化
三、冲击政权体制
第五节政府的财源、兵源萎缩
一、国家户籍管理失控
二、流民与财源的萎缩
三、兵源的枯萎
第六章治标与治本:政府的对策
第一节均田限田、整顿吏治——治本对策之一
一、抑制兼并
二、兴修水利、奖励农耕
三、轻徭薄赋
四、整顿吏治
第二节整顿版籍、强化户籍管理——治本对策之二
一、户籍登记
二、什伍编制
第三节备荒救荒——抚之于未流之先
一、备荒
二、救荒
三、济荒、农贷
第四节救助与控制——辑之于既流之中
一、对流民的赈济与留养
二、以工代赈
三、控制与镇压
第五节流民的还籍政策——善后举措
一、吸引还籍
二、强制还籍
第六节招抚政策——控制流民的影响
一、附籍安置与招募入伍
二、组织迁移与招徕
结语反思与启示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