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额送文创/限时满减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研究丛书”7册,以张之洞、康有为、黄炎培、蔡元培、陈鹤琴、梁漱溟、晏阳初7位教育家为个案,探索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历。

他们扮演着旧教育的改造者、新教育的创造者、新旧教育的锻铸者等多重角色。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历,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具有永久性乃至世界性价值,值得反复研究和解读以汲取智慧。

×

团购价¥160.0 ¥411.0 折扣3.9
已售17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所谓“原创型教育家”,指生于原创性时代、提出原创性问题、创立原创性思想和实践成果,并具有原创性影响的教育家
本丛书将探索这些教育家们是如何形成的、特质何在、如何创新教育体系、有哪些独特性贡献、意义何在等问题
印质精良,文字清晰,手感舒适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丛书简介

本丛书名为“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研究丛书”。所谓“原创型教育家”,善于以广博而深邃的文化视野,敏锐而深刻地洞察教育问题,通常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感受、认识和抽绎教育问题,总结、修正和检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形成和发挥自己的教育影响。原创型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先天困境,扮演着旧教育的改造者、新教育的创造者、新旧教育的锻铸者等多重角色,一方面必不同于既往的教育主流,否则不可能成为教育创新者、原创者,另一方面代表着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不可能专事批判、破坏而不顾建设,这就需要高度的实践智慧。从这个角度讲,原创型教育家乃侧身于新旧教育体系之间,从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王守仁到近代的康有为、蔡元培、黄炎培、梁漱溟、陶行知等,大都曾身在教育旧体系之内,思想却指向之外的教育新体系。
原创型教育家是教育家的*高级类型或形式,其“原创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原创性的时代,一般产生于长历史时段的巅峰时代或转型时代;
原创性的问题,敏锐而深刻地发现并概念化时代的重大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是前所未有且无法回避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解决就构成了教育历史发展的一个个必然环节;
原创性的思想和实践成果,创学理、学派或创立学校、学制,“立言”丰赡卓越、自成体系,“立功”构想深远、规模宏大;
原创性的影响,不仅影响当代一时,并具永久性乃至世界性价值,值得反复研究和解读以汲取智慧。
总之,原创型教育家就是那些生于原创性时代,提出原创性问题,创立原创性思想和实践成果,并具有原创性影响的教育家。

本丛书对教育家的选择标准是:
1,同时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化的教育思想、重大的教育影响,且至少在上述三者之一具有原创特质。
2,以解决中国现代教育重大问题为鹄的,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个人风格、独特魅力、恒久价值。
3,大力推动中国现代教育的进步,并在当时及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迄今仍经得起历史检验。
4,兼顾历时性,以教育家之代际嬗替反映中国现代教育之发展;考虑横向型,兼顾理论型与实践型教育家,大学教育家与中小学教育家,学校教育家与社会教育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家等。

本丛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教育家、尤其是创新型教育家是如何形成的、特质何在;
2,教育家、尤其是创新型教育家如何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3,从古今中西的历史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对于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与世界教育体系之林,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性贡献;
4,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具有什么重大贡献、意义何在;
5,对于当下中国怎样才能涌现出教育家、特别是创新型教育家有何启示、借鉴。

分册简介

《教育家蔡元培研究》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 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首个法令——《大学令》。
本书首章侧重阐释蔡氏以教育为志业,论述蔡氏早期尤其是1912年之前的教育探索与教育实践活动,意在表明蔡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社会历练与生活源泉。第二章是从文化的视角阐释蔡氏教育思想的渊源,既是回应中西文化观念冲突的时代挑战,又是揭示蔡氏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探索的影响因子。第三章侧重阐释蔡氏就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的“五育并举”观,并揭示他在教育总长任内所做的贡献。第四章主要概述蔡氏主持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即教育理念、机制革新与社会意义。第五章重点论述蔡氏就任大学院院长期间所推行大学区制的试验,即大学区制的概况、缘起与影响。
第三至第五章是一个整体,是蔡氏一生教育实践与教育思考的概貌,足以凸显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第六章主要阐释蔡氏的人格特质,即性格特征、哲学爱好和独立人格,是对蔡氏精神风貌的素描,也是第三至第五章“教育家”蔡氏的影响因子。第七章着重分析蔡氏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精神追求,即蔡氏的教育目的。

【作者简介】
汤广全,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史、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等。代表性学术专著有《自由与和谐——蔡元培“五育并举”观研究》等,主编教材《中国文化概论》《职业教育概论》《教育知识与能力》等,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获得省级科研奖励3项。

《教育家陈鹤琴研究》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教授。民国四大教育家之一,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教育机构方面从托儿所、婴儿院,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为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书将系统地探索陈鹤琴的教育指导和思想。

【作者简介】
王伦信,安徽安庆人,1961年生。1980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师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教育史、中学教育。

《教育家康有为研究》
康有为(1858-1927),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知识渊源复杂,思想体系庞杂,“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终其一生具魅力而又富争议。他以教主自命,以经世为务,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维新以救国,孔教以救教,大同以救世救人类,其教育思想活动亦循这三个方面展开,因此康有为也就兼具了维新教育家、孔教教育家和大同教育家的三维特征,这实际也是他作为维新改革家、今文经学家、大同思想家三重身份在教育领域的演绎。
本书将系统地研究教育家的教育指导和思想。

【作者简介】
李剑萍,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院长级)。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聊城大学副校长、天津城建大学常务副校长(正校长级)、甘肃省金昌市副市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审查专家等。
杨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编、参编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等,曾获山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

《教育家张之洞研究》
张之洞(1837-1909),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在“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他不仅以“洋务殿军”与“新政主角”的身份影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践进程,而且以其高标独举的“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思想变迁。在这一意义上讲,张之洞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第*座高峰。
本书以张之洞为个案,对其充满曲折艰难的教育实践历程与颇多隐曲幽深的教育思想演变轨迹进行钩沉、梳理、思辨,为当今的教育理论建设与实践变革提供若干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王喜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中国现代大学史、教育文化学。

《教育家梁漱溟研究》
梁漱溟(1893-1988),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本书以梁漱溟的人生经历及社会变革曲折历程为历史背景,交织其教育活动事业及教育探索的观念与思想,在近现代波澜壮阔、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下,立体构建这位**特色新儒家的教育人生,以丰富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宝库,并有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

【作者简介】
吴洪成,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颜李学派研究所所长,教育史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学原理学科负责人。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家宴阳初研究》
晏阳初(1890一1990)无疑是二十世纪*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家。他于1916年赴美国就读于耶鲁大学,1918年响应基督教青年会的号召,远赴第*次世界大战的战地,到设在法国白朗的协约国军营中为从中国招募的华工进行识字教育。1920年回到中国后,先在城市开展声势浩大的平民识字教育运动。此后又将平民教育转移到乡村,进行“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为内容的乡村建设运动。以河北定县、湖南衡阳、四川华西等地作为“社会改造的实验室”,试行以村、以县、以省为单位的村政、县政、省政全方位综合性改革的实验。在重庆创办了培养乡村工作者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50年后,他把在中国创造的乡村改造运动的理论和经验推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他创造性的工作,他在国际上先后获得了“现代世界*具革命性贡献”、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等一系列嘉奖或称号。
本书从教育史学视角、乡村建设视角、生活史视角、本土化的视角、时代精神的视角出发,从晏阳初的早年家庭教育和时代变局等因素去理解他何以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本土特征去分析实施步骤和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
杨华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晏阳初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晏阳初研究,在《中国藏学》《南亚研究季刊》《西藏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主编简介

宋恩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全国教育科学一、二、三届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二、三届“全国教育图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暨学术交流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暨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
  
李剑萍,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院长级)。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聊城大学副校长、天津城建大学常务副校长(正校长级)、甘肃省金昌市副市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审查专家等。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教育家蔡元培研究》
作者:汤广全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93705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29
定价:58元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绪论
第一章 以教育为志业
第一节 学校教育
第二节 社会教育
第三节 女权思想

第二章 中西会泽
第一节 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
第二节 西方文化的抉择

第三章 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第一节 “五育并举”观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五育并举”观的辨明
第三节 教育贡献

第四章 北京大学校长
第一节 大学理念
第二节 改革举措
第三节 社会影响

第五章 大学院院长
第一节 大学院的设立
第二节 大学院设立及大学区制试验的缘起
第三节 大学区制的失败
第四节 精神遗产

第六章 蔡元培的人格
第一节 家庭熏陶
第二节 和而不同的个性
第三节 思想探索
第四节 独立人格

第七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学术兴邦
第二节 文化融合
第三节 自由追寻
附录 蔡元培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家陈鹤琴研究》
作者:王伦信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93569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90
定价:52元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第一章 变革时代 求学求真
第一节 童年与少年时代
第二节 大学时代
第三节 留美生涯

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影响
第一节 教育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更新
第二节 《学生婚姻问题之研究》与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中国测验运动与心理测验法
第四节 《语体文应用字汇》与教育统计法
第五节 个案研究法的创造性引进
第六节 教育实验的开展与实验法

第三章 中国儿童学的开拓与推进
第一节 西方童学的引入
第二节 儿童学研究的姊妹篇
第三节 中华儿童教育社

第四章 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上)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学前教育
第二节 鼓楼幼稚园的全面实验
第三节 鼓楼幼稚园实验与中国学前教育的民族化之路

第五章 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下)
第一节 论幼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论幼稚园课程
第三节 幼稚园管理
第四节 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兴趣化特点

第六章 小学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
第二节 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第七章 “活教育”
第一节 “活教育”的孕育与诞生
第二节 “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活教育”的实验与实施
第四节 “活教育”理论的特色

附录 陈鹤琴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家康有为研究》
作者:李剑萍 杨旭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93699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62
定价:63元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第一章 康有为的人格特质和思想渊源
第一节 家世和人格特质
第二节 四位“导师”和知识思想渊源
第三节 救国一救教一救世救人类

第二章 救国:维新教育家康有为(上)
第一节 普及教育一开启民智一维新救国
第二节 万木草堂:维新主义的摇篮
第三节 维新运动中的康有为和维新教育
第四节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中的维新教育

第三章 救国:维新教育家康有为(中)
第一节 废科举运动中的康有为
第二节 兴学校运动中的康有为

第四章 救国:维新教育家康有为(下)
第一节 社会教育:教化、保教、维新
第二节 女子教育:“众生平等”
第三节 实业教育:“物质救国”
第四节 留学教育:“仿洋改制”
第五节 华侨教育:“保教保皇”

第五章 救教:孔教教育家康有为
第一节 今文经学教育家康有为
第二节 保教一创教一合教
第三节 启蒙运动中的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第六章 救世救人类:大同教育家康有为
第一节 人性论一学习论一仁学观
第二节 比较中西与《大同书》
第三节 大同世界与大同教育
第四节 “天游”老人与《诸天讲》

第七章 评价与总结
第一节 康有为研究之研究
第二节 康有为评价之评价
第三节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教育思想比论
附录 康有为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教育家张之洞研究》
作者:王喜旺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83843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06
定价:56元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引言
第一章 对教育传统的接受与承续
第一节 早年的儒风濡染
第二节 走上教育事功之路的前奏
第三节 对教育传统的坚守与确证
第四节 拓展权力空间中的权变与持守

第二章 传统教育的改造与西方教育实验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松解教育传统的开端
第二节 对洋务教育价值的深切体认
第三节 推行洋务教育的肇始
第四节 改造传统教育的努力

第三章 西式教育的拓展与深化
第一节 创办自强学堂
第二节 《吁请修备储才折》中的教育蓝图
第三节 新式学堂的密集创设
第四节 首次派遣留学生
第五节 返任湖广之后的大举兴革

第四章 对传统教育的大力改造
第一节 创办两湖书院
第二节 改革书院的多层面尝试
第三节 推动书院改制的不懈努力
第四节 变革科举的新篇章

第五章 融汇中西的文化图式与教育蓝本的建构
第一节 《劝学篇》诞生的历史根基
第二节 “中体西用”的文化图式
第三节 《劝学篇》中绘制的教育蓝图
第四节 《劝学篇》的反响及其根由

第六章 “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第一节 在审慎的博弈中推出教育纲领
第二节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以湖北实验为基础的新学制厘定
第四节 西式学堂创办的系统化
第五节 促动教育行政机构走向近代化的努力
第六节 在中、日博弈中为留学政策奠基
第七节 对废除科举的推动

第七章 坚守传统中的鼎力兴革
第一节 创设存古学堂的文化忧思
第二节 人参军机之后繁复多岐的教育兴革
第三节 身后余响

第八章 张之洞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影响与流变
第一节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反向助推
第三节 张之洞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流变轨迹

第九章 张之洞教育智慧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面对西方教育的姿态与策略
第二节 面对传统教育的应然选择
第三节 中庸的教育智慧考索
第四节 政治家型教育家的成长机制寻绎
附录 张之洞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家梁漱溟研究》
作者:吴洪成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93620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91
定价:68元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引言 一代新儒家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情怀
第一章 家世与社会
第一节 家世渊源
第二节 社会剧变
第三节 独特的家庭教育

第二章 求学历程
第一节 初等教育阶段
第二节 中等教育阶段

第三章 思想的彷徨与探索
第一节 探讨社会主义
第二节 倾心佛学
第三节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第四章 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第一节 任职北京大学
第二节 从佛学向儒学的转变
第三节 《印度哲学概论》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第四节 辞别北京大学

第五章 “替教育界打出一条路”——早期教育改革的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走向教育改革之路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创办曲阜大学的设想与曹州中学的办学实践
第三节 广东乡治讲习所与广东省立
第一中学的实践

第六章 考察国内的乡村教育事业
第一节 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第二节 江苏昆山县徐公桥实验区
第三节 河北定县翟城村的乡村平民教育
第四节 山西村政

第七章 河南村治教育实验
第一节 梁漱溟与河南村治教育的渊源
第二节 河南村治学院的建立及组织管理
第三节 河南村治教育实验的实施
第四节 河南村治教育实验的终结

第八章 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上)
第一节 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概述
第二节 梁漱溟乡村教育实验的理论建构
第三节 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的选址与发展阶段

第九章 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下)
第一节 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的组织建设
第二节 乡农学校教育实验
第三节 邹平村学、乡学的学校式教育实验
第四节 邹平村学、乡学的社会式教育实验

第十章 重庆北碚的办学活动
第一节 梁漱溟在渝办学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勉仁”学系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勉仁”学系办学的广泛影响

第十一章 梁漱溟对现代教育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 教育目的论
第二节 教育社会论
第三节 乡村教育课程论
第四节 教学方法论

第十二章 梁漱溟乡村教育实验的历史反思
附录 梁漱溟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家宴阳初研究》
作者:杨华军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93637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86
定价:52元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第一章 晏阳初研究的视阈
第一节 选题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格局和研究业态
第三节 视角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晏阳初及其教育思想概观
第一节 从传记中引出其教育思想概貌
第二节 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动力与外因
第三节 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实践来源

第三章 集平民教育之大成
第一节 晏阳初对平民教育的综合与发展
第二节 早期平民教育
第三节 定县的平民教育实验
第四节 平民教育向全国推广
第五节 向世界推广的平民教育

第四章 平民教育之再次升华:乡村建设
第一节 从识字运动到乡村建设的历程
第二节 乡村建设的整体性
第三节 乡村建设中的“六育”问题

第五章 平民教育、乡村建设之微观分析
第一节 从《中华平民教育运动歌》到“九大信条”
第二节 对“平”字的多元阐释
第三节 回归人性的整体教育理念

第六章 教育家晏阳初的精神与态度
第一节 晏阳初之性格和学习态度
第二节 揣情度理与述事论人
第三节 人文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附录 晏阳初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家黄炎培研究》
作者:谢长法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93576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42
定价:62元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第一章 在清末教育变革浪潮中
第一节 家世及其早年教育
第二节 肄业南洋公学,接受西学教育
第三节 立志“教育救国”,从事新式教育
第四节 江苏教育总会的骨干

第二章 在民初教育改革洪流中
第一节 出席全国临时教育会议
第二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第三节 国内教育考察:促进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

第三章 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萌生
第一节 美国之行:职业教育的孕育与引人
第二节 组织职业教育研究会
第三节 赴日本、菲律宾考察与职业教育的萌生
第四节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

第四章 投身职业教育运动
第一节 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调查
第二节 研究、探讨职业教育
第三节 推行、实践职业教育:中华职业学校

第五章 华侨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节 华侨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节 赴南洋考察与华侨教育
第三节 高等教育实践活动

第六章 推动职业教育制度确立
第一节 在学制改革浪潮中
第二节 在杜威、孟禄来华期间
第三节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职业教育的改革
第四节 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五节 对农业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七章 “新学制”颁布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理论宣传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实践推行
第三节 对职业指导的倡导与实践
第四节 “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的提出

第八章 “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下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创办《生活》周刊。
第二节 农村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和历史反思

第九章 从“职教救国”到投身国难
第一节 朝鲜、日本之行与职业教育
第二节 组织抗日团体,从事救亡运动
第三节 创办《救国通讯》,厉行抗战宣传
第四节 职业教育与抗战救国的结合
第五节 四川之行:呼喊国难不忘教育

第十章 为抗战救国努力
第一节 主张抗战,反对投降
第二节 《国讯》复刊,宣传抗战
第三节 劝募战时公债

第十一章 为民主、团结、和平奔波
第一节 参加国民参政会
第二节 发起成立民盟,从事民主活动
第三节 创办《宪政》月刊,推动宪政运动
第四节 延安之行
第五节 主张和平,反对内战
第六节 求民主的到来

第十二章 战时和战后的教育追求
第一节 职教社新目标的确立
第二节 为“抗战教育”奔波
第三节 战时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第四节 战后职业教育的不了情

第十三章 拥护共产党 走进新中国
第一节 与共产党真诚合作,为建设新中国效力
第二节 参加新政协会议
第三节 为国献策,与时俱进
附录黄炎培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