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本《汉简释文初稿》全两册,16开精装,2005年1版1印,印量仅1000。本书为193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贺昌群对珍贵档案“居延汉简”的整理释读成果。
居延汉简被誉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它不仅真实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原始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还保留了汉代的重要档案。
贺昌群先生不仅对部分简牍写出了释文,还运用《汉书》《后汉书》《唐书》等有关文献对简文的词语、制度等进行了考释,更对原简牍的形制、尺寸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描述,为居延汉简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珍贵资料。
★ 16开精装,2005年1版1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 1930年中国、瑞典学者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至甘肃附近考察,瑞典人弗克·贝格曼(Folke Bergman)在内蒙古居延地区的城障、烽燧、关塞遗址发掘汉简一万余枚,多为汉代之物,故称居延汉简。
★ 本书书后附录了谢桂华、李均明、朱国昭编的《居延汉简简号、出土地号、图版页码对照一览表》可方便读者与以往出版的《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十一》参照阅读
★ 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北的考古情况,书后附录了贺昌群先生一九三二年撰写的《近年西北考古的成绩》一文,以供参考
一九三〇年,由瑞典和中国学者共同组建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的黑城遗址附近发现了汉代简牍一万多枚,这是解放以前发现简牍*多的一次,尤为珍贵。
一九三一年,这批简牍运至北京,由北京大学的马衡、刘复等先生进行释读。一九三二年,贺昌群先生到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任编纂委员,他与向达、劳干、余逊等先生共同参加了这批简牍的整理与释读工作,前后长达五、六年时间。《汉简释文初稿》一书就是贺昌群先生当年的工作成果。
《汉简释文初稿》原稿共线装十二册,作者自题《汉简释文初稿》;有三册作者自题《居延汉简释文》;有一册原稿封面残缺,从稿中内容来看,全部为题《居延汉简释文》三册中简文的选録。从稿本的释写情况来看,该书并非当年出土简牍的全部释文,但应该是这批简牍大部分的*早释文本之一。
二〇〇四年,贺昌群先生之女贺龄华女士将此稿本全部捐给了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随即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编辑室决定影印出版,公布于世,使封存多年的珍藏手稿重新与广大读者见面,这对居延汉简的研究工作必然会产生新的促进意义。
从稿本内容来看,贺昌群先生不仅对部分简牍写出了释文,有时在释文的旁边还对简文的词语、制度等进行了考释,有时对原简牍的形制、尺寸还进行了详细的记録和描述,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该书的出版无论从学术史的角度、还是对居延汉简的研究方面都是一份难得的珍贵资料。
这次影印出版时,我们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原稿共线装十六册,其中封面残缺的一册所录内容全部见于自题《居延汉简释文》三册之中,因此这次影印时就将其删去未印。
二、这次影印时改为精装二册,原书左上角的页码保持原样,今另统一编了全书的页码,置于书页的左、右下角。
三、在原稿中夹有一张当时绘制的额济纳河流域晒蓝图,今置于书前。
四、为不影响影印版面,原书稿中的案语、考释等浮签一律置于本册册末,并注明浮签原在书稿中的页数,以便查阅。
五、原书稿无目录、凡例,今就编辑所知,新编了目录和凡例,置于卷首。
六、为了阅读方便,这次影印时在书后增加了两个附录:一为贺昌群先生一九三二年发表在《燕京学报》第十二期上的《近年西北考古的成绩》;一为一九八七年由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照先生编写的《居延汉简简号、出土地点、图版页码对照一览表》。
贺昌群,四川乐山人, 著名历史学家,在宋元戏曲、中西交通史、敦煌学、简帛学、汉唐历史与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许多方面还是开创性的。
《汉简释文初稿(全二册)》
作者:贺昌群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7501327750
出版时间:2005/6/1
开本:16开
页数:1594
定价:720.0
目录:
出版说明
序 任继愈
凡例
额济纳河流域略图
汉筒释文初稿第一册
汉筒释文初稿第二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三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四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五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六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七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八册
汉筒释文初稿第九册
汉筒释文初稿第十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十一册
汉简释文初稿第十二册
居延汉简释文第一册
居延汉简释文第二册
居延汉简释文第三册
附绿:
一、近年西北考古的成绩 贺昌群
二、居延汉简简号、出土地号、图版页码对照一览表 谢桂华、李均明、朱国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