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文论刊物《中国历史评论》7册,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大学教授王育济主编。本书主要刊发有关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研究成果,偏重中国史、外国史,或古代史、当代史等不同专业中彼此互为兴趣的话题,偏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经世性与公共性,原创、转载与观点集成并重。内容广博,多有创见。定价406元,现团购价86元包邮!
★ 《中国历史评论》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迎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史学会推动和支持下,联合山东省史学会共同编辑的系列学术文论集
★ 偏重中国史、外国史,或古代史、当代史等不同专业中彼此互为兴趣的话题,关注此类话题中的主流观点与权*论述
★ 原创、转载与观点集成并重。其中,重要话题的学术观点集成,是一种较新的学术体裁,可集中反映史学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度
★ 本次团购包含《中国历史评论》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三辑,共7册
《中国历史评论》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迎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史学会推动和支持下,联合山东省史学会共同编辑的系列学术文论集。由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大学王育济教授主编,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张海鹏任编委会主任。
《中国历史评论》刊发有关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研究成果,设有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学术集成、经典重温、史家与著述、新研究与新观察、影像史料、新著新译、海外译稿等栏目。
《中国历史评论》除秉持一般学术通则外,另有以下五点特别说明:
1.偏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经世性与公共性,关注历史学对价值、秩序与发展的正向导引,关注历史学对知识群体和精英阶层的影响力。
2.偏重中国史、外国史,或古代史、当代史等不同专业中彼此互为兴趣的话题,关注此类话题中的主流观点与权威论述。
3.原创、转载与观点集成并重。其中,重要话题的学术观点集成,是一种较新的学术体裁,可集中反映史学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度。
4.尊重作者的行文风格与注释习惯,篇幅则服从作者的整体构思,长文可至四五万字。
5.尤为重视学术短论,除推崇读史札记等传统短论外,亦特别关注课堂、会议、各类即席发言,以及各种课题设计中的精粹观点。
《中国历史评论:第五辑》
主编:王育济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3233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43
定价:58元
目录
【特稿】
风云历历:哈佛大学典藏“蒋廷黻资料”的史学价值
【文物保护与利用】
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若干关键点
大运河申遗与山东段“历史文化长廊”的建设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始的历史背景
国际历史学会第六次大会纪
【经典重温】
什么是史学史?
【学术话题集成】
理解炼丹术的七个关键词
筷子支起的文明
灵魂的拷问——“忏悔”研究
【史家与著述】
《世界史纲》:近百年来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史译著
辛德勇教授的学术研究
【新研究新观察】
什么是历史
1950年代上海电影女演员社会身份的变迁研究
“文化大革命”乱改地名的历史教训
【前沿书摘】
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得失
【域外新汉学家】
黎志刚教授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史学新著新译十种】
《历史科学基本概念辞典》/[德]斯特凡·约尔丹主编 孟钟捷译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王建华著
《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韩建业著
《国家》/易中天著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日]平势隆郎著周洁译
《战国秦社会经济形态新探——官社经济体制模式研究》/张金光著
《唐宋时期的乡村控制与基层社会》/谷更有著
《章实斋与邵二云》/罗炳良著
《古代世界的政治》/[英]M.I.芬利著/晏绍祥、黄洋译
《教育与美国社会的形成》/[关]伯纳德·贝林著/王晨、章欢译
《中国历史评论:第六辑》
主编:王育济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7409977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270
定价:58元
目录
【特稿】
1950年代中国人文学科的重建(一)——张传玺、田余庆、蔡美彪访谈录
英国的图画宣传与法国大革命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责任与机遇:美国历史学家与今日世界
【经典重温】
《城子崖发掘报告》序
【史家与著述】
韩连琪先生的学术成就与遗泽——纪念韩连琪先生诞辰105周年
[当代史家代表作]章清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域外汉学家]韩森的汉学研究及其近作《丝绸之路新研究》
【学术话题集成】
公共话题中的甲午战争
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本描述与评价
“狐狸”如何成“精”——中国文化中的狐狸精
地瓜与明清社会
【新研究新观察】
试论1949一1980年间有关风水的历史学研究
史学视野下的明清篆书研究——近30年来国内研究成果简述
简论亚里士多德学说在中世纪的传播
【影像史料】
美国教授与中国学生——名医邓家栋80年前的求学经历
法币贬值困扰“飞虎队”
【史学新著新译十种】
《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
《历史解析——整体观与历史结构》
《166l,决战热兰遮——中国对西方的第一次胜利》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的中国》
《油王:洛克菲勒在中国》
《历史在你我身边》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流动的权力——水如何塑造文明?》
《往事如风——不该被遗忘的那些人和事》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中国历史评论:第七辑》
主编:王育济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3660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开本:16开
页数:256
定价:58元
目录
【特稿】
历史学家对“农业集体化”不成功的建构——读《乡村中国纪事》札记
乡村“群众闹事”研究
【新研究新观察】
中国人的人性与道德
中华民国史上第一次权、法之辩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美国历史评论》与早期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史家与著述】
2014年,离我们远去的历史学家
庞朴先生与“火历”之发现
人性的深度——杜兰特夫妇与《历史的教训》
【学术话题集成】
论中国的“政治病”——民国知识群体对政府的批评
幻觉与历史——“满汉全席”的名与实
【文物保护与利用】
文物合理利用:原则性共识与28则法条
【影像史料】
1947年,一张师生合影中的山大史学阵容
【史学新著新译十种】
《中国历史评论:第八辑》
主编:王育济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3981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244
定价:58元
目录
【特稿】
1950年代中国人文学科的重建(二)——朱维铮、王兴运访谈录
青春编年:一个班级的历史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新闻发布会实录
历史上的战争、和平、社会和国际秩序——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讨论
【新研究新观察】
中华文明如何复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启示
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李约瑟难题”的探讨
说“一”
中国早期的导引术
地方精英的博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生根中国的?——以山东为例
【学术话题集成】
英雄美人的历史模板:蔡锷与小凤仙
重写电影史?——近15年来民国电影研究的转折
【史家与著术】
一个平淡年份的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评价集成
岁月褶皱中的历史:评侯仰军《历史真相与文化反思》
“西狩获麟”,孔子究竟看到了什么?——《历史真相与文化反思》中的一节
【史学新著新译十种】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修订版)/葛剑雄著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日]小岛毅著何晓毅译
《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陈宝良著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罗志田著
《教会大学与民族主义——以齐鲁大学学生群体为中心(1864-1937)》/徐保安著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美]罗威廉著李里峰等译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美]周锡瑞著史金金、孟繁之、朱琳菲译
《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马德坤著
《姊妹革命: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美]苏珊·邓恩著杨小刚译
《多面普京》/郑建新著
《中国历史评论:第九辑》
主编:王育济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4353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276
定价:58元
目录
【特稿】
中华民族精神:百年认知与自信
中华文化万世一系――关于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实意义的笔记
1950年代中国人文学科的重建(三)――王敦书、高放访谈录
约园内外:大变局中的黄嘉德(1930―1960)
【新研究新观察】
金奖本是三等奖――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及其授奖等级问题辨正
汉语史学概念如何形成:以“文艺复兴”在近代中国为例
“彭咸”说――兼论其与屈原的关系
陶弘景:中国的达·芬奇
论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的史学解释
【史家与著述】
20世纪的英国:进步还是衰落·――三本学术名著的对读与思考
【学术话题集成】
近代中国唯一的一首史诗――孙毓棠和他的《宝马》
棍棒下的政治――关于明代廷杖现象的讨论
【书摘】
从都江堰到三峡大坝――中国古今水利工程的综合评价
【史学新著新译十种】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李开元著
《唐代衣食住行》(插图珍藏本)/黄正建著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马丽华著
《清日战争》/宗泽亚著
《革命年代》/高华著
《发现李庄》/岱峻著
《文艺复兴》/[英]彼得·伯克著梁赤民译
《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1/[英]哈里·T.狄金森著 陈晓律、宋涛等译
《深蓝帝国:海洋争霸的时代1400-1900》/[韩]朱京哲著 刘畅等译
《天使在人间》/[美]肖恩·赫本·费勒著 柳墨译
《中国历史评论:第十辑》
主编:王育济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4384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318
定价:58元
目录
【特稿】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世界意义
22届大会预示着西方中心主义的终结
22届大会是国际文化格局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22届大会将凸显齐鲁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图志】
史以事辞胜——刘大钧先生为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题词简记
【史家与著述】
首届国际历史科学大奖得主格鲁金斯基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参会论文摘要(一)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济南】
山东与济南:致国际历史学会主席函
泉文化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硕博论文选刊】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百年中国:1900-2010》绪论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全球史研究
【史料整理】
1936:中国与国际历史学会积极互动的几则重要史料
百年互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学者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各国政要简表:整理与求证
【讨论会实录】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历史学”学术研讨会实录
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见证与经验:研讨会简记
第一场学术会议的主持与评论
参加第17、18届大会的经历与感想
两度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思考
如何构建史学强国?
关于申办2000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点滴回忆
22届大会将给中国史学及中国文化以深刻影响
人文学术正在重新主流化
史学大会与中国形象的重塑
第二场学术会议的主持与评论
22届大会的筹办要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
借助大会契机,振兴中国史学
开一个比较纯粹的学术会议
史学大会应积极推进双向了解
把握契机,走出一条文化创新路线
山东史学会的相关筹备工作
关于筹备会议的几点建议
第三场学术会议的主持与评论
史学大会与《中国历史评论》
什么是世界史,什么是全球史?
22届大会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意义
回忆大会申办经过
注重史学大会的学术属性和国际准则
历史科学大会的宣传和历史教育
史学大会的公共影响力与筹备建议
史学大会要重视艺术史研究
国际和平主义?中华史学的百年梦想?——第22届大会1分钟宣传片讨论实录
1分钟宣传片的讨论深度与文献价值
第22届大会1分钟宣传片脚本(2015年6月)
1分钟宣传片脚本讨论会实录
【学术话题集成】
面向公众: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媒体呈现与建构
张海鹏:期待“全球视野下的中国”
王建朗:2015——中国史学界的期待
王育济:第22届国际史学大会将光大国际主义的学术宗旨
王育济:筹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理念、责任与举措
王育济: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百年交集
王学典:对话,文明相处的最好方式
王学典:当今世界正处于重要节点,历史再度成为学界焦点
方辉:国际的大会,文化的盛宴
中国与大会:21分钟视频专题片解说词
《中国历史评论:第十三辑》
主编:王育济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6289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237
定价:58元
目录
【特稿】
从严治党的历史学思考
【家谱与历史】
重视“第三种历史”(家谱)在当代基层建设中的作用
以影像为主题的一本宗谱——《吴兴沈氏奉教宗谱》简析
孝感《王氏族谱》考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论家谱研究的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
【新研究新观察】
漫议历史人物研究的格调——以胡适与冯友兰为例
民国时期中国医学史的挑战与启示(1912—1949)
危机与革命:双重模式的欧洲宗教改革
从“幽州事件”看五代政权交际
【经典重温】
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
【史家与著述】
“在时”和“开放”的中国近代史——我为什么要这样重构近代中国
【学术话题集成】
“微服私访”:一种政治情结的民间虚构与终结
国民党为何败退台湾——历史学的若干角度
【史学新著新译十种】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许倬云著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李开元著
《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杨恩玉著
《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葛兆光著
《明代山东海防研究》/张金奎著
《清代谏议制度研究》/梁娟娟著
《劳作的女人一20世纪初北京的城市空间和底层女性的日常生活》/程为坤著杨可译
《文化拯救——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吴小鸥著
《地球人:世界史前史导论》(第13版)/[关]布莱恩·费根著方辉等译
《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徐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