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书法史料《共和国书法大系1949-2009》全六册,总计2158页,重达13斤,包含《书史卷》《书家卷》《篆刻卷》《书学卷》四部,收录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600位书家、309位篆刻家代表作,论述了共和国成立60年来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宏观与微观相统一,资料与理论相结合,立身学术,抓住史脉,精选作品,包容各派,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书法领域各方面的演变进程。定价780元,现团购价180元包邮!
★ 16开平装,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 共和国书法在历史长河中虽是不长的一段,但由于艺术观念之变、文化背景之变、传播方式之变,这不长的一段便成为书法史上尤为波澜壮阔的一段
★ 国内第壹部以新中国60年书法为研究对象的图书,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 全书分《书史卷》、《书家卷》、《篆刻卷》、《书学卷》四部,共6卷,其中《书家卷》和《书学卷》各含上下两卷
★ 书法家沈鹏为本书作序、题写书名
自有汉字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与汉字形成、发展同步又各自独立,迄今已3000余年。共和国书法是3000余年书法史的一个断面,在历史长河中虽也是不长的一段,但由于艺术观念之变、文化背景之变、传播方式之变,这不长的一段便成为书法史上尤为波澜壮阔的一段。
江西美术出版社耗时两年多,联合国内众多书法家和理论家,于2009年8月隆重推出了一套六卷本大型史书——《共和国书法大系》。并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这是国内第壹部以新中国60年书法为研究对象的图书。
全书分《书史卷》、《书家卷》、《篆刻卷》、《书学卷》四部,共6卷(《书家卷》和《书学卷》各含上下编)。立足于共和国60年的社会总貌和书法发展的总体把握,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共和国成立以来60年书法篆刻创作、理论研究、内外交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评述了这一特定时期的书法创作、研究、教育、传播和交流状况,探讨书法在中华文脉传承和中国文化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新中国书法成就,立身学术,抓住史脉,精选作品,包容各派,力求达到宏观与微观、历史与逻辑、资料与理论、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
《书家卷》以书家创作为主,选择共和国成立以来包括港、澳、台在内的600位书家的代表作,上下卷前各有一篇专论,分别论述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书法创作,卷后附书家小传,释文与图同走。
《书史卷》撰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书法史,记录了这一特定阶段书法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这一阶段书法的特点和成就,以文字为主,共十一章,40余万字,重点论述共和国成立以来60年书法发展的整体大脉,卷后附共和国书法60年大事记。
《书学卷》选择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发表的理论成果,按“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批评”、“书法教育”分类编辑,计80万字。卷前有“共和国六十年书学述评”,卷后附共和国出版的书法著述书目和论文索引。
《篆刻卷》以篆刻创作为主,选择共和国成立以来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09位篆刻家的代表作,卷前有专论叙述共和国篆刻概况,卷后附篆刻家小传和篆刻年表。
《共和国书法大系1949-2009:书家卷》上下卷
作者:董立军 乙庄 主编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807498759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676
定价:298元
目录
概述
书家作品图录
齐白石
黄宾虹
萧蜕
罗复堪
商衍鎏
赵子云
沈钧儒
徐生翁
陈半丁
陈叔通
王襄
陈云诰
黄炎培
金梁
高剑父
何香凝
于右任
张靖
陈垣
黄葆戊
柳诒徵
王福庵
徐宗浩
李健
马衡
叶恭绰
马一浮
苏局仙
孙墨佛
张宗祥
章士钊
邓尔雅
靳志
茹欲立
沈尹默
谢无量
张默君
马叙伦
董必武
吕凤子
朱德
柳亚子
胡小石
简经纶
于非闇
寿石工
马公愚
沈迈士
郭沫若
郭绍虞
顾颉刚
梁漱溟
毛泽东
溥雪斋
郑诵先
刘孟伉
容庚
吴湖帆
叶圣陶
张茂才
郑午昌
董作宾
冯友兰
徐悲鸿
祝嘉
曹容
刘海粟
茅盾
溥心畲
萧劳
朱东润
顾随
郭风惠
宁斧成
潘天寿
王个簃
钱瘦铁
于统照
陈子奋
邓散木
丰子恺
林散之
潘伯鹰
谭建丞
吴玉如
张伯驹
周恩来
楚图南
老舍
李苦禅
陆维钊
吴子复
余中英
张人干
秦萼生
沙孟海
陶博吾
七蘧常
武慕姚
夏承焘
俞半伯
朱复戡
陈毅
陈尢垢
陈叔亮
方介堪
唐兰
来楚生
商承祚
台静农
萧娴
谢瑞阶
诸乐三
朱咏济
费新我
高二适
李一氓
罗丹
沈延毅
徐之谦
董寿平
傅抱石
顾廷龙
李长路
邓小平
舒同
张正宇
关友声
沈觐寿
游寿
自蕉
麦华三
李可染
溥杰
齐燕铭
赵朴初
李天马
刘延涛
卫俊秀
魏传统
余任天
陆俨少
潘主兰
王遐举
冯建吴
唐云
瓦翁
谢稚柳
钱钟书
胡铁生
黄养辉
萧印唐
陈大羽
邓拓
胡公石
启功
翁闿运
周昭怡
李鹤年
黄苗子
姚奠中
龚望
黄绮
刘自椟
张旭
周而复
蒋维崧
金意庵
赖少其
杨仁恺
赵冷月
饶宗颐
任政
沙曼翁
于立群
朱丹
李骆公
胡问遂
李普同
周汝昌
郭仲选
邵宇
石鲁
吴丈蜀
陆石
孙其峰
魏启后
刘乃中
刘博琴
方去疾
孙轶青
徐文达
陈佩秋
冯其庸
王学仲
熊任望
康殷
刘江
刘子善
权希军
王北岳
沈定庵
武中奇
李百忍
林鹏
欧阳中石
杨鲁安
钟鸣天
刘正谦
佟韦
谢云
李铎
夏湘平
刘艺
沈鹏
王壮弘
徐无闻
韩羽
于太昌
王廷风
马世晓
孙伯翔
戴明贤
张道兴
朱乃正
茹桂
尉天池
翁伯祥
刘炳森
章祖安
赵正
傅周海
张荣庆
邹德忠
陈巨锁
王朝瑞
张鑫
章炳文
钟明善
陈梗桥
周慧瑶
郭子绪
韩天衡
洪丕谟
金伯兴
欧广勇
陈永正
旭宇
张海
张虎
周俊杰
段成桂
林剑丹
卢乐群
尹旭
张森
谢季筠
张荣生
田树苌
吴振立
熊伯齐
薛铸
薛夫彬
朱关田
于曙光
傅嘉仪
林岫
毛峰
邵秉仁
王澄
王冬龄
周志高
朱寿友
曹宝麟
何应辉
李刚田
刘正成
聂成文
申万胜
徐本一
张飚
张景岳
赵彦良
巴根汝
陈秀卿
崔廷瑶
何连仁
华人德
黄惇
吕如雄
邱振中
王冰石
储云
方传鑫
王镛
吴善璋
言恭达
杨炳延
张业法
周运真
张改琴
书家小传
后记
《共和国书法大系1949-2009:书史卷》
作者:李一 刘宗超 著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807498742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401
定价:126元
目录
书史卷导言
一、考验与机遇
二、脉略与走向
三、特色与成就
第一章 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坛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
一、与书法相关的文化建设
二、文物保护与法书归藏国家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社团
一、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
二、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三、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书法社团组织
四、西泠印社与东湖印社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教育
一、普及教育
二、浙江美术学院创办书法专业
第四节 中日书法交流拉开帷幕
一、书法外交
二、对书法的促进
第二章 承前启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创作
第一节 继往开来的创作格局
一、三位一体的书家队伍
二、碑帖并存互补的创作态势
第二节 开国政治家的书法
一、毛泽东的狂草
二、周恩来、董必武、朱德等人的书法
第三节 “二王”帖学传统的回归
一、沈尹默的贡献
二、马公愚、邓散木、潘伯鹰、白蕉、吴玉如等书家的努力
第四节 各具面目的学者书法
一、马一浮谢无量
二、叶恭绰胡小石
三、柳诒徵章士钊张宗祥马叙伦刘孟伉等
四、郭沫若茅盾
五、郑诵先高二适
六、萧蜕王福庵黄葆戊马衡容庚等擅长篆隶的学者
第五节 别开生面的画家书法
一、齐白石、黄宾虹
二、徐悲鸿、潘天寿
三、吕凤子、丰子恺
四、钱瘦铁、宁斧成
五、徐生翁、来楚生
六、张正字、石鲁
七、其他画家
第三章 面向大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理论
第一节 普及性著述
一、普及第一
二、有关著述
第二节 专题性研究
一、古代书论研究
二、书法史与文字学研究
三、刻石碑帖研究
四、书法美学研究
五、书法鉴定研究
第三节 兰亭论辨
一、论辨的发起和展开
二、论辨的内容和焦点
三、论辨的意义及得失
第四章 艰难生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书法
第一节 书法遭遇“文革”
一、书法遭到严重破坏
二、书法家受到迫害
第二节 大字报现象
一、千百万人书写大字报
二、新魏体流行一时
第三节 “文革”中后期的书法活动
一、中日书法交流的恢复
二、书法又有所活跃
第四节 “文革”中的一些书法展览
第五章 狂飙突进:80年代的书法热潮
第一节 “书法热”的兴起
一、春回大地
二、潜流奔涌
三、《书法》对群众性书法活动的推动
第二节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
一、势在必行
二、上下互动
三、迟到的盛会
四、历史意义
第三节 媒体的呼唤与推动
一、书法报刊的创办
二、传媒的力量
第四节 展赛狂潮
一、大赛风云
二、展览竞秀
三、国际交流的拓展
第五节 重在启蒙
一、书法美学大讨论
二、整理书论与反思当下
第六节 书法新古典群体的形成
一、国展流变与创新潮流
二、代表性书家的创作理路
第六章 回归传统:90年代的创变走向
第一节 渐趋理性
一、总结与反思80年代
二、继承和创新问题
三、反思沈尹默现象
四、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五、“世纪末”现象
第二节 书风嬗变
一、对传统的向往
二、回归传统的表象
三、回归传统的突破
四、“流行书风”的盛宴
五、回归传统的“大检阅”
第三节 流派崛起
一、古典群体
二、新古典主义
三、新文人书风
四、构图式创作
五、制作“古典”
第七章 众星拱月:新时期书坛重镇
第一节 萧散飘逸——林散之书法的艺术魅力
第二节 雄浑气象
一、沙孟海的沉雄老辣
二、朱复戡的刚健凝重
三、“南萧北游”女书家
四、李可染的“酱当体”
第三节 高古奇崛
一、王蘧常的“蘧草”风貌
二、陆维钊的“蜾扁体”
三、徐无闻的瘦硬风神
第四节 儒雅俊秀
一、启功的清俊雅健
二、赵朴初的平和雅正
三、蒋维崧的儒雅纯净
第五节 生拙趣味
一、陶博吾的拙味野趣
二、沈延毅的力求生拙
三、赵冷月的生拙率意
四、费新我的“逆、生、拙、奇”
第六节 恣肆烂漫
一、张大干的恣肆奇逸
二、陆俨少的舒卷自如
三、魏启后的洒脱不羁
四、沈鹏的奇崛烂漫
第七节 典正风范——舒同、武中奇、谢稚柳、欧阳中石等人的艺术追求
第八章 异军突起:新时期的“非主流”创变现象
第一节 丑拙取向
一、民间书风
二、流行书风
三、艺术书法
四、创作现象
第二节 “现代书法”的探索历程
一、现代书法首展
二、85之后
三、创变思路
第三节 “书法主义”现象
一、观念历程
二、批评话语
三、创作现象
第四节 低谷与考验
一、式微与难题
二、坚守与开拓
第九章 与时俱进:新时期的书法生存状态
第一节 社会生态
一、社会培育
二、创作培训班
三、学校普及性教育
第二节 专业化走向
一、美院模式
二、师范模式
三、综合性院校模式
第三节 书法的存身场所
一、新的展示机构和展示空间
二、书法视频材料的出版发行
第四节 网络化传播
一、主要书法网站排名
二、书法网站的作用
第五节 1990年以来的国际化交流
一、多国模式
二、与日本
三、与韩国
四、与新加坡
第十章 渐趋规范:新时期的书法理论
第一节 书学研讨会
一、历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二、国际性书学研讨会
三、个案专题研讨会
四、主题性研讨会
五、其他形式的研讨会
第二节 书法著述
一、研究类型
二、现状分析
第十一章 重温经典:新世纪的理性追求
第一节 新世纪的起点
一、步入稳定发展时期
二、当代书法标准的讨论
三、“新帖学”的兴起
第二节 创作思路的嬗变
一、书风的转向
二、功力与创新
三、走向深广
第三节 “经典”和“大家”
一、中国书协的导向
二、其他艺术机构的书法活动
附:1949-2008书法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共和国书法大系1949-2009:书学卷》上下卷
作者:任平 主编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807498773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695
定价:228元
目录
共和国六十年书学述评 任平
书法史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郭沫若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 高二适
《爨宝子碑》研究 马国权
书法史上的若干问题 沙孟海
碑·帖·经书分三派论 王学仲
“史书”与书学 林京海
关于中国近现代书法史分期问题——近现代书法史研究笔记之一 周俊杰
石鼓年代考 唐兰
论两汉今、古文经学之争对隶书发展的影响 潘良桢
西北汉简书艺略述 黎泉
关于汉代出土金石砖瓦文字遗迹之书体与书法美的问题 丛文俊
王羲之《丧乱帖》之“先墓”地点及书写时间初考 王玉池
窦皋《述书赋》注及所注唐人考 朱关田
论魏碑体 华人德
范成大书迹分类编年辑考 方爱龙
敦煌书法艺术三题 沃兴华
清代书家与《兰亭序》 刘恒
……
书法教育
书法理论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
谈书法 陆维钊
略论书法 李泽厚
“有人在思”——谈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 叶秀山
书法是抽象的造型艺术 陈方既
书法美的分析 刘纲纪
论书法艺术美感的起源与发展 姜澄清
中国书法的文化透视 尹旭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 薛永年
现代书法精神论 王冬龄
艺术的泛化——从书法看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邱振中
“现代”之前的徘徊 卢辅圣
当代书法问题与艺术生态重建 王岳川
先锋书法的现代情境 马钦忠
中国现代书法的层次与方向 朱青生
书法审美主体研究 陈振濂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几大民族特征 胡传海
沉沦与救赎:论20世纪90年代书法思潮与创作 沈语冰
新空间的美学——阐释“现代书法” 王南溟
论审美调节意识 朱以撒
……
书法评鉴
书法论著提要
60年书法论著选目
总后记
《共和国书法大系1949-2009:篆刻卷》
作者:范正红 主编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807498766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386
定价:128元
目录
当代篆刻艺术概述
篆刻家作品图录
齐白石
黄宾虹
童大年
高时显
黄葆戉
王福庵
楼村
马衡
李健
马一浮
邓尔雅
谢光
吕凤子
寿玺
高时敷
唐醉石
简经纶
杨仲子
谈月色
马公愚
潘学固
容庚
董作宾
翟树宜
乇献唐
宁斧成
潘天寿
钱瘦铁
王个簃
陈子奋
邓散木
刘淑度
蔡易庵
秦咢生
沙孟海
朱复戡
陈君藻
方介堪
冯康侯
张鲁庵
丁衍庸
商承祚
陶寿伯
……
作者小传
共和国篆刻年表
后记